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發現"行星墳墓" 驚人潮汐力可分離任何星體

2020-12-24 搜狐網
新形成的白矮星可以發揮極端的潮汐力,這種力量能夠分離任何星體和軌道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發現了被物質「汙染」的兩顆白矮星——種種跡象表明,這些恆星可能存在粉碎行星的物質,處於其周圍的小行星會被巨大的潮汐力擊碎。

  科學家稱,當恆星耗盡所有氫燃料,從一顆紅巨星變成被炸得四分五裂的行星狀星雲時,便形成了白矮星。在紅巨星階段,任何曾經圍繞恆星軌道的星體都將被嚴重擾亂。但新形成的白矮星可以發揮極端的潮汐力,這種力量能夠分離任何星體和軌道,並把小星體、巖石物質等磨成灰塵,然後拖入白矮星的大氣。

  迄今為止發現的800多個系外行星中,只有四個恆星星團,不過天文學家們相信,絕大多數恆星都會集群演變。

  科學家研究後稱,在恆星的大氣中尋找到了粉碎巖石的物質,這是個明確的跡象:星體在星團中是集群演變的。研究人員推算,粉塵來源於被橫潮汐力分離開的小行星,而有小行星的地方就有可能存在系外星系。(尚力)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發現類似於「第九號行星」的行星
    天文學家在南十字星座中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這可能有助於揭開太陽系的奧秘之一。研究表明,這顆行星類似於"第九號行星"——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位於冥王星後面、影響著宇宙天體軌道的神秘物體。這顆行星被命名為HD106906b,它距地球336光年。它的質量是木星的11倍。該行星圍繞兩顆明亮的年輕恆星旋轉,但距離它們很遠——相距738個天文單位。為了進行比較,太陽與冥王星之間的距離為29.7—49.3個天文單位。
  • 月球為何會被潮汐鎖定?地球因這個力的作用也轉動得也越來越慢
    如果我們身處一輛飛馳的火車上,如果不觀察窗外的景物,那麼我們很難發現火車處於運動的狀態,因為我們和火車處於同一個慣性參照系,而如果選擇處於和火車不同的慣性參照系,比如火車軌道旁邊的樹木,那麼從樹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火車還是火車上的人都是處於直線運動狀態的。
  • 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宇宙星體,呈現的都是球形狀態?
    就像前幾年闖入太陽系的小行星奧陌陌,其形狀更加離譜,呈現的是一個長條形,長寬比例達到了驚人的10:1,因此有人調侃這是不是一個「偽裝」成小行星的外星飛船。對於大質量星體來說,其外形的塑造與引力密不可分。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當然這些都是天文學家根據發現的一些實際情況給出的猜測,目前尚沒有證據證明第九大行星存在,但也沒有人否認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太陽系很大,如果按照奧爾特雲作為它的邊界,直徑可以達到2-3光年遠,目前我們的探測位置只能接觸到柯伊伯帶的內邊緣位置,更遠處尚無法徹底的探測。
  • 哈勃望遠鏡為太陽系的第九號行星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線索
    儘管我們還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第九行星存在,但這種系外行星的發現證明了這種奇數球軌道是可能的。該論文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Meiji Nguyen解釋說:「該系統可能與我們的太陽系進行了獨特的比較。」 「它與偏心且高度失準的軌道上的主恆星相距甚遠,就像對'第九號行星『的預測一樣。這就引出了這些行星如何形成和演化為最終結構的問題。」
  • 為什麼星體都會自轉,中子星每秒幾百圈的自轉速度是怎麼達到的?
    前不久科學家發現了一顆質量最大的毫秒脈衝星,質量為太陽的2.17倍,而直徑僅24公裡,這麼恐怖的數據讓人大吃一驚。所有星體的自轉都是在形成初期就開始了的,比如我們的太陽系形成初期,在太陽星雲裡,無數的物質四散移動、撞擊,漸漸因為引力影響,在中間形成一個巨大的星體,所有物質撞擊它的力量給這個星體增加初始的角動量,只要各個方向的角動量不平衡,那麼它就會產生自轉。
  • 新發現,類似太陽系中發現了「九號行星」
    這個發現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04年,當時哈勃首次觀測到HD 106906b。當時,對該系統知之甚少。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是後續觀測,目的是間接證明恆星周圍存在一個溫暖的塵埃盤,天文學家想進一步了解該盤。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保羅·卡拉斯(Paul Kalas)是新論文的作者之一。
  • NASA行星獵人發現首個宜居行星:被潮汐鎖定,可能有外星生命
    TOI 700 d概念圖 科學家通過對這個宜居行星連續11個月的觀測發現,這顆行星似乎被其宿主恆星潮汐鎖定,這預示著其一半的面積始終朝向恆星,而另外一面則處在永久黑暗之中
  • 西洋佔星行星空相分析
