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一名叫戴維斯的英國人在先後4次徒步考察雲南後,寫下了一本書:《雲南:聯結印度和揚子江的鏈環》。戴維斯當然不是驢友,他是帶著大英帝國工商界的命令來的,看有沒有可能:從緬甸修一條鐵路至雲南,進入中國內地,把印度、緬甸和中國連成一塊。
這條路顯然是成立的。要不是抗日戰爭,雲南與緬甸之間的這條滇緬鐵路或許在1940年代就問世。直到2020年,雲南正在修建的兩條鐵路才將這個夢想往前推進了關鍵一步。一條是大瑞鐵路,一條是大臨鐵路,最終抵達之處都是印度洋緬甸皎漂港。世人所談及的中緬鐵路往往是前者,但真正最便捷的則是後者,原因很簡單,距離短很多。
離大臨鐵路今年正式通車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它的出現,將徹底激活雲南的一個「寶藏地區」——臨滄,也將讓孟印中緬經濟走廊變得更加讓人期待。由此,也會讓這條鐵路在中國境內的末梢變成一個起點。這個樞紐之處叫做清水河口岸。
而在大臨鐵路通車之前,已經有遠見者在這個邊境小鎮布下了大局。
區位優勢一:雲南是「三亞」之樞紐
小鎮為何有大局,先得把地圖縮小了看,雲南的坐標在哪裡?
從全球視野來看,雲南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地處中國與東南亞、南亞三大區域的結合部,擁有國家一類口岸16個、二類口岸7個,與緬甸、越南、寮國三國接壤;與泰國和柬埔寨通過瀾滄江—湄公河相連,並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國鄰近,是我國毗鄰周邊國家最多的省份之一。
從雲南向東可與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圈相連;向南延伸,可通過建設中的泛亞鐵路東、中、西三線直達河內、曼谷、新加坡和仰光;向北可通向四川和中國內陸腹地;向西可經緬甸直達孟加拉國吉大港溝通印度洋,經過南亞次大陸,連接中東,到達土耳其的馬拉蒂亞分岔,轉西北進入歐洲,往西南進入非洲。
從全球的視野重新定位雲南的世界經濟坐標,就會發現,雲南位於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三亞之樞紐」,沿亞洲6條大河獨龍江(伊洛瓦底江)、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金沙江(長江)、元江(紅河)、南盤江(珠江),均可在雲南形成自然的「國際大通道」。這個全新的定位讓雲南在「三亞」中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中心樞紐地位和作用。
泛亞經濟圈交通示意圖
此外,近年來雲南在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大定位下,雲南公路、鐵路、航空和水運網絡日趨完善,初步形成通往東南亞、南亞國家的三條便捷的國際大通道:
一是西路通道,沿滇緬(昆畹)公路、中印(史迪威)公路和昆明至大理的鐵路西進,有多個出境口岸,可分別到達緬甸密支那、八莫、臘戍等地,並直達仰光和印度洋緬甸皎漂港;還可經密支那到印度雷多,與印度鐵路網連接後通往孟加拉國的達卡、吉大港和印度的加爾各答港。
二是中路通道,由瀾滄江—湄公河航運、昆明至打洛公路、昆明至曼谷公路和西雙版納機場構成,通往緬甸、寮國、泰國並延伸至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三是東路通道,以現有滇越鐵路、昆河公路及待開發的紅河水運為基礎,通往越南河內、海防及其南部各地。
如果說新疆是將中國的影響指向中亞、歐洲的重要輻射點的話,那麼,雲南則是將中國的影響指向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北非的一個重要輻射點。通過雲南把中國內陸與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的交通線連接起來,更加具有戰略意義,建立第三亞歐大陸橋,有助於推進中國與南亞各國的經貿關係。同時第三亞歐大陸橋將為中國西出印度洋提供新通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制約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瓶頸因素。
