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海峽兩岸紡織業合作研討會【圖】

2020-12-25 全球紡織網

第十屆海峽兩岸紡織業合作研討會【圖】

2012-12-05 10:10:14 來源:網上輕紡城

兩岸紡織行業領導研討交流

第十屆海峽兩岸紡織業合作研討會12月4日在臺南召開。大陸代表團團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和臺灣代表團團長、臺灣紡織業拓展會董事長、大將紡織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義雄及臺南市市長賴清德出席並致辭。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副會長張延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陳偉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徐迎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主任孫淮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臺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袁紅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楊峻,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彭燕麗,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楊兆華,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李當岐,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等行業協會領導,紡織院校代表及紡織企業負責人共計40餘位赴臺參加研討。 

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詹靈芝(左)與臺灣興採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欽籤訂環保咖啡纖維合作協議後,握手留念。

臺灣紡織業拓展會副董事長、臺灣區人造纖維製造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力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紹儀,臺灣紡織業拓展會副董事長、臺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佳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翁茂鍾,臺灣紡織業拓展會副董事長、臺灣區製衣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德式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華德以及各行業公會、紡織企業負責人70餘位與大陸同行交流互動。 

王天凱在致辭中指出,自1992年兩岸紡織業界代表首次在北京舉行合作研討會以來,已有20年。20年來雖經風雨,但兩岸紡織領域的經貿合作交流與人員往來從未停止,兩岸紡織品貿易規模日益擴大,臺資紡織項目也不斷增加,行業科技、品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蓬勃發展,方興未艾,這為兩岸發展注入了穩定的因素和發展動力。王天凱談到,大陸紡織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臺商企業付出的努力與辛勞。有不少在大陸發展的臺灣紡織企業與大陸同行共同奮鬥並成功發展,深度融入了大陸正在建設的技術先進、清潔安全、引領時尚、吸納就業的現代紡織產業體系之中,為兩岸紡織業合作發展作出了貢獻。  

王天凱強調,兩岸紡織業合作交流與發展依託於兩岸總體關係和平發展。未來兩岸持續推進交流合作的基調是:深化經濟合作,著力優勢互補,厚植共同利益,攜手共同發展。兩岸紡織業今後的合作要把握機遇,突出重點,腳踏實地,再接再厲。

在談到兩岸紡織業未來的發展與合作前景時,王天凱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加快轉型,推動兩岸紡織業向「水平合作」發展。大陸紡織業在不斷推進的產業轉型升級中,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和人才隊伍建設等領域日益增長的實力及需求,為臺灣紡織業提供了巨大機遇,只要雙方準確把握,平等互利,必能共創下一步發展的共贏局面。 

第二、務實拓展,開創兩岸紡織貿易新局面。在ECFA框架下逐步協調、平等地發展兩岸紡織品貿易,儘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積極組織兩岸紡織企業舉辦專業展會,也可嘗試統一組團參加世界名展,共同展示兩岸紡織業的整體實力和中華民族的品牌文化魅力。 

第三、抓住時機,共同促進大陸紡織業結構調整。未來大陸紡織業以結構調整為主線,高技術纖維、高端紡織裝備、產業用紡織品、紡織纖維循環利用等是需要大力發展的領域;中西部區域結構則以建立健全紡織服裝加工體系,發展纖維產業前道加工和特色紡織為調整重點。希望臺灣紡織企業把握有利時機,以直接投資或其他投資方式,參與大陸紡織業的下一步調整與發展進程。 

第四、深化交流,建立兩岸行業組織間溝通的長效機制。紡織聯合會和紡拓會可進一步加強交流,交流的領域可以涉及產業鏈各環節、各層面。 

葉義雄表示,近十幾年來,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吸引龐大外資,佔據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同時伴隨而來的是,大陸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提升,獲利空間大幅縮減,很多企業已將工廠從大陸移往東南亞及其他國家,全球供應鏈的布局隨之發生變動。目前,大陸生產成本不再低廉,產業技術提升日益加強,兩岸紡織業已向競爭合作的關係轉變,要如何合作才能雙贏,有賴於兩岸睿智的紡織業者藉此機會,充分溝通,集思廣益,研究妥善的應對策略。在這個關鍵時刻,本屆研討會主題定為「貿易自由化下兩岸紡織業競合關係」,並以「如何促進兩岸業者進行貿易、零售、品牌等方面之合作」及「如何促進兩岸業者攜手投資發展多元化商機」兩大議題進行研討,葉義雄認為,在雙方攜手互助與務實坦誠的氛圍中,應能發揮智慧,共謀兩岸紡織業發展榮景;特別是兩岸今年籤訂的投資保障協議,不僅讓在大陸臺商的利益可充分保障,也可吸引大陸企業來臺投資。 

