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金谷太王陵威鎮廟風景旅遊區三大景區,來了必不能錯過!

2021-01-19 東溪資訊

威鎮廟景區



威鎮廟,古稱「囉內廟」,又名「河內廟」,坐落於金谷鎮河美村與尚芸村交界處的蛇侖山麓,內主祀廣澤尊王。廟始建於五代末(938-959年),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帝敕封廟額曰「威鎮」。現存建築為清光緒丁亥年(1887年)重修。廟右前側建有「聖旨亭」,亭內豎有一方宋碑,鐫書「敕威鎮廟聖祖神道」,據考,為宋代皇帝所敕封。  廟旁聖園裡樹木繁茂,奇花異草爭相鬥豔,格外美觀,是遊人的休閒廣場。縣政府立有一方石碑,公布威鎮廟為首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威鎮廟建在蛇侖山麓,後龍山勢延德化、永春的山脈而來,宛如一條遊蛇,故稱「蛇穴」,乃風水寶地。聖神因獲山靈之氣,十分顯赫,顯佑群生。


威鎮廟


廟宇原為兩進,三間張,四合院式,歇山屋頂,抬梁構架。廟大門鐫聯為探花黃貽楫題的:「大而化之謂聖;眾所歸焉曰王」。筆力雄渾,聯意動人,聯尾嵌有神名「聖王」二字。 

  廟內深井埕壁正中用條石砌成蛇嘴樣,左右兩廊各置圓石珠階,為蛇眼。埕內未設出水口,暴雨時簷水傾注其中,井埕中的水從未溢出,而自能消退,令人稱奇。 


  廳中有三對輝綠巖石柱,分別透雕「雙溪雙鯉」、「四龍八鳳」、「陳三五娘」、「八仙過海」等,特別是大廳口那對青石透雕龍柱,龍頭昂起,龍尾緊挨蟠柱,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牆壁和屋頂上的人物浮雕、繪畫花鳥樹木神態各異,惟妙惟肖,工藝造詣精深。這些都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閃耀著古代歷史文化燦爛的光輝。 


  廳正中上方懸掛「聖王殿」橫匾。神龕透雕龍鳳等圖案,精雕細琢,金碧輝煌。正廳神龕供奉廣澤尊王的金身塑像。尊王身穿龍袍,一腳盤著,一腳垂下,童顏紅臉,方庭飽滿,口闊眼圓,炯炯有神,直視遠方,顯示著尊王的威儀。 


  相傳,郭忠福當年坐化郭山,郭母趕到山上時,只見兒子已在古藤上盤坐無言,急忙伸手把他的一腳拉下來,要他回家。見兒子沒動靜,心想:也許兒子已坐化成神了。於是她吩咐:「孩子,你嘴闊食四方,眼大看越遠越好!」郭忠福是個孝子,自然把母親的話記在心上。所以塑聖王的神像時,便有這般神貌,並有「廟內神,益外境」之譽。左邊神龕供奉崇德聖侯,右邊神龕供奉顯佑尊侯。崇德聖侯原為欽差,名趙普,顯佑尊侯原為張元帥。因奉聖旨至廟被聖王感化,自願留下協助辦理廟務,其後修成正果,圓寂後同被敕封。 


威鎮廟建於「蛇穴」,聖王因獲山靈之氣,神威顯赫,數次受敕封。第一次: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為皇宮救火,宋高宗敕封聖王為「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同時,敕封廟額曰:「威鎮」。第二次:宋慶元元年(1195年),因抗倭保民有功,宋寧宗晉封聖王為「威鎮忠應孚惠提伯王」,敕封郭聖王父母為「太王」、「太妃」。第三次:宋開慶元年(1259年),赴京為皇太后醫疾病,宋理宗龍顏大悅,加封聖王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並賜武簡鑾駕72陣(144支單駕),13面大鑼開道。第四次:清同治九年(1870年),清穆宗又加封聖王「保安」二字,累封至「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因此,眾善信又習稱聖王為「保安廣澤尊王」,簡稱「廣澤尊王」。

 

  相傳廣澤尊王庇民濟世,常為人間治病救災,因而在閩南的寺院廟宇內多有祀奉。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信眾恭迎廣澤尊王到泉州府治禳疫,祀於泉州開元寺、承天寺。 


