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是歐洲海上霸主,提出幫中國收復臺灣,但卻遭到中國的拒絕!

2020-12-12 南昌生活君

相信大家說到海上霸主,或者歐洲強國,第一時間一定會想起美、俄、英、法、日、德等軍事強國,但今天小編給你們介紹的這個歐洲海上霸主不在裡面,而且今天講的這個可以說是這些國家的前輩了,他在海上稱霸的時候,這些國家還在默默的奮鬥著,今天介紹的國家就是由於發展迅速,此國曾一度成為世界第一海上強國,荷蘭。

當時在17世紀中葉的時候,荷蘭雖然國土面積才4萬多平方公裡,但狹小的地域卻限制不了它的勃勃雄心,大家知道,現代的荷蘭是一個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國家,但許多人都忘記了歷史課本上所講述的「海上馬車夫」荷蘭,而那時候是荷蘭人的黃金時代,而荷蘭是當時的第一海洋強國與貿易強國,也是世界近現代史上第一個崛起的大國,那麼今天就來和你們說說它。

我們都知道,荷蘭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古羅馬時期,大多以日耳曼人自居,其中也有部分高盧人,而當時荷蘭為了滿足其快速發展的經濟、軍事實力,四處擴張,在各地建立殖民地,而後16世紀中葉,前世界霸主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到了17世紀海上殖民強國,繼西班牙之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而後那時候的荷蘭就將目光放到了中國。

當時荷蘭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殖民據點,公元1602年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了歐洲與亞洲之間的貿易路線長達200多年的時間,由於當時自從《馬可波羅遊記》在歐洲傳播開之後,神秘富饒的東方就對歐洲列強充滿著誘惑,但當時處於王朝末年的大明海軍,卻成功粉碎了當時歐洲的第一海上強國荷蘭對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實施的侵略計劃,並迫使荷蘭人稱臣納貢,震動了西歐各國。

但是,我們都知道,明末清初之時,中原地區正處於混亂狀態,明朝雖然成功打退了荷蘭人的進攻,但是荷蘭人卻不甘心,當時荷蘭侵略軍失利後並不甘心,荷蘭人繼續在澎湖列島和臺灣海域逡巡,而後他們把目標轉向了臺灣島,當時的荷蘭人耗費大量物資在臺灣築城,這就是後來非常有名的熱蘭遮城,但是,由於明朝地方官員在福建沿海一帶實施海禁政策,所以荷蘭人在臺灣建立的貿易據點形同虛設。

所以,當時在海戰中出了大力的鄭芝龍集團,在此後不斷坐大,成為了盤踞在中國海域的絕對霸主,所以戰役結束之後,東南沿海一帶被鄭芝龍集團所控制,而後鄭氏集團在臺灣建立的政權,而後鄭成功自稱明延平郡王,所以,之後他們也成為了清朝唯一沒有攻下的明朝殘餘勢力,而鄭氏集團令荷蘭人顏面盡失,荷蘭人一直耿耿於懷,希望能夠與清朝政府合作,從鄭氏集團的手中重新奪回臺灣。

