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PChome online 董事長詹宏志:臺灣網絡產業的幾個特色

2020-12-21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8日北京消息 2009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7日上午9時在北京開幕,網絡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宏志發表演講,題目是《臺灣網絡產業的幾個特色》全文如下:

  各位兩岸網際網路產業界的前輩與朋友:

  大家好!

  我是詹宏志,今天非常榮幸有這樣的機會來參加這次盛會。

  這個演講環節的主題是「回顧與展望」,要我用15分鐘的時間介紹一下臺灣過去20年發生的事和未來10年發生的事,30年用15分鐘不太容易,所以我想到一個方法,也許找到一個大歷史的眼光,我們有機會把30年看成三分鐘。也是用這樣的方法,也逼迫我去找大家都能說出臺灣網際網路發展的某些現象或者是數據,我覺得也許沒有那麼重要,也可以回去找。這裡面有幾個性格上的不同,獨特的在這個地區裡面產生了一些細節。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想臺灣網際網路發展是有一些特色,因為地方小、人口密集。前不久TWNT、TWIC的一個新調查看起來現在臺灣上網的人口是1700萬人,相對於總人口的2300萬人,人口普及率是74%,這當然是一個小地方容易完成的事。但是裡面有很多發生的特質,用整個臺灣過去發展的歷史來看待這比較容易想。

  我想到有一次,也是七八年前或者是更早,有一位在大陸媒體界的朋友,也算是半個前輩雖然大不了我幾歲。我們在聊天的時候,他談到臺灣的資訊工業的發展,特別是在電腦相關的數字產品和相關的製造能力。他突如其來地在車上問我說,臺灣憑什麼成為世界資訊產業的重陣?這個問題一方面是探問來歷,也有一點質問的意思,臺灣為什麼有這樣的機緣。這個問題也問得很關鍵,說不定是歷史的偶然,使臺灣有這樣的角色,這些偶然顯然也要有一些必然性的社會條件,這是才能做到的。我當場一下子答不出來。

  我回到家仔細想這個問題覺得,如果早二十五年在臺灣某些地方,如果是新竹地區一片水稻田的時候,我給人講這裡將來會出現資訊工業的重陣,或者是出現全世界第一大、第二大的晶圓代工廠,還要產生筆記本電腦70%以上的臺灣企業,那個時候不可想像,這是臺灣第一個高新科技園區新竹科技園區所在地。當時沒有人預見這樣的事情,後來因為因緣際會這事就發生了。後來我回去把它寫成了文章,回應了中國大陸的這位朋友,說我也許可以給你三個名字,這也許是象徵,不能代表那個人,那樣的力量說明了臺灣為什麼姻緣湊巧地在分工當中佔據了第一名。

  第一個提到的人名是王永慶,他代表了臺灣第一代的現代化的企業家,臺灣也有企業家,更接近於家族企業、家族工業,爸爸媽媽雜貨店的經營概念。到了王永慶這一代,有一些企業家開始要問管理是什麼。70年代我看王永慶提到這樣的觀念,管理就是點點滴滴求其合理性。關於一個企業裡面所面臨的問題,所決定的任務、所做的每個任務都要問這個工作歸根到底最佳的執行模式、最佳的管理模式是什麼。這樣的概念一問,就把傳統的企業帶到了現代的路上,從此之後,他要一樣一樣東西追求他的「最式」解決,每個問題都要問到歸根到底。

  他一點一滴建造了臺灣小的工廠、大的工廠、大型的工廠跟世界競爭的工廠。臺灣在過去40、50年間創造了一個製造業的基礎。臺灣的企業家擁有一個深厚的可以蓋工廠、管工廠的基礎,我覺得這是條件深厚的。當時可能一開始重心是放在石化業、紡織業和其它產業。直到有一天他來到了資訊產業,仍然具備了這樣的基礎。蓋工廠、管工廠是臺灣企業界裡面有累計的一個遺產。

  第二個我要提的人名是李國鼎,他是臺灣當局的官員,是一個財經政策的規劃師。這樣的一位財政政策的規劃者,他代表的不是一個人,代表的是一群這種思想的人。他們不僅僅希望臺灣有國際化、自由化的經濟發展,他們還主張通過對科技的重視來創造一個有科技基礎的經濟體。這件事使得臺灣幾十年政策上對這裡有很多的關注,可能深刻到我們日常生活都以為理所當然。