區位優勢二:連接兩個「三亞樞紐」的最直通道
雲南是中國境內「三亞」之樞紐,那麼誰是境外「三亞」之樞紐?答案是緬甸。
連接兩個樞紐的地方便是樞紐中的樞紐。從大的方向看,雲南的瑞麗和臨滄孟定都具備此條件,但細緻考察後就會發現,最便捷和最順直的通道則是後者,即昆明—大理(或玉溪)—臨滄—孟定清水河—緬甸臘戌—曼德爾—皎漂港。
可以看出,連接兩國之中心點在清水河口岸。因為它,臨滄才有了「肩挑兩大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底氣。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從大的交通格局看,如前文所說,雲南有三條通往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國際大通道,但實際上我們常說的只有兩條,即泛亞鐵路中線和西線。前者穿越寮國、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抵達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後者則主要穿越緬甸,到達印度洋緬甸皎漂港,輻射印度和孟加拉等南亞國家。在所有東南亞國家中,緬甸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因為它正好處在「兩亞」之間。
清水河—皎漂港是連接境內和境外兩個「三亞樞紐」最順直的陸上通道|圖源網絡,如侵刪
其次,從全球貿易大背景和中國產業轉移大趨勢來看,緬甸所承載的功能變得愈發重要,清水河—緬甸皎漂港這條黃金通道也自然變得極其有價值。
舉個例子,同樣是從廣州出發去馬六甲海峽,途徑廣西到達目的地需要4097公裡,但如果走清水河—皎漂這條中緬通道進印度洋,只需要2277公裡。再從交通路網協調性方面分析,未來的大理—清水河鐵路與成昆、廣大鐵路連通,可組織皎漂—昆明的直達列車。而且和從瑞麗出境不同,昆明、成都至瑞麗至緬甸皎漂港的鐵路不能直達,需在瑞麗、大理進行2次換重作業,旅行時間較大理—清水河鐵路長24小時。
從廣州到印度洋,從孟定清水河出境是最佳通道
同時,從公路層面來講,清水河的左右縱深能力也更強,因為墨臨高速的通車,會讓泛亞鐵路中、西線實現無縫連接,以形成左有大臨鐵路,右有玉磨、墨臨高速都可快速通達的格局,對內可迅速對接珠三角、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對外可迅速接通印度洋、東南亞。
在此背景下,臨滄構建「飛燕形」交通網絡且把清水河放在首要位置,就在情理之中。
這個「飛燕」主要由三條鐵路構成:孟定清水河口岸鐵路為「燕首」,昆明(玉溪)至臨滄至清水河口岸鐵路為「燕軀」,大臨鐵路和臨滄至普洱鐵路為「燕之雙翼」。
從物流角度看,這個網絡也將串聯起國內和南亞、東南亞七大物流通道,橫跨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形成多式聯運樞紐,如臨滄—曼德勒—皎漂印度洋通道、臨滄—昆明—蒙自—欽州港太平洋通道、臨滄—保山—密支那—雷多中緬印通道、臨滄—大羅—曼谷通道、臨滄—蒙自—河內通道、臨滄—曼德勒—加爾各答中緬孟印通道、臨滄—麗江—拉薩通道。
清水河的產業大局
清水河的通道戰略價值如此明顯,且市場廣闊,這裡也必將在未來形成輻射南亞、東南亞的產能合作圈。那麼,現在最需要的是產業先行。
率先布局者還是海誠控股。
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深耕雲南多年的海誠控股早已是「一帶一路」倡議最堅定的實踐者之一。過去十餘年,海誠就一直專注於在泛亞鐵路中線、西線的深度布局,即從昆曼沿線核心城市、熱點城市向周邊城市輻射,由中國境內向寮國、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擴展。
中線方面,以昆明空港經濟圈為起點,往南走依次有撫仙湖廣龍小鎮、峨山彝人文化小鎮、普洱的普洱茶小鎮、景洪告莊西雙景、勐臘的南臘新區、寮國磨丁經濟特區等。國境之外,還布局寮國的琅勃拉邦、會曬、波喬,泰國的芭提雅,直至新加坡都有海誠的落點。