  清光緒廿二年(1896年),信眾又恭迎廣澤尊王到泉州府治禳除鼠疫,祀於泉州天后宮、南門外土地祠後聖王宮。福州南臺土地廟、晉江陳埭南鎮寺、安海齊雲殿、鷺門威武廟也都祀奉廣澤尊王。此外,龍海、漳州、寧德、建寧、尤溪、龍巖、同安、漳平、惠安、德化、永春及廣東潮州等地也都建廟寺祀奉廣澤尊王。《八閩通志》、《泉州府志》、《南安縣誌》、《安溪縣誌》等均有記載。  


  廣澤尊王的香火遠播臺灣。清康熙元年(1662年),泉南郭氏六房祖先往臺灣謀生的時候,虔誠敬奉聖王金身塑像到臺南,後又建「西羅殿」供奉。三百多年來,香火十分鼎盛。蔣經國曾親自為西羅殿題字「保安天下」。清鹹豐年間(1851-1861年),欽命臺澎水陸掛印總兵官恆計也手書「恩佑全臺」四字。由此可見,廣澤尊王神威已顯赫於整個臺灣。 


  廣澤尊王的香火亦遠播海外,且有諸多靈應傳說。早在清代,海外華僑便在馬來西亞砂勞越古晉保安宮祀奉廣澤尊王。有一天,砂勞越的地方長官拉耶騎馬途經古晉保安宮,忽然馬的前蹄高舉,狀似朝拜,一連向前方三叩首。拉耶頓覺奇怪,迷朦中又看到了上身赤膊、著紅肚兜的兒童漫步走進宮內。拉耶入宮尋找,卻不見蹤影,不由聲聲稱奇。經詢問鄰近街民,方知是廣澤尊王顯靈。「番仔長官的馬見了廣澤尊王也要朝拜三叩首!」 

          

  這個新聞在古晉傳開後,到保安宮朝拜聖王的善男信女更多了,連當地的馬來人也紛紛去行香。  據不完全統計,廣澤尊王分爐在海外的廟宇達三百多座,遍布東南亞各國。    


  1989年,臺灣玉聖宮理事會敬奉威鎮廟一尊廣澤尊王金身至臺南市下林玉聖宮奉祀。聖王一到臺南下林,得到當地百姓無比崇拜。於是,一連12天,信眾恭奉聖王金身,步行走遍臺灣各縣市,受到各地信眾的頂禮膜拜。之後,又擴建玉聖宮奉祀,香火鼎盛,聖王的紅臉快被香菸燻成黑臉了。為叩謝聖恩,玉聖宮理事會獨資擴建威鎮廟後殿,以祀奉聖王(郭忠福)、聖娘(黃依娘)金身神像。2000年,玉聖宮理事會又捐資重修威鎮廟前殿。千年古廟歷盡滄桑,今日殿宇更加輝煌。


威鎮廟歷史悠久,蜚聲鶴遠,古蹟頗多。現遺存珍貴碑刻有一方清光緒石碑,陰楷「重修廟宇捐資開列於左」,記載實叻、金門商號及個人捐資名單,是研究華僑史和金(門)、安(溪)關係史的實物例證。它與宋敕封「聖旨牌」都具有歷史研究價值。廟中還鐫有「廣招萬國之髦士;澤及千秋曰聖王」、「廣美大聖神之德澤;鎮因析夷隩以乂安」、「威震域中欽聖德;鎮雄河內仰王靈」、「威靈聖德,大地山川被廣澤;鎮境安邦,普天黎庶仰尊王」等古今楹聯。環廟四周,青山綠水,美景如畫。最引人入勝的要數「老鷹啄蛇」山。在距威鎮廟約一公裡處的溪邊,有一座怪石林立的大山。主峰巖石向溪邊路口突出,酷似一張口啄雞的鷹嘴,主峰的兩翼向左右伸展,狀如一落地飛鷹,人們稱其為老鷹山。在這山的對面,橫臥著一座綿長的大山,其峰節節高聳,活像一倒爬行的長蛇,而溪邊的第一峰,扁而突出,其狀似「蛇頭」,人稱之為「蛇山」。兩山隔溪對峙,巧妙地形成了一個「老鷹啄蛇」穴。據傳,它是塊風水寶地,可出天子。但有 一日,突然天降大雨,山洪暴發,「蛇山」的山腰中滾出一條「蛟龍」。一位深諳天文地理的官員到此察看,認為蛟龍已滾破蛇肚。加上佛口(金谷)處日山與月山倒反,不會出天子,只能出陰王。果然,出了「廣澤尊王」。 