據葉義雄介紹,臺灣紡織業一直是臺灣重要的創匯產業,2011年創造91.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並成為維持臺灣經濟穩定發展的支柱產業。臺灣紡織業上、中、下遊的供應鏈非常完整,特別是纖維、紗線、布料等產品,在國際紡織市場早有盛名。由於不斷投入研發,臺灣紡織品科技水準不斷精進,市場競爭力也顯著提升。近年來,臺灣紡拓會積極致力於兩岸紡織業交流,除了此次兩岸紡織業合作研討會之外,今年10月,紡拓會在臺北舉辦了臺北紡紗展(TITAS)及臺北魅力國際時裝展(TIS),許多大陸廠商及專業人士組團來臺參觀或參展,使兩項展覽增色不少;紡拓會還組織臺灣紡織業者赴大陸參加多項展示會暨辦理拓銷活動,也經常接待從大陸各省市來臺的紡織相關協會及團體。 

臺灣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中紡聯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分別就各自紡織工業現狀、特點,兩岸紡織產業貿易發展近況及產業合作發展重點作了主題發言。會上,兩岸代表還觀看了海峽兩岸紡織業合作研討會20周年回顧錄像;見證了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與臺灣興採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研討會取得的實際效果受到了兩岸參會人員的稱讚。(中國紡織報)

