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開創全球治理新局面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此舉充分表明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重信守諾、言出必行,展現出中方積極推動全球攜手合作、以實際行動開創全球氣候治理新局面的雄心。

  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頻發……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衝擊。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觸發了人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挑戰不容迴避,應對勢在必行。

  5年前達成的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強調充分考慮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的歷史責任、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5年來,《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和參與。各國也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只有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加強國際合作,才能更好地敦促全世界攜起手來,解決好氣候變化難題。

  多年來,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首批締約國,並為達成《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及其實施細則作出了重要貢獻。5年來,中國提前並超額完成了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中國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已上升到15.3%,可再生能源裝機已佔全球的30%,在全球增量中佔比44%,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佔到全球一半以上。2000年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中方在氣候峰會上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充分體現中方願與各國攜手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美好願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更應當看到,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單邊主義沒有出路。全球各方唯有攜起手來,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指導下,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加快新能源、綠色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構築尊重自然的生態系統,打造更牢固的全球生態安全屏障,從而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共同打造全人類光明永續的未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責任編輯:符仲明)

相關焦點

  • 李長萍:堅定信心 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她強調,要凝心聚力、堅定信心、做好服務、守好底線,確保「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良好開局,努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彤宇,市政府秘書長張同奇參加調研。李長萍一行先後到高唐書畫文創產業園、泉海汽車科技、中億商博城、時風集團、辰騏環保實地調研。
  • 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望海樓)
    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望海樓) 2020年12月14日 09:17: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12月12日,在由聯合國及有關國家倡議舉辦的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 。  無論是5年前的《巴黎協定》,還是剛剛結束的氣候雄心峰會,都凸顯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
  • 「中歐班列」譜寫絲路經濟發展新篇章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12月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兩千年前,古絲綢之路上的沙漠駝隊,開創了中西方貿易往來的先河,促進了歐亞各國與中國的友好往來。兩千年後,新絲綢之路上的鋼鐵巨龍,推動了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維護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  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歐班列」成功開行以來,迄今已有近十年的光陰。
  • 2018年安平縣《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奮力開創經濟社會新局面
    2018年安平縣《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奮力開創經濟社會新局面 衡水市安平縣奮力開創經濟社會新局面 ——2018年安平縣《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監製:孫金燕策劃:王貴磊  撰稿:王鑫浩  張佳  攝影:張佳
  • 希臘旅遊業復甦路漫漫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駐雅典記者 曲俊澎攝  八九月份本是希臘旅遊旺季,但日前在雅典著名旅遊景點無名烈士紀念碑前,只有零星的幾名遊客在擺造型拍照。在以往,這裡可是人滿為患,要想好好拍照,需要擠到人群最前方,頗費功夫。聽著遊客們說的希臘語,就知道他們是從希臘其他地區來雅典遊玩的本國人。往日成群的鴿子,因為沒有遊客投食也僅剩下了孤單的幾隻。這樣的場景,便是疫情期間雅典真實的旅遊現狀。
  • 福建人在巴新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5日訊(記者翁東輝)巴布亞紐幾內亞也許是地球上有待開發的最後一塊處女地。對於旅居巴新的福建人來說,這裡充滿了新奇和可能性。  一代又一代來自福建的僑民像榕樹一樣,在這裡落地生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旅居巴新的福建僑民多達上萬人,佔整個巴新中國移民的八成以上。
