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木星撞上太陽,會發生什麼呢?

2020-12-2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回答:如果太陽消失了,會發生什麼呢。不敢想像....

首先感謝你這個有趣的提問。雖然要想像出這個畫面很困難,但是大數據可以幫我們填補這個空白。就像天體物理學中的許多其他事情一樣,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與直覺相反的——明明是給太陽添加燃料,它卻不爭氣地逐漸熄滅。還有另一個將要在討論中出現的是極端的顯著的太陽質量拋射和超明亮。

科學數據讓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繪圖,展現太陽與木星在太空中的位置關係。相對於太陽來說,木星是一顆直徑為太陽的10%、質量為太陽千分之一的行星。難以置信,它竟然會對太陽產生顯著的冷卻作用,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其實就像落到大象身上的蒼蠅一樣。那麼木星的組成是什麼呢?木星的90%是氫,那不就是太陽燃燒的燃料嗎?但事實是,如果木星撞向太陽,它會從太陽那裡吸收大量的熱量。假設我們系統中的氣態巨行星緩緩降低到太陽下,已知:

木星的質量= 1.989E27 kg

太陽的質量= 1.989E30 kg

木星的平均溫度= 128k

太陽表面溫度= 5778 K

儘管木星的10%是由氦構成的,為了簡化計算,假設它全部是由氫構成的。這實際上是保守的,因為氦的影響比氫更嚴重。

影響一:電容冷卻。氫從100K到6000K造成的電容冷卻影響。

太陽表面溫度的平均值大約是17k焦耳每千克開爾文,木星撞向太陽時等效於將1,989E27千克的氫加熱到溫度為17k焦耳每千克開爾文的5778千克氫所需的總熱量。

計算得出所需的總能量為1.91E35焦耳。

那可是很大的能量啊!注:太陽的總輸出為3.85E26瓦。

計算得出所需的總時間為15.8年

這意味著木星撞入太陽後,它將會變暗,用它的能量加熱低溫氣體,然後持續16年。如果你認為這就已經很糟糕了,那就等著看比這更糟糕15倍的事情吧。

影響二:電離影響。太陽不僅僅是一個由氫和氦組成的燃燒的球體,它實際上是完全電離的氣體天體。太陽上的每個氫原子都處於電離狀態。理論上,電離一個氫原子需要13.6 eV或2.18e - 18j的能量。木星中的氣體沒有被電離。所以,能量不僅會被用來加熱氣體,還會進入的氫氣「融化」並與在太陽結合之前被電離。事實上,將氦的電離需要更多的能量,保守估計,假設木星的全部質量都是氫。

已知:

木星上氫原子的數目= 1.20E54個原子

從木星電離氫所需的能量= 2.61E36焦耳

太陽充分釋放能量電離氫的時間= 214.9年

這將使太陽在未來215年都處於黑暗之中。因此,太陽的表面就會變暗。在太陽的核心,所有的融合將繼續發生和產生能量,但這些能量將用於維持太陽的溫度和電離寒冷的普通物質,在完全黑暗的231年之後,太陽會回到正常。在實際中,可能由於傳熱和傳質的限制,這一過程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擴散。太陽將在降低功率,但將是不正常的一段時間。例如,太陽可以在462年裡減少50%的能量等等。但無論哪種方式,都將是一場災難。

以太陽45億年的年齡和太陽作為主要系列恆星的預期壽命95億年來說,這幾百年只是滄海一粟,可以忽略不計,但對太陽系,特別是地球上的生命來說,這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即使是幾十年的黑暗也可能凍結所有的行星,殺死地球上絕大多數甚至所有的生命。唯一的例外可能是靠海底地熱生存的生命。

影響三:動能。問題中提出的假設場景並沒有詳細說明導致木星進入太陽的環境。木星現在是繞著太陽轉,而不是下落,只要它有大量的動能,它就會繼續下落。在行星撞向太陽之前,有些東西要麼需要吸收這些能量,要麼需要改變行星的軌道。如果能量沒有被吸收並被帶到太陽中,它將減少吸收能量到太陽中所需要的能量。我們來計算一下能量。