但是,當時荷蘭人在幫助清政府攻打鄭氏集團的過程中,屢屢催促清軍進攻臺灣,但並未獲得清軍將領耿繼茂的同意,因為當時的清政府深知荷蘭野心的清政府,非常果斷的拒絕了,而後是而是一再婉言拒絕,延期出兵,而後康熙皇帝通過招撫的方式以迫使鄭經投降的決定,而後荷蘭只能灰頭土臉的就此作罷,在小編看來,清朝政府雖然腐敗,但是對於這等狼子野心的國家還是看的很清楚的,你們覺得的呢?歡迎你們留言探討,對於文章有什麼建議都可以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近代史上歐洲一強國主動幫助中國收復臺灣,為何遭到中國拒絕?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時至今日,大多數人們對於清朝始終是憤恨的態度,因為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致使世界上曾經的霸主——古代中國,落後西方幾百年的時間,其實早在清朝初年的時候,清朝還是有機會與世界接軌的,曾經一歐洲強國和清朝交好,甚至想要幫助清朝收復臺灣,沒想到卻遭到了中國方面拒絕
  • 此國是歐洲強國,想幫助中國收復臺灣,為何會遭到中國人的拒絕?
    1662年荷蘭人繪製的臺灣地圖處於王朝末年的大明海軍成功粉碎了當時歐洲的第一海上強國荷蘭對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實施的侵略計劃,並迫使荷蘭人稱臣納貢,震動了西歐各國,從此以後,在兩百多年的時間內,再也沒有一個歐洲國家敢公然入侵中國。
  • 中國收復臺灣始末
    於是,蔣介石正告日本侵略者,表達中國必將收復臺灣的立場。「招待會的主持人是一位日本聯隊長,聽了我的話大為不滿,面紅耳赤而去。第二天就請我離開東北」。  由於國窮民弱,孫中山等人當時尚無力收復臺灣,但蔣介石依然關注臺灣的命運。
  • 俄媒:中國或再次拒絕歐洲組建海上貨運聯盟
    新華社發(薛力強 攝)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 據俄新網9月8日報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認為,中國很有可能不會批准全球最大貨櫃海運運營商結成新的聯盟。現在中國正在審視貨櫃海運運營商丹麥馬士基集團(Maersk Line)和總部位於瑞士的地中海航運公司提出的結盟申請。
  • 歷史上的四次收復臺灣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為保衛祖國這個美麗的寶島,歷史上中國政府曾四次收復臺灣。鎮守浯嶼(今金門)的福建都司沈有容,決計趁此窮追之,遂率大軍揚帆東徵,經澎湖直達臺灣西南海岸。沈有容揮旗率大軍勢不可擋,全殲海上倭寇。明軍登陸後,沈有容張榜安民,乘勝追剿陸上殘敵,倭寇頭目如喪家之犬倉皇下海逃遁。我國軍隊終於在明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春節前夕第一次從外國侵略者手中收復臺灣。
  • 世界第三個海上霸主——尼德蘭王國
    世界第三個海上霸主——尼德蘭王國——記「炫彩西歐11遊」(四)這種走馬觀花式的遊覽,充其量只看到一些光鮮的皮毛,如果僅限於觀光,這可能就夠了,但很多國人的西歐之旅不僅僅限於觀光,還想近距離觀察它的國情,了解近代歐洲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和深重罪惡。於是,只好於旅遊歸來後再補課。事實上,這種補課不應當在旅遊歸來之後,而應當放在旅遊之前。
  • 近代中國經典戰役之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朝最後的輝煌
    荷蘭人認為,憑此臺灣海峽的天險,再用艦船封鎖航道海口,加上臺灣城和赤嵌城炮臺的配合,完全可以阻止鄭成功軍隊的登陸。鄭成功早年跟隨父親鄭芝龍與荷蘭人打過交道,曾數次大敗駐守臺灣的「紅毛軍」,這不但給了鄭成功戰勝荷蘭人的勇氣,也讓其掌握了知己知彼的主動權。他此次收復臺灣所選擇的突破點,就是在荷蘭人看來根本不可能登陸的鹿耳門港。
  • 世界最強海上霸主來中國做生意 也得向他繳納保護費
    《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濃墨重彩地描寫了一個縱橫海上劫富濟貧的海盜傑克船長,也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場海盜熱潮。其實在明朝時期的中國,就有一名類似於傑克船長的海盜,他叫鄭芝龍。許多福建沿海捕魚為生的漁民,被迫鋌而走險,要麼成為萬裡遠航的走私犯,要麼成為縱橫海上的海盜。鄭芝龍受此影響,很早就加入海盜隊伍。不過,鄭芝龍與一般的海盜不同,他屬於「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什麼意思呢?是說當朝廷允許海外貿易時,他們就把刀槍藏在甲板之下,變成商人,和和氣氣賺錢;當朝廷禁止海外貿易時,他們就把刀槍從甲板之下拿出來,做沒本錢的生意。
