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烏江 | 六衝河流經納雍玉龍壩時叫武佐河,這裡種植了黃蜀葵

2020-12-14 畢節試驗區網

最近

納雍縣玉龍壩鎮

平寨社區主任吳奎很高興

因為寬闊的平寨壩子上

往年冬天閒置的土地

今年被白蘿蔔、大白菜、蓮花白(簡稱「三白」)鋪滿

地裡有了貨

吳奎心裡也就有了底

勞作的村民

為什麼往年冬天的土地閒置,今年居民們卻踴躍種植「三白」呢?原來,大伙兒是嘗到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甜頭,發展意識也就跟著發生了改變。

事情還得從2019年3月說起。

玉龍壩鎮原名老凹壩鄉,2015年撤鄉設鎮方得現名。鎮子山脈縱橫交錯,四面被蠶箐梁子、德黑大坡、石人大坡、大草壩、轎子山等主峰圍繞,六衝河流經玉龍壩時,拐了一個凹形的彎,便因這裡有個叫武佐的地方,由此喚作武佐河。山環水繞間,留出了一塊寬敞的壩子,就是平寨壩子。

黃蜀葵種植基地

好山好水養出好土地。貴州夢幻田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看中這裡的地形和氣候優勢,在平寨壩子上流轉土地900餘畝,發展種植中藥材黃蜀葵。

黃蜀葵是什麼「洋玩意兒」?剛開始,居民們對這個陌生的名字一臉疑惑。

後來,大家聽公司的技術人員講解才知道:黃蜀葵是一種中藥材,製成藥品可用於治療慢性腎炎。它原為野生,常見於山谷草叢間,但野生的黃蜀葵在上世紀80年代已瀕臨滅絕,後來被科研人員在深山中發現並成功培育。目前,黃蜀葵的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山東、海南、廣西等地。

黃蜀葵

聽公司技術人員介紹,黃蜀葵喜溫暖和適中的雨量,怕澇,以陽光充足、地勢高爽、灌排水暢通、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壤土種植為宜。天高雲淡的平寨壩區,正是黃蜀葵不錯的生長之地。

隨後,社區村社一體合作社納雍縣創福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夢幻田園公司籤署合作協議:雙方以「公司+合作社+農戶」 模式在枇杷樹、梨樹下套種黃蜀葵,按每畝500元的價格從居民手中流轉土地900餘畝,並優先聘請本地居民到種植基地務工,居民年終還能參與分紅。

勞作的村民

中藥材種植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量自是不少。負責對基地進行管護的平寨居民朱華雲說,從3月份種植到10月份採摘,基地裡都需要大量用工,每個月光發放工資就在20至30萬元左右,居民們的務工收入十分可觀。特別是從六月下旬開始,黃蜀葵迎來了長達100天的花期,基本上每天都有百餘名居民穿梭於金黃色的花叢中採摘鮮花,採摘下來的鮮花由車輛統一運輸到兩公裡處的壩子中藥材加工廠進行烘乾、打包,以每公斤38元的單價,銷售到江蘇蘇中製藥集團有限公司。

吳奎告訴記者,按照「引領示範」的思路,合作社先期有社員57戶,通過務工收入,戶均增收5000元左右,帶動周邊200餘名貧困人口穩步脫貧。

村民採摘黃蜀葵

「我們真沒想到,一大把年紀了,還能在家門口掙錢。這個種花、摘花的活路不累人,家裡有事情還可以靈活請假,這種好事打著燈籠也難找。」平寨社區70多歲的張忠英和60多歲的吳良勳靠著務工費和土地流轉費,分別增收了1萬多元。

大豐收促進好發展,公司效益好,群眾熱情高。眼下,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申請加入合作社,夢幻田園公司正著手準備流轉土地3000畝,實現黃蜀葵種植基地對居民的全覆蓋。

黃蜀葵

平寨人向來勤勞,勤勞能帶來好生活。11月1日,記者站在平寨壩區向社區遠眺,目光所及之處是一座座鋼筋混凝土的樓房和縱橫交錯的乾淨的水泥路,心裡不禁讚嘆「這裡真像個小縣城。」吳奎言語間充滿著自豪說,全社區512戶中,只有8家特困戶是危房改造,其他人家都是自建房。

據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玉龍壩鎮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堅持以壩區建設為核心,充分利用土地、氣候、交通等資源優勢,發展高效中藥材、經果林等產業,認真學習借鑑「塘約經驗」,大力發展村社一體經濟,增強農產品闖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帶動群眾穩定增收。

黃蜀葵種植基地

玉龍壩鎮除了自身的努力,一直享受著「地利」的「紅包」。

過往,因其處在貴陽-織金-納雍-水城公路主幹線上,是納雍縣的東大門;