木星的質量= 1.989E27千克

木星的平均軌道速度為13.1千米/秒

木星的動能= 1.71E35焦耳

所以它至少可以提供太陽表面加熱氣體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但在木星完全併入太陽之前,至少還有216.6年的時間太陽是完全黑暗的。

最後一個細節。那麼木星對太陽燃料供給的貢獻呢?這其實是可以忽略的。木星比太陽小1000倍。額外的質量將對增加核心的重力壓力有非常小的影響,不會導致更快的燃燒。如果木星有兩到三個太陽質量,它會讓熔爐燒得更熱,但在目前的質量下幾乎沒有影響。這將使太陽的壽命增加1000萬年,但它的燃燒速度卻沒有變化。不幸的是,我們都將離開!

另一個有趣的極端情況是快速下降。假設木星靜止在它現在的位置(初速度= 0),讓它自由下落並轉向太陽,而不是慢慢下降。在這種假設中,它將把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從而加速向太陽靠近,直到到達太陽表面。換句話說,它仍然從太陽吸收能量,但不會從輻射中吸收能量。讓我們計算一下這能提供多少能量。

在引力場中,勢能(假設在無窮遠處為零)等於-GMjMs/d,其中d是木星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總能量就是動能和勢能的總和是恆定的。利用d和Rs的太陽表面半徑,並結合Vj的公式,木星的軌道速度(13.1 km/s),可得:

從太陽表面逃逸速度是617.3,從木星軌道逃逸速度是18.5千米/秒

木星在太陽表面的最終速度= 617.0千米/秒

木星在太陽表面的動能= 3.38E38焦耳

這是一個巨大的能量,相當於太陽31000年的產出(根據維克託·託特的數學公式計算得出)。它甚至有可能使太陽看起來正在爆炸,從而導致太陽巨大的日冕物質拋射。這對所有的行星來說都是災難性的,這個假設還將造成其他有趣的結果。由於木星質量,太陽也會朝木星落下(它們都落在質量中心)。所以在這個過程的最後,太陽移動了大約一百萬公裡。無論如何,迅速落入太陽將是災難性的。

現在就有了兩個極端。一端是多年的黑暗和冰凍,而另一端是超級明亮的太陽,將大量的熱物質和巨大的輻射射向太空。正如科幻電影裡的巨態星球。不過,這個提問表明,Quora上每天都有新的東西需要學習。

編輯2:人們對這個話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有許多評論和有趣的討論。我認為在這裡存在完全正確的答案。我儘量保證表述簡短,不超過Quora的字數限制。歡迎您在評論區閱讀完整的評論。

評論:木星的下落機制是怎樣的呢?什麼動力驅動了整個墜落過程的發生?

回答:天文學中涉及行星運動的大部分能量量都是天文量,超出了目前人類科學計算的水平。一個太空飛行器造成自由落體需要把飛船轉向軌道180度並打開引擎。如果引爆引擎來抵消前進的動力,飛船會在軌道上瞬間停止然後開始自由落體。顯然,對木星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體積巨大,而且沒有引擎。速度的變化要麼是由動量相等但相反的物體的直接碰撞引起的(可能會產生其他影響),要麼是由與一個或多個巨大天體的距離所引起的。

也許一顆恆星經過太陽系或在遠處繞軌道運行時會吸收木星的軌道能量。飛船的緩慢下降需要將引擎轉向太陽,並保證持續燃燒以防止飛船在自由落體中加速。在行星尺度上,如果沒有足夠的動能將木星拉到太陽表面,那肯定需要第三個或更大質量的天體來發揮作用。我還沒有考慮軌道力學,我相信這方面的專家可以通過這些額外的天體在接近但不碰撞的軌道上實現太陽和木星的和平結合,得出一個合理的數學結論。總的來說,注意這些假想練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科幻小說。它也磨練和考驗我們的知識,給我們勇氣去問如果。