西線通道則已布局臨滄、保山、德宏,而清水河國際產能合作區就是西線上的重點項目。
海誠控股在泛亞鐵路中線和西線上密集布局
2020年8月18日,臨滄邊合區海誠清水河中央商務區建設項目完成了主體工程啟動儀式。相距不遠,是已完成主體建設的孟定清水河口岸新國門大樓。
孟定清水河口岸新國門大樓效果圖
清水河中央商務區是海誠控股將打造的清水河國際產能合作區的核心部分,按照規劃,整個項目總用地面積7.9平方公裡,建設周期15年,預計總投資160億元人民幣,最終將建成集跨境電商、金融、會展、進出口加工、商貿物流、中緬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標杆級商旅小鎮。這也是海誠控股繼西雙版納勐臘縣南臘新區、寮國磨丁經濟特區之後的又一個邊境之作,也是其密集布局泛亞鐵路中線後,在西線的戰略棋子。
在海誠控股的規劃裡,清水河國際產能合作區將會是中緬貿易大通道的「中國-印度洋陸上貿易轉口港」,是這條大通道上的重要戰略支點和貿易樞紐。
聯動兩國,境內關外打造中緬共建邊境經濟合作區核心區,是海誠控股的清水河目標。與海誠的大多數項目一樣,清水河國際產能合作區採用的也是產城融合模式:既要有產業,又要宜居。
清水河國際產能合作區效果圖
而關於清水河國際產能合作區未來會引入的產業,據海誠控股副總裁陳磊介紹,基礎產業首先是物流,但除了物流以及配套服務之外,還應該會聚焦在當地農業以及相應的加工產業,以及輕工業也會引進。「我們並不會把其他地方淘汰的、會汙染環境的產業引進到清水河,我們要做的是依託口岸、雲南旅遊等基礎元素來打造的產城融合,把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挖掘出來。」
按照規劃,清水河國際產能合作區包含三軸三心一帶四片區。
「三軸」包含中緬大道商貿發展軸,這條也是城市發展主軸;國際物流產業加工軸,以倉儲物流及產業加工為主;振清線文旅軸,依託原來老國境線以及南汀河山水美景打造文旅度假勝地。
「三心」則是以國際物流線串聯的國際產能合作中心,以新國門片區為核心的CBD商貿區中心,以老國門片區為中心的跨境風情旅遊中心;「一帶」為清水河城市景觀帶,是整個城市的景觀軸線,集聚了城市的主要休閒功能;「四片區」為核心CBD區、現代物流與加工區、跨境商貿旅遊區、文旅養生度假區。
清水河中央商務區效果圖
可以預見,在未來,當這些產業全部搭建起來後,這裡將是中緬經濟走廊上的一座口岸新城。
那麼,這座口岸新城未來所迸發出的力量有多大,怎麼從產業角度去輻射南亞和東南亞呢?我們從兩個角度簡單分析,就可管中窺豹。
首先是中緬貿易這個大基本盤。據緬甸聯邦議會公共帳目委員會今年7月公布的報告顯示,2019-2020財年上半年,中國作為緬甸最大貿易夥伴,中緬貿易額佔緬貿易總額超過33%。另據昆明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滇緬貿易額佔中緬貿易額的6成。自2018年始,這個數字都在50%以上。其中,物流、礦業、農業、旅遊是兩國貿易主要產業。而清水河所重點布局的產業非常有針對性。
其次是從貿易角度,清水河口岸未來有條件成為「亞洲商貿十字路口」。清水河口岸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正式對外開展小額貿易進出口業務,2013年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獲批國家級經合區後,已有數百戶企業入駐。最重要的是相比瑞麗,通關更便利,至緬甸重要城市的距離更短。從清水河出境至仰光,比從瑞麗出境減少3小時的車程,每噸貨物運費可降低40元人民幣。從地理位置上,清水河口岸向西可連接皎漂港進入印度洋,向東可連接長江經濟帶和珠三角經濟帶進入太平洋,向北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可輻射東南亞南亞,未來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商貿十字路口」。
且不說國內兩大經濟帶和印度、孟加拉的萬億市場,光人口就有5300萬、經濟年均GDP增長率在7%左右的緬甸,就足以帶給清水河無限的商業想像。
如果我們說這裡藏著萬億生意,並不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