而今,廈蓉高速穿境而過,高速路匝道就設在鎮內,為當地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助其扶搖直上。

蜿蜒的六衝河

在凹形的河灣裡

化身成一條「玉龍」

潤澤著正在脫貧攻堅戰場上

酣戰的村民

庇佑著他們踏步向鄉村振興邁

責任編輯: 譚虎

相關焦點

  • 貴陽到納雍火車開通啦
    &nbsp&nbsp&nbsp&nbsp貴陽到納雍火車開通啦&nbsp&nbsp&nbsp&nbsp織納鐵路架起煤運新通道&nbsp&nbsp&
  • 種植黃蜀葵 打開脫貧路
    」新豐村黨總支書記張良勝告訴記者,黃蜀葵每天開的鮮花宜趁早採摘,快到中午時採的花就不容易烘乾了。新豐村是個貧困村,全村有農戶878戶2670人,現有貧困戶76戶136人,農民主要收入以種植、外出務工、養殖為主。
  • 歙縣黃蜀葵種植助農增收
    據黃山日報報導,進入8月份以來,歙縣桂林、三陽、北岸、金川等地2000多畝黃蜀葵花陸續盛開,新鮮上市,預計每畝產鮮花可達2000多公斤,平均畝收益超過4000元,是種植普通農作物經濟效益的4到5倍。黃蜀葵種植成為歙縣農民增收的又一渠道。走進桂林鎮800畝黃蜀葵種植基地,滿眼是一片黃色的花的世界,村民們正在田裡採摘黃蜀葵花。
  • 引進種植黃蜀葵,郜店村農民種出致富花
    「作為一種中藥材,黃蜀葵的生長期為2個月,採花期長達45天。其根、葉、花和種子都能入藥,以乾燥花瓣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市場銷售較好。」郜店村黨支部書記鍾燕告訴記者,黃蜀葵每天開的鮮花宜趁早採摘,快到中午時採的花就不容易烘乾了。
  • 商城曾春俠:引進種植黃蜀葵 美了鄉村富了鄉親
    來這裡的人們不會知道,兩年之前,這裡還是交通閉塞,房屋破舊的深山野嶺,如今六甲畈村一切的改變,都要從六甲畈村監委會主任曾春俠說起。2018年6月,村兩委換屆,曾春俠高票當選監委會主任。作為監委會主任,她知道這不僅僅是全村父老鄉親對她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 黎川縣西城鄉大力推廣黃蜀葵種植(圖)
    中國江西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易 磊報導:近日,黎川縣西城鄉舉辦黃蜀葵產業種植培訓會。會上技術專家對黃蜀葵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產業前景進行詳細闡述,對翻耕起壟到花期採摘的全過程進行深入細緻的講解。
  • 天津引進中草藥種植黃蜀葵喜獲豐收(圖)
    依託中藥文化園的建設,蒙辛莊村引進中草藥種植,並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正值黃蜀葵的收穫季,不少村民正在田間採花摘葉。  「去年我們就開始引進了中草藥種植,利用閒置土地試種了鐵棍山藥,並取得了成功。」如意中草藥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唐學兵介紹說,為了實現規模經營,今年3月份,村民成立了合作社,村裡1600多畝的土地都種上了中草藥,「還有初步建成的中藥文化園,也種了500多畝的中藥。」
  • 巫溪:訂單種植黃蜀葵 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傅春蓉 通訊員 陳祖棟「黃蜀葵是種子類一年生草本中藥材,花入藥……」。3月20日,在巫溪縣尖山鎮百步村黃蜀葵種植基地,四川正本源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黃技術員正在為農戶講解黃蜀葵種植要領。
  • 千畝黃蜀葵 開出致富花
    眼下正是黃蜀葵收穫時節,記者近日來到淮安市淮陰區馬頭鎮三元村,只見金黃色的花朵在田野間縱情綻放,格外喜人。這裡120畝的黃蜀葵進入了盛花期,如小碗大小的朵朵黃花開得正豔。「採摘黃蜀葵工時費是3毛錢一斤,我從早上6點開始採,10點半收工,半天就能採上400多斤,過完秤就拿錢。」正在採摘花朵的村民唐誠滿頭大汗地說。從8月中旬黃蜀葵進入花期以來,附近30多名村民幾乎每天都來這裡打工。唐誠告訴記者,黃蜀葵採收期的70天裡,他們每天都要這樣工作5個小時以上。
  • 廬江縣盆形村推廣種植藥用黃蜀葵,年產值百餘萬元富農家
