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約旦的文化探奇之旅

2021-02-15 憲慶說

以色列、約旦的文化探奇之旅

有人總結過,男追女的三種招數是砸錢、煽情、文化洗腦,從古至今,概莫能外。尤其是文化洗腦值得一說,簡單來說就是,小妞,來,哥和你聊聊莎士比亞、拜倫、雪萊,聊著聊著你就淪陷了,成功案例見魯迅和許廣平的《兩地書》。如果前兩種招數難度還尚可的話,文化洗腦可是太需要知識儲備和文化積澱了,因此感召力和魅力指數也更高,對於發展旅遊來說,意思相近,吸引遊客前來的大招就是文化洗腦,生活方式的引領和文化理念的感召將會成為遊客的更高追求。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行萬裡路,踏上探尋異地異國文化風情的道路,開啟心智成長之路,沉浸並運用「文化洗腦」,這次就從別樣的以色列、約旦開始吧。

第一天:序幕——安曼城堡山、安曼考古博物館、傑拉什

首站前往的是約旦首都安曼的城堡山,是安曼的制高點,曾是安曼最初的要塞,與安曼的歷史息息相關。登高望遠,整個安曼古城盡收眼底。

城堡山上的一石一柱都似乎在述說著這裡的過往和歷史,回頭張望,一眼千年。公元前11世紀,崇拜埃及太陽神的阿蒙王國,就把首都建立在城堡山上,當時人們把首都稱為「阿蒙」,後來逐漸演變成安曼。在城堡山周圍,用大塊石頭建成了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的要塞或瞭望塔。城堡山的古遺蹟主要有伍麥葉宮和石柱,伍麥葉宮系阿拉伯帝國伍麥葉王朝在城堡山建立的「埃米爾宮」(王宮),坐西朝東,雖經歷了1300多年,但殘存的建築如今仍能顯示出當時阿拉伯建築的風格。考古發掘也發現了大量羅馬、拜佔庭以及早期伊斯蘭教的遺物。

安曼考古博物館位於城堡山上,建於1951年。建築也是由白色石頭建成,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博物館雖小,然而選取了人類定居發展史上各個時代的文物,從羅馬衰落時期文物到人類頭骨,從死海古卷到古時的珠寶、瓦罐等,很多文物品質極好。儘管很多文物可能是稀世之寶,但都放在外面,從而便於更立體地觀察歷史文物。據說,其中的一些珍貴文物已遷至山下新建的國家博物館裡。

       和很多景區一樣,穿過一條商業街來到了傑拉什,在前行的路上一直有當地小孩兜售著他們手中的紀念品。傑拉什,被稱為「羅馬之外的羅馬」,它是世人公認的在希臘和義大利之外,世界上保護最完好的古希臘、古羅馬城市。始建於希臘統治時期,有許多羅馬統治時期的古蹟,有保存完好的哈德良凱旋門、聳立於山頂的宙斯神廟、古競技場、美妙而震撼的橢圓形劇場、一排排整齊而巍峨的石柱。

  經歷過地震摧毀後的建築尚且讓人震撼無比,難以想像它盛世時的華美,但即便再是華美,也不過又成今日的殘垣斷壁。「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人生當是如此,不計較一時一事的得失,前路漫漫,堅定前行便是。

第二天:回望——佩特拉、瓦地倫、亞喀巴

佩特拉,位於約旦南部沙漠,處於海拔1000米的高山峽谷中,它幾乎全在巖石上雕鑿而成,這裡的巖石帶有微紅色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因此被稱為玫瑰之城。佩特拉為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2世紀的納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的王國首都,公元前 1 世紀時極其繁榮,公元 106年被羅馬帝國軍隊攻陷,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所以現在還能看到很多在古羅馬文化中常有的建築。3世紀起,因紅海貿易興起代替陸上商路,佩特拉開始衰落,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徵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直到1812年為瑞士旅行家貝克哈特重新發現而重見天日。

