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立:出洋相、出怪聲,我們不是那種逗樂!

2020-12-20 雨山說事

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

近代以來有很多人曲解了相聲真正的意思,認為只要這個人很有意思,就說這個人是說相聲的。甚至還有些人根本不懂相聲,就上臺去演,還自稱自己是相聲演員,抱著某種拯救整個相聲界的光榮使命被罵的狗血噴頭。

其實我們在了解相聲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基本概念,就是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無論動作有多浮誇也是要以語言為主體。相聲是和評書類似的一門藝術形式,大概是有他自己的情節主線的。

山東武相聲

可能有人會以山東芙蓉館為例,認為相聲也可以是像雜技一樣的,兩個人在街角拉起繩子把人絆倒,逗的觀眾哈哈大笑,就算是相聲。不要把一切的搞笑都歸於相聲!馬三立大師說過:出洋相、出怪聲、超刺激,我們不是那種逗樂!

山東芙蓉館的武相聲也是有他自己的情節主線的,如果你認為那就是出洋相,其實也只能說你根本不了解什麼是相聲。他們的表演穿插了傳統的雜技摔角和戲劇,大概屬於傳統相聲裡面的武墜子、腿子活一類。

希望現在的年輕演員自重!

確實希望現在的某些年輕相聲演員,要真正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而不是在觀眾面前鬧笑話。相聲之所以有他獨特的魅力,是在於觀眾所笑的是演員所扮演的劇中人,而演員所嘲諷的也是劇中人,而不是觀眾看著演員在臺上鬧笑話。