  威鎮廟前的下方還有一深潭,碧波微泛,一片漣漪。每當旭日東升或明月高懸,日月山川倒映其中,閃耀變幻,相映成趣,宛若明珠。而廟後的山脈似遨龍奔騰,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一年常青,故稱青龍。青龍與廟前潭中的日月構成了一幅時隱時現、撲朔迷離的青龍吐珠圖。它給威鎮廟增添了一種既神秘又生動的色彩。 


  如今的景區,山清、水秀、峰奇、石怪、潭幽,美麗的自然景觀與神奇傳說的宗教文化交融,構成了旅遊區的獨特風貌,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旅遊勝地。 

  每年到威鎮祖廟朝拜聖王的四方善信數以萬計。海外僑胞及臺灣同胞也經常組團到威鎮廟焚香朝聖。虔誠的三鄉村民還於新春正月,恭迎威鎮廟廣澤尊王巡春,繞境三鄉,祈求風調雨順,境泰民安。  
  
  古老的太王陵、威鎮廟是聞名海內外的遊覽勝地,歷史悠久,影響深廣。不但對研究古建築文化藝術具有較大的歷史價值,而且是研究華僑史和安臺關係史的實物例證,同時也是海外僑胞思念家鄉的精神寄託,凝聚著濃鬱鄉情的民間宗教信仰將成為海內外人們聯繫的紐帶。 


  近年來,海外僑親、港澳臺同胞及四方善信還慷慨解囊,鋪設旅遊區水泥路,捐建景點,重現古蹟。隨著景區建設的日臻完善,太王陵威鎮廟風景旅遊區將以更加嶄新的姿態迎接前來觀光的四方遊客。


  乘車經安溪縣城至金谷站,右轉往東溪方向9公裡臨近威鎮廟的石牌山麓,有一奇特的山峖,兩拱平伸,形如金椅,福地鍾靈,素有風水寶地之稱,是聖王郭忠福的誕生地。如今,一座宏偉壯觀的郭聖王誕生祖居就坐落在這裡。


  郭聖王,名忠福,出生在安溪。關於這一史實,不但民間廣泛傳說,而且歷代志書均有詳盡的記載。《廣澤尊王真經》原文曰:「……降生於泉郡清溪之地,事母至孝,一十六歲,蛻跡於後晉天福初年,顯聖於南安古藤之上。」清代曾天爵撰《敕封廣澤尊王譜系紀略》記載:「聖母誕王於清溪梓裡。」清舉人晉江楊浚纂《四神志略•鳳山寺志略》亦記載:「清溪,神世居之地,在安溪縣治西八十裡崇善裡。」「神姓郭,名忠福。」「神父性孝友,無崖岸,常逍遙清泉白石間,郭母感異夢而娠,後唐同光中二月二十二日生於清溪故裡。生即神異,氣象豪偉,以純孝聞。父薨,母攜之居南安十二都郭山,山因神名。」 郭聖王誕生祖居始建於五代,歷經千百年風雨,早已圮。



  郭聖王誕生祖居景區


  2008年冬,眾善信慷慨解囊,踴躍捐資於原址復建郭聖王誕生祖居。祖居採用閩南古建築風格和漢式石木結構建築,工程總費用達200多萬元人民幣。海內外信眾群策群力,延請名師精心設計施工,歷時一載餘,大功告成。2010年春,祖居竣工,並於公元2010年歲次庚寅年2月22日舉行隆重的落成慶典。

 

  當車子臨近威鎮廟,一眼就能見到公路左側的郭聖王誕生祖居。景區前聳立著一塊4米高的花崗巖巨石,上面2幅題刻「安溪金谷威鎮古地」和「郭聖王誕生地」分別是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張克輝和福建省原省長、國家商業部原部長胡平的親筆題詞。

  祖居門口埕前面的石級欄杆造型大有皇家氣派。百餘幅浮雕有:「九龍圖」、「龍噴玉液」、「萬象吉祥」、「雙龍戲珠」等等。這些石浮雕的工藝非常精湛,值得觀賞。最令人喜歡的浮雕是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彌勒笑佛,他總是樂哈哈地迎接四方遊客。笑佛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他的笑給人們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 