  • 小背包的大商機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7日訊(記者潘笑天)烏克蘭國家館規模不大,但人氣很高。眼前這款智能背包引得觀眾一路跟拍。超級馬裡奧一出,更是滿滿回憶殺。  展臺工作人員娜塔莎熱情地介紹起這款明星產品pix,通過藍牙連接,手機應用可以隨心控制屏幕的動畫款式,背包客們還能自創畫風,一鍵傳送。
  • 採訪札記 福建人在巴新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15日(莫爾茲比港特派記者 翁東輝)巴布亞紐幾內亞也許是地球上有待開發的最後一塊處女地。對於旅居巴新的福建人,有人說這裡是地獄,也有人說是天堂,更是冒險家的樂園。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翁東輝/攝。  這就是巴新,神秘而又充滿魅力。一代又一代來自福建的僑民就象榕樹一樣在這裡落地生根,頑強生長,終成枝繁葉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旅居巴新的福建僑民多達上萬人,佔了整個巴新中國移民的八成以上。  海者,閩之田也。
  • 讓海洋生態「健康」起來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事實上,早在1988年我國已將紅珊瑚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禁令之下,藍色保衛戰近況如何?經濟日報記者 沈 慧攝  ②海南三亞亞龍灣貝殼館展示的珊瑚和貝殼。經濟日報記者 陳 頤攝  背景圖為盤錦遼河口附近的濱海溼地。
  • 「任琳 張尊月」全球經濟治理的制度複雜性分析——以亞太地區經濟...
    當前置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發生變化,全球治理秩序處於瓦解與重構期;全球治理體系面臨改革困境,治理赤字加劇;大國博弈輻射至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美國主觀「脫鉤」戰略的驅使下可能催生一個「平行體系」;區域一體化趨勢整體走強,成為制度複雜性的重要塑造力。制度複雜性研究符合當今外交決策的現實需要,本文將聚焦分析亞太地區經濟治理的制度複雜性現象。
  • 全面禁止「洋垃圾」,中國說到做到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引發外媒關注。  英國《泰晤士報》稱,2017年起,中國通過逐步實施固體廢物進口禁令,在推進自身汙染治理的同時,也鼓勵各國將生活垃圾進行源頭處理。
  • 海上絲綢之路築夢亞洲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為基礎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進一步拉近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特別是東協國家的關係,同時也為促進亞洲和平穩定繁榮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日前結束的第三屆世界和平論壇上,中國再次強調了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 德國國家概況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總社在漢堡,圖片新聞編輯總部在法蘭克福,在國內其他50多個城市設有分社或編輯部,在80多個國家派駐記者或聘用撰稿人。是德國大眾傳媒的主要消息來源,其客戶包括500餘家國內和750餘家國外新聞單位及大量非新聞機構。德新社用德語、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發稿,內容包括國內外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在德國日報中的採用率達99%。
  • 2020中國城市「幸福論」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連續14年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已孕育出城市的幸福共識。  文|黃琳 編輯顧佳贇  2020年的世界正經歷著一場新冠肺炎病毒帶來的劇烈衝擊,中國城市也不例外。在這場病毒狙擊戰中,中國城市既是防控主戰場,又是積極復工復產、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主力軍。  是什麼樣的力量激發和凝聚中國城市的勇氣和能量?
  • 資料:菲律賓概況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PETILLA),新聞部長兼總統府發言人陳顯達(Edwin LACIERDA),國家經濟發展署署長阿森尼奧·巴李薩坎(Arsenio M. BALISACAN),新聞部長拉蒙·卡蘭登(Ramon A. CARANDANG),新聞部長埃米尼奧·科羅馬(Herminio B. COLOMA, Jr.)國家安全顧問凱撒·加西亞(Cesar P. GARCIA, Jr.)
  • 深圳龍崗區激活源頭創新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鄭文先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和場景應用密不可分,技術做得再好,沒有場景的支撐、沒有辦法落地,也只能停留在實驗室。政府的支持對人工智慧這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十分關鍵。  政策保障到位  深圳雲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是龍崗區大力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 行走在世界屋脊的郵政人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近日,《經濟日報》記者跟隨西藏郵路行採訪團隊採訪,我們從近6000米海拔的普瑪江塘鄉到二百多米海拔的亞東,5000多米的海拔差,20多度的溫差,行程將近3000 公裡,一路感受著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西藏郵政事業,也認識了那些行走在世界屋脊的郵政人……
  • 垃圾分類 鐵路人在行動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日訊(記者佟明彪 通訊員 楊寶森)自12月1日起,《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楊寶森/攝  京津城際作為中國第一條高鐵有著「京津間流動文化長廊」之稱,平均日客流量高達7萬餘人次,因而每日產生的垃圾量也是巨大的。
  • 回來了,心心念念的電影院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國家電影局日前下發通知明確,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隨著影院復工、觀眾重歸、影片相繼定檔,「後疫情時代」電影行業將如何發展,行業人士和觀眾都在努力尋找答案。  影院營業:「就像老友重聚」  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戴著口罩的觀眾依次測體溫、掃健康碼後,進入上海SFC上影影城影院。
  • 捷星亞洲推出優先登機服務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全球十大廉價航空之一的捷星亞洲日前推出優化登機政策,購買前排座位和帶有額外腿部空間的座位的旅客將進一步受益,可優先登機並擁有機艙行李架優先使用權,存放手提行李。  優先登機權將賦予已購買第2至第5排座位的旅客及購買第1、12和13排帶有額外腿部空間座位的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