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納雍縣玉龍壩鎮
平寨社區主任吳奎很高興
因為寬闊的平寨壩子上
往年冬天閒置的土地
今年被白蘿蔔、大白菜、蓮花白(簡稱「三白」)鋪滿
地裡有了貨
吳奎心裡也就有了底
勞作的村民
為什麼往年冬天的土地閒置,今年居民們卻踴躍種植「三白」呢?原來,大伙兒是嘗到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甜頭,發展意識也就跟著發生了改變。
事情還得從2019年3月說起。
玉龍壩鎮原名老凹壩鄉,2015年撤鄉設鎮方得現名。鎮子山脈縱橫交錯,四面被蠶箐梁子、德黑大坡、石人大坡、大草壩、轎子山等主峰圍繞,六衝河流經玉龍壩時,拐了一個凹形的彎,便因這裡有個叫武佐的地方,由此喚作武佐河。山環水繞間,留出了一塊寬敞的壩子,就是平寨壩子。
黃蜀葵種植基地
好山好水養出好土地。貴州夢幻田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看中這裡的地形和氣候優勢,在平寨壩子上流轉土地900餘畝,發展種植中藥材黃蜀葵。
黃蜀葵是什麼「洋玩意兒」?剛開始,居民們對這個陌生的名字一臉疑惑。
後來,大家聽公司的技術人員講解才知道:黃蜀葵是一種中藥材,製成藥品可用於治療慢性腎炎。它原為野生,常見於山谷草叢間,但野生的黃蜀葵在上世紀80年代已瀕臨滅絕,後來被科研人員在深山中發現並成功培育。目前,黃蜀葵的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山東、海南、廣西等地。
黃蜀葵
聽公司技術人員介紹,黃蜀葵喜溫暖和適中的雨量,怕澇,以陽光充足、地勢高爽、灌排水暢通、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壤土種植為宜。天高雲淡的平寨壩區,正是黃蜀葵不錯的生長之地。
隨後,社區村社一體合作社納雍縣創福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夢幻田園公司籤署合作協議:雙方以「公司+合作社+農戶」 模式在枇杷樹、梨樹下套種黃蜀葵,按每畝500元的價格從居民手中流轉土地900餘畝,並優先聘請本地居民到種植基地務工,居民年終還能參與分紅。
勞作的村民
中藥材種植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量自是不少。負責對基地進行管護的平寨居民朱華雲說,從3月份種植到10月份採摘,基地裡都需要大量用工,每個月光發放工資就在20至30萬元左右,居民們的務工收入十分可觀。特別是從六月下旬開始,黃蜀葵迎來了長達100天的花期,基本上每天都有百餘名居民穿梭於金黃色的花叢中採摘鮮花,採摘下來的鮮花由車輛統一運輸到兩公裡處的壩子中藥材加工廠進行烘乾、打包,以每公斤38元的單價,銷售到江蘇蘇中製藥集團有限公司。
吳奎告訴記者,按照「引領示範」的思路,合作社先期有社員57戶,通過務工收入,戶均增收5000元左右,帶動周邊200餘名貧困人口穩步脫貧。
村民採摘黃蜀葵
「我們真沒想到,一大把年紀了,還能在家門口掙錢。這個種花、摘花的活路不累人,家裡有事情還可以靈活請假,這種好事打著燈籠也難找。」平寨社區70多歲的張忠英和60多歲的吳良勳靠著務工費和土地流轉費,分別增收了1萬多元。
大豐收促進好發展,公司效益好,群眾熱情高。眼下,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申請加入合作社,夢幻田園公司正著手準備流轉土地3000畝,實現黃蜀葵種植基地對居民的全覆蓋。
黃蜀葵
平寨人向來勤勞,勤勞能帶來好生活。11月1日,記者站在平寨壩區向社區遠眺,目光所及之處是一座座鋼筋混凝土的樓房和縱橫交錯的乾淨的水泥路,心裡不禁讚嘆「這裡真像個小縣城。」吳奎言語間充滿著自豪說,全社區512戶中,只有8家特困戶是危房改造,其他人家都是自建房。
據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玉龍壩鎮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堅持以壩區建設為核心,充分利用土地、氣候、交通等資源優勢,發展高效中藥材、經果林等產業,認真學習借鑑「塘約經驗」,大力發展村社一體經濟,增強農產品闖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帶動群眾穩定增收。
黃蜀葵種植基地
玉龍壩鎮除了自身的努力,一直享受著「地利」的「紅包」。
過往,因其處在貴陽-織金-納雍-水城公路主幹線上,是納雍縣的東大門;
而今,廈蓉高速穿境而過,高速路匝道就設在鎮內,為當地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助其扶搖直上。
蜿蜒的六衝河
在凹形的河灣裡
化身成一條「玉龍」
潤澤著正在脫貧攻堅戰場上
酣戰的村民
庇佑著他們踏步向鄉村振興邁進
責任編輯: 譚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