  登上石級,一座宏偉壯觀的郭聖王誕生祖居便呈現在遊客面前。祖居後龍與威鎮廟同一龍脈,山勢延德化、永春的山脈蜿蜒而來。居宅為兩進三間張庭院,坐戌向辰,抬梁木構架,呈重簷歇山式,後殿屋頂為四面垂簷,整座建築為皇宮造型,古樸典雅。大門橫額雕刻「德安堂「三字,門聯為「德風丕振昇平地,安國肇興福祉家」。門額上懸掛著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題的「郭聖王誕生祖居」匾。正面牆體鑲嵌著輝綠巖浮雕,透刻龍鳳花草,細緻精巧。屋簷下,人物山水花草彩畫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步入祖居大門時,就可見大廳堂中龕楣上懸掛著的牌匾,上書「德安堂」三個大字金光閃耀。左右廳楣上分別懸掛朱熹題的「忠孝」匾和趙樸初題的「永懷祖德」匾。廳中三個神龕都透刻花草龍鳳木雕,鑲金畫彩,金碧輝煌。中龕後排正中奉祀「敕太王明亮郭公暨太妃林氏素娘之神位」,中龕前排奉祀聖王郭忠福、聖母黃依娘和舍人公的金身塑像。神龕聯「入清溪擇崇善肇世基夢異懷神生故裡,傭楊長牧群羊得正穴遁離攜子徙龍山」再現了郭忠福出生於安溪,後徙遷南安郭山的史實。右龕奉祀觀音佛祖;左龕奉祀福德正神、魁星等神明。這些神像姿態各異,惟妙惟肖,煥發神光,享受善男信女的頂禮膜拜。 


  大廳兩旁壁上立有24幅輝綠巖影雕圖,系廈門老畫家鄭晨鐘先生根據民間傳說而精繪的畫圖。記敘了郭忠福誕生安溪、楊家牧羊、喜得寶地、偕母離開安溪、棲身郭山、大孝為神、海內外顯靈、四次受敕封、萬代封侯的全過程。古有孝感動天之廿四孝,郭忠福天性至孝,仁義孝順,集忠孝於一身。 


  懸掛在大廳兩旁壁上的匾額還有:福建省原省長胡平的「大孝至愛」匾、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張克輝和全國僑聯主席林軍的「安溪金谷威鎮古地」匾以及馬來西亞沙閩廣澤尊王廟宇總會的「凜冽萬古」匾等。 


  祖居中的匾額、楹聯和影雕圖解詞如鑲珠嵌玉,既令主殿滿室生輝,也充分體現了郭聖王的「忠孝」精神,對於人們研究廣澤尊王信仰文化具有歷史研究價值。

  祖居右前側,有一座供善信燒金紙的金亭,成六角飛簷形狀,是典型的傳統造型。祖居左側,建了一口供信眾放生用的蓮花池。只見蓮花池中水草擁翠,荷花亭亭玉立。尤其是栩栩如生的觀音菩薩雕像站立在蓮花池中間的假山上,端莊肅穆,手託淨水瓶俯視蒼生。 


  立身於盛世重建的郭聖王誕生祖居,矯首極目,近有清水環回,遠眺峻峰挺秀,不由緬懷一千多年前郭聖王護國安民的豐功偉績。郭聖王那赫赫神威和迷人傳說播遍海內外,引來四方善信紛紛前來朝聖。恢宏壯觀的風景區也必將使遊客流連徜徉,駐足瞻仰。郭聖王誕生祖居的建成將對弘揚廣澤尊王信仰文化,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和祖國統一大業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廣澤尊王信仰文化之迎春巡境民俗



  福建安溪金谷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據考證,早在大地洪荒的新石器時代,華夏族先民就在金谷望雲山留下了創業的足跡。在古遺址屢次複查中所採集到的文物,是研究人類發展史及印證安溪文化發展史上溯到四千年以前的實物依據。悠久的歷史,給金谷留下積澱深厚的民族文化遺產,也孕育了獨特的廣澤尊王文化信仰。中原文化、閩臺文化、東南亞文化和茶鄉文化融匯於一體,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地方特色的廣澤尊王文化信仰及迎春巡境民間習俗。相傳早在後晉石敬瑭天福年間(936—943年)開始,就有舉行廣澤尊王迎香巡春之民俗,亦是年例,沿襲至今。 


