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2020-12-24 ljing08陽光沙灘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朱自清《沉默》

我們會說沉默是金,同樣也會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其實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沒有對與錯,性格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就不同,正如人的性格一樣,內向和外向都有他的優缺點。

我們有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會亂發脾氣,正如家庭生活中夫妻吵架一樣,雙方總是爭執,會越來越激烈,如果有一方保持沉默,靜下來,也可以讓對方混亂的心,變得清澈。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也要學會「沉默」,更要懂得對方的「沉默」,有時沉默是認同,有時沉默也會是一種等待蓄髮的忍耐。這與環境、性格有直接的關係,有的人性格內向,不愛表達,喜歡保持沉默,他可以看著某一事物發呆,想像力豐富,創造性思維敏感,樂於自處,有自己的世界,如果爆發,或許有損傷;有些人性格外向,樂觀、張揚,自信的生活時刻充滿陽光,如果保持沉默,也許是遇到了困境難以擺脫,或許是不屑一顧,很快會恢復原來的狀態。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沉默」是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下發揮,用不好也會有相反的效果。有時候沉默真好,可以假裝什麼都不知道。心裡明鏡似的,知道言多必失的厲害,但更知道不能把這種反感說出來,神情中更不能流露出來,於是,便用沉默來防患未然。說太多,不如沉默。

沉默是一種力量,它和傾聽相結合,沒有沉默就沒有傾聽,這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修養,懂得沉默的人內心生活更細膩,更能考慮對方的感受;沉默是一種智慧,它與溝通相匹配,沒有沉默就沒有良好的溝通,這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哲學,是社會人際關係交往的和諧;沉默不是腦海空空無知的表現,它是一種蓄勢待發的力量;沉默不是理屈詞窮的失敗,而是一種有著領導力的威嚴與冷靜。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它需要彼此懂得!