峽谷最寬處約7米,最窄處僅2米左右,兩側雕鑿有洞窟、巖墓等,還有依山雕鑿的哈茲納赫殿堂(意為金庫)、古羅馬劇場遺蹟、石窟等。行走在佩特拉古城,看到的儘是古人的智慧和毅力,在如此的環境中,開鑿山石,修宮建殿,開挖水渠,整個城市盡在巖石之間。

  一路乘坐大巴到達瓦地倫,換乘敞篷吉普進入沙漠腹地。空曠的大地,三倆的禿鷲,肆虐的來風,飛舞的紗巾,竟然讓我升起一股英雄史詩般的壯闊感,也許這就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所帶給人的深度體驗吧。

沒過多久,車子停了下來,我們開始靜靜瞭望這酒紅色的沙漠,有巨大的石頭坐落在沙漠中,也有幾個帳篷立於之間,慢慢攀爬沙漠,風實在是太大,把之前包好的紗巾給吹亂掉了,於是又請當地人幫忙包裹了類似於阿拉法特那樣的紗巾包法,想來這樣包著紗巾是十分有必要的。

  亞喀巴是約旦最南端的一個海濱城市,也是約旦唯一的海港,是紅海著名的旅遊勝地。到達亞喀巴已是傍晚時分,離住地不遠便是紅海和鬧市步行街,附近還有座清真寺。

  放下行李,用了晚餐,就步行來到了紅海邊,路過一家麥當勞店,我們很好奇,想看看這裡的風格和國內的有什麼區別,進去一看,最大的特點便是牆上懸掛著約旦國王及家人的全家福,價格折算下應該比國內貴。到了海邊,有很多人已經在那裡休息聊天,就這樣隨意走著,時不時有當地人問我們是不是中國人,返回的路上穿越馬路的時候,車輛也是避讓行人,等待行人過去了再繼續行駛。

第三天:漂浮——死海

一直藏身於小學地理課本上而不得見的死海,今天卻能與之謀面,無法不感慨一二。

中午到達時,天氣還是陰冷,誰知天公作美,到了下午竟然放晴變暖,於是便可以肆無忌憚地去親自體驗死海的神奇了,海面壯闊、微有波瀾,所以使得它的美恰到好處,不再是課本上一本正經講的很嚴肅很知識性的特別的死海,雖沒有隨處可見拿著報紙漂浮在死海上的人們,但確實有幾人嘗試拿著報紙或平板電腦漂在水上。對於我這樣的旱鴨子而言,竟然也可以躺倒在水面上,雖然談不上輕鬆,因為剛開始實在是有點緊張,後面漸入佳境,也能稍稍享受一點。

  夕陽下,寂靜。

  夜色朦朧,紛紛回到酒店用餐,但美景不可辜負,之後又出來賞景、探奇,死海邊、酒店旁有甜點清酒售賣,更有本地人愛抽的水煙,水煙是一種採用專用工具「水菸袋」,用水(或其它液體)過濾後吸食的一種菸草製品,主要在中東地區流行。它所使用的菸草是與蜂蜜或者各種水果混合而成,有蘋果、柳橙、鳳梨、草莓,甚至咖啡、口香糖和可樂的口味。最後,我們選擇了蘋果味和葡萄味的水煙體驗一把,稍有甜味,煙不嗆鼻。

第四天:沉浸——以色列提比利亞加利利湖、五餅二魚堂、薩法德小鎮

結束了約旦的旅程,下一站要前往以色列了。

我們印象中的以色列似乎總是戰火紛飛、風雲變幻,認為它是不能成為旅行目的地的,只可在電視上遠觀,而不可近身,連接待我們的當地導遊也開玩笑地說「你們要是問我以色列有沒有在打仗,我會說,不好意思啊,我們國家沒有在打仗」,總的來說以色列國內還是比較安全的,除極個別地方外,所以我們可以安心旅行,不必膽戰心驚。