  每年正月初,由金谷三鄉輪值香股以擲「信杯」,擇定來年恭迎聖駕巡春繞境三鄉日子。巡境前,先沿途張貼香條表文告示,告示上書:敕封威鎮廟保安廣澤尊王暨諸金尊聖駕謹擇於太歲某某年元正初幾日由本廟起駕,鳴鑼開道,直詣三鄉巡春繞境,諸眾善信務宜執事共濟扶駕」。是日凌晨,香首人率信眾雲集威鎮廟。點齊敕賜的144支鑾駕、十三面開道大鑼、敕封三角令旗等儀仗各物。並排好舞獅、弄龍,水車閣、通鼓隊、南音彩閣、花鼓隊、拍胸舞隊、雜技戲仔隊等各種民間文藝陣頭、藝苑故事。待一切就緒後,即舉行拜請聖王「落座寶殿」儀式,由廟中主持贊禮,道士誦念請神發表文疏等。此時廟內鳴鐘擊鼓,門庭外火銃、禮炮、大鑼、鼓樂齊鳴,再由當值香主恭敬跪請聖王起駕。 

 

  巡境隊伍數千人排列有序,場面浩大,整肅儀仗。程序嚴格,禮儀嚴肅,規格嚴謹,組織嚴密,概遵王典巡察體例執仗。聖王巡境的威儀場面,實屬少見,可謂似再現古代帝王巡幸之威嚴隆重。聖王迎春巡境隊列大體可分為五大部分: 


  一為前導隊列陣。由身著盛裝,威儀整肅,肩扛著的13面敕賜大鑼一齊敲響,即鳴鑼開道。緊接著的是一位身穿白羊羔皮毛夾襖,戴頭盔的「將領」手執敕封威鎮廟保安廣澤尊王「先鋒通令」開先清道,身著「勇」、「將」字衣的五名銃槍手聲威俱厲地緊跟。13面敕封三角令旗、敕封威鎮牌匾隨陣彰顯,「後螺」、「大槍」及「龍、虎、清、道」旗威武入列。四次封號大龍旗高高舉著,上書「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16個金字,迎風飄揚。身著長袍頭戴禮帽的八位恭香盤者整齊排列,錦繡門牌聯彩、大燈、宮燈等行列一一對稱,大有皇家氣派。 


  二為藝苑故事陣。來自各地的各種各樣民間文藝隊列以及三鄉各香股各姓氏的故事陣,陣容龐大。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整個迎春巡境文藝故事陣容,十分壯觀。他們身著節日的盛裝,在行進中盡情表演。沿途鞭炮聲、銃槍聲震響鄉村,鑼鼓喧天,旌旗飄揚。水車閣的閣臺上坐著童男童女,裝扮成《西遊記》故事中的人物:唐僧、孫悟空、八戒、沙僧,在閣柵上邊轉邊表演,車旁兩邊伴隨著南音八管的民樂隊演奏。水車閣按著樂曲的節奏聲,在彩旗、花鼓、彩閣、大鼓吹等的前導下,徐徐向前轉動,另有一番情趣。而拍胸舞表演與亞仙踢球表演,在眾多的民間文藝形式中,更是十分引人注目。八駿馬隊和大型軍樂團在迎春陣容中最具特色,古裝戲劇隊、舞獅雜技表演隊,其精彩表演則博得人們的熱烈掌聲。 


  三為鑾駕儀仗陣。浩蕩的藝苑故事隊列引導著龐大的鑾駕儀仗陣,由身著「兵」、「勇」號服,手執「肅靜」、「迴避」兩面大牌標在前頭,令人肅然起敬。四支銅號及長啦叭,更是號角聲聲。盾牌、界方、使者排陣俱厲,而手執竹板、啟陣和帶著鐵鏈的「兵役」、「將役」令人感到森嚴。敕賜的144支鑾駕,神龍、雄獅、華戟、月斧、關刀、猛虎、金爪、單錘、利刃、寶劍、武符、雙鐧、金槍、大錘、鋼叉、仙掌、金鞭、弓箭等一一俱列,七十二陣,身著駕衣,執「帝王」儀仗排駕,十分威嚴。 


