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精心繪就文旅融合工筆畫

2021-01-09 光明網新聞中心

  【新階段新理念新徵程·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光明日報記者 楊珏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岡石窟考察時強調,「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只有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文化才能走向「遠方」,旅遊也會更有「詩意」。

  近年來,山西圍繞建設文化旅遊強省、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目標,堅定文化自信、深化文旅融合,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把文旅業作為轉型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推動山西文旅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遊山西就是讀歷史

  山西的版圖,就像一枚寫滿文明密碼的樹葉。「走進山西,就如同走進了中國歷史的博物館,時時處處感受著中華文明的歷史脈動。」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這樣推薦山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遊山西就是讀歷史。」

  翻開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卷,「山西」必定是一個高頻詞:從垣曲「世紀曙猿」到芮城「西侯度聖火」;從「丁村遺址」到「陶寺遺址」;從戰國荀子、盛唐柳宗元到北宋司馬光、清代陳廷敬,文物遺蹟數不勝數,歷史名人燦若星辰………

  融史於旅,寓教於樂。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形成了文旅融合的濃厚氛圍,旅遊業態熱度不斷攀升。

喬氏琉璃公司的工匠在複製大型琉璃九龍壁。李建斌攝/光明圖片

  自2020年國慶節以來,晉城皇城相府景區,每晚都會上演歷史與夢幻的碰撞。「看完演出,感覺離皇城相府更近了,離歷史更近了。」遊客們被全國首部明清院落大型實景劇《再回相府》,帶回到了300多年前陳氏家族跌宕起伏的命運中。

  近年來,山西因地制宜推進文旅融合,創作出越來越多精品,《又見五臺山》《又見平遙》《再回相府》《如夢晉陽》《太行山》等演出成為遊客必看的節目。僅《又見平遙》2019年就演出860場,接待遊客69萬餘人次,上座率達到98%。

  作為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聖地,自1991年至今,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已連續舉辦30屆尋根祭祖活動,吸引了海內外廣大移民後裔和遊客前來參與。

  「一座雁門關,半部華夏史。」景域驢媽媽集團華中和西北大區總經理陳亞洲表示,目前正火熱推廣的「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具備優質旅遊品牌潛質,遊山西可以讀懂歷史,讓遊客變被動為主動,收穫知識。

  好山好水出好歌。從2020年4月30日開始的「唱遊三晉」山西省原創音樂推廣活動,湧現出大量優秀的原創音樂作品,用音樂詮釋「遊山西·讀歷史」活動的文化內涵,講述歷史上的山西故事,提升三晉文旅知名度和美譽度。

藍天白雲下的雲岡石窟景區入口處。李毅攝/光明圖片

  2020年,「遊山西·讀歷史」活動持續在山西全省展開,山西文旅從「資源時代」進入「品牌時代」。

  山西的目標是,2021年將打造10條成熟的主題旅遊線路,建設20處國寶級文物活化利用試點,培育30個研學實踐教育示範基地,改造提升60個歷史文化景區;到2023年,把「遊山西就是讀歷史」培育成全國知名的旅遊品牌。

  擦亮「黃河、長城、太行」三張名片

  歷史的文明寄托在表裡山河的大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賜予這裡太多珍貴奇觀。如果說「遊山西·讀歷史」是向世界發出的邀請,那麼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就是展示實力的舞臺,山西正在為這座舞臺添加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

  娘子關是萬裡長城的重要關隘,素有「天下第九關」之稱。足夠豐富的歷史積澱、保存完好的滄桑古道,吸引著無數人對它心馳神往。娘子關村就坐落在娘子關腳下,全村依山而建、順水而居,形成了「水上人家」的獨特景觀。

長治市壺關縣石坡鄉南平頭塢村的美麗風光。資料圖片

  近年來,平定縣以大自然和歷史賦予的雄關長城、綠色生態、紅色文化、水鄉村落作為載體,充分展示人文歷史、積極構建娘子關鄉村旅遊發展的新藍圖。

  「關有關雄,水有水美,冬有跑馬排,夏可放河燈。」娘子關鎮黨委書記朱繼明說,「娘子關村有2000多人,從事旅遊產業的就有1000人以上。」

  娘子關村,只是山西省正在建設的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中的一個小站。

  「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2017年,山西作出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戰略決策。作為打造三大旅遊板塊的基礎性工程,到2022年年底,山西將打通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遊大通道,建成黃河一號、長城一號、太行一號三條全國一流的旅遊公路示範工程,打造一批體現山西特色的精品旅遊公路,基本實現主體區內「城景通、景景通」,形成「快進慢遊深體驗」的現代旅遊綜合交通體系。