評論:如果木星被一些「上帝之手」小心地推向到太陽上,並均勻地將其與太陽混合,它將降低現有質量的溫度(5778 - 128)/1000 = 6K。如果木星只是簡單地落入太陽(沒有上帝之手)動能將從600公裡/秒的速度,那對每千克太陽將是1.8億焦耳,這將提高一點點溫度。(由鄧肯·凱恩克羅斯及幾張類似的便箋提供)

回答:太陽是一個具有快速熱傳導的均勻質量的假設是不正確的。太陽是由許多層組成的。

熱傳導的過程極其複雜而緩慢。因此,太陽內部的溫度非常不均勻,核心溫度為1500萬度,表面溫度為6000度。太陽內部的熱傳遞是曲折的。據估計,在太陽核心產生的光子需要至少10萬年到5000萬年才能離開太陽。這是10萬年中最大的70萬公裡然後當光子在500秒內離開太陽時它跑了1.5億公裡到達地球。請看這個參考(光子穿過太陽的旅程)。木星慢慢地降落到太陽中,將會迅速地切成小塊,並覆蓋在太陽的最上層,但是需要很長時間來提供加熱和電離它的熱量。如果木星撞向太陽,則會發生相反的情況。這裡有太多的能量很難把它轉移到恆星的所有質量上。因此,它會導致局部極度升溫,並極有可能導致太陽的爆炸物質噴射。在地球上可以看到太陽的爆炸。為了得到一個複雜的熱傳遞的模擬案例,考慮太空梭返回地球的情況。瓦片的外表面溫度達到5000千米但在太空梭內部太空人幾乎不流汗。由於熱傳導不良,熱(或冷)將停留在局部。

評論:是否還有第三種非極端的情況,即木星螺旋狀緩慢墜落到太陽上,像義大利麵一樣(術語由Jeffrey Wong提供,idea也由Felix GV提供,Dom Clegg, Ashutosh Pendy提供)

回答:絕對有可能,甚至可能比極端情況更有可能。請注意,衰落的螺旋,如果需要很多年,將解決能源問題。木星會被切割成碎片,因為它不斷地向太陽風和太陽失去質量,並在穿過太陽日冕時被加熱。這就引出了太陽的另一個奇怪特徵。日冕遠高於太陽表面光球層的溫度是2 - 5百萬度,而較低的層(太陽表面)只有大約6000 K。無論如何,這種溫和而又巨大的手法把電影的樂趣都抹掉了。

評論:為什麼說太陽內部大部分是電離的?

回答:光球只有部分電離,但它只有100公裡深,木星直徑14萬公裡,達到25%的太陽中心,如果完全浸入。光球層以下。太陽的溫度迅速上升,使氫分子原子化,10萬K以上的氫90%以上電離。這依賴於一個百分比。

太陽的粗略溫度分布圖表明它表層特徵是很薄的。

其他評論:

Guy Caulfield-Kerney:這有點像規模更大的「不要玩火柴」。

丹尼爾·斯佩克特:太陽的引力結合能是6.7×10^41,所以太陽不會爆炸。

Doukan Dizman:人類可以在沒有太陽的情況下生存,我們需要靠近地熱能源輸出,在那裡我們可以收集氧氣雪,融化它為空氣,使用特殊的燈來種植植物的電力從地熱/化石燃料。

弗朗西斯·克勞奇:你什麼也不會聽到!

史蒂文·切特利:感謝上帝,科學家們!我不敢相信我讀了每個字,得到了結論。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憂鬱症》來振奮一下心情吧。

請回復上一條評論:科學加一點虛構。至少我沒有在最後殺死布魯斯·威利斯,就像他們在世界末日電影的結尾那樣。哈哈!:-)

編輯3:現在是時候進行另一個討論了,有66個以上的評論和很多有用的筆記和問題。在你和Quora機器人的耐心範圍內,我試著總結和回答最常被問到的兩個問題。

評論:為什麼木星分裂成一層薄薄的覆蓋在太陽表面,而不是沉入太陽深處,覆蓋整個恆星?