以色列過關檢查非常嚴格,所以相對要耗費比較長的時間,同時由於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國家的敵對關係原因,因此籤證是每人發張小卡片,而不會在護照上蓋章,這樣以免影響遊客後續想到一些阿拉伯國家時受阻。

加利利湖,湖水發出湛藍的光芒,波光粼粼,像是撫不平的心緒,遠處是山,襯託著這湖水的柔美和細膩。加利利地區素有耶穌「第二故鄉」之稱,有著諸如「傳道收徒迦百農」、「五餅二魚救眾生」、「八福山上巧論道」等等不勝枚舉的宗教故事。

五餅二魚堂,紀念的是耶穌在加利利傳道時用5個餅和2條魚餵飽了5000人的故事。為了紀念耶穌的這個神跡,教徒們在4世紀在加利利湖畔,興建一個拜佔庭式教堂並在5世紀進行了擴建。但到了7世紀的時候,這個教堂就在戰亂中被毀壞了。現在的教堂是1982年重建的,樸實無華。

地板上還鑲嵌著許多當地的水鳥、花草等圖案,造型別致,栩栩如生。

祭壇下邊那塊石頭,據說就是五餅二魚神跡發生的地點。祭壇前邊地板上有五餅二魚的馬賽克圖案。

《聖經》傳說,當初耶穌讓他的高徒彼得將湖中的每種魚各捉一條,彼得竟捉了153條,其中最有名的一種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今天,彼得魚已成為一道招徠食客的名菜,中午用餐便吃的是著名的彼得魚烤魚。

薩法德小鎮被評為全球十大最美小鎮之一。稍感遺憾的是,到達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所以一行人就匆匆逛了一圈,拍了些建築風格照片和各家店面特色元素。

  這裡充滿了強烈的藝術氣息,各種藝術品店比比皆是,各有特色。不大的小鎮裡,很窄的小路,鱗次櫛比的房子,錯落有致的巷子,路上匆匆而過的行人。

  據導遊說,以色列人很愛學習,很多人上課到晚上九、十點才結束,而街上來來往往的黑衣黑帽人引起了我們特別的關注,他們被稱作拉比,和世俗人是嚴格區分的,是猶太人中的一個特別階層,是老師也是智者的象徵,指接受過正規猶太教育,系統學習過《塔納赫》、《塔木德》等猶太教經典,擔任猶太人社團或猶太教教會精神領袖或在猶太經學院中傳授猶太教教義者,主要為有學問的學者。

晚上,一行人沿著酒店外面的下坡路隨意地走著,發現沿途的居民住宅都是坡式風格,沿著山體,最低層的房屋伸在外面,而隨著樓層的遞增,房子在往裡縮,進深越來越短,很奇妙。走在以色列的街頭,看到有便利店想著買些特產帶著,我買的是餅乾、糖果,而且作為一個資深瓜子愛好者,我還順便買了幾袋瓜子,由於包裝上印刷的是希伯來文,所以我無法辨認是否含鹽,於是就多拿了幾種不同包裝的,想著總會有帶鹽的吧,後續就是回到家嘗了這幾包後全是原味的,哪怕有點鹽的也是極為淡的,包括餅乾也是感覺很原始的味道,想來可能是以色列對於食品不存在過度深加工,基本上是原汁原味的就開吃。

路上見到一位老奶奶,穿著還算體面,但是手裡卻拿著一個空塑膠袋,所以我們想當然地把她當成拾荒者了,她停下來和我們聊天,講的是希伯來語,大家對視半天,但誰也聽不懂誰的話,最後我們拿出一袋糖果給她,她堅決不要,事後回想她可能是覺得我們是中國人,表達自己對中國的一些感念吧。

第五天:審美——拿撒勒的聖母天使報喜堂、阿克古城、巴哈伊空中花園

聖母天使報喜堂,是當今基督教世界最重要的禮拜堂之一。教堂建於1966年,是在同一地點上建立的第五座教堂。教堂的正立面,雕刻著天使加百利和聖母瑪利亞的像,他們下面的四個圖像分別是四福音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

