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朱自清《沉默》
我們會說沉默是金,同樣也會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其實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沒有對與錯,性格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就不同,正如人的性格一樣,內向和外向都有他的優缺點。
我們有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會亂發脾氣,正如家庭生活中夫妻吵架一樣,雙方總是爭執,會越來越激烈,如果有一方保持沉默,靜下來,也可以讓對方混亂的心,變得清澈。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也要學會「沉默」,更要懂得對方的「沉默」,有時沉默是認同,有時沉默也會是一種等待蓄髮的忍耐。這與環境、性格有直接的關係,有的人性格內向,不愛表達,喜歡保持沉默,他可以看著某一事物發呆,想像力豐富,創造性思維敏感,樂於自處,有自己的世界,如果爆發,或許有損傷;有些人性格外向,樂觀、張揚,自信的生活時刻充滿陽光,如果保持沉默,也許是遇到了困境難以擺脫,或許是不屑一顧,很快會恢復原來的狀態。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沉默」是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下發揮,用不好也會有相反的效果。有時候沉默真好,可以假裝什麼都不知道。心裡明鏡似的,知道言多必失的厲害,但更知道不能把這種反感說出來,神情中更不能流露出來,於是,便用沉默來防患未然。說太多,不如沉默。
沉默是一種力量,它和傾聽相結合,沒有沉默就沒有傾聽,這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修養,懂得沉默的人內心生活更細膩,更能考慮對方的感受;沉默是一種智慧,它與溝通相匹配,沒有沉默就沒有良好的溝通,這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哲學,是社會人際關係交往的和諧;沉默不是腦海空空無知的表現,它是一種蓄勢待發的力量;沉默不是理屈詞窮的失敗,而是一種有著領導力的威嚴與冷靜。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它需要彼此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