回答:答案在於木星的組成。任何一個嘗試過把沙灘球推到水下或者儘可能快地在泳池裡扔籃球的人都知道,球只是打在水面上,並沒有深入水中多少。相比之下,向水扔一塊石頭,讓它穿透得很深是很容易的。木星的核心部分是巖石和重元素。它們會迅速下沉到太陽的中心,但剩下的98%是氫和氦(90 H + 8 He),它們不會下沉,也不會溶解。太陽也是氫,但它是一個不同的階段。你們已經聽說過物質的四種狀態固體,液體,氣體和等離子體。太陽是第四個。木星就像加在一杯水中的冰。它會浮在上面,直到變成與身體相同的相位(即等離子體)。這將需要大量的能量進行電離,並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如果木星以高動能進入地球,那將是另一回事。現在有太多的能量,物質會因撞擊而發熱,電離和過熱,但就像從落在太陽一部分的石頭上濺出的水一樣,在一切都混合之前會濺出,即使這樣,太陽的表面也會在很多年內變得超級明亮。

評論:這將事件限制在太陽表面,而忽略了太陽的其他部分。然而,表面溫度相對於巖心溫度…如果表面冷卻,那麼熱量的流動就會相應增加。

回答:這在普通流體中基本成立也就是說在普通單相流體中如果T增加對流換熱率就增加。

這是因為在流體中,冷區和熱區之間的密度差形成了一種引力驅動的流動,從熱區到冷區,並攜帶熱量。不幸的是,太陽不是一種普通的液體。太陽中的液體是一種等離子體。在等離子體中,主要的傳質方式是磁鈴流動。這是一種奇特的說法,流體是由電磁力而不是重力驅動的。所以推動物質流動的是電磁力比重力強38個數量級。換句話說,在太陽流動的地圖上,你可能會看到類似空氣和蒸汽的漩渦,在充滿蒸汽的房間裡,但這就是相似之處。所有這些電流都是由非重力驅動的。

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太陽耀斑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發射出幾十萬英裡遠。它們可能看起來像火,但不是真正的火焰。重力太弱,不會造成如此巨大的現象。它完全是由電磁驅動的。現在我們知道了氣流從何而來,讓我們看看它產生的對流。在我的模型中,我說過太陽的對流傳熱很弱。熱傳導的問題是,在木星併入太陽表面後,T的增量很大,但對改變驅動磁場的影響很小。產生影響的▽ T是等離子體區域之間的溫度梯度,但新合併的木星還沒有電離,因此對質量傳遞(以及熱傳遞)影響不大。

最後一點細節。我們已經提到過很多次了,太陽黑子的存在是一個密切相關的因素。太陽黑子是較冷的區域,在太陽照片中顯示為較暗。因為同樣的原因,它們的存在並沒有立即被從熱到冷的對流所消滅。一旦斑點形成,它們就不會引起太多的對流換熱,因為傳熱的介質是等離子體,而等離子體並不知道冷區的存在。在100公裡深的太陽表面,只有10%的物質被電離,其餘的是氫原子。