  比如說在我年輕的時候,我的世代所有臺灣讀書的男孩子都被強迫去念理工,這裡面有一些人文悲劇,造就了臺灣有豐沛的物美價廉的工程師基礎。早期我在臺灣的時候,認為都有這麼豐厚的工程師存在,等我去香港的話,找到這樣的工程師不容易,反而是找到財經人物更容易。因為他們沒有對於理工科和科技的重視。到今天的網際網路業,我們一招募就有一流的工程師都會來,這不是社會理所當然的存在,這是社會做了某種資源的選擇。

  第三個我要提的是施振榮,代表的是當資訊產業剛剛在全世界發展的時候,臺灣想進去的時候出現了一群企業家,這是也很好的教育、很好的估計觀,有強烈的企業治理的概念,有很強的雄心壯志。他們不僅僅是把臺灣所在的地方當作是他們可以活躍的舞臺,他也沒有依賴臺灣這麼小一個腹地來做它的市場,他們面向全世界、服務全世界。這個概念先存在那裡,當臺灣選擇了資訊產業、資訊工業、資訊產品製造業的時候,這些條件相機相當,也許選擇資訊工業的事是歷史上的偶然,但是能成就這些事是歷史的必然,是有一些社會積漸的條件。這些條件和力量,到今天為止還繼續影響了臺灣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

  臺灣網際網路產業特色之一,是有嚴謹而且細膩的工程師的文化,臺灣有大量的理工科的學者,有大量的工程師,而且女工程師也很多。這些工程師傳承當中有嚴謹的文化,有細膩服務是要把某個細節做到國際標準,或者是更高國際標準的要求。

  工程師文化也是臺灣高等教育裡面的一種特質,臺灣的高等教育在網際網路發展初期就投入了網際網路的研究和創造學生的接觸和試驗的環境當中。臺灣的學術網路是臺灣的當局幾個部門和幾所重大大學在1990年建立的,而之前幾所大學也已經有實驗性的網路。

  如果臺灣的應用不是用整個來看,用社會來看,是在80年代後期就已經開啟的。所以,網際網路產業是在1995年、1996年才開始,我那個時候投入到網際網路的產業。我進來的時候已經有非常多有經驗的學生可以做我的老師,他們已經有7、8年在學校的網路的環境裡面,他們可以經歷網際網路的力量和架構,他們有工程的經驗,他們有建站的經驗,他們有管理網站的經驗,儘管當時還沒有網路的產業。
   
  高等教育的投入極早,給社會培養了大量後來產業剛發起的時候所需要的人才的來源。到今天台灣的各種高等教育部門也繼續作為網路新生事業的搖籃,學校有域城中心、網絡的設備、供學生做試驗甚至是帶有商業性的實驗,過去臺灣學校裡面的服務後來發展成為有價值的產業的價值。像無名小站後來由雅虎收購,完完全全是從學生領域出現。這幾年出現了像推推網這樣的服務,這也是從學校裡面首先發展出來的。學校的網路到今天非常發達,學生自主主持某部分自己網路的服務是有經驗的,這些學生後來成為了網路企業工作的人才來源,也是創業力量的來源。

    臺灣在網絡產業發展之前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完全沒有商業色彩的網路的發展,今天為止,我看臺灣網路產業的時候,我非常驚訝地感覺到臺灣網路裡面有底層很強的文化。對奉獻、分享這件事的概念,當年從無商業的學術網路裡發展出來這種概念,仍然主宰了網路活動的某一部分。其實,企業已經那麼發達了,企業裡面也有底層的聲音,希望不是只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待。因為網路在教育部門發展過程中是由學生自行管理的,網絡自治的文化小有基礎。今天在臺灣談網路治理這個概念不難溝通,網路在個別的應用上有約束自己、集體約束的相關的概念。這種不負責任的現象在網絡上不時可見,這種達成總體平衡的能力在臺灣裡面是能自行做到的。因為有這樣的傳統,臺灣只要發起維基類,共同合作的學術類的活動,通常能夠得到很大的反響。