  2020年9月,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的點睛之作——「0km」標誌文化驛站開門迎客。截至目前,旅遊公路已累計完成3469公裡,串聯起沿線66個A級以上景區,評定黃河人家、長城人家、太行人家「三個人家」175家。大美晉陽、長城內外、邊塞古韻、秀容熱土、呂梁人家、古村新韻、太行深處等美麗鄉村旅遊精品自駕線路應運而生。

  大大小小的村落、農家樂、景區,如顆顆明珠。未來,三個一號旅遊公路將覆蓋山西11市的117個縣(市、區),規劃建設總裡程達1.3萬餘公裡;174個A級以上旅遊景區,726個非A級旅遊資源將被連通,串聯起歷史文化的脈動,串聯起鄉村旅遊的美景,也串聯起富民強省的夢想。

  「要把山西優質的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山西經濟轉型發展的支撐,歸根到底需落實到一個個文旅項目上來,以項目建設來推動山西文旅的高質量創新發展。」中智遊集團董事長蔣駿認為。

  2020年9月10日,山西省第六次旅遊發展大會召開,掀起了新一輪文化旅遊發展高潮。僅旅發大會期間,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共籤約18個項目,共計317.2億元。

  藉此契機,山西省各地及景區景點從業態融合、產品供給、配套服務等方面搶佔先機,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各類旅遊要素的有機整合,實現從「一處美」到「處處美」,從「季節遊」到「全時遊」的全域旅遊新格局。

  紅色遊和鄉村遊雙輪驅動

  山西是一片紅色熱土,紅色文化豐富,只一個數字就足夠震撼:山西留存了不同時期黨史重要機構舊址、重要黨史人物故居舊居、重大戰役遺址和重大紀念設施等3400餘處。

  眾多優秀作品在這片熱土流傳,《黃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遊擊隊之歌》《小二黑結婚》《呂梁英雄傳》等作品以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下的大量珍貴詩文,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這些遍布山西各地的紅色文化載體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山西發展紅色旅遊產業的寶貴資源。

  2020年左權民歌匯已落下帷幕,而「左權熱」和「民歌熱」卻持續升溫。

  左權縣是聞名全國的革命老區,是北方地區敵後抗日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左權也是民歌之鄉,有「萬首民歌千出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美譽。

  2019年,晉中市創辦左權民歌匯,讓散發著濃鬱泥土氣息的左權民歌唱響全國,走向世界,成為山西省對外交流的又一張文化名片。

  民歌匯的舉辦,賦予了左權縣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新生命,探索出一條變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的轉型發展新路徑。

  被稱作「沒有圍牆的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武鄉縣,把傳統的紅色旅遊「玩」出新花樣。每到假期,很多來自外省的研學團都會來到武鄉八路軍文化園,吃一次農家飯,住一次窯洞,穿一次八路軍軍裝,打一場「遊擊戰」,看一場實景劇。在寓教於樂中,孩子們感受革命先輩勇敢、積極、拼搏進取的優良傳統,激發血脈裡的愛國之情。

  在武鄉這塊「紅色版圖」上,有430多處革命歷史紀念設施、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4026件(套)館藏國家級革命文物。如何讓這些紅色資源活起來?從2011年開始,武鄉連續舉辦「弘揚太行精神、傳承八路軍文化」為主題的八路軍文化旅遊節,通過紅色藏品展、抗戰主題戲曲展、主題電影展、八路軍文化學術座談會等活動不斷提升特色文化影響力。

  山西的農村,不僅有優美的田園風光、恬靜的生活環境、豐富的物質遺存、深厚的歷史文化、獨特的鄉村文明,更集聚了全省70%的旅遊資源,自然與歷史輝映、風景與人文交融,發展鄉村旅遊得天獨厚。

  近年來,山西把鄉村旅遊作為推進全域旅遊和打造三大板塊的重要抓手,深挖厚重資源,打造觀光休閒、文物古建、古村民宿、文化遺產、名人典故、紅色文化、名吃特產、生態康養、農俗體驗、研學科考等鄉村旅遊路徑,每一種類型都底蘊深厚、異彩紛呈。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5日 05版)

[ 責編:姚坤森 ]