  四為恭迎聖駕陣。三支響亮的神前吹和著鍾、鼓隊,錦繡的後彩牌引領著六頂精雕細刻、金碧輝煌的大輦轎,分別抬著供奉的「聖旨牌」、崇德聖侯、顯佑尊侯、聖王副駕和廣澤尊王金身。六支彩繡的大涼傘分別緊隨神轎後面,還分別伴跟著一面大響鑼。聖王身穿龍袍,頭戴金光閃閃的王冠(帽),威儀彰顯地坐在八抬大輦轎上,沿途巡視三鄉裡社和八大村黎庶。兩少女身著豔裝,恭持「遮陽」、「遮陰」大竹扇,跟隨其後;隨駕「魁星鼓」緊接著。隨駕香首、副香首身穿長袍、戴著禮帽,手拈「心香」虔誠地一路「焚香」護駕。 


  五為隨香隨槍陣。海內外善男信女為答聖恩,喜酬宏願,也成群結隊地手捧大香至誠至敬地一路「隨香」。廣澤尊王神功聖德,赫赫如在,威靈顯著,結緣四方,普惠民生,福我隨香信眾。輪值香股的隨駕銃槍及三鄉隨銃槍者,摩肩接踵,絡繹於途。銃槍聲、鞭炮聲接連不斷,此起彼伏;整個迎春場面,十分隆重,盛況空前。相傳,早年在迎春巡境中,就有「十歲隨鼓,十六歲隨香」的習俗。十歲男童,倍覺天真,坐在鋪著紅毯的轎上,敲著「咚、咚」鼓聲,託福聖王庇佑,情趣盎然。 


  隨著歷史的變革,三鄉(即三庵堂)「佛頭股」的區劃組合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時的調整和變動,恭迎活動的區劃今是以九個村的姓氏居住地的人口狀況、自然條件進行有機結合,從舊時的二十四股,改為現在十股,實行以股輪流值年制度,每股十年輪一回,周而復始。


  恭迎聖王巡春繞境三鄉,巡境路線,嚴格按照規定的道路行走。清晨,自威鎮廟起駕出發,徑直往「頭庵堂」的河山村敬位(原小學操場)。接著,下山到河美村敬位(原小學操場)。然後,按順序分別到「中庵堂」的尚芸村敬位(尚芸陳姓宗祠)、芸美村敬位(小學操場)、華芸村敬位(華芸溪埔)和「尾庵堂」的金山村敬位(謝姓宗祠)、金谷村敬位(涵陳宗祠)、金東村敬位(吳姓宗祠)、金谷村敬位(中學操場)、金山村敬位(鄭姓冠佩堂)。

 

  迎春巡境途中,三鄉各庵堂均按議定的地點大擺「供筵」候敬聖王公,俗稱「等敬」。各地善男信女,敬備香案,焚香恭迎聖駕。「供筵」桌上擺滿香花果品、山珍海味、供品無數。金紙堆積如山,炮聲、銃槍聲、鑼鼓聲連成一片,所有藝苑故事紛紛登場表演,信眾扶老攜幼,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虔誠祈求聖恩庇護,祈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黎庶興盛、百姓康樂的良好願望。聖王每達敬點,「香首人」和各敬點「頭人」、「頭槍」都要禮拜,並由法師禮法。恭迎完畢,當晚入當值股之「佛頭厝」。 


  佛頭厝張燈結彩,薰香縈繞,燈燭輝照,禮炮連聲。高甲戲、掌中班(布袋戲)連臺演出,鼓樂齊鳴。廳堂上文天,聯彩懸掛,圓壇高搭,金光閃耀。壇前供桌上三十六高盤對應排列,五果五食,清茶美酒,龍燭貢香等排列有序。 


  第二天,在佛頭厝設壇禮敬。各家各戶要備辦香果清菜、「豬頭五牲」等到佛頭厝奉敬。其程序一般於凌晨吉時起鼓、發表、安壇、請神,清早請水,早晨淨壇、淨灶、淨丁房,上午迎燈料、做清供,接下請戕,中午獻牲,下午立燈、秉祝,再接著獻熟、犒將(葷敬),於傍晚送上界。晚上,舉行隆重的貢筵儀式,這在傳統「敬神」民俗中是少見的。由此正可反映出民眾對聖王的虔誠程度和迎春巡境的高潮。貢筵後,接送鬥燈、送中下界(送神),至此敬祀完畢。    
  