  我們還記得一位臺灣的年輕網路新時代的人物朱先生,在臺灣希望發起所有有學術背景的人能上網當義工,共同把MIT學校的課程譯成中文,短短一年之內,譯出了完全由民間自願志工的參與譯出了200多課程的翻譯出來,震憾了美國原來的MIT授權人。

  對臺灣的電子商務我覺得被討論得不夠多,但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臺灣的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特色。我提出來全世界有三種最重要的電子商務模式,第一個是我們熟悉的亞馬遜,這可以稱為大型網路零售商的模式,有一個網路零售商直接面向消費者,這種規模很大,在某個地方的網友對他有認識,某種程度上可以用到他的服務。第二個重要模式是eBay創造的拍賣平臺的模式,是全世界熟知的模式。第三個模式是發生在亞洲,是從日本發展出來的樂天市場模式,是大型網絡開店平臺的模式。這種模式對大家來講是耳熟能詳,但是每個社會的發展卻不均衡。

  拿日本來講,這有一點判斷的標準,我認為日本有eBay模式,因為日本雅虎做拍賣非常成功,整個社會幾乎都參與了這樣認識形態的力量。


  日本當然有自己獨創的非常成功的開店或者是大型商城的平臺模式,像樂天市場的模式,這在日本。在我心目中,日本沒有亞馬遜的模式,儘管他有亞馬遜。亞馬遜日本的分公司在日本看起來不像是一種模式,因為跟網友的互動經濟關係不重要。

  再看韓國,韓國的公司很發達,大大小小專業或者業餘都在開網站拍賣的模式,沒有亞馬遜的模式也沒有eBay的模式。我認為大陸只有eBay模式,就是淘寶網,很像樂天的東西是阿里巴巴,但是不太一樣,但是也沒有我心目中的亞瑪遜的模式。其實亞馬遜已經在大陸買下了卓越網、卓越網和噹噹都是耳熟能詳的大型的B2B的網站,但是都不夠大,比臺灣的博客來網站要小。說明了這樣的網絡模式在大陸上沒有發展成為像真正的亞馬遜。

  我從這樣的角度看,臺灣社會三種模式平均發展。大型網路運營商有好幾個,開店平臺有好幾個,包括樂天也到了臺灣,拍賣平臺也好幾個,也是非常茁壯的力量。

  這些模式裡面,大型網絡零售商成熟過程有一個歷史的背景,但是臺灣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我心目當中覺得也非常值得一提。在1998年臺灣曾提出百萬商家上網的口號概念,當時並沒有完成。今天我們回頭看可以明白,如果在交易環境裡面,個別的技術解決方案裡還沒有普遍化成熟之前,要每個中小企業獨立完成經流、物流、所有技術的開發是不可能這件事做不到,儘管臺灣有足夠的商家是有企圖心、很活躍、很熱絡的活動力。

  但是在後面幾年,臺灣開始發展樂天模式的開店平臺或者是商城平臺的形式出來之後,大型平臺提供的主要的解決方案,把技術問題變成是一個像剛才高副理事長提到了PaaS  或者是SaaS,這裡更像是PaaS,也包括了SaaS,這樣的環境不需要再跟技術搏鬥,直接進入到商務服務的本身,直接進到交易建議的提出。這造成了非常熱的關心,如果在臺灣跟工業促進會我們說「支策會「的估計,B2B太大了,如果是B2B和B2C在臺灣現在應該是有3700億新臺幣,這是相對於其經濟體非常顯著的。

  因為有了這樣平臺的出現,再加上拍賣平臺裡面有大量的不完全是業餘的拍賣者,拍賣者裡面有非常多的專業的店家的參與。中小型商家在臺灣傳統上本來就活力無窮,本來我應該這樣講,這不就是臺灣了,亞洲地區中小企業都活力無窮,大陸也是如此。

  在這些中小企業活力很強的社會裡面,專業和業餘界限模糊,業餘的賣家只要一次成功,只要不是教科書上販賣,一賣成功就去進貨了,馬上成為專業賣家,這是積極的,社會很容易促成創業者。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創業的新空間,有非常多的新服務。第一個店家是開在網路上的,第一個被社會所熟知的服務是出現在網路上,當然有很多意思的事是傳統企業的轉型,傳統的糕餅店變成了電子商務的商鋪,這樣的故事越來越多。