  教堂牆壁上鑲嵌著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教會捐獻的聖母像,富有不同國家的鄉土氣息,體現了各自對神學思想的詮釋。在這裡真切感受到,一千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根據各國人們的長相特點和穿衣風格,從而延伸出無數個「聖母像」。

  阿克古城,位於地中海東部海岸,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據文獻記載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城市是土耳其人18到19世紀之後建立發展的,擁有保存完好的城堡、清真寺、商棧、土耳其浴室等建築。城市中十字軍的遺址可以追溯到1104到1291年,保留完好,生動再現了中世紀耶路撒冷十字軍王國的城市規劃和城市結構。黃昏下的阿克古城,我穿梭在城牆之上,看著旁邊的地中海,真是無比的寧靜和美好。

  巴哈伊空中花園,是一個年輕宗教巴哈伊教的聖地,自1891年開建,工程斷斷續續達百餘年,最終於2001年建成並成為以色列著名的旅遊聖地,已於200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依山而建,背靠有「上帝之山」盛名的卡梅爾山麓,迎面吹來地中海溫暖、溼潤的海風,以金色穹頂的主建築為中心發散,形成19 級巨大的平臺式階梯,自山腳至山頂綿延千米。沿著中軸線,兩側景觀對稱分布,稍遠處便不再嚴格對稱,而是融合多種園林設計風格,甚至可以找到有上書「大清乾隆年造」的銅鼎。出於對它的保護,自上而下起,目前只允許遊客下到第二級階梯,其他只能靠遠觀。站在最高處瞭望遠方,眼中充滿了飽滿而豐富的景物,是視覺的饕餮盛宴,是體驗的別樣升級。

又是趁著晚上的時間,同行人一起溜達到了附近的街上,看看有什麼新奇的玩意兒,路邊攤主在賣各種項鍊吊墜手鍊,看到我們馬上說,「你們是中國人吧,看看我的東西,都是從上海和廣州批發過來的。」我們千裡迢迢來到這裡不想買「中國製造」,而是希望買有特色的當地特產的,誰知他馬上激動地跳起來,指著腳下的地面、旁邊的柱子,說這些都是中國製造,我們國家的影響力已經強到如此地步了,厲害了,我的國。

第六天:聚富——雅法古城、特拉維夫白城

猶太人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會做生意的人群,當然就意味著財富的擁有者。特拉維夫-雅法作為以色列的第二大城市,以其現代化和港口而知名,是以色列的經濟樞紐,被列為中東生活費用最昂貴的大城市。特拉維夫和雅法之前是兩個不同的城市,後於1949年4月被合併成立特拉維夫-雅法市。

雅法古城,一個具有4000多年歷史的港口城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街頭有各種非常小的咖啡館,有的只夠擺放兩張小桌子,但人們仍然樂此不疲地前往。各種藝術品店、工作室遍布街上,我還買了一個紅石榴擺件,做工精細,很是明亮顯眼。

特拉維夫白城,擁有大約2500座包浩斯學派或國際風格建築,形成大片白色外牆的景觀,已經在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這些建築主要建於1930年代到1950年代,是歐洲現代主義藝術運動到達的最遠地點,由許多在前納粹時期的德國德紹包浩斯學校接受教育的猶太建築師所設計。特拉維夫是世界上這類建築最集中的城市。一眼望去,全是白色外牆的建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純潔無比,與湖藍色的地中海相映成趣。

第七天:慰藉——耶路撒冷老城、橄欖山、主泣教堂、喀西馬尼園、萬國教堂、十四苦路、聖墓教堂、哭牆、錫安山、大衛王墓、馬可樓

出發之前,我反覆認真地觀看了BBC拍攝的《耶路撒冷之聖城由來》紀錄片,也閱讀了關於《耶路撒冷三千年》的相關內容,帶著一些淺顯的了解和思考,踏上了這片聖地。

耶路撒冷曾被視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是文明衝突的戰略要衝,是讓人魂牽夢繞的所在,是傳說中二十四小時新聞發生的地方。

