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在蔣介石的授意下,調動中央軍強制解除滇軍武裝,將擔任雲南省政府主席18年、被稱為「雲南王」龍雲包圍於省政府所在地——五華山,最終逼其飛往重慶,就任軍事參議院院長的虛職。此時距離抗戰勝利剛剛1個月,蔣介石與其老對手共產黨的較量尚且沒有正式開始,為何卻磨刀霍霍,朝著昔日盟友砍去呢。
▲龍雲戎裝照
抗戰前,龍雲是蔣介石對抗新桂系的盟友
抗戰前,龍雲在蔣介石的心中不過是個「守戶之犬」,「好比南越王趙佗,自帝其國,非敢有害於天下。龍雲只想獨霸雲南,稱臣納貢,既無問鼎中原之心,也乏窺竊神器之力,不同於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白(崇禧)。」此外,雲南毗鄰新桂系的老巢廣西和兵多將廣的四川,對李宗仁新桂系和劉湘的川軍可以起到牽製作用,因此蔣介石長期實行拉攏的手段,讓其與自己站在同一條戰壕裡。
▲滇軍抗戰劇照
抗戰期間,龍雲是抗戰的一大助力
抗戰剛剛爆發時,面對日寇咄咄逼人的進犯,蔣、龍二人也曾緊密合作。1938年武漢會戰正在緊鑼密鼓備戰期間,一度謠傳雲南要投降日本人,龍云為闢謠立即急飛漢口面見蔣介石。蔣見自己的威信並未因抗戰危局而動搖,非常高興,並兩次稱讚龍雲此來「等於帶著百萬雄獅來的。」此外,為了支援抗戰,龍雲將其掌握的富滇新銀行及全省財政的數萬兩黃金、2000萬銀元和大量美鈔、英鎊等外匯盡數上交中央,用於購買裝備物資,支援前方抗戰。
蔣介石要發動全面內戰,必須徹底控制雲南
早在1941年,龍雲擔任昆明行營主任時,其利用指揮在滇所有部隊的職務之便,明令不許中央軍進入昆明市內,不許中央系統的憲兵、警察在市區執行任務。使昆明漸漸成為國統區著名的「民主堡壘」,「中國民主青年同盟」、「民主工人同盟」等相繼在昆成立,學生運動也蓬勃開展。抗戰勝利的1945年,蔣介石急於抽調兵力到華東、華北、東北各地搶佔地盤,並著手準備與共產党進行全面內戰。為避免將來大後方起火,必須立即下手解決龍雲。
▲龍雲主持修建的滇緬公路
駐滇中央軍有能力解決龍雲
抗戰後期,蔣介石先後在雲南建立昆明防守司令部和遠徵軍司令部,並調近40萬中央軍精銳進駐。這些部隊大多被編入遠徵軍或屬於別的什麼戰時序列,不僅不聽龍雲調遣,還深入駐紮在雲南各地,監視著龍雲駐紮各縣的保安部隊。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後,蔣介石以投降日軍裝備為誘餌,誘使滇軍主力兩個軍先後開赴越南受降。至9月底,龍雲在昆明的正規武裝僅有2個步兵師和1個憲兵團,而中央軍在昆明部署兩個精銳軍,其中包括「五大主力之一」——第5軍,有足夠把握控制昆明及周邊地區,一舉拿下龍雲。
▲蔣介石與杜聿明
▲裝備精良的中央軍
龍雲(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彝名納吉岬岬,字志舟,原名登雲,彝族,雲南恩安(今雲南昭通)人。1914年,龍雲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學堂第四期步兵科,任雲南都督唐繼堯侍從副官;1922年被唐委為第五軍軍長;1927年,龍雲發動政變獨掌雲南軍政大權,至1945年被逼下臺,共主政雲南18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