    星盤空相是什麼意思相位是指行星和行星間所形成的角度。空相的產生,是因行星運行時與其他行星沒有產生任何角度所產生的無相位現象,我們稱這顆空相行星為孤立行星。古典佔星認為,星體之間的交角度數越分離,那麼行星備受影響力越小,越能夠表達出這顆行星本來的性質,而現代佔星有的認為,當星體之間的相位脫離以後,星體的表達會受到限制,轉而進行向內發展,事實上我是專研古典佔星的,對現代佔星的內容不是很有研究,我只表達我自己的觀點,對其他的概念表示保留觀點。
  • 科學家研究類地行星獲突破,發現外行星存在水蒸氣,揭秘行星奧秘
    其他的太陽系行星問題更多,甚至人類都沒有辦法登陸上去,所以更談不到成為人類第二家園的可能性!現在的情況來看,系外行星的研究,已經成為人類最大的希望,今天美女小倩給大家說的就是最新的研究發現,希望朋友們能夠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推出的最新文章,相信會讓大家了解更多有趣的科學文章,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 海王星驚人的特徵——太陽系風速最大的行星
    迄今為止的研究結果表明,海王星正刮著驚人的快速風。這到底是多大的風速?除此之外,我們還會介紹一些海王星的特徵,請跟隨我的腳步來慢慢了解海王星。不好!海王星的風真是太大了!一言以蔽之,海王星就是圍繞太陽系最外側公轉的行星,其英文名為Neptune,來源於古羅馬神話中海洋之神的名字,其實和古希臘神話中的波塞冬一致。
  • 不死恆星,三個星體打架一場新的有意思的發現
    天文學家發現了新的線索,不死恆星發布被發布,三個活躍的恆星兄弟姐妹之間的打架可能引發了噴發,它需要超過一個巨大的爆發能量,以摧毀猛獁象海山,最聰明的天體之一自己的星星在銀河星系。大約170年前,埃塔海山爆發,釋放的能量幾乎和標準超新星爆炸一樣多。
  • 外媒攬要| 12月15日晚報:哈勃望遠鏡發現類似於"第九號行星"的行星
    &nbsp&nbsp&nbsp&nbsp2、哈勃望遠鏡發現類似於"第九號行星"的行星&nbsp&nbsp&nbsp&nbsp俄羅斯衛星網:天文學家在南十字星座中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這可能有助於揭開太陽系的奧秘之一。
  • 哈勃空間望遠鏡升空30周年,歷年哈勃官方生日賀圖巡禮(上)
    可惜發射升空後才發現由於加工過程的失誤,它的焦點不對,成像相當模糊,在升空三年後,NASA科學家才修復了這個問題,人類終於擁有了一隻看向深空的眼睛,修復前後的效果見圖: 在哈勃空間望遠鏡修復後,哈勃有了比較清晰的圖像,於是,在1995年5月,升空的四年後,哈勃發布了這張海王星圖片,1994年10月10日到11月2日拍攝的三張海王星圖片
  • 哈勃望遠鏡發現奇妙「雙子星」,天文學家仍無法將其分類!
    眾所周知,哈勃太空望遠鏡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太空特寫鏡頭,讓我們了解了許多太陽系中的奇妙物體,以及宇宙更深處的瑰麗空間。偶爾地,哈勃望遠鏡也會探測到不符合常規分類,令科學家難以理解的天體。本周,天文學家們就發現了新情況,並且感到十分困惑。這實際上是一對繞著彼此軌道運行的「雙子星」,它們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一個小行星帶中。 天文學家已經將這對星體命名為288P,但是目前卻無法對其加以解釋和分類。可以說,這是第一對已知的天體對,它們相互鎖定在彼此軌道上,同時還在後方將水蒸氣軌跡噴射到太空之中。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周年,獻上一幅神秘的「宇宙暗礁」!
    「這張照片太神奇了,它真切地向人類展示了哈勃的強大。」值此哈勃太空望遠鏡30周年之際,哈勃拍攝到一幅令人震驚的「宇宙暗礁」紀念30周年!生日快樂,哈勃望遠鏡!哈勃的遺產這張照片是紀念太空望遠鏡30周年「生日」的完美方式。這張攝於16.3萬光年之外的令人驚嘆的細節顯示了哈勃的強大。
  • 遙望星空30年,「老」哈勃尚能飯否?
    首先,角解析度(物體能被清楚分辨的最小分離角度)的極限將只受限於衍射,而不是由造成星光閃爍、動蕩不安的大氣所造成的視象度。其次,在太空中的望遠鏡可以觀測被大氣層吸收殆盡的紅外線和紫外線。需要注意的是,哈勃事實上只能拍攝黑白照片,小夥伴們看見的彩色都是NASA後期渲染合成的。哈勃望遠鏡由美國宇航局主製造,外加歐洲宇航局支援完成。
  • 為什麼行星的自轉方向不一樣?
    但在這種情況下,碰撞使行星翻轉了!另一個解釋是太陽的引力,它引起強烈的大氣潮汐,最終導致這些行星的軸翻轉。關於金星倒軸的第三種解釋與金星地核和地幔間的摩擦力相關,或者說其大氣層和地幔之間的力。行星必須保留其總角動量,該角動量與淨旋轉軸直接相關。但是,行星的淨自旋軸是其地核的自旋軸、地幔的自旋軸和其大氣層的自旋軸的組合。
  • 天文學家發現罕見流浪行星 距地球80光年/圖
    【科技訊】10月21日消息,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日前發現了一顆非常奇怪的年輕恆星,其並沒有圍繞任何恆星運行,但卻表現的與一般正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相同該星的發現極不容易,但卻能證實科學家長期以來的某部分猜想。而其距離地球僅有大約80光年,各種條件尤其利於開展探測工作,因此將幫助人們極大的推進對木星等氣態巨行星形成初期性質的了解研究。  據鳳凰網報導,流浪行星指徒具有行星質量,卻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