相關焦點

  • 西鹹新區灃東新城 繪好文旅融合「工筆畫」
    這3個文旅項目在西安市眾多歷史文化資源中脫穎而出,正是灃東新城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縮影。近年來,灃東新城以文化為支撐,紮實繪好文旅融合的「工筆畫」,逐漸成為西安文化旅遊產業新高地。文旅營城,創新城市發展新樣本打造文旅IP只是灃東新城文旅發展的第一步,灃東新城以重大文旅項目為引領,有機串聯文旅資源與公共資源,描繪出文旅產業相生共榮的美好圖景。
  • 山西文旅與民間收藏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圍繞山西民間收藏文化發展、人文藝術生活及未來發展脈絡,應邀而來的省城收藏界、民間文藝界的多位嘉賓表示,山西民間收藏文化底蘊深厚,與山西文旅融合發展將大有可為。「晉藏乾坤風雅尋根」城市創領之收藏家茶座,由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山西晚報社、文博山西智庫協辦,是「城市創領季」系列活動之一。
  • 山西平定縣:文旅深度融合富民強縣
    近年來,山西平定縣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加速景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太行山脈塑造了一張又一張亮麗名片。從「黑飯碗」到「綠飯碗」「好吃的壓餅5元一袋嘍……」11月9日一早,48歲的王玉花就支起她的攤位,開始一天的「生意」。
  • 一次展示山西文旅新形象的盛會
    大會通過「長城之夜」特別活動、投融資項目洽談會、走進雁門關儀式、發布大會主題曲、新版文旅宣傳片等不同的方式,讓參會的眾多嘉賓盛讚「山西好風光」。系列活動為旅發大會增光添彩本次山西省旅發大會主題是「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長城博覽在山西」。圍繞這一主題,忻州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旅遊活動,充分展示忻州特色的旅遊資源和長城文化的獨有魅力。
  • 《山西文旅綠皮書》發布
    本報太原8月22日訊(記者慄美霞)8月20日下午,由山西大學旅遊學院主持編寫的《2019-2020年山西文化和旅遊發展分析與展望》(又名《山西文旅綠皮書》)發布暨研討會在太原舉行。山西省文旅廳、山西大學、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和作者40餘人出席會議。本書主編、山西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張世滿介紹了本次文旅綠皮書的基本情況。
  • 山西文旅綠皮書發布
    本報訊(記者張婷)8月20日,《2019-2020年山西文化和旅遊發展分析與展望》(山西文旅綠皮書)發布暨研討會在太原舉行,來自全省文化旅遊相關行業的40餘人出席了會議。該綠皮書是反映山西旅遊發展動態和行業最新熱點的權威讀物。
  • 提振山西文旅市場
    曹英 吳暉展示文旅成果,推介文旅資源,擴大招商引資,彰顯三晉魅力。9月9日—10日,以「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長城博覽在山西」為主題的山西省第六次旅遊發展大會在忻州市舉辦,旨在提升山西文化旅遊影響力、吸引力和競爭力,全力塑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推動山西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 以文促旅vs以文塑旅,文旅融合成了文字和口號遊戲?
    △文旅融合成了各地宣傳片中著重強調的亮點前景可期並不意味著就能坐享其成,採用正確的實施方式是推動行業高速發展的關鍵。(文中所引視頻、圖片均出自網絡公開報導)來源 :文化產業評論部分參考資料:1.張玉玲:文旅融合:奔向詩和遠方(《光明日報》)2.文旅融合堅持有所融有所不融(《中國青年報
  • 16市匯聚文旅盛宴!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講好「菏澤故事」
    坐落於C館的文旅融合綜合展區,山東16市將攜帶眾多特色文化產品在這裡一展風採,展現「好客山東」豐厚的文化底蘊。此次博覽會上,菏澤展區精挑細選帶來了十餘個「文化+旅遊」產業融合項目。近年來,菏澤市牡丹一二三產融合程度不斷提高,牡丹產品研發能力不斷增強,擁有牡丹產品行業標準14項、產品專利144項,2019年,全市牡丹產業總產值達90億元。據了解,菏澤文化旅遊投資集團自成立以來,依託當地資源優勢,開發出「菏澤有禮、百寶文創」十大系列、100餘種牡丹主題產品。以牡丹瓷為例,它是將悠久的菏澤牡丹文化與中國古老的陶瓷工藝有機融合後誕生的新派藝術陶瓷。
  • 十六地市匯聚文旅盛宴,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講好「菏澤故事」
    坐落於C館的文旅融合綜合展區,山東十六地市將攜帶眾多特色文化產品在這裡一展風採,展現「好客山東」豐厚的文化底蘊。記者從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執行專班辦公室了解到,此次博覽會上,菏澤展區精挑細選帶來了十餘個「文化+旅遊」產業融合項目。
  • 「打卡」文旅博覽會的N個理由
    2020-09-19 15:16:48 來源:大眾日報名家、名號、名品,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群英薈萃」「打卡」文旅博覽會的N個理由大眾日報記者 趙琳國內發達的交通,讓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變得簡單。「快旅慢遊」時代,各地都在思索,如何讓遊客「留得住、住得下、玩得歡、買得爽」。