相關焦點

  • 第十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煙害防治研討會在重慶舉行
    第十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煙害防治研討會暨第二十屆全國控煙學術研討會18日在重慶舉行。中國控煙高層論壇也在同期舉行。圖為會議現場。 韓璐 攝中新網重慶11月18日電 (記者 韓璐)第十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煙害防治研討會暨第二十屆全國控煙學術研討會18日在重慶舉行。中國控煙高層論壇也在同期舉行。「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煙害防治研討會」由中國控煙協會、香港吸菸與健康委員會、澳門戒菸保健協會、臺灣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共同舉辦。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經貿仲裁研討會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簡稱「貿仲委」)和臺灣中華仲裁協會定於2015年11月16日(周一)下午14:00—17:30在杭州浙江國際大酒店絲綢之路廳聯合舉辦「第十五屆海峽兩岸經貿仲裁研討會臺灣中華仲裁協會是臺灣受理仲裁案件最多的仲裁機構之一,在亞太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及較高的知名度,在兩岸仲裁交往中十分活躍。自2001年以來,貿仲委與臺灣中華仲裁協會加強交流與合作,每年在大陸和臺灣地區輪流舉辦海峽兩岸經貿仲裁研討會,廣泛集聚兩岸仲裁精英,宣傳推廣兩岸仲裁,增強兩岸民眾對仲裁的認知和運用,促進了兩岸經貿投資仲裁的發展。
  • 第十屆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暨第二十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
    第十屆農博會·第二十屆花博會在漳州花博園開幕    「花開兩岸,合作雙贏」 ,第十屆農博會·第二十屆花博會18日上午在福建漳州花博園開幕。本屆博覽會有28萬平方米的室外展園,3萬多平方米的室內展館,1200多家參展企業,1萬多種展品。
  • 第二屆海峽兩岸人工溼地研討會在臺灣高雄舉行
    5月17日至24日,由臺灣中山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海峽兩岸人工溼地研討會在臺灣高雄市召開。來自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等地的80多位人工溼地專家應邀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中科院水生所水環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吳振斌研究員和臺灣中山大學水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楊磊教授擔任大會秘書長。
  • 東航參展第十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
    民航資源網2015年11月13日消息:第十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已於2015年11月9日在臺北世貿展覽館落下帷幕。今年海峽兩岸臺北旅展還與第二十三屆ITF臺北國際旅展同期毗鄰開展。為期三天的展會共吸引來自60個國家地區的950個觀光單位參加,展出1450個攤位,近35萬參觀人次。東航臺北營業部也特別攜手多家合作旅行社聯袂參展。
  • 第十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今日開幕
    第十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今日開幕 2015年11月06日 10:22:00來源:東南網 >   第十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今日開幕  「清新福建」風 刮到臺灣來
  • 第十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臺北開幕
    人民網臺北10月17日電(記者孫立極、李煒娜)第十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今天在臺北開幕,共有220多家大陸出版社、圖書館和100餘家臺灣出版機構參展。 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於2005年在廈門創辦,是一項由兩岸出版業界合作,每年輪流在廈門和臺北舉辦的兩岸出版交流專業展會。
  • 第三屆海峽兩岸法學學術研討會臺北舉行
    本報訊 (記者李旭兵)12月18日,河南省法官協會聯合中國法官協會、鄭州大學法學院,與臺灣法曹協會、世新大學等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法學學術研討會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是大陸司法界首次在臺舉辦高層次法學學術研討會。
  • 會議報導|2018(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休閒產業與鄉村旅遊學術研討會 在臺灣臺東大學成功召開
    2018年4月24-30日,「2018(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休閒產業與鄉村旅遊」學術研討會在臺灣臺東大學成功召開。
  • 海峽兩岸第二十三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在馬鞍山市成功舉辦
    11月10日-12日,海峽兩岸第二十三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在馬鞍山市成功舉辦。來自海峽兩岸的三百多名嘉賓、學者參加了盛會。(左俊市長在海峽兩岸第二十三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開幕式上致辭)    左俊市長表示,近年來,我市始終把對臺合作作為優先方向,被國臺辦授予「海峽兩岸產業轉型轉移示範基地
  • 第四屆海峽兩岸物理研討會暨物理系主任聯席會在我校舉行
    第四屆海峽兩岸物理研討會暨物理系主任聯席會在我校舉行  8月24-28日,第四屆海峽兩岸物理研討會暨物理系主任聯席會在我校舉行。
  • 第十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即將舉辦
    記者從國家旅遊局獲悉,第十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將於11月6日至9日在臺北舉辦。
  • 2019年第九屆海峽兩岸旅遊觀光研討會在張家界開幕
    紅網時刻張家界11月11日訊(記者 全江玲 張潘)11月9日上午,2019年第九屆海峽兩岸旅遊觀光研討會暨民宿旅遊發展高峰論壇在張家界開幕。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陳獻春,張家界市委書記虢正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計金標,吉首大學校長廖志坤,臺灣高雄餐旅大學校長林玥秀,湖南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黎裡溪分别致辭。
  • 側記 | 友誼的紐帶 溝通的橋梁——海峽兩岸測繪發展研討會側記
    1992年,大陸、香港、臺灣、澳門測繪地理信息界的著名專家、學者倡議發起「海峽兩岸測繪發展研討會」,得到兩 岸四地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者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27年來,「海峽兩岸測繪發展研討會」不斷發展,成為兩岸四地測繪地理信息 界促進交流、增進友誼、凝聚共識的重要平臺,成為加強協作、開拓創新、合作共贏的重要機制。
  • 海峽兩岸第二十六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在四川自貢召開
    海峽兩岸第二十六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在四川自貢召開 2019年11月25日 09:3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25日訊 日前,海峽兩岸第二十六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暨自貢燈飾照明產業對接會在「中國燈城」四川省自貢市舉行。
  • 第十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今日開幕 工藝大師珍藏亮相廈門
    第十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開幕現場由中共中央臺辦、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廈門市人民政府、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承辦的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創盛會精彩蓄勢以待第十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主會場共設12個展館,劃分為「工藝藝術品」、「創意設計」、「數字內容與影視」、「文創旅遊」四大專業板塊,合計3406個展位,展覽面積達73000平方米,創歷史新高;同時在廈門古玩城、奧利匹克博物館、蔡氏漆線雕、惠和石文化園、閩南古鎮、北岸藝術區、集美區影視總部園區、同安影視城等島內外27個廈門市重點文化企業和具備一定規模和效益的文化產業園區設置分會場
  • 兩岸811家企業參展!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福建武夷山開幕
    今天(16日)上午,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福建武夷山開幕。本屆茶博會重點展示海峽兩岸合作交流、產業融合發展,產品貿易成果,是海峽兩岸規模最大的茶業博覽會。茶博會展覽面積達4.5 萬平方米,設有標準展位1800個,吸引了海峽兩岸811家企業、8000名採購商參展。本屆茶博會設置了全國名茶館、組團館、創意館、包裝館四大主題展館,藉助網際網路創新打造「雲上茶博會」,實現即時互動交流、線上茶文化體驗、「網際網路」鬥茶,讓更多的茶企、茶愛好者參與海峽兩岸茶博會。
  •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
    11月16日,茶商(右)在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推介武夷山茶。  11月16日,臺商廖繼文(左一)在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推介茶具。當日,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開幕。
  • 最大古地圖《福建輿圖》亮相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03/ 11  星期五        2017年11月3日,第十屆海峽兩岸本屆文博會以「一脈傳承·創意未來」為主題,打造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合作交流和投資交易第一平臺。在文博會主會場海滄展區,文化的交響激蕩人心。瑪瑙、香道、油畫、漢字雕塑等重點文化產業的新產品、新創意,讓人深刻領略了海滄獨特的文創魅力,成為文博會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第六屆海峽兩岸人工溼地研討會暨高層論壇在杭州舉行
    10月27日至11月1日,第六屆海峽兩岸人工溼地研討會暨高層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臺灣)中山大學、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聯合主辦,杭州師範大學承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臺灣溼地學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協辦。來自海峽兩岸兩百多位人工溼地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