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中的古北口

2020-08-28 心灑在路上的影子

七月中旬,北京進入了雨季。

整整一周,淅淅瀝瀝的小雨和電閃雷鳴的暴雨交替上演著。

到了周末,還是想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於是便來到了古北口

古北口是北京市密雲區的一個鎮。

古北口是一個很有長城歷史底蘊的地方,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跟古北口的地理位置有關。

古北口四面環山,是抵禦外敵的天然屏障。

由「古御道」便進入了景區。

所謂御道,是指皇帝經常走的道路或專為其修的道路。

清朝是滿族統治的朝代,當他們入主中原後,統治者由於本民族的遊牧、射獵習俗,加之清初邊疆戰事頻繁,致使清皇頻頻北巡,這樣促成了北巡御道修築。

古御道,歷史上是南北往來的必經之路。

在古御道文化街上,有很多反映老北京百姓生計的雕塑。

文化街的南側是一大片荷塘。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七月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

荷葉在雨水的衝刷下,越發翠綠可人。

楊令公廟正在維修中。

疫情期間閉門謝客,也確實是維修的好時機。

站在古北口長城上,可以看到整個古北口鎮。

雨霧中的長城,若隱若現。

古北口長城最獨特的魅力就在於北齊長城和明長城並存。

這座長城烽火臺叫做「大花樓」。

在長城腳下的石碑上有它的名字。

據說,大花樓是目前保留最好的北齊長城碉樓。

碉樓呈方形,通體為黃褐色,周圍四面有12眼箭窗,上頂為瞭望臺和堞口,遠遠望去像是盛開的花朵。

碉樓外側修了一個鐵梯子,爬樓梯,可以進去碉樓裡面。

圍著碉樓轉一圈,也沒有發現古代建造的梯子,真不知道那時候守衛此處的官兵是如何登上去的?難道各個都會飛簷走壁的輕功不成?