  第三天,各戶大宴賓客。客人來得多,象徵主人好運氣。第四天,辦理清點移接手續,大輦轎及鑾駕等一切儀仗各物,點齊移交接頭香股。至此,當年迎春巡境活動圓滿結束。  
  
  安溪金谷威鎮廟廣澤尊王迎春巡境民俗盛典,具有濃厚的民俗風情。其迎春巡境活動彰顯:區域範圍廣,參與民眾多,儀仗規格高,程序較嚴格,場面很盛大等特點。 


  廣澤尊王信仰文化及其迎春巡境、祭謁封塋、謁祖省親等傳統習俗,融合了立人立德、弘揚忠孝、和諧社會、大孝至愛等許多哲理和含義,其傳承的意義就是能夠啟迪人生,福佑人生,結緣人生,衍傳人生。這正是閩、臺、浙、粵乃至整個東南亞等廣大民眾與廣澤尊王信仰文化有著直接緊密關係的具體而生動的表徵之一。文章來源:茶韻安溪,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安溪金谷一帶「做十六歲」習俗的由來,你可知道?
    ▲威鎮廟在金谷太王陵、威鎮廟,你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許多鄉民用紅布袋裝著供品,到太王陵、威鎮廟酬謝雞酒,為孩子慶生,保佑孩子平安長大。孩子在十六歲生日時,也會到威鎮廟、太王陵進香,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他們還會牽著一頭羊來獻……這就是民間給孩子「做十六歲生日」的習俗。據傳,這一習俗與廣澤尊王信仰有關。
  • 福建安溪金谷威鎮廟
    第一次於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為皇宮救火,而被宋高宗敕封為「威鎮廣澤侯」,同時敕「威鎮廟」名;第二次於慶元元年(1195年),因抗倭保民有功,宋寧宗加封為「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晉封「提伯王」,並敕封郭忠福的父母為「太王」、「太妃」;第三次於開慶元年(1259年),赴京為皇太后醫治疾病,宋理宗龍顏大悅,加封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第四次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清穆宗又加封
  • 閩南名勝廣澤尊王發祥地 安溪太王陵威鎮廟旅遊區
    閩南網7月30日訊自古以來,遍布海內外的廣澤尊王信眾都堅信:廣澤尊王的神力來源於一個「萬代封侯」的風水寶地——安溪太王太妃陵。其系廣澤尊王的發祥地,是神的靈力之源。正是祖德神靈激發了來自各地的信眾們紛紛上墓、祭拜封塋、年年謁祖、旅遊朝聖、建設祖地的熱情。
  • 安溪金谷的由來:真乃金谷園也!
    道家聖王郭忠福在金谷,太王陵、威鎮廟皆為香火極其旺盛之地,它們與郭聖王息息相關。據介紹,坐落於臨近金谷鎮威鎮廟的石牌山,有穴形如飛鳳朝天,是福建四大尊神之一廣澤尊王郭忠福的出生地,現有新建祖居一座,始建於五代。
  • 安溪蓬萊聯盟招厝龍山廟保安廣澤尊王謁祖進香
    龍山廟位於聯盟村招厝角落,據碑石記載,2009年,海內外信眾集資原址重建。重建後的龍山廟「後坐金山,前望筆架」,為石木結構,大殿木石均精雕細刻,重簷雕花塑草,青石龍柱栩栩如生,周圍稻田蔥翠,秀麗如畫。廟中有「龍興驟雨雨降民安封廣澤,山毓名神神驅國泰敕尊王」「龍氣成雲廣安四境,山風化雨澤惠千秋」「龍廷降瑞萬民福,山聖顯威闔境安」等多副楹聯,頌揚廟地勝境及神明顯赫。
  • 安溪24鄉鎮旅遊、好玩景點大全!趕快收藏,一起玩遍安溪!
    安溪普陀寺是千年古剎,始建於宋朝,現迎請南海觀音到寺永久供奉,成為千年來南海觀音首個分爐之地。地址:鳳山茶葉公園後山推薦指數:4清水巖是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國內唯一「帝」字形架構的祖師殿堂。地址:蓬萊鎮蓬萊山麓推薦指數:5
  • 泉州不能錯過的八大景點
    泉州不能錯過的八大景點「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位於廈門東北方向,與臺灣隔海相望,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峰巒起伏,巖石遍布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572米,山脈綿延20公裡,象形巖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崇武古城古代東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崇武古城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花崗巖濱海石城-崇武古城,位於惠安崇武半島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武半島在我國古代的海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2002年第一批國家A級旅遊區(點)名單
    河北(1家)    河北天下第一城    山西(7家)    祁縣喬家大院旅遊區 靈石王家大院旅遊景區 渾源恆山旅遊區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陽城皇城相府旅遊景區 永濟普救寺旅遊區 吉縣黃河壺口瀑布旅遊區    內蒙古(1家)    包頭武當召