反正記住,很多關於太陽和木星的事情是反直覺的。

作者: quor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果「蘇梅克-列維9號」撞的是地球,會發生什麼?
    居安思危是人類的本能,這不得不讓人類深思:不談整個宇宙,僅太陽系就有數十億甚至數萬億個天體(小行星、隕石、彗星)在運行,大多在各自軌道乖乖畫圈,但難免會出現不按套路的天體,那人類會不會遇到像恐龍一樣的命運呢?可能性還是有的!因為在1994年7月,人類首次直接觀測到太陽系內的天體撞擊事件。幸好撞擊的星球是木星,不然後果將不堪設想。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
  • 太陽系「失敗的恆星」木星,如果被點燃,會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但是,即使成分與太陽之類的恆星十分相似,木星並不能像它們那樣發光發熱,所以它也被人們稱為「一顆失敗的恆星」。木星自身無法像太陽一樣「燃燒」,那人類是否可以「點燃」木星,人為的讓它變成「太陽」呢?如果木星被點燃,它會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 木星是氣態行星,如果將上面的氣體全部吹走,會有什麼後果?
    在被木星吸引的過程中,發生了地球大氣被木星吸收的現象。人類為了保全地球不撞在木星上,最後決定「點燃」木星。整部電影的效果十分震撼,去影院看過的朋友就深有感受。在電影中除了人類驅動的地球之外,木星也備受人類的關注。在現實中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行星,和它比起來地球顯得非常弱小。
  • 如果到木星上旅行會發生什麼?那裡的每一個層次都讓人膽戰心驚
    引言:很多人從小就有遨遊太空、探索其他星球的夢想,但實際上並非每一個星球都允許人類涉足,比如說木星。這是一顆表面上看起來十分安靜而內部十分「狂躁」的星球,如果到木星上旅行會發生什麼?那裡的每一個層次都讓人膽戰心驚。
  • 假如木星突然消失了,地球會發生什麼?物種大滅絕或許會重來多次
    在過去的46億年裡,八大行星一直圍繞太陽運轉,從未停歇,它們和太陽一起構建穩定的太陽系,給地球孕育生命帶來了契機。木星是八大行星之首,是太陽系質量最大的一顆氣態行星,假如木星突然哪一天沒了,那麼地球上會發生什麼?或許物種大滅絕重來多次。
  • 木星是氣態星球,人站在木星上會發生什麼?會直接掉進地核嗎?
    人能夠站在地球上,是因為地球的引力作用和地球表面的支持力形成平衡。而地球表面的支持力來自於地球表面是固態的,可以支撐住人體。那麼問題來了,木星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行星,自身引力要遠比地球強得多,如果人站到木星上,木星又沒有巖石表面,那麼人會直接掉下去到木星的內核當中嗎?
  • 木星表面是不是堅硬的巖石?如果你踏上去,那麼會發生什麼?
    首先,你應該知道木星並沒有像我們在地球上所擁有的那樣堅硬的巖石表面。因此,「踏上木星表面」這句話確實是不可能的,因為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這意味著它沒有堅硬的固態,表面可以讓人站立。所以,如果太空人從外太空墜落到行星上,假設他們穿著神奇的堅不可摧的太空衣,會發生什麼(當然,這純粹是假設!)
  • 木星是氣態行星,太空人降落在木星上,會直接穿過去嗎?為什麼?
    那麼這意味著如果有人登陸木星之後就會穿過木星嗎?隕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看撞擊木星的隕石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是否穿過木星了?1994年7月1日太陽系發生了一件大事,人類首次觀測到了太陽系中的天體撞擊事件,一顆名叫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徑直撞向了木星的南半球。
  • 如果沒有木星的存在,地球或許已經毀滅,人類移居木星會怎麼樣?
    其實,木星在形成之時,要比我們現如今觀察到的略大一點,因為木星在接收太陽能量的同時,內部也在源源不斷的產生能量,因為木星的氣態主要來源於百分之75的氫氣和百分之24的氦氣,其它氣體僅佔百分之1,和太陽的原材料幾乎相同,並且木星內部所產生的能量幾乎和接受自太陽的總能量相等,因此整體質量會逐年增加,而木星內部會因為壓力的增加而縮小體積,這個過程導致木星每年縮小約2
  • 太陽或只剩50億年,木星在太陽系中質量最大,會是第2個太陽嗎?
    人類在地球上安穩的生存,離不開太陽和月球的運轉。1969年人類第1次登上月球,如今航天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人類始終無法靠近太陽。這是因為太陽有著巨大的能量,太陽活動為人類提供了充足的陽光和溫度,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太陽。
  •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會發生什麼?翻天覆地或不會誕生生命!
