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外得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是一個古老而神奇的地方。
這裡山嶽縱橫,大河奔騰。30多億年的地質構造過程,造就了山西獨特的地貌形勝。滄海桑田般的構造變遷,不僅賦予了山西豐富的礦產資源,還賜予了山西眾多珍貴的地質奇觀。
這裡像一枚寫滿文明密碼的樹葉,從垣曲「世紀曙猿」到芮城「西侯度聖火」,從「丁村遺址」到「陶寺遺址」,中華5000年文明都可以在這片15.6萬平方公裡的古老大地上找到印記。
這裡文物遺蹟數不勝數,猶如一座可以觸摸、可以親近、可以對話的「大地上的中華文明博物館」,恍惚間,「穿越」了時光。
憑藉著大自然的饋贈和豐厚的歷史遺存,近年來,山西省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品牌蜚聲四海,「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深入人心,圍繞「六字要訣」一系列新戰略、新舉措,推動山西文旅事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2019年,全省實現旅遊總收入8026.92億元,同比增長19.29%;今年7月14日恢復跨省團隊旅遊以來,遊客數量較上一個月環比增幅為23.2%,旅遊綜合收入較上一個月環比增幅為11.09%。
8月11日,山西省在大同市啟動「遊山西 讀歷史」活動,省委書記樓陽生從9個方面生動詮釋了「遊山西就是讀歷史」的真諦,誠邀中外遊客走進山西,親近歷史、感受文明。
就在今天,山西省第六屆旅遊發展大會如約而至,金秋九月的忻州,一幅有山、有水、有歷史、有人的畫卷徐徐鋪陳開來,以三大文旅品牌建設年為引領,以「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長城博覽在山西」為主題,通過「1+3+N」的模式舉辦,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長城板塊活動品牌,為長城板塊鍛造、長城文旅品牌塑造破題。
風乍起,吹皺一汪春水。
自2015年開始,山西省旅遊發展大會已連續召開六屆,成為該省對外展示形象、招商引智、品牌推廣、項目對接的重要平臺和重大文化旅遊商務活動,也是推動全省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山西省文旅廳廳長王愛琴表示,旅遊業是山西經濟的新型優勢產業,也是當前應對疫後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產業。一年一度的旅發大會,展示的是山水美景,推廣的是厚重歷史,凸顯的是「遊山西 讀歷史」深刻內涵,還有山西文旅人對未來的期許: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言無不「晉」。無論是從地理轉向歷史,還是從空間轉向時間,山西對整個中國,都產生過毋庸置疑的巨大影響。奔騰不息的黃河、雄渾壯觀的長城、巍峨秀麗的太行,山西的流量符號所形成的軌跡,如同一條文旅新路,象徵著山西向世界發出邀請,傳達出山西開放的訊號。
9月4日至9月9日,「山西三寶」琺華器、推光漆器、澄泥硯亮相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國家級展會的平臺上向中外來客綻放光華,展示山西非遺技藝的恆久魅力,呈現山西塑造品牌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風貌。這是「山西三寶」走出省域的第一步,更是山西堅定文化自信邁出的一大步。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如今,在三晉大地,處處都在為文旅產業賦能,向文旅融合發力,鍛造旗艦勁旅,加速推動山西文旅高質量發展。(桑莉媛 李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