  • 安溪這幾處風景秀麗的旅遊景點,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
    東南亞華僑聚區,如馬來西亞檳城著名的「蛇廟」,也供奉清水祖師。安溪鳳山風景旅遊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境內,是一個集茶文化、尋根覓祖、宗教朝聖、強身健體、科普教育、生態旅遊等六大旅遊產品體系為一體的多功能、高品位城郊公園。景區素有「十八景點」之說,區內有茶葉大觀園與千年古剎東嶽寺、朝聖古地城隍廟及全國各地書法名家墨寶的碑林等。安溪文廟始建於北宋,現存建築為清代。
  • 來上海旅遊不能錯過的地方,老城隍廟旅遊區,領略到當地的特色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很喜歡這句歌詞,一個人旅行很隨意,提著包,背著吉他,帶著相機和喜歡的書,沒有太多計劃地前往一座陌生城市旅行,一路走著一路看風景,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邂逅不期而遇的驚喜和故事......
  • 當然是安溪!安溪!安溪!
    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涉臺文物保護工程之一、福建省級風景名勝區,「清水祖師信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清水巖及「帝」字形商標被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洪恩巖景區地形開闊,環境清幽。三條小溪於巖寺前匯流,景區中的虎、獅、象、鳳凰、彌勒等形勝,形成「獅象把水口,仙人戲琵琶,鳳凰喜相會,彌勒笑迎賓」之佳景,名山、秀水、奇石,為遊客提供大自然無限風光秀色。
  • 寧夏十大旅遊景區,去過六個的算合格,全去過的太幸福了!
    沙湖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沙湖以江南水鄉和大漠風光為一體,自然風光為主,是休閒避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還有沙坡頭旅遊區,這個也是因為拍了《爸爸去哪兒》的第二站而聞名國內。賀蘭山,也是一大景點,因嶽飛的《滿江紅》而聞名天下。還有六盤山、西夏王陵等,都是不錯的去處。話不多說,今天小編就來具體為大家介紹寧夏十大旅遊景區,去過六個的算合格,全去過的太幸福了!
  • 【發現安溪】景美集應廟與木柵鐵觀音
    時英人約翰·陶德(John Dodd)來設德克洋行,販運鴉片樟腦,深知茶葉有利。四年,乃至安溪配至茶種,勸農分植,而貨其費。收成之時,悉為採買,運售海外。」此後,茶葉迅速成為臺灣最重要的產業,臺灣茶大行其道,風行彌遠,臺灣所有港口最大宗的商品是茶葉。
  • 來通化不能錯過的九個最美地方大飽眼福
    來通化不能錯過的九個最美地方大飽眼福「北國山城」通化,位於吉林省東南部,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鴨綠江相望,是國家批准的邊境開放城市。地區內山青水秀,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稱。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通化九大最美景點。
  • 濟寧這些景區上榜山東省A級旅遊景區
    5A級旅遊景區濟寧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遊區4A級旅遊景區鄒城市嶧山風景旅遊區孟廟孟府景區鄒城市明魯王陵景區濟寧市曲阜石門山綠色休閒風景區濟寧曲阜市仙河花海生態樂園景區微山湖旅遊區濟寧市萬紫千紅生態養生旅遊區寶相寺景區蓮花湖溼地濟寧市南池景區
  • 安溪喜獲省級文明縣城,因為有這些地方……
    其中,南平市、福鼎市、安溪縣、鼓樓區、思明區等42個市縣區獲評省級文明城市(縣城、城區);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洪光村、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等499個村鎮獲評福建省2015—2017年度省級文明村鎮;中共福州市委辦公廳、福州市人大常委會機關等2298個單位獲評福建省2015—2017年度省級文明單位(含社區、風景旅遊區和設區市行業);福州市直機關幼兒園、廈門第六中學等
  • 瀋陽必去的三大景點
    一起來看看瀋陽必去的三大旅遊景點吧!瀋陽必去景點一:瀋陽故宮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是我國僅存的、較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築群之一。瀋陽故宮是清代努爾哈赤及皇太極入關前的居所。那段歷史已離我們遠去,但是瀋陽故宮卻歷經風雨,安然度過了那些崢嶸歲月,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