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西 · 於都
邂逅贛南於都客家古村落
- XIANG GUAN HE CHU -
穀雨之後,江南的小雨就持續到現在,不過想想「小滿不滿,芒種不管」,也就釋然了,好像好久沒更新「鄉關何處」了,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一下雨就想出去轉轉,看一看別處的人間煙火。
位於贛江源頭的贛南,同樣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秀麗山水延綿千百年客家文化,更有一座座歷史悠久、蓄滿了鄉愁的美麗客家村落。
古邑於都迄今已有2218年歷史,是江西最早建縣的十八個縣和贛南最早建縣的三個縣之一,素有「六縣之母」之稱,這裡的客家村落,相較與江南水鄉、徽州古村,更多了幾層其他色彩。
於都村落是古色的,這裡是客家原鄉,祠堂林立、埠市雲集,客家村落星羅棋布,孕育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客家文化。
於都村落是紅色的,這裡是中央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鄉鄉有紅色景點,村村有紅色故事,一家一部蘇區史,100處118個革命遺址,就像一座沒有圍牆的革命歷史博物館。
於都村落是綠色的,這裡雩山貢水、山水秀美、林木蔥翠、雲蒸霞蔚、空氣清新,一幅幅如詩如畫的鄉村美景讓人沉醉。
客家原鄉、紅色故都、綠色山水、五美鄉村,百萬於都下轄9個鎮、14個鄉,其中隱藏著8座中國傳統古村落,69個各具特色又兼帶革命故事的「五美」鄉村,讓人神馳神往!
寒信村
矗立在梅江江畔的千年客家古村落
🌵關鍵字:傳統古村落 寒信峽江景 流水席 水府廟會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踏歌聲,百裡梅江蜿蜒而過,寒信峽谷景色迷人,地處梅江寒信峽口的寒信古村,每於歲暮,峽中先寒,以此而得名,是中國傳統古村落,一座矗立江畔的千年客家古村落。
寒信村有著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廟宇文化、山水文化、碼頭文化,全村共有百年以上古榕樹29棵,大小祠堂、牌坊十餘處、寒信村最醒目的建築物,便是昭示開基始祖不朽功績的壽六公祠和毗鄰的水府廟。每年農曆七月二十四日會舉行水府廟會,燦然不絕的喜炮聲、聲音嫋嫋的採茶調,充滿了鄉土意義的精神養分。
蕭玉恭公祠座落在寒信村上新居,始建於清朝,名曰:「貽謀堂」,是峽溪蕭氏三房祠堂,如今祠堂及前院兼作非遺傳習所。
蕭玉誠公祠座落寒信村育英小學後傍,始建於清康熙中葉,名日:永思堂,祠堂及廂房如今兼作寒信書院。家家擂茶聲,戶戶茶飄香;擂茶食中寶,勝過人參湯,擂茶是客家人的特色,一把炒米,一捧茶葉,一掬芝麻,數片八角,幾片桔皮,一撮花生米,一一放入那特製的內壁刻有直條槽紋的陶質擂茶缽中,加上幾調羹茶油,在寒信擂茶館就可以體驗品嘗到馨香的客家擂茶。每當水府廟會,寒信祠堂裡擺上了流水席,食客分幾輪入席,先吃完的先離開,後面又有人接上來。1934年,紅一軍團二師曾在寒信村駐紮,紅三軍團在PDH的率領下曾在此活動,初心講堂邊的老院子是《半條被子》的取景地。長徵前夕,家家戶戶都會為紅軍打草鞋,寒信村75歲的老人肖南鬥有一套"傳家寶"——一條長凳和一個草鞋耙,這套草鞋工具祖傳三代,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雨季的梅江江面寬闊,江水浩浩蕩蕩奔流而去,兩岸青山雨霧繚繞,老榕樹鬱鬱蔥蔥。風景如畫的寒信峽,有著秀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自古就有寒信峽十景的美麗畫卷。🏡美麗鄉村