  電子商務有周邊作為條件連帶發展,共同發展。臺灣的電子商務現在能以這種普及發展的速度,當然有非常完備的經流、支付可以用ATM、信用卡、便利商店到店取貨、付款。現在法律上也允許大家在電子商務上把統一發票用電子圖檔送達,電子發票的概念已經完成。物流也是一種特色,一個人口少聚集的地方原來有相當的效率,現在競爭的標準有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的供應者能做到非常快速的到貨的服務,像24小時保證到達的服務。或者是在全世界都非常少見的,用便利商店作為到貨取貨的付款。便利商店在日本也是高度密集的一個社會,這方面沒有成為事實,在臺灣這是成為了事實,像熟悉並且選擇店家。現在物流是變成開放性的架構,任何的業餘賣家都可以在A家自放商品,消費者可以在B家取貨,A置B取這也是去年年底今年年初陸陸續續在臺灣完成的。

  另外我也非常想討論,也提醒大家觀察,因為這是還沒有完成,但有可能是非常深刻的影響臺灣網際網路接下來發展的東西,就是一個創新的小筆電,或者是大陸稱的是上網本所帶來的新的行動世界,原來在無線的上網有一個新的想法。小筆電原來可能在華碩第一次提出EPC的時候本來以為是簡易PC,給電腦能力不充足的人使用的。但是電腦的玩家注意到這麼小的體積這麼好的靈活性,可以隨時隨地上網,所以簡易PC就帶來了新的上網本。

  這也刺激了電信業注意,在做3.5G上網的急轉折,這種想法也讓電信業者在今年裡面、明年當然也是,他們共同都想要大量的開發作為成為新的3G或者是3.5G用戶的來源。今年電信業的估計臺灣會有250萬人,也有人估計是350萬人。350萬戶轉用無線的電信服務來作為上網的接入途徑。這使得ISP重新又回到了走電話線的路,好象是80年代。這也讓iPhone和小筆電呈現了兩個對比,到底在無線上網方面,是可以讓PC變得移動還是移動變成PC,有可能在臺灣電信的推波助瀾之下,可能會完成因為小筆電成為無線的上網環境。

  我來不及提到臺灣的各色發展,因為臺灣是小而美的環境,因為小集中普及,每個環節都有細膩的發展。這些發展使得它在今天的網絡發展中形成了某些特色。所以我也想提出這樣的建議來,如果臺灣跟大陸的業者要進行合作,他們應該合作什麼?我第一個想法是市場流動當然還有價值。臺灣的業者來跟大陸的業者一起合作開發,大陸市場都非常有價值,大家都明白。可是大陸的業者和臺灣合作,開發臺灣的市場不會認為很值得,從大型的網絡商例子來看,儘管臺灣成熟,儘管未來再放大多少倍,儘管沒有大陸那麼大,但是能立即地完成某種營業規模,市場合作很有價值。

  當然雙方怎麼樣通過交流、學習,產生相互的學習。大陸的網際網路發展架構和大型行動是非常有特色的,全世界少見。臺灣的發展細膩和服務非常有特色,這兩種經驗應該交流。

  第三個交流的建議,對我自己非常不利,我覺得還是得提。人才值得交流,有一次當當網的創辦人李國慶先生說,臺灣的工程師又便宜又好用。便宜這句話是因為臺灣的網際網路市場不夠大,工作人員來到某個層級,隨著到了一個地步,待遇又再更高不那麼容易。大陸網際網路人才全世界爭搶,搶的結果是很優秀的工程師會變得很昂貴,那個時候會發現臺灣的工程師沒有那麼昂貴,所以做開發工作請臺灣的工程師也是新的途徑。