到達這裡已是晚上,不辭旅途辛苦馬不停蹄地置身於這座聖城,夜市裡的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宣告著它的鮮活和安穩。這裡的人買東西真是神速,一眨眼工夫買賣雙方已經成交,時間不超過十秒鐘。

街上到處是扛著槍的士兵,沒有誰因為看到這個而感到驚恐,只是司空見慣,他們也只不過出來買個菜,順便背個槍而已。幾乎每一個店面的門都有塗鴉,或是一個美女,或是一個場景,都頗有藝術感,街頭拐角也是如此。

道路上來來往往的是輕軌,時間已經很晚了,還是能夠看到很多抱著書本、背著書包的行人,學習的氣氛很濃厚。要了解一個城市,需要到它的夜市和街上去走走看看。

次日行程安排就是參觀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三教聖地,這裡是宗教聖地和文化痕跡交織,正統拉比和凡塵世俗共生,潛心修為和熱鬧街市並存。

穿過了一條熙熙攘攘的特色商品集市,走過了一條路,來到了橄欖山上的主泣教堂。它是一個天主教教堂,形狀似一顆淚珠,象徵著耶穌的眼淚。

出了主泣教堂,接著往下走就來到了客西馬尼園,意為榨橄欖油之地。據說是耶穌基督經常禱告與默想之處,園中的八棵巨大的橄欖樹相傳在耶穌時期即存在。

萬國教堂,緊鄰客西馬尼園,相傳是 耶穌在被捕前晚間禱告的地方。這座教堂建於1919年到1924年,得到許多不同國家的資助,因而得名。教堂為拜佔庭風格建築,有圓頂、粗大的列柱和鑲嵌圖案。到達這裡時,已經有很多人在此禱告,教堂裡燈光昏暗,非常安靜,人們都靜靜地祈禱著,強烈感受著宗教的莊嚴感和肅穆感。

  十四苦路,是耶穌當年扛著沉重的十字架走過的地方,停留了十四次,於是便有了這十四苦路,最後來到了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是耶穌基督遇難、安葬和復活的地方,是一所基督教教堂。教堂是耶路撒冷牧首的總部,而建築本身則由三個教會(拉丁禮羅馬天主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希臘正教會),六個宗派(羅馬天主教會、希臘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敘利亞正教會、衣索比亞正教會、科普特正教會)共同管理。

  哭牆,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長約50米,高約18米,由大石塊築成。猶太教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教徒到達該牆須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並期待其恢復。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哭牆,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長約50米,高約18米,由大石塊築成。猶太教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教徒到達該牆須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並期待其恢復。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

  在哭牆的祈禱,男女是分開的,而且禁止著裝暴露。靜靜走過去,能夠聽到此起彼伏的啜泣聲,旁邊的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女兒,就那樣面對著哭牆哭了起來,身處其中,我也被這種氣氛打動了。也許是宗教的感召和魅力,又或許是生活的不易和艱辛,誰都會有想哭泣的時候,這裡,就是你我可以暢所欲「哭」的地方。

大衛王墓和馬可樓就在錫安山上。大衛是公元前10世紀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二任國王,被認為是最正義的國王,同時也是一位優秀戰士、音樂家和詩人。大衛王墓實際上是個寬2.48米、高2.44米的衣冠冢,棺蒙上覆蓋著一塊裝飾華麗、繡有大衛王星的紅布,敬奉著幾頂銀制王冠以及猶太教經卷,象徵繼大衛之後的猶太國王。由於大衛王墓是僅次於哭牆的猶太聖所,每天來此朝覲的猶太教徒擠滿了窄小的墓室。