  • 汾酒文旅融合又有大手筆?長城國家公園成助推器
    如今,在山西由文旅資源大省向文旅強省跨越的路上,汾酒集團再度搭上快車,進軍新賽道——酒旅融合。,在長城國家公園的建設和保護上加大文旅探索。3個月後,山西省酒旅融合從汾陽破冰。山西杏花村酒家連鎖管理有限公司與山西省文旅集團下屬的三晉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以酒類文創產品合作為出發點,將汾酒的產品和品牌優勢與山西文旅的渠道和專業優勢相結合,為山西乃至全國的文旅產業發展探索新模式。
  • 山西文旅市場迎來新年開門紅
    與此同時,我省假日文化和旅遊市場平穩有序,全省文旅系統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精心組織策劃形式多樣的文旅活動,推出各類精品旅遊線路,豐富假日文旅產品供給。「遊山西·讀歷史」主題活動豐富多彩、冰雪主題旅遊快速升溫、文化場館聚人氣……各地文化和旅遊活動精彩紛呈。常態化疫情防控營造安全環境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仍然十分重要。
  • 文旅產業是文化和旅遊產業相互融合發展的朝陽產業
    文旅產業是文化和旅遊產業相互融合發展的朝陽產業,在國內消費升級、信息技術更新、網際網路普及的當下,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是最能釋放消費潛力的服務業之一。近日,我省出臺《關於加快促進服務業恢復穩定增長若干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提振旅遊市場。  進入7月以來,省內三則相關新聞頗受關注。
  • 山西:彰顯文化自信,賦能文旅產業
    憑藉著大自然的饋贈和豐厚的歷史遺存,近年來,山西省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品牌蜚聲四海,「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深入人心,圍繞「六字要訣」一系列新戰略、新舉措,推動山西文旅事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 山西:彰顯文化自信 賦能文旅產業
    憑藉著大自然的饋贈和豐厚的歷史遺存,近年來,山西省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品牌蜚聲四海,「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深入人心,圍繞「六字要訣」一系列新戰略、新舉措,推動山西文旅事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 博山文旅(合伙人)夜話:繪藍圖謀發展
    9月28日晚,淄博市博山區委書記劉忠遠與鄉伴集團、朗鄉投資有限公司、中鐵文旅等博山文旅合伙人參觀老顏神街、九龍峪山地琉璃公園、紅葉柿巖項目區,並在原舍清芷話文旅、繪藍圖、謀發展。「博山美食、博山琉璃、博山民宿……正是因為有這些豐富的、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帶來了博山文旅產業大的變革,也確立了博山用文旅助力區域振興、聚力建設文旅之都的發展思路。」
  • 文廣旅信息12期
    (襄都區)寧晉縣旅遊發展多產融合助推鄉村經濟振興今年以來,寧晉縣致力於爭創全域旅遊亮點,將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有效融合,做好三個「圍繞」,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帶動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9月份突破總收入12.31億元,旅遊人數113.13萬人次。
  • 溫州文旅:精心打造「詩和遠方」
    這一年來,市文廣旅局深入挖掘「永嘉學派」文化內涵,精心培育打造「詩路、詩島、詩山、詩村、詩樓」系列詩意品牌,「千年詩路今猶在」旅遊線路獲省一等獎(第一名);打造全省夜間經濟「橋頭堡」、鹿城區五馬歷史片區改造等4個項目入選省文旅廳「四條詩路」重大文旅項目,並推進永嘉「江南宋村」開工建設,著力挖掘傳承楠溪江古村落文化,活態化打造江南第一宋村。
  •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借「遊山西·讀歷史」品牌助推文旅產業發展
    8月11日,「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啟動儀式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景區舉行。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講話並宣布活動啟動。他強調,山西要打造一流旅遊產品,提供優質旅遊服務,加快建設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打響「遊山西·讀歷史」品牌,推動山西文旅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出席並向研學首發團代表授旗。山西省領導呂巖松、張復明為「遊山西·讀歷史」推廣聯盟成員頒發證書,張吉福致辭,廉毅敏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