再往前走,是兩個新建的「仿古長城城樓」,它們實際是某單位信號基站。

這處標識顯示:總參測繪局GPS點。

站在山上,往日可以盡收眼底的河西村,在細雨中透著一股朦朧美。

前有文人墨客,雨中登泰山;今有驢友玩家,雨中登長城。

此時此景,別有一番情調。

相關焦點

  • 古北口村
    將軍樓為五眼樓,是古北口長城中段中最精美的一座敵樓。這裡視野開闊,地勢險要,是大關往東到二十四眼樓之間的制高點,居指揮地位。在古北口歷次大小戰爭中,將軍樓都被作為佔領和進攻古北口重要目標之一。將軍樓做工講究,下部條石合縫,上部磨磚到頂;中心室為八角藻井頂,站在其中,猶如步入中軍大帳;四邊有4個磚柱,遊人在裡面唱歌還會發出悅耳的回音;貼近箭窗砌橫向小筒拱,就像是今日的窗簾槽;樓門的石柱上還雕刻著兩朵蒂蓮花,就連上端四周的磚簷也是五層磚的雙層稜角簷。頂部望京亭規模較大,也是做工最精細的一處。將軍樓處處給人以精緻、細膩、秀美之感,仿佛它不是一座人間戰爭的防禦設施,而是上蒼的仙境樓閣。
  • 【田野調查】古北口寒風中難忘的體驗
    古北口是中國長城上的重要關口之一,是連接北京與東北地區往來的咽喉要道,從古至今都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激戰尤其慘烈,《義勇軍進行曲》創作就源自古北口長城抗戰。此行我們先後探訪了古北口長城抗戰七勇士紀念碑、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古北口侵華日軍投降地等一系列與長城抗戰相關的文化遺址。凜冽寒風加深了對這些遺址悲愴、肅穆的印象。
  • 古北口長城遐想
    夏末秋初的一個周末,我和友人來到北京遠郊的古北口鎮,在烈日中遊覽了古北口長城。古北口長城東有蟠龍山,西有臥虎山,山勢險峻,崖壁陡立,兩山緊鎖潮河,河岸只有一條很狹窄的道路。古北口長城歷史悠久,據說最早可追溯至北齊。當時,北齊為了防禦遊牧民族襲擾,修築的長城經過古北口。
  • 古北口
  • 雄關古鎮古北口
    從西周開始,延至春秋戰國便在古北口築墩設防。漢武帝劉徹時為防北部匈奴入侵擾邊,命守軍在古北口開始築城布兵,使古北口成了漢與匈奴屢次交戰的必爭之地。公元913年,後唐莊宗乾化三年,為取幽州遣劉光睿攻佔古北口,打敗駐軍劉守光部,又一次拉開了古北口作為軍事要塞的序幕。從此以後幾百年的時間,數不清的戰爭都以攻佔古北口為第一步,使它成了奪取中原的橋頭堡。
  • 古北口與楊家將
    而長城內,置古北口城,倚山而建,雄踞南北兩山之上,中為峽谷,一條小溪穿過,匯入潮河。全城周長四華裡三百一十步,呈不規則多角形。東西寬,南北狹,城牆隨山就勢,每到轉角處便築有戰臺,牆外鑿成陡壁,使之利於防守,而不便攻取。城設東南北三門。南門鐫有「古關」二字,北門築於半山峽谷間,素有「北口」之稱。「古關」與「北口」,或許就是「古北口」的來歷吧。
  • 古北口長城秋色正濃
    立冬前,我來到北京密雲古北口長城賞秋。資料顯示,古北口長城位於密雲縣東北部古北口鎮,距離北京約120公裡,地處燕山山脈古北口地勢險要,在山海關與居庸關中段,山陡路險,自古為京都鎖鑰重地。在京北燕山屏立、峰巒疊嶂中,潮河南來峽谷洞開,所以有北京東北門戶之稱。
  • 2010年古北口自助遊攻略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長城小站(一知名的長城網站)上的一位網友在網上公開徵集討論長城保衛戰期間一張老照片裡一位小戰士站崗的具體位置在哪裡,後來在很多人的指引和幫助下,那位網友找到了照片中的現實背景,就在古北口的蟠龍山一帶。在為那位仁兄高興的同時,我們都對照片中極其生動的那位小戰士產生了種種聯想,不知他是否已經在戰爭中捐軀,若是活著,現在也是幾近百歲的老者了。
  •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古北口村
    歷史悠久(古),是華北平原北部即冀北門戶(北)與內蒙古高原溝通的重要關口(口),即古北口名字之由來。古北口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燕京門戶、京師鎖鑰」之稱。古北口村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屬鎮區所在地。
  • 北京自駕遊的綜合營地密雲古北口
    中國歷史上的幾千次戰爭,曾經有幾百次與古北口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繫,有史可查的大小戰役即達138次之多。古北口是萬裡長城上戰事最多的關隘之一。古北口村旅遊的三大看點:第一,遊訪長城與要塞遺蹟。古北口村北蟠龍山長城以保持原始歷史原貌而著稱,將軍樓和24眼樓是這段長城建築的精華所在。
  • 京郊名鎮古北口,遙想當年氣吞山河
    這個南北狹長、倚山傍河的小鎮自古就是交通要衝,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出古北口則北上壩上和蒙古高原,入古北口則可長驅直入華北腹地,因此一直是中原農耕民族與塞北遊牧民族交流和碰撞的地方,和平時期是商貿往來的通道,戰亂時期是激烈衝突的前沿。自春秋戰國以來,古北口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最遲至北齊,人們已在此修築長城、設置關隘進行防禦。
  • 古北口村宋立濱 致富路上「領頭雁」
    這是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村退伍軍人、村黨支部書記宋立濱的人生志向和實踐感言。立志農村 勇於擔當 不負眾望古北口村有460戶1050人,村域面積10.95平方公裡,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三分,加之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密雲水庫坐落在區域中央,是北京市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區。1998年,在鎮領導和鄉親們期盼的目光中,從部隊剛剛退伍回鄉二十歲出頭的宋立濱當選為村主任。
  • 夜幕下的北京古北口水鎮
    到過北京的小夥伴一定到過古北口水鎮,它以素雅恬靜之美吸引了國內外大批遊人,林立的店鋪小巧古典,商品種類眾多,會讓人駐足流連,各色地方小吃更能滿足食客味蕾的需求,讓人目不暇接。2019年北京元旦晚會的取景地也選擇在這裡。相信它的美足夠吸引我們大家。
  • 細雨朦朧中的別樣風景
    細雨朦朧中的別樣風景細雨朦朧中的別樣風景細雨朦朧中的別樣風景細雨朦朧中的別樣風景細雨朦朧中的別樣風景細雨朦朧中的別樣風景細雨朦朧中的別樣風景
  • 徒步古北口長城,感受冬日的寧靜和美麗
    是中國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系,是北部的第一道軍事防線,明萬裡長城中最堅固最雄偉的一段,是今天唯一一段完整保留了明長城最精華部分原貌。古北口初期沒有長城。漢代的長城在古北口以北很遠的地方經過。明朝開始古北口成為雄關。明初,朱元派徐達將軍等人在居庸關,古北口,嘉峰口等地修建城關。
  • 京郊古北口古御道上的「交規公告牌」
    不過,「儀制令」雖興起於唐代,但僅在文書中存在,沒有立於道路宣示,到了宋代才真正被廣泛使用。當時交通工具簡單混雜,包括車、船、轎子、牲口幾大類。為讓百姓出行能夠做到互相禮讓,保證道路暢通和人身安全,宋太宗曾下詔,令京都開封和各州府,須在城內主要大街和重要交通路口設置「儀制令」,方式多以懸掛或豎立木牌為主,須人人遵守,違者依法論處。
  • 雄關猶看古北口(美麗中國·尋找最美鄉村)
    在北京,最具原始感的長城可能就是古北口長城——這裡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沒有到處叫賣的小販,有的只是一種崇山峻岭下的蒼涼、一種飽經風霜後的滄桑。北京市密雲縣古北口鎮古北口村,則宛如一個被古北口長城捧在手心的小山村。村裡老人告訴我們,村裡這段長城又稱蟠龍山長城,它與西面的臥虎山長城、東面的水關長城和司馬臺長城等一起組成了古北口長城防禦體系的核心。
  • 中秋與國慶相遇8天長假古北口這樣安排
    中秋與國慶相遇8天長假古北口這樣安排 2020-10-0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中秋與國慶相遇,8天長假古北口這樣安排
    秋日清晨的小雨,拉開了古北口這座千年古鎮的節日序幕。在這8天長假中,正是古北口鎮推出"慶國慶 賀中秋 觀扇展 逛廟會"——古北口旅遊季系列文化活動的高峰期。現在來古北口,除自駕、公交外還多了一趟"開往春天的列車",市郊鐵路懷密線升級後,更舒適、更便捷,到達古北口最多僅需12元,坐火車來古北口又是一種新的體驗。古北口這場文化的饕餮盛宴,期待著各地朋友的光臨。
  • 國歌歌詞源於密雲古北口抗戰 系田漢長城詩內容
    「經考證,國歌歌詞最早源於發生在密雲一帶的古北口抗戰」,在剛剛結束的市黨代會上,密雲縣古北口村書記宋立濱昨天披露了這個歷時多年的尋訪結果。  一般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原為抗戰影片《風雲兒女》中的著名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