    地球上海水的潮起潮落是由月球和太陽的共同引力造就潮汐作用引起的,但太陽對地球的潮汐力只有月球的40%左右。如果沒有月球的話,漲潮的幅度會變弱,估計我們的錢塘江就不會有那麼壯觀的漲潮現象。不過相比潮汐變弱,更恐怖的是會引發海嘯。因為當月球消失時,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引力消失,會令海水橫向偏移,進而會引發大海嘯,沿海地區遭殃。
  • 1994彗星撞木星事件大揭秘
    事件: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在1994年7月17撞擊木星,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直接觀測到太陽系內的天體相撞事件。1994年7月,全世界人民都親眼目睹了一次天體毀滅撞擊事件。被分裂成21顆碎片的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以迅雷不及掩耳,毀天滅地之勢,連續撞向運行中的巨大行星——木星。
  • 木星上有許多閃光,若木星爆炸了,會威脅我們嗎?預測了兩種情況
    木星上的爆炸似乎越來越頻繁了,如果木星發生了大爆炸,那人類將會面臨著什麼?如果你對空間感興趣,並時不時會問自己:「如果……」,那麼我們就知道去哪裡尋找答案!劍橋大學天文學研究所在其網站上引入了這樣一個新的標題:每個人都可以向科學家提出任何理論問題,而他們也很樂意計算出所有可能的選項,但這些選項基本上都是假設。所以,最近,一位讀者想知道如果木星突然爆炸了,那我們的星球會發生什麼。
  • 木星有望變成第二顆太陽?若將木星上的氫氣點燃,此設想或將實現
    在我們浩瀚無窮的宇宙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行星系,而在我們所處的太陽系之中,有這樣一顆非常特別的行星,它和太陽一樣,表面都是由氫氣和氮氣構成,同時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氣態星球,體積和質量也是相當的龐大,可以說是第二個小太陽,而這一個神奇的行星就是木星。
  • 1994年的地球危在旦夕,如果不是木星的出現,人類或與恐龍一樣!
    人類能夠發展到現在屬實不易,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才一步步走向現在,成為現任地球主人,人類還沒有出現之前地球上有一種恐怖生物它叫恐龍,眾所周知在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一顆隕石的到來,它徹底和地球說再見,這讓很多人擔憂,雖然人類科技比較發達,不是每次都能發現小行星的到來,如果人類發現一顆小行星直衝衝的向地球衝撞而來,會不會和恐龍一樣從地球上滅絕呢?
  • 太陽氦閃、木星風暴漩渦,《流浪地球》裡的科學真相
    太陽將會在大約五十億年後變成一顆紅巨星,這是很多人都了解的天文常識。假如人類活到那一天,該如何逃離地球被吞噬的命運呢?   大劉的《流浪地球》將太陽變為紅巨星的出現時間設定在了近未來。
  • 在木星的衛星上看木星是什麼感覺?你患有木星恐懼症
    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距離太陽第五遠的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它由黃白色的斑紋組成就好像一個「木球」。今天我們要說的並不是它有多麼巨大多麼美麗而是神奇的心理現象叫做木星恐懼症。那麼什麼是木星恐懼症呢?這是一顆色彩斑斕的星球,原因在於木衛一是太陽系中火山活動最為活躍的星球,上面到處布滿了噴發的火山、熔巖湖以及厚厚的硫磺。
  • 木星離太陽有多遠?
    在木星軌道上有一點離太陽最近,天文學家稱這個點為近日點;此點距離太陽 7.41億公裡。而在木星軌道上離太陽最遠的地方被稱為遠日點,距太陽8.17億公裡。天文學家使用「天文單位」(astronomical unit, AU)作為計量太陽系中距離的另一種單位。天文單位是太陽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約1.5億公裡。木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5.2 AU。
  • 朱諾號拍到的木星照片,赤道布滿白點,這些到底是什麼?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木星的質量是其它七大行星總和的2.5倍,木星也是一顆氣態行星,大氣主要由氫和氦,由於它是氣態行星,因此木星是沒有實體表面的,木星上最壯觀的景象就是超級風暴,木星上大大小小的亂流和風暴是非常多的,這比拍攝到的木星表面圖就可能出來。
  • 木星和土星將以0.1度角距會聚,400年前「土木相合」發生了什麼?
    從本質上來說,所謂的木星合土星,其實就是當我們以地球為中心的時候,土星和木星就剛好處於兩者赤經和黃經一致的時候。天文學家表示,赤道國家可以更好的觀看本次「土木雙星相會」,倘若你生活在北京,那麼這裡最佳的觀測時間就是晚上的六點到七點半左右,如果你還有專門的望遠鏡,那麼一定會捕獲到土星和木星、以及其他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