相關焦點

  • 朱自清:關於人生哲學的5句話,「沉默是一種藝術」
    其實朱自清小的時候還算是半個官二代,父親也曾是清朝的一名小官員,生活得有滋有味。但是,這並不妨礙朱自清成為一個具有民族氣節的優秀文學家。在1948年,這個從小錦衣玉食的中年人,因拒絕領取美國的救濟糧而患上胃病去世。今天我就為大家節選了朱自清文學作品中的5句話,讓我們從這些話語中,走進這個學者的內心。
  • 成年人處世潛規則:能沉默的時候,別多嘴
    與其多言,不如沉默。沉默是一種理性的選擇,是一種處世的哲學。它能讓躁動的內心變得寧靜,也能將無謂的損失降到最低。言多必失,沉默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三國時期的禰衡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一不曉。可是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羈,懟天懟地,口無遮攔。
  • 日本主婦的生活哲學,學會慢生活,是一種高級的處世方式
    日本主婦的生活哲學,學會慢生活,是一種高級的處世方式她們說,人生太長,卻又苦短。在日常的生活裡面,總有一些累,是不可避免,正因為有著辛酸不易,所以才更要學會生活。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看了這些日本主婦的生活哲學,你會發現她們之所以能夠活出這麼精緻的狀態,是因為學會了慢生活,從身到心,都享受這種緩慢的節奏。
  • 沉默不僅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藝術,學一學朱高熾的沉默受益匪淺
    沉默是金,你是這樣認為的嗎?這句話我認為有兩種解釋: 其一就是沉默是對於那些心思縝密的人,知道這件事情自己不發表意見是最大的成功,相對於來說沉默就成就了一件事,因此說他是"金"也不為過; 其二就是沉默對於那些不善於言談的人,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錯過了很多有利於自己的事情,這個沉默就不是金而是"土"
  • 處世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處世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功夫。善處世者,無論在任何環境之下,常能逍遙自在,怡然自得,澹然自安,欣欣自樂。正孔子所謂「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無入而不自得」者是。
  • 始終相信,沉默是金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明明心裡有不少話想找人傾訴,可到了嘴邊,又咽了下去;明明有時被別人誤解了,卻不去做過多解釋,繼續過自己的生活;明明經歷的事情多了,卻越來越喜歡沉默的感覺了。其實,沉默是一種成熟。生活是自己的,不必過給別人看,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有時候,說多錯多,沉默比解釋更有說服力。很認同一句話:「人生在世,有兩種事應該儘量少幹,一是用自己的嘴幹擾別人的人生,二是靠別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 詩選 | 沉默年代
    ,就在沉默中滅亡。」"你應該也聽過朱自清說:「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沉默有時是一種方法,但不是長久之計。沉默有時是一種迂迴,但行動才能改變現狀。善於隱藏,總是不暴露自己的樣子,心情。善於隱藏,一些事實真相。等到那些言語常埋土內,將隨著他的主人逝去。什麼也沒留下,什麼也沒改變。
  • 【風雨花】傾聽是一種處世的智慧|鄒相
    傾聽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鄒相 「片善可嘉,朝聞甘於夕死」,這是唐代著名詩人駱賓王的處世哲學,即是要認真聽取別人的善言,從中有所思、有所悟。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佛曰不可說,適時的沉默,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
    沉默不是不說話,也不是無法可說,沉默是一種人生境界,更是一種修養。佛家有言,不可說,道家講三緘其口,儒家也常說沉默是金,所以沉默對於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人生中少不了沉默,沉默是必須的。在現今這個社會裡,為人處世,少說話多做事,看破不說破,對於我們來說尤為重要,當話太多了,我們的腦子就會失去理性的思考,這時候就需要沉默下來思考。沉默是一種對世事的洞察,是一種胸襟,更是智慧當你沉默的時候,是你內心最安靜的時候,是獨處的快樂。
  • 沉默也是一種交往藝術!
    就這樣,賣方的老闆在關鍵時刻管住了自己的嘴,靠沉默多賺了10萬美元。沉默在很多時候具有語言無法企及的魔力,是一種特殊的力量,也是一種表達,它能夠道出一些語言所不能說清楚的東西。在遭到攻擊時,沉默產生的效果往往要比針鋒相對好得多;在批評別人時,沉默往往更加能夠讓人感到嚴厲。
  • 自嘲,是一種幽默的處世哲學
    嘲笑他人容易引人開心發笑,但是對被嘲笑的人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如同鋒銳的利刃一樣,很容易引起對方的敵對情緒;相反,嘲笑自己,尤其是遇到難堪局面時的自我嘲諷,卻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不但能製造寬鬆和諧的交談氣氛,而且會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平常心與人情味。
  •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個智慧的人,不應該為自己所不具備的斤斤計較,也不應該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慾膨脹。每天懷有感恩地說「謝謝」,不僅僅會使自己有積極的想法,也會使別人感到快樂。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
  • 一種愕然,一種躁動 | 沉默的孫策
    ∧2015年於今日美術館2號館一種愕然,一種躁動,-孫策的繪畫突破方式文:沉默但無論如何,這種絕望仍然沒有減輕,他甚至自覺地向哲學靠攏,企圖煉出觀念之錘給這種糾纏以重擊,獲取在延綿的時空中的喘息之機,在碎片化的細節中尋找新的可能。往大裡說,孫策希望他自己是在創造藝術而不僅僅是某種抽象藝術;往小裡說,他就是要破除抽象藝術給他的禁錮樊籬。
  •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越來越沉默了?多半是這三個原因
    我們會發現,用原本天真的思維去為人處事已經不行了,我們需要更加成熟和圓滑的應對社交和交際問題。在這個階段的我們,開始了成長的第一步:學會適當的減少溝通,尋找讓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朱自清說: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有時候,適當的沉默其實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畢竟言多必失,有時候我們說太多的話,反而會容易說多,錯多,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當我們吃過幾次虧,上過幾次當後,就自然學會了沉默。
  • 沉默的人,往往是狠角色
    沉默不是冷漠,而是愛的藝術。沉默不是軟弱,它勝過千言萬語,是對喧囂的有力回應。看破不點破徐靜蕾從小跟著奶奶長大,奶奶去世那天起,她整個人像是被抽掉了靈魂,覺得眼前的一切都毫無意義。這個時候繼續追問,對方情緒激動、心理防線放低,可能說得更多。但是董卿什麼都沒說,只是靜靜地看著她,表示理解。
  • 沉默,是一種沉澱的智慧
    沉默,是一種沉澱的智慧海明威說:「我們用兩年學會說話,卻需要用六十年學會閉嘴。」不知道原文是怎樣的境界,翻譯過來的句子,聽起來粗淺,缺少賞讀性,但也正符合了真正的哲學蘊含著最簡單道理中的規律如今在讀到海明威的這句話,突然有一種警醒,沉默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是一種修養在內心底處的沉澱。學會沉默,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內心足夠豐富的標誌。一、沉默需要包容人們保持不了沉默的原因是急於表達自己的態度和認知,而世界和社會視角並不如數學課一樣只有唯一性。
  • 沉默,是最無聲的傾訴,用沉默代替所有選擇,是一種無奈
    用沉默代替所有選擇,是一種無奈。因為心變冷了,連解釋都不願意多說。 要是我們還能像從前那樣該多好。 但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不願意向你多說什麼話了,而是習慣用沉默去代替一切交流,一定是人的心涼了,失望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古希臘,當哲學發源之初,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這乃是不言而喻的事實。從詞源看,「哲學」(Philosophia)一詞的希臘文原義是「愛智慧」。「愛智慧」顯然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態度,而非一門學科。對於最早的哲學家來說,哲學不是學術,更不是職業,而就是做人處世的基本方式和狀態。
  • 尋常物的嬗變: 一種關於藝術的哲學
    【隨著藝術進化到哲學,】藝術哲學不再站在藝術之外,用不相干的、外在的眼光打量這一主題,而是成為這一主題的一種內在表達。看起來似乎是,全部的藝術品只剩下為哲學所感興趣的那麼一兩件,以至於沒有為藝術愛好者留下餘地。藝術驗證了黑格爾關於歷史的學說,根據這一學說,精神註定會成為關於自身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