  臺灣的人才必須要跟大陸的重點大學合作,能產生6000、8000或者1萬這樣的人才的規模,臺灣也需要這樣的東西。人才的流動對我這樣的業者,未來的成本會更高,我也希望他們更好。所以我也要提醒人才的交流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PChome董事長詹宏志 - 中國臺灣網-嘉賓風採
    1956年出生,臺灣南投人,臺灣大學經濟系畢業。  詹宏志是臺灣著名作家、意見領袖、電影人、編輯及出版人,並以其創意和對文化及網絡趨勢與社會經濟問題的精闢見解而備受尊重。他的十四本著作包括小說評論、社會趨勢報告及散文等: 《兩種文學心靈》、《趨勢索隱》、《創意人》、《趨勢報告》、《城市觀察》、《城市人》、《閱讀的反叛》、《人生一瞬》、《綠光往事》、《偵探研究》等多種。
  • 詹宏志:大陸網際網路巨頭全球戰略值得臺灣業者學習
    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顧問、臺灣網絡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Pchome網絡家庭國際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宏志。(中國臺灣網 陳佳慧 攝)  中國臺灣網7月21日訊(記者 王思羽) 第七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今天(21)在北京舉行。會上,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顧問、臺灣網絡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Pchome網絡家庭國際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宏志代表本屆論壇臺灣主辦方進行致辭。
  • 臺灣第一才子詹宏志作品集首度問世內地
    ,「臺灣新電影宣言」起草人  電影人,文學評論家,出版家  意見領袖,創意大師,潮流先鋒,網絡教父,完美儒商……  歸根結底,他是臺灣文化的領導者   《詹宏志私房謀殺》中,詹宏志從150年歐美推理小說歷史成河中,精選36部代表,對作品及其作者的特色與價值加以生動翔實的解析。《偵探研究》中,詹宏志對照探討文學與現實中偵探的異同,深入剖析推理世界中偵探們的感情生活、心智結構、駐在城市特徵、收入來源與經濟生活狀況等,此外還特別收錄了他專程飛赴英國牛津和日本長野訪問推理大家柯林·德克斯特和土屋隆夫的完整經歷。
  • 臺灣PChome與宏碁兩集團結盟惹關注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的「品牌教父」宏碁董事長施振榮、以及「網絡教父」PChome集團董事長詹宏志,6日下午將攜手召開記者會,宣布雙方策略結盟。之前相關訊息保密到家,記者會召開前24小時才發布邀請函,兩家公司甚至下達「封口令」,不準提前透露合作內容,留待6日由施振榮、詹宏志親自對外說明。   施振榮去年11月回鍋宏碁掌舵。當時他曾對股東發出公開信表示,未來宏碁變革的方向有兩個,其一是強化主流產品的競爭力,其二是找到「相對具優勢的新事業」,並尋覓與宏碁互補的合作夥伴。
  • 星國來的小蝦皮,竟讓臺灣最大的電子商務集團PChome陣腳大亂!
    當臺股攻上萬點、走入豔夏之際,臺灣最大的電子商務集團網絡家庭(PChome,以下簡稱網家)旗下兩間上市櫃公司的股價,卻是走入寒冬。相較一五年,網家股價曾站上五百元高峰,如今卻攔腰折半,旗下另一間上櫃公司商店街,歷史高價曾愈二百五十元,如今股價更僅剩約五分之一。
  • PChome - 中國臺灣網-參會企業介紹
    為擴大電子商務市場,並協助微型創業及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2005年10月成立「PChome商店街」,目前已協助臺灣6000間以上之商家進入網絡零售市場,為全臺開店數第一的網絡開店平臺。另於2006年進軍C2C電子商務,與全球拍賣龍頭eBay合資成立「露天拍賣」,商品物件總數超過1500萬件,是全臺物件數量第一的拍賣網站。
  • 視頻|看看臺灣網際網路教父詹宏志在上海書展上怎麼買書
    視頻|看看臺灣網際網路教父詹宏志在上海書展上怎麼買書 澎湃訊 2016-08-23 07:05 來源:澎湃新聞
  • 當閱讀行走 詹宏志、梁文道:旅行*讀書,及其所創造的
    、梁文道:旅行×讀書,及其所創造的詹宏志與梁文道,他們既是我們熟知的百科全書式的閱讀家,又是不斷挑戰未知領域的探索者。嘉賓:詹宏志、梁文道時間:11月30日(周三)19:00-21:00主講人介紹詹宏志