如今寒信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客家風情,春日賞花、夏季避暑,秋觀紅葉,寒冬釣魚,體驗客家非遺,喝客家擂茶、吃流水席,竹筏泛水、趣玩水上樂園。
銅鑼灣
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的"零起點"
📮所屬:于都縣 · 段屋鄉 · 圍上村
🌵關鍵字:紅色歷史文化名村
段屋鄉銅鑼灣,因村莊坐落的地形像銅鑼而得名,這裡房屋林立,農田阡陌縱橫,四周青山環繞。
🏯古色底蘊
劉氏宗祠建於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座東朝西,懸山頂。
鳴榜公祠位於劉氏宗祠左側150米處,建於清末民初,土木結構十字廳,左右有廂房。
🇨🇳紅色印記
紅一軍團長徵出發地點為銅鑼灣,銅鑼灣也就成為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的"零起點",劉氏宗祠是紅一軍團排長以上幹部會議舊址,而鳴榜公祠則是團部舊址。
銅鑼灣村裡有口"革命井",就是中央紅軍當年給村裡打的一口水井,至今還保存完好,是村民洗衣洗菜、餵牛灌溉的水源,村口長徵驛站的初心講堂裡,展示著關於長徵的很多故事。壩腦村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客家老屋一院香,壩腦村村南梅江水光瀲灩、白鷺起舞,村北是高聳入雲的車頭嶂,雲蒸霞蔚、霧靄濛濛。
🏯古色底蘊:
自車溪王氏開基祖在壩腦定居以來,民居、祠堂、街巷、牲舍圍繞核心區漸次呈現,逐步形成以王氏宗祠為代表的大夫第古建築群;周邊有以辛峰閣、烏仙寺為代表的人文景觀,構成了壩腦村的村落格局。
王氏宗祠祠堂主要用木雕進行裝飾,門楣、藻井、天井、窗戶都經過工匠的精雕細琢。
祠堂門前的池塘,是壩腦村的一大特色,標準的背山面水的村落格局,池塘邊坐落著一棟棟極具贛南特色的客家老屋,街巷交叉,狀若棋盤,一顆老樹記錄著村裡的古樸時光。
🇨🇳紅色印記
壩腦村是長徵時期紅軍臨時醫院舊址,也是《半條被子》的取景地!
謝屋村
風雨步蟾坊 · 九井十八廳
🏯古色底蘊
於都是遺存牌坊最多的縣邑,而至今仍保存完整、年代最久遠、構造最繁複的當數嶺背鎮謝屋村的步蟾坊了。
步蟾坊,這個從明代的風雨中一路走過來的木構牌坊,是贛南諸多牌坊中彌足珍貴的一座木牌樓,牌坊的頂樓正脊中飾「一瓶插三戟」,寓意「平安」和連升三級,傳達著客家人「步步高」的美好祈願。
步蟾坊的一側是謝氏九井十八廳,如今空闊得有些寂寥的模樣。
謝屋村是長徵楷模謝保金的家鄉,當年長徵時謝保金一路把發電機背到了延安,保證了中央紅軍的千裡眼順風耳可以正常使用。黃金潭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雩山貢水黃金潭,山水秀美老碼頭,傳說潭中水面金光燦燦,猶如黃金,故取名「黃金潭」。一幅幅如詩如畫的鄉村美景精緻呈現,是于都縣城的後花園,鄉村旅遊的好去處。🏯古色底蘊
黃金潭社區以老碼頭、水府文化為特色,古老的碼頭記載著商賈雲集、漁民生活的歷史。
一條親水健康步道,是黃金潭的一大特色,一面竹林蔥翠,一面舟楫往來,步道的盡頭登上觀景平臺,遠眺雩山貢水的秀麗。農田裡瓜果飄香;池塘裡魚蝦成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裡的魚蝦十分鮮美,魚館就餐嘗鮮魚。
龍溪村
於都仙下版《小森林》慢時光
在仙下鄉西北部的綠水青山懷抱裡,座落著一個平均海拔700米的美麗村莊,名龍溪村。
🍀綠色山水
龍溪村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山間溪水潺潺,植被茂盛,有「天然空調之美稱」,是個消夏避暑的康養勝地,山裡初夏雨霧氤氳,是元気少女的樂園,是小森林裡的夢境,是嚮往的龍溪生活!
數百畝梯田散落在17個組高高低低山嶺上,層層疊疊,接地連天的梯田多達近百級,龍溪村雲海翻騰,風車悠悠,是攝影的絕佳取景地!
