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 黃敘浩)推動建設50個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和50個省級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開發完善廣府菜、客家菜、潮州菜等粵菜系列菜品標準;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創建一批粵菜鄉村產業項目;加強粵菜行業品牌建設,培育認定一批重視培養粵菜師傅、吸納粵菜師傅就業較多的龍頭餐飲企業……6月15日召開的廣東省實施「粵菜師傅」工程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暨工作推進會總結了過去一年我省推進「粵菜師傅」工程的成效與經驗,同時從帶動就業創業、完善行業標準及粵菜產業化發展等層面規劃了未來的一系列工作重點。
目前共已培訓「粵菜師傅」1.5萬人
實施「師傅工程」不僅有利於通過技能培訓帶動就業創業,更是推動精準扶貧的一項關鍵舉措。
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有147所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開設了粵菜相關專業,建成省級重點和特色專業3個,在校生達5.6萬人,截至目前共培訓「粵菜師傅」1.5萬人。
其中,省輕工業技師學院與大型知名餐飲企業合作建設廣東粵菜研究院、粵菜學院,首創「新型學徒+行業研發」的雙軌並行培養模式,首批44名學員成功走上粵菜廚師之路;今年5月,更有18名專業烹飪教師從新疆喀什前來參與培訓,進一步推動粵菜文化走進新疆。
在推動精準扶貧方面,截至目前,全省組織3500多名貧困人員參加「粵菜師傅」培訓,將「粵菜師傅」工程導入省級幫扶,開展「請進來」學制培養、「送上門」短期培訓、「普及性」遠程教育、「組織化」勞務協作四項行動。
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接下來我省將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完善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將粵菜師傅相關培訓項目列入勞動力技能提升補貼範圍;同時,加強技工院校、職業院校粵菜師傅相關專業建設,擴大院校粵菜師傅技能人才培養規模、提升培養質量,通過推動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創造更豐富的就業機遇。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我省將在農業農村廳認定的100個農民學校開展粵菜技能培訓,著力組織一萬名村民、餐飲師傅參與粵菜技能培訓,打造餐飲、民宿致富能人,進一步推動農民脫貧致富。
去年以來,珠海、肇慶、梅州、潮州、陽江等市紛紛制訂「珠海九大簋」、肇慶地方特色菜、客家菜大全、潮州菜標準彙編、陽江菜菜譜等菜品名錄標準。
會議提出,推動全省各級行業組織、餐飲企業、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加快研究制訂粵菜菜品標準、完善菜品標準體系仍將是接下來的重點工作之一。
與此同時,還將加快開展「粵菜師傅」評價認定、全面開展省級專項職業能力和地方特色專項能力考核認定,建立「粵菜師傅」多層次考核評價體系。
過去一年,我省組織開發了潮式、客家、廣府風味菜烹飪等10個專項考核標註,還編制了《粵菜師傅通用能力》及配套培訓大綱;同時開展企業自主評價,支持企業對掌握粵菜烹飪絕招絕活的優秀技能人才給予直接認定。首批自主評價「粵菜師傅」53人,其中48人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
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目前省內已有不少地市根據當地情況出臺了粵菜菜品及職業資格認證標準。
比如,潮州就制訂了3個門類28個菜品的烹飪專項能力考核標準,成為首批納入省目錄的專項標準;修訂形成58個潮州菜團體標準和10個潮州小食聯盟標準,並構建了潮州菜行業經營服務標準體系。梅州亦申報並發布了「客家風味點心製作」「客家風味菜烹飪」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範(試行),確保客家菜師傅技能人才培訓、考試、評價有章可循。
培育龍頭餐飲企業 吸納粵菜師傅就業
行業人才湧現,行業標準逐步完善確立,「粵菜師傅」金字招牌也將被進一步擦亮。
根據省商務廳統計的數據,廣東省現有粵菜系門店保有量達4.57萬家,約佔全省所有餐飲門店總體量的12.4%,佔全國粵菜門店總量的50%左右。
接下來,我省將加強粵菜行業品牌建設,培育認定一批重視培養粵菜師傅、吸納粵菜師傅就業較多的龍頭餐飲企業,重點打造一批工匠粵菜、連鎖粵菜和粵菜食品工業等龍頭品牌。
此外,推動「粵菜師傅+食材供應鏈」模式,推動農餐對接、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創建一批粵菜鄉村產業項目,打造高品質、口碑好的粵菜產業金字招牌。
去年8—11月,全省各地結合「粵菜師傅」工程,組織開展各類美食節慶活動34場,推出了63個鄉村旅遊美食點和39條鄉村美食旅遊精品線路。去年廣州分別在番禺、增城舉辦廣州國際美食節、廣州鄉村美食匯,吸引了84萬人觀光品嘗;開展「百家旅行社進鄉村」活動,帶動沿線農民以旅遊+美食為平臺創業致富。
今年,我省將繼續實施鄉村旅遊與休閒觀光農業「百鎮千村」提質升級行動,推行「粵菜師傅+民宿+鄉村休閒旅遊」模式,推動建設一批鄉村粵菜美食旅遊景點和鄉村粵菜旅遊精品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