  馬可樓屬於哥德式建築風格,內部空間不大,石柱挺立,柱頭雕花,承載集束形拱梁。這裡是耶穌與門徒享用最後晚餐的地點,在此建立了聖餐崇拜的禮儀。雖然達文西的名畫《最後的晚餐》中場景華美,但是真正的事實有可能是在兩千年前的時候,人們用餐時可能只是席地而坐。

第八天:初生——巴勒斯坦地區的伯利恆聖誕大教堂

走著走著,已經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的伯利恆,聖誕大教堂就位於這裡。伯利恆的街上車來車往。

傳統認為耶穌誕生於此地,這座建築就是在耶穌出生的馬槽遺址星洞之上建立的,是留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基督教堂。

躬身穿過一個極矮極窄的石洞,就進入了教堂,正好趕上內部維修,抬頭望向一側全搭的是建築架梁,像進入一個工地現場一般,但參觀耶穌出生地聖誕星洞並不受影響。步入教堂,兩排斑駁的石柱赫然眼前,上方懸掛著吊燈,整座教堂顯得高大靜穆。

前面的路越來越窄,倒不是因為維修的原因,而是本身就是一個很窄的小道通往馬槽舊址。

終於到了耶穌的出生地——聖誕洞,由於裡面擠滿了人,點滿了油燈,又是在一個密不透氣的洞裡,所以溫度很高,感覺很熱,觀看完聖誕洞後,我們就出來繼續前行。

教堂裡面的許多小教堂,各代表著不同的派別、信仰,它們各自的禮拜儀式也有區別。

以上就是這次以色列、約旦之行的所有收穫和感想,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同時也算是對自己經歷的過往的一種記憶,最後以「背靠大海、春暖花開」收尾。

註明:文中個別圖片來自網絡,表示感謝。另外有一些圖片來自於同事和同行團友拍攝,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相關焦點