1️⃣甜香辛辣龍溪姜,賽過遠近十八鄉,有如冬筍脆如藕,一家炒菜滿村香,生薑為仙下土特產,以龍溪生薑為最;🇨🇳紅色印記
龍溪村的方屋、老朱等地,還依稀可以看到當年紅軍走過的石階小道,斷斷續續連綿3公裡左右。
上方村
帶著臺灣味道的方文山老家
📮所屬:于都縣 · 仙下鄉
🌵關鍵字:文山廣場 同心廣場 花卉 臺灣街
紫薇堡是仙下鄉方姓氏族開基立業之地,是塊充滿傳奇的土地!詞作者方文山的祖輩,就是從這裡出去臺灣討生活,後來方文山回鄉祭祖,這裡修建了文山廣場,客家屋牆上繪滿了方文山詩情畫意的歌詞。
同心廣場上長廊漫道、幽靜亭臺,是上方村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一座同心橋連接村莊住所和農田交際之地,岸邊的古樟樹,如人形般雙手懷抱的同心樹。
或許因為這裡的先輩多有去臺灣討生活,上方村總是和臺灣有些千絲萬縷的連結,新建的文山街步行街上,匯集了不少臺灣和本地融合的文創品牌,如辣椒文創店,臺灣奶茶店等等。
觀背村
垂釣東籬下,悠然見雩山
觀背村座落于都縣仙下鄉,這裡山清水秀,一派嫻靜的田園風光,村裡處處都是彩繪牆。
江村口一個古老的榕樹,是觀背村的標識,田野間坐落著幾間客家風情的老屋。
夏日裡荷塘開滿了荷花,客家風情的觀孝苑裡,可以品嘗到地道的客家美食,體驗垂釣的樂趣,這裡還有安排住宿的客房,是居家周末休閒的好地方。
竹蒿寨
綠野仙蹤 天空之眼 美麗溶洞
竹篙寨位于于都縣銀坑鎮年豐村,距離縣城約40公裡,2006年公布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竹篙寨內四通八達,可直達山頂,制高點有射擊口和觀察哨,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竹篙寨內部青苔叢生,宛如溶洞版的綠野仙蹤,從洞內望出去,洞口就像一隻美麗的眼睛。
平安村
于都縣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平安村三面群山環繞,四處香樟散落,五美人家淳樸,是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初名佛婆裡,後為長興裡;因有溪流環村而過,又有平溪裡、平溪之稱;又因嶽飛曾率兵安營紮寨後,得名平頭寨,解放後改名為平安村。整個古村同姓聚居,都是「張氏」一族,從興國良村遷徙而來,歷經宋、元、明、清、民國五個代,成為于都縣最古老的村落之一,36座各房派的老祠堂散落各處,特別是張氏祖祠,鬥拱式木樓高聳,前面明堂開闊端正,韻味十足。古商鋪歷歷在目,古塔、古井、古戲臺、真君廟、古牌坊、水閣樓等歷史文物點綴其間。
坪腦村
色彩斑斕的田園水墨畫
坪腦村青山環抱,綠樹掩映,一棟棟白牆青磚樓房錯落有致。
🏯古色底蘊
村裡最大的陳氏祠堂,因「三官獻計」,幫助嶽飛凱旋而歸,而被皇上據功奉陳氏家族為「忠義世家」,千古流芳。
🏡美麗鄉村
坪腦村外和風細雨,鳥鳴山幽,溪水潺潺,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田園水墨畫,是周末理想的戶外踏青勝地。
澄江村
江西贛南首屈一指的千年風水名村
澄江村自譚文謨開基建村以來,距今大約一千零八十年,遠處群山連綿,高聳入雲,近處田野阡陌,一馬平川;讓人恍入世外桃源。澄江村口北門,兩棵直徑近兩米的巨大古樟屹立在大門前,分外惹眼,這兩棵迎客樟樹齡已有七八百年。澄江村有明、清時期的客家祠堂二十四座,這些古建築最早的建於宋代,最晚的建於清光緒年間。當頭最前的一座祠堂,門牌上寫著「中憲第」,是澄江村人紀念和祭祀先祖譚文景的祠堂,古祠雕刻精緻,壁畫、門柱楹聯歷歷可見。古亭、古橋、古廟、古井等古蹟,分布在村子各個角落,澄江村客家民居以譚氏宗祠及其周邊各房的二十來個祠堂群為中心,整個村落的精妙設計,讓人嘆為觀止。12座醉美客家村落,你最喜歡哪一座呢?和少白一起去邂逅於都醉美古村落,感受古色客家風情,尋找紅色長徵印記,暢遊綠色五美鄉村吧!攝影:@吳人少白 轉載請私信,謝絕盜用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關注
- 點擊右上角 「…」 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