相關焦點

  • 馬三立的相聲聽上去絮絮叨叨,其實每一句臺詞,都是他有意設計
    在一次接受電視採訪過程中,晚年的馬三立對當時的相聲表演提出過一些看法,也可以說是批評。他認為說相聲不是出洋相,不是出怪聲,不是靠感官刺激來逗樂觀眾。儘管馬三立並沒有指明是哪些演員在這樣做,但從中也能看出馬老對當年風行起來的一些表演方式,是有自己的意見的。
  • 衰漫畫:衰衰學做中國結盡出洋相?一把剪刀道出真相
    上回說到金金繼續相親,一點也不害怕失敗的打擊,衰衰和臉臉看到就給他結束了一個,沒想到對方沒有看中他,原因是金金的潔癖並不是太嚴重,衰衰為了讓金金能相親成功,就把他扔到了垃圾箱裡面。衰漫畫:衰衰學做中國結盡出洋相?
  • 雲南省長阮成發:脫貧攻堅要堅決避免「出洋相」
    他要求,要堅持實事求是,決不搞形式主義、決不弄虛作假、決不「堆盆景」,堅決避免「出洋相」,嚴防扶貧領域發生「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確保脫貧攻堅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阮成發多次對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問題提出要求。
  • 被馬季評價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馬三立擔得起這樣的評語嗎?
    馬季作為相聲界代表上臺對馬三立表示祝賀,並送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書法作品,引發現場陣陣掌聲。這裡有兩個小疑問:第一,馬季作為馬三立的晚輩,對馬三立手書這樣的評價,是不是合適?第二,馬三立當不當得起這樣的評價?
  • 蛋糕師挑戰做雪地靴,一開始:等著出洋相吧,看到成果:我能試穿嗎
    蛋糕師挑戰做雪地靴,一開始:等著出洋相吧,看到成果:我能試穿嗎! 現在的蛋糕師真的一個比一個有水平,之前我們吃的蛋糕都是圓形的,樣貌很普通,但是這些年隨著蛋糕師的創新,越來越多好看的蛋糕讓人眼前一亮。
  • 馬三立之後,相聲的諷刺精神去哪了?
    從某種意義而言,這兩場演出幾乎是當下相聲界的一次集體展示,勾勒出當代相聲藝術的面貌。       在這個中國相聲界「群賢畢至」的演出的同時,一場關於紀念馬三立的座談會也同時舉行。薛寶琨、郭寶昌、李光曦、常寶華、楊少華等圈裡圈外的人物都到場發表感言。在相聲茶館遍地開花日益火爆、傳統相聲看上去迎來「文化復興」的今天,「相聲的諷刺精神去哪了」又成為了大家關注的話題。
  • 領導:招待時客戶出洋相,怎麼緩解氛圍?高情商員工一句話就解決
    同事A說:要是我遇到這事,我第一反應是笑出豬一樣的笑聲,用開玩笑的形式來跟客戶解釋他吃錯山竹皮的事。同事B說:重要客戶沒吃過山竹,這不怪他,我示範一下給他看,如何剝開山竹皮,挑著吃裡面雪白的肉,一步步教他如何吃就行了。
  • 別問服務員,說出來會出洋相
    在西方國家,他們吃慣了半生不熟的牛排,還帶著血絲的那種,認為這樣會更加鮮美!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傲慢與偏見》這部英劇,裡面的女主人公在還未出閣的時候,和父母姐妹住在一起。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他們一家盲目追求上流社會的一切。比如文化、裝扮、生活習俗以及飲食習慣。其中有個場景時,女主不喜歡吃帶血的牛排,因為只煎到兩三分熟,一股超級大的腥味,讓她根本就吃不下去。
  • 遊記 | 出洋相記(連載之三)
    唉,事到如今也講究不了那麼多了,美好的明天還在等待著我們呢,趕緊洗洗睡吧。洗澡的時候我發現,國外旅館的衛生間裡並排有兩個馬桶,一個就是我們常見的那種有蓋兒的,旁邊還有個沒蓋兒的,是一個圓圓的水池子,中間有一個水龍頭。說是洗臉的吧,這也太低了點兒,而且旁邊明明有洗臉池;你說是解小便的吧,這也太複雜了點兒,難道外國人解小便和解大便真的能分這樣清楚嗎?萬一正解大便來了小便怎麼辦呢?
  • 別再出洋相啦~
    如今葡萄酒成為餐桌上的必備品,懂一點專業的葡萄酒知識已經成為社交需求,不然出洋相,那就尷尬啦~什麼是掛杯?當我們晃動酒杯時,在酒杯內壁形成的水滴條紋,就是「掛杯」,也被稱為「酒腿」、「酒淚」。一款優秀的葡萄酒,並不是說酒精、殘糖和甘油的含量越高越好,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口感的豐鬱和均衡、香氣的豐富和複雜、色澤的優雅、餘韻的持續,才是我們對一款酒的品鑑標準。
  • 綾瀨遙腳踩「恨天高」出洋相 險些摔倒尷尬臉紅
    綾瀨遙腳踩「恨天高」出洋相 險些摔倒尷尬臉紅     包括臺上的岡田、吹石等演員,都被綾瀨的意外登臺嚇出一身冷汗。調整好情緒的綾瀬,連忙臉紅致歉「對不住大家!剛才實在太不小心了。」臺下影迷齊聲高呼「別緊張!」的加油聲。看到影迷們的熱情,令小遙激動坦言「這部作品在去年10月到12月間拍攝完成,今天終於和大家見面,雖然時間有限,但希望大家能夠帶著歡樂回家。」充滿治癒系的甜美笑容,贏得滿場掌聲。