  • 以色列+約旦文化之旅(15天)
    巴勒斯坦地區先後被拜佔庭,阿拉伯和奧斯曼的統治,以及英國人的託管以色列猶如一個歷史博物館,可以清晰地五千多年以來,人類在這片土地上每一個階段所留下的烙印。以色列地域狹小,但地質景觀豐富,從紅海、死海到沙漠、綠洲,還有多彩的砂巖地質結構。無論從歷史文化還是自然景觀,以色列都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訪的國家。
  • 2017年以色列、約旦之旅
    親愛兄姐平安:   教會在8月10日至19日也要辦聖地之旅,除了以色列還有約旦,亦即除了耶穌還有摩西的腳蹤
  • 探尋四海 以色列約旦10日之旅
    分鐘)l 搭乘海南航空公司航班返回北京 早XX飛機上D104.28 北京l 於北京時間05:00抵達,結束愉快的約旦以色列之旅)3、酒店:以色列、約旦共7晚當地5星酒店雙人標準間,如要住單間需補單房差。
  • 以色列、約旦和約
    約旦是最早主張與以色列談判的阿拉伯國家,早在以色列立國之前,約旦的哈希姆家族與以色列人便交往甚密。海珊國王於1952年8月即位後,以色列曾試圖與之接觸,但遭拒絕。1957年,美國推出「艾森豪」主義,聲稱如形勢需要,將出兵中東進行軍事幹預。善於審時度勢的海珊國王正想把約旦政治倚靠的重心,從倫敦轉向華盛頓。
  • 神跡之旅 | 12天3種信仰,原來這才是以色列與約旦最真實模樣
    那如果去以色列和約旦呢?我來告訴你答案:那你會後悔的,後悔為什麼這麼晚才來!值此以色列復國70周年的恩典禧年,七星之旅特別為您準備了神跡之旅——以色列復國70周年深度遊,一起去探訪《聖經》中應許猶太人流著奶與蜜的迦南美地——以色列,向您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 約旦、以色列遊記
    遊記撰文:伊粒子遊記圖片:許新  (註:遊記以伊粒子《光在此》一文為基礎,根據圖片要求作了一些修改。)約旦、以色列遊記中東地區有很多文明古國,有很豐富的自然、文化旅遊資源。約旦和以色列就是其中之一,但由於處在宗教矛盾衝突的敏感地區,所以去過這兩個國家的人並不多,人們普遍對他們感到神秘和陌生。2015年7月末,江蘇國旅組織了一次約旦、以色列為期十天的旅遊活動,我們就是帶著好奇心和緊張感踏上了這次旅程。
  • 【2018.3.21】以色列、約旦與你有約!
    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以色列、約旦的必遊目的地,看完你會愛上這兩個國家。以古城著稱的以色列超有看頭!耶路撒冷、雅法老城,每一座城市都透著濃濃的文化氣息。距離很近的約旦的震撼自然景觀歷來也深得旅行家們的喜愛。加之約旦給中國開放了落地籤,從以色列去約旦十分方便!出行一次看盡不同風採!接下來,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國家有哪些看頭~【一】耶路撒冷 Jerusalem 必須做的事耶路撒冷被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奉為聖城。
  • 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9日自駕遊
    南美歸來,我倆並沒有立刻決定夏天在一起的行程,當時的我已決定和閨蜜去南法過暑假,而蛋堡打算利用最後五天的年假和哥們去 日本 逛逛,可以說這次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 約旦 之旅並不在計劃內。但隨著蛋堡哥們的爽約,猴堡和蛋堡已經走過了全國27個省市和自治區,全世界26個國家。
  • 「9月」以色列+約旦13天10晚全景之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於2008年把她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並評價其不僅具有普世的精神價值,在建築風格和設計上也具備獨特的文化價值。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與近代宗教有關的建築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阿卡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2001年成為以色列第一個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文化古蹟。歷史已逾五千年的海港古城,最聞名於世的地方是該城曾是十字軍東徵時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的首都和最後據點,並且完整保存了十字軍的大殿。阿卡老城完好地保留了十字軍時代古城恆、城堡、清真寺、商棧、土耳其浴室、地下城迷宮等古老遺蹟,生動再現了中世紀耶路撒冷十字軍王國的城市規劃和城市結構。
  • 如果人生只有一次旅行機會,一定要去以色列走走-以色列、約旦10天深度探尋聖城之旅!
    以色列、約旦10日探尋聖城之旅!——獨家安排入住地中海、加利利海、死海三海海邊酒店!午餐享用烤魚餐,優質的魚產於低於海平面200米純淨的加利利湖,配合當地特色調料及烹飪方法,讓您體驗全方位的美食文化。後前往參觀約旦河洗禮之地。之後送往以約候賽因橋邊境(過關時間約2-3小時左右,具體時間以當地現場情況決定)。辦理入境手續,進入約旦,車與導遊會在邊境接團。
  • 【千年聖域 探尋經典】以色列 約旦神秘之旅