  • 專訪詹宏志:火候足時味自美
    >二十多年後她第一次回到香港,聞到了巷子裡傳來蝦醬炒空心菜的味道,她確定這是她居住過的城市。
  • 詹宏志:要分析這個社會,得你們自己來了 單讀訪談
    作為臺灣著名文化人,詹宏志有著多重的身份,是編輯、出版人,也是電影製片人、唱片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老闆。這一次,詹宏志以旅行作家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借他的新書《旅行與讀書》出版之際,單讀主編吳琦再次專訪他,談他在不同角色變換中的心理狀態,以及在潮流更迭中的堅持與嘆息。
  • 互動討論精選:臺灣網絡商業模式與網絡廣告
    詹先生臺灣是最大的網站之一,他主要的商業模式掙錢的點在哪裡?      詹宏志:我自己剛開始接觸網際網路領域的時候,對網際網路了解很少,我以為網際網路是媒體。我從媒體角度開始工作,後來發現它比媒體的概念大得多,而且能做的事也多得多,如果快速地把信息送到給那麼多人,同時也可以把服務送給那麼多人,或者是把很多的商品給到很多人。
  • 上世紀80年代臺灣文化的幕後推手,一個媒體人到電商土豪的傳奇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他經歷了臺灣「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他的創業故事堪稱傳奇。很多人將詹宏志看做是20世紀80年代臺灣文化的幕後推手,成功策劃羅大佑唱片以及演唱會,《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多桑》等臺灣新電影的製片人,《臺灣新浪潮電影宣言》的起草者,蟬聯排行榜榜首的暢銷書作家。
  • 駿網籤下《RF online》全國總代
    2006年伊始,駿網再傳喜訊,一舉拿下風靡全球《RF online》的全國銷售總代理權。並同時宣布,《RF online》全線加入駿網一卡通。雙方聯手將再度為中國網遊史上增添國際化的強勢因素。    《RF online》作為「韓國年度最佳網路遊戲獎」得主,是由韓國CCR公司耗資80億韓元耗時5年開發的網遊巨作。 2005年初,這款遊戲在日本、臺灣等地一經推出,便受到玩家瘋狂追捧,並長期佔據遊戲排行榜首位。以口味刁鑽著稱的歐美玩家,也同樣對這款遊戲趨之若鶩,可以說《RF online》代表了亞洲,領先於國際網遊市場。
  • 駿網籤下《國度 RF online》全國總代 
    2006年伊始,駿網再傳喜訊,一舉拿下風靡全球《RF online》的全國銷售總代理權。並同時宣布,《RF online》全線加入駿網一卡通。雙方聯手將再度為中國網遊史上增添國際化的強勢因素。《RF online》作為「韓國年度最佳網路遊戲獎」得主,是由韓國CCR公司耗資80億韓元耗時5年開發的網遊巨作。
  • 臺灣Pi移動錢包聯手中國信託銀行推掃碼 沒有電子發票成缺憾
    PChome Online(網絡家庭)旗下的行動支付軟體「Pi移動錢包」,與臺灣最大零售商7-11以及最發卡量最大的中國信託銀行合作,讓使用者從7月14日起,以「Pi移動錢包」綁定中信卡後,在全臺5000家7-11透過一維條碼完成行動支付。這個進展,讓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直誇,「雖然這不是臺灣第一個行動支付解決方案,但會是最有衝擊的!」  張善政給予高的評價,「Pi移動錢包」如何做到?
  • 網絡、電信與金融業者跨界混戰 誰在用你的手機埋單?
    董事長林一泓先前說,為了此活動準備了超過億元新臺幣的資金,這在臺灣網絡業中已屬大手筆。林一泓期望,活動可以讓歐付寶的註冊會員從原本約10萬人,暴增到數百萬人。根據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16年4月發布的「流動購物消費者調查分析」數據顯示,臺灣整體網購比例已達86.1%,其中流動網購經驗者已佔整體網購63.3%;MIC的「流動支付消費者調查」則顯示,近二成網絡使用者使用流動支付,71.1%已使用者表示將會繼續使用。「出門不用帶錢包!」
  • 臺灣鄉村旅遊的產業特色與發展策略
    今天想從幾個角度跟大家介紹臺灣鄉村旅遊的產業特色與發展策略。
  • 創意 特色文化產業,寶島臺灣有典範
    近日,文化部、財政部發布了《關於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