  • 馬三立侯寶林在春晚唯一一次「合作」,被侯耀武突然叫停
    其中馬三立和侯寶林的相聲也是該節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節目組的顧問名單當中,我們還看到了兩個稍微熟悉的名字:侯錱和劉婭婭,她們一位是侯寶林的女兒,另一位則是劉寶瑞的女兒。那位知名人士就是相聲演員汪洋,他和侯寶林馬三立兩位大師都有淵源。因為汪洋一方面是侯寶林乾兒子於世猷的徒弟,在侯寶林病床前伺候過。
  • 相聲大師馬三立:為妻子穿2年衣服睡覺,史上最潮流爺爺閃亮登場
    以後每逢下雨天,馬三立都會被同學們相邀講相聲,他也樂此不疲。這時候,深受父親薰陶的馬三立就成為了班裡的名人。另一邊的父親馬德祿深知講相聲的苦,所以,他不希望兩個孩子也和自己一樣,但事與願違,他的經濟狀態已經供不起兩個孩子,在馬三立沒有讀完中學時就買不起校服、交不起學費,只能無奈輟學,進入相聲界討口飯吃,那一年,他僅僅15歲。
  • 馬裡亞納海溝持續大半年怪聲,日本民眾: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但對於圍觀湊熱鬧的全世界人民來說,日本民眾卻有不同的理解,因為海洋中的從未出現的怪聲,也許代表著地殼深處的地層變化 馬裡亞納海溝的怪聲為什麼會引起日本民眾的恐慌? 其實日本民眾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2010年日本出現了一個大神,此人在日本最大的論壇2CH上出現時並未引人注意,但他在寥寥數語的留言之後就引起大家強烈的興趣,因為他自稱來自未來的2062年,所有問題都可以向他提問!從被當成騙子到神的轉變發生在311大地震之前!
  • 郭德綱砸掛被他告,自述籌拍《馬三立》被天津相聲圈整
    汪洋,1969年生人,自述8歲開始學相聲,在天津曲藝團時,曾親受馬三立老人科班,後拜恩師於世猷先生,當時馬三立大師年紀最大,而他年紀最小,被傳為一段佳話。他1993年獨闖北京,演過電視劇《馬三立》、《康熙微服私訪》。電視劇《馬三立》劇照要說,他在天津地盤上是個有名的曲藝演員。
  • 侯寶林與馬三立先生,誰對相聲的貢獻更大?答案驚人!
    馬三立愛相聲,我認為他比侯寶林更愛相聲!侯寶林一直不贊成後輩繼承他的事業從事相聲,這點和京劇程硯秋一樣,不論對外怎麼解釋,實際上是自卑,認為相聲(京劇)是下九流不能豋大雅之堂。這和當年馬德祿讓馬三立上商職學校也不想叫馬三立說相聲,後來是生活所迫無奈才走上從藝相聲立路。程硯秋是清代貴族後裔也是為生計之迫才唱了戲。侯三是先斬後奏,侯寶林不得不承認而已。
  • 相聲泰鬥馬三立:郭德綱稱他為祖師爺,他卻說自己是個糊塗人
    馬三立在學校買不起校服,被老師點名一頓批:「哎,說你哪,瘦高個兒的,出來!……今天又沒穿校服,是不是?……回去給你們家大人捎話,不穿校服別來了!」馬三立回到家,告訴父親,買不起校服就上不了學。父親東拼西湊摸出幾塊錢,塞到他手裡,反覆叮囑:「記住,試好尺寸,買身合適的。」
  • 不懂趕緊看,免得以後「出洋相」
    爭吵的原因很簡單,我們都知道中餐是完全煮熟的,吃西餐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半生不熟的雞蛋,很多朋友都不能接受,說根本不能吃,遇到這種情況,很多經常吃西餐的朋友都會覺得對方很無知,那麼在吃牛排的時候,牛排旁邊的一個半生不熟的雞蛋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呢?如果你不明白,就看,對於牛排,為什麼要在旁邊放一個半熟雞蛋呢?不要太快理解,以免日後「出洋相」。
  • 以茶待客,不懂這些待客禮儀,肯定會出洋相
    沒有做到很可能會出洋相哦,趕快一起來看看。喝茶時,被招待的人可在主人給自己倒茶時行叩茶禮來表達自己對其的感激與尊重之情。叩茶禮聽得多了,那麼主人在喝茶時又可以做出什麼動作來表達自己的待客禮儀呢?接下來茶小妹來說說喝茶時常見的三個待客禮儀。
  • 侯寶林與馬三立先生,的相聲藝術造詣,誰更高一籌!
    二、馬三立走紅比侯寶林要晚馬三立是相聲世家出身,從小學藝條件比較好,不過他一開始也是先上學,家道中落才開始正式學相聲說相聲,由於家傳底子好所以進步也快。不過,馬三立和侯寶林最大的區別是,侯寶林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正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而比侯寶林大三歲的馬三立卻要拖家帶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經常為了還債發愁。因此馬三立為了掙錢貼補家用,不僅經常撂地同時開始在北方各地走穴跑碼頭,回到天津之後又陷入兄弟劇團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