    近日,在廬江縣龍橋鎮盆形村黃蜀葵種植基地,村民田間採摘、晾曬黃蜀葵花。 柳曉華 吳建中 記者 張大崗 攝立秋過後,廬江縣龍橋鎮盆形村黃蜀葵種植基地內,滿眼都是黃燦燦的花海。大片淡黃色黃蜀葵競相綻放,預示著今年村民將獲得不菲收入。盆形村屬丘陵地區,多荒山旱田。長期以來,受地理環境限制,加上傳統農業種植效益低,產業發展緩慢。在龍橋鎮黨委、政府支持下,該村兩委將產業開發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引進種植黃蜀葵,通過基地帶動,引導貧困戶學技術,實現家門口就業。「黃蜀葵是中草藥,今年初村『兩委』考察論證後,引導我們培植。
  • 沿河甘溪鎮:黃蜀葵種植 助農增收
    沿河甘溪鎮:黃蜀葵種植 助農增收 發布時間:2017-09-04 14:43:28      來源: 貴州網   貴州網訊:
  • 淮陰:黃蜀葵開出致富花
    從8月中旬黃蜀葵進入花期以來,黃蜀葵種植地附近的30多個村民幾乎每天都來這裡打工,採收期70天裡他們每天要工作5個小時以上,最多時一天能摘四五百斤花。「我平均每天能掙一百多塊錢。盛花期摘得多,一天能掙近兩百塊錢。每天幹半天活,還不耽誤照顧家裡。」唐誠說。作為一種中藥材,黃蜀葵的根、葉、花和種子都能入藥,有清熱解毒等功效。採花的農民每天有不菲的收入,種植戶更是獲益頗豐。
  • 烏江的峽谷風光,盡在「六廣七峽」
    六廣河峽谷景區以谷深、山奇、水靜而著稱。峽谷兩岸怪石嶙峋、古藤老樹、飛瀑流泉隨處可見。烏江,又名黔江,是貴州最大的河流。烏江的峽谷風光既雄偉又壯美烏江的峽谷風光是出了名的奇特優美,尤以位於烏江上遊六廣河上的「六廣七峽」最負盛名。
  • 重慶巫溪:訂單種植黃蜀葵 培育致富新產業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傅春蓉 通訊員 劉厚桃連日來,巫溪縣尖山鎮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該鎮群眾正在種植中藥材黃蜀葵。2020年,該鎮在充分考慮本地自然條件基礎上,從四川引進黃蜀葵種植技術,廣泛發動群眾種植黃蜀葵,目前已落實面積1310畝,涉及610戶,其中貧困戶210戶。黃蜀葵又名秋葵、棉花葵,花期在8月至10月,是一種靠採摘鮮花入藥、做食品的草本植物,鮮花畝產量能達到3000斤,平均每畝能為農戶直接帶來3000元經濟收入。
  • 安徽阜陽:做活經營農業 黃蜀葵帶來好效益
    在銷售過程中,王洪剛了解到,該企業正在全國各地發展黃蜀葵種植業務,效益十分可觀。經過深入了解黃蜀葵生長習性,並請農技專家對家鄉土質等進行檢測後,王洪剛決定在家鄉種植黃蜀葵。   通過前期小規模試種成功後,2012年,王洪剛與江蘇蘇中藥業籤署了1700畝的黃蜀葵種植合同,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購買了四臺烘乾機,在趙集鄉東城村建立了佔地20餘畝的黃蜀葵加工廠,並申請成立了安徽寶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吸引當地群眾規模種植黃蜀葵。
  • 這裡是宛如仙境的烏江百裡畫廊
    烏江在沿河境內到重慶酉陽形成兩百多裡的天然山水畫廊。夾石峽、黎芝峽、銀童峽、土坨峽、王坨峽這5個峽長達89公裡,峽谷風光自成一體,有"烏江百裡畫廊"之稱。兩岸翠綠蔥鬱,山巒疊嶂,奇峰對峙,各顯神姿。烏江諸峽既和諧統一,又各具特色。
  • 黃蜀葵開出致富「幸福花」
    談到為什麼看好黃蜀葵產業,該縣忠越種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餘珍述向筆者介紹,「我們跟江蘇蘇中藥業合作,採取訂單式種植,不用擔心銷路,保障農戶穩定增收。種子也由合作社免費發放,只有畝產值在4000元以上,才收取每畝100元的種子錢。」 餘珍述是商城縣黃蜀葵種植的引進人。他在上海做淋膜紙杯生意期間,偶然機會經朋友介紹了解到黃蜀葵產業。
  • 商城縣:黃蜀葵開出致富新路徑
    餘珍述是商城縣黃蜀葵種植的引進人,他在上海做淋膜紙杯生意中,偶然機會經朋友介紹了解到黃蜀葵產業,一心想回鄉創業的他在隨朋友考察了安徽省亳州、安慶,四川綿陽等地的種植情況後,帶著蘇中藥業的技術專家,於2019年回鄉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率先在家鄉餘集鎮開始試驗種植。當年,僅文橋村,像朱家良這樣受益於黃蜀葵種植的就有30多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