    用餐  早餐:酒店含    午餐: 魚餐   晚餐:酒店內自助餐住宿  提比利亞 Day4  2/20 提比利亞-以色列邊境-傑拉什-安曼上午:前往以色列約旦邊境,過境進入約旦。午餐位於傑拉什的特色餐廳品嘗黎巴嫩餐。
  • 約旦拒絕以色列續租邊境土地 以色列外交部:遺憾
    來源:新華網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10日宣布,約旦即日起收回租借給以色列25年的兩塊土地巴古拉和古瑪爾。以色列外交部發表聲明,對約旦的決定表示「遺憾」。[收土地]阿卜杜拉二世當天出席約旦國民會議全會開幕式時發表講話,說約旦即日起對巴古拉和古瑪爾的「每一寸土地有完全主權」。以色列外交部隨後發表聲明,說以色列對約旦決定停租表示「遺憾」。
  • 以色列約旦希望重啟伊拉克到以色列的輸油管道
    以色列約旦希望重啟伊拉克到以色列的輸油管道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以色列官員4月9日透露,以色列將就重啟從伊拉克向以色列的輸油管道的可能性同約旦進行磋商據報導,這條途經約旦的輸油管道早在55年前就關閉了。  以色列國家基礎設施部官員稱,約旦主動同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聯繫,希望能就恢復這一輸油管道一事同以色列進行磋商。他說,這條管道的以色列部分依然保持良好,但對約旦部分的狀況不太了解,不知道是否還能重新投入使用。  在英國對這一地區的統治期間,建設了一條從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到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海法的輸油管道。
  • 以色列約旦之美,顛覆你所有已知想像
    以色列是一片土地,也是一個民族。猶太民族的歷史以及他們紮根在以色列這片土地上3500年的歷史了。在這片土地上,猶太人的文化、宗教和民族特性在此形成。但其實,以色列作為一個旅行目的地,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遊人的青睞。
  • 約旦批准以色列新大使人選
    新華社安曼3月28日電 據約旦佩特拉通訊社28日報導,約旦外交部當天正式批准了以色列方面提出的由阿米爾·魏斯布羅德出任以駐約旦大使的提議。報導說,約旦外交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證實了這一消息。以方是在本月早些時候向約旦提出這一建議的。
  • 以色列&約旦丨如果自由和信仰可以追尋
    以色列 & 約旦對於第一次想去中東旅行的夥伴來說以色列+約旦會是不錯的路線今天我們就去看看這樣一條奇妙的兩國之旅Israel & Jordan以色列,聽到這個名字,你會想到什麼?轉眼看向約旦,如果你考慮用白本護照來一次旅行的話,也能落地籤的約旦,正好去探索驚豔的佩特拉,
  • 圖說以色列租借了約旦兩塊土地,25年後約旦收回
    對於約旦來說,自然想奪回屬於自己國家的領土,但是經過多次戰爭的教訓,約旦已經明白阿拉伯國家已經不可能打敗有美國支持的以色列。由於約旦與以色列有漫長的國境線,綜合考慮之下需要重新思考與以色列的關係定位。以色列公民可以自由進出這兩處區域,且不受約旦海關或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約束。租約到期,經約旦同意可續約,但是約旦政府有權決定是否延長租期。如果要停止租借或修改條款,籤署方中任何一方需在租期到期一年前通知對方,否則自動續約。對於以色列和約旦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解決方式了,以色列人可以在這兩塊土地上繼續耕作,而約旦並沒有喪失領土的主權,不失顏面。
  • 12天自駕以色列約旦探秘及紅海死海度假之旅
    猶太羊皮卷《塔木德》裡寫到 「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 而世人則說 「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 從古至今 耶路撒冷都交織著世間的最美麗與人間的最哀愁 文化與宗教
  • 土耳其+約旦以色列15天之旅
    ★託普卡比皇宮:這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者所居住的地方,長達400多年,一直都是政治及文化的中心,收藏許多寶藏,並位於三面環海的山丘上,視野相當好!死海是以色列和約旦之間的內陸鹽湖,因為它富含礦物質能治療緩解關節炎等慢性疾病,每年吸引數十萬遊客來此休假療養,下水感受死海海上漂浮之樂,或你可在沙灘上享受死海超高級無價死海泥SPA,在導遊的帶領下前往當地最火熱的【護膚品店】(約1小時)採購,感受來自死海的美麗元素。之後經過以約阿倫比邊境到達約旦,前往耶路撒冷。
  • 親臨「奶與蜜之地」,以色列與約旦神跡音樂之旅
    午餐後乘車前往世界十大最美小鎮之一、以色列四大聖城之一的薩法德小鎮,遊覽十字軍城堡遺址、耶路撒冷街、藝術家區。薩法德與耶路撒冷、希伯倫、太巴列並列為以色列猶太教的四大聖城。早餐後前往約旦世界文化遺址——佩特拉古城。佩特拉古城又稱玫瑰古城,特殊的地貌使這裡呈現出絕美的顏色,公元前200年納巴泰人在此建造了壯觀無比的都城,古香料之路上他們將紅海沿岸盛產的香料運往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