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陣歡笑聲,在納雍縣百興鎮坐腳村觀音山腳下辣椒種植示範基地裡迴蕩著,感染著這裡的山和水、人與物。
群山環繞,萬物蒼翠。這是5月28日的下午,五六個辣椒栽種「小分隊」散落在空曠的地頭,忙碌著,放苗、栽種、覆土、澆水……一株株辣椒幼苗便在他們的呵護下鋪展開來,串起了一條條直線 。
辣椒苗身下一條條平行齊整的白色地膜筆直而去,如若一根根白色的粗線條,在納雍河畔黃褐色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生動的夏耘圖。
這是畢節黨員幹部群眾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的一個縮影。
由5名婦女組成的一個辣椒栽種「小分隊」最是熱鬧,口裡說著話,手裡忙著活,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150塊錢種一畝,我們5個人每天能種4畝多,合計下來每人每天能收入100多塊錢。」村民朱發來笑著說,這活不累,就當鍛鍊身體,還有錢掙。
辣椒種植是百興鎮規劃的「雙椒」(辣椒、藤椒)產業中的重要一極。
百興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納雍縣傳統的農業大鎮,好山好水滋養著一方百姓。
這裡出產麥子,擀出百興麵條;也產出優質的烤菸,於是,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出現了勤勞致富的一批「萬元戶」。
時至今日,如何在土地上種出更好效益的作物?如何讓群眾的錢袋子不斷鼓起,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這是群眾的努力和期盼,也是當地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點。
於是,黨員幹部群眾緊抓產業結構調整,緊扣「八要素」,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受益率,通過發展小麥、辣椒、藤椒等特色優勢產業,確保「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讓百興鎮真正產業興旺。
於是 ,「兩主體、二套二」的產業發展思路便從設想變成了現實。
百興鎮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示範帶動,規模種植,對每戶貧困戶幫扶2畝辣椒產業,並引進適合植的二荊條和燈籠椒等品種進行推廣。
坐腳村抓住機遇,於2018年成立納雍山露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告別「單打獨鬥」,實現「抱團發展」。
2019年5月,坐腳村按照「龍頭公司+合作社+大戶+貧困戶」的模式,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70餘畝,示範種植二荊條和燈籠椒。
「去年因為種植面積少,產值才十多萬元,但起壟140元一畝、栽種150元一畝、覆膜180元一畝……這些錢都實實在在裝進了農戶的腰包。」坐腳村黨支部書記陳鵬算了算,去年辣椒種植、管理和採摘,解決了村裡近百人的流動就業,其中兩人固定就業。另外,貧困戶也獲得了分紅。
「5畝多土地,500元一畝,當時籤字就領了2500多塊錢,在辣椒基地務工每人每月能收入1000多塊錢,感覺真的很滿足了。」年近6旬的村民羅友祥得知村裡要發展辣椒種植後,毫不猶豫地把自家土地流轉給合作社,還叫上老伴在基地務工,拓寬增收渠道。
觀音山下產業興,帶農增收助脫貧。
看到老百姓有了收益,今年該合作社在坐腳村坐腳組和七蛙組流轉了300餘畝土地種植辣椒。加上農戶自發種植的200多畝,全村種植面積已達600餘畝,覆蓋坐腳村7個村民組998戶3444人。
「一切順利的話,今年合作社300多畝辣椒產值有70多萬元,能解決200餘人流動就業問題,幫助6人以上實現固定就業。」陳鵬說。
今年,百興鎮計劃種植辣椒7000畝,將覆蓋全鎮20個村(社區),其中貧困戶2117戶8697人。截至目前,已種植辣椒5000餘畝。
該鎮還有一個設想,在坐腳村建辣椒烘乾廠,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同時,在技術培訓、良種良法的推廣上下功夫,抓實產業選擇、技術服務、產銷對接等關鍵環節。此外,搞好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讓農戶能就業、能增收、能致富,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採訪行將結束時,陳鵬和村民們笑吟吟地對記者說:「等到採摘辣椒時,歡迎你們再來看看我們這裡好山好水種出來的好辣椒。」
推薦
閱讀
來源:畢節日報全媒體中心
文/圖 譚虎 施毅 高大濤
原標題:《納雍縣百興鎮村民說,等到採摘辣椒時,再來看看好山好水好辣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