  • 開羅會議,羅斯福提出把越南和琉球歸還給中國,蔣介石為何拒絕?
    在開羅會議上,羅斯福提出戰後將越南歸還中國,因為越南在歷史上曾經屬於中國,在清朝也是中國的附庸國,所以歸還中國是最合適的選擇。但是羅斯福的提議卻被蔣介石拒絕了。
  • 歷史上的今天|收復臺灣!
    (▲圖為鄭成功北伐南京圖)而此時的臺灣正被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殖民者佔領,面對強敵,鄭成功如何才能收復臺灣?在海上,他們又有海軍艦隊守護,面對如此強敵,鄭成功想要成功收復臺灣定將付出巨大的代價。正當鄭成功猶豫不決之時,一個自稱何斌的人前來求見。
  • 也不看看我們四次收復臺灣的歷史
    歷史證明:不論有什麼樣的阻力,不論有什麼樣的勢力,中國統一的歷史潮流竟如此浩蕩,不可阻擋。 關乎中國國運與中華民族命運的臺灣問題,終會有解決之時。今天,島叔帶你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四次收復臺灣的故事,殷鑑不遠,願統一可期。
  • 17世紀最大的海上軍事霸主,是中國人
    17世紀的海上霸主,歐洲公認的是荷蘭,那時候荷蘭的海軍艦隻幾乎超過了英法兩國海軍的1倍。 荷蘭人雖然是那個時代歐洲的海上霸主,但是到了東亞照樣得給鄭家交保護費。 鄭家在東亞洋面的這種保護費生意,每年入帳上千萬兩白銀,富可敵國。 所以為什麼鄭成功能收復臺灣? 因為荷蘭人從來就沒打敗過鄭家,敗軍之將,何足掛齒。
  • 此群島本屬中國,日本提出平分,被中國拒絕,後變成日本的一個縣
    明朝時期琉球的港口公元15世紀初,中山國國王巴志先後徵服了北山國與南山國,琉球群島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琉球王國,明成祖賜琉球國王姓尚,是為琉球王國「第一尚氏王朝」,以後歷代琉球國王上任之時都必須接受中國中央王朝的冊封
  • 鄭成功收復臺灣
    ●歷史上的今天  ——1662年2月1日,鄭成功收復臺灣  歷史意義:  此戰,是我國海戰史上規模大、距離遠的一次成功的登陸作戰,主要表現是:一、鄭成功準備充分。詳細偵察掌握臺灣地形和敵軍布防以及天候、潮汐、航道等情況,在人力、物力上進行了長期的較為充分的登陸作戰準備,反覆商討作戰計劃,做到行動統一,計劃周密。二、戰機適時。
  • 蘇聯解體時,為什麼中國沒有趁機收復外蒙古?
    在清代時,外蒙是中國的一部分,但1921年蘇聯出兵外蒙並控制了這個國家,外蒙宣布獨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當時的北洋政府拒絕承認,外蒙在名義上還是中國的領土。1945年,為了換取蘇聯儘快對日宣戰,消滅日本關東軍,美英出賣中國利益,與蘇聯籤訂了雅爾達協議,承認了外蒙獨立。隨後,國民政府也予以承認,外蒙正式獲得獨立。 二戰後,外蒙成為了蘇聯的衛星國,內政外交被蘇聯全面控制。
  • 收復臺灣——中國古代海戰史上最大的登陸作戰
    收復臺灣之戰,是由民族英雄鄭成功領導的驅逐荷蘭殖民者的正義戰爭。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明朝末年,由於政治腐敗,武備廢弛,臺灣、澎湖的防衛力量逐漸削弱,給外敵窺伺造成可乘之機。
  • 這個歐洲小國,曾是最早入侵我國的歐洲國家,如今存在感極低
    ▲鴉片戰爭其實並不是,早在三百年前,有一個歐洲國家曾向中國借過一塊土地,這個國家才是第一個掠奪中國的人。但現在這個國家發展的並不好,可以說已是前無古人了,而且對歐洲的貢獻和影響也是特別微小的。正在發展中的歐洲不得不尋找新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就在這個時候,葡萄牙出現了,它憑藉著自己優越的地理優勢和航海工具的發展,迅速成為當時的海上霸主,佔領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
  • 鄭成功何時籌劃收復臺灣的?在其收復臺灣時還遇到了那些困難
    鄭成功何時籌劃收復臺灣?關於這一問題,過去許多人大都採取含糊其詞或避而不提的辦法,沒有給予明確 的回答。根據荷蘭的官私記載,鄭成功企圖收復臺灣有三個時期:一是1646年清兵大舉人閩之後,鄭成功當初不僅在大陸無立足之地,在海上也 還沒有根據地,情報所謂中國逃亡者不願投降清兵,而想回到臺灣設立根據地,自指 鄭成功集結的鄭芝龍舊部。
  • 臺灣鐵路提出賠償要求,遭到日本企業拒絕
    2019年04月,臺灣鐵路向日本住友商社提出賠償要求,並對列車製造商(日本車輛製造株式會社)及驗證單位(英國勞氏公司)進行咎責。(詳見文章連結)2019年06月,臺灣鐵路提出的賠償要求遭到拒絕。理由是臺灣鐵路未做好保養維護。
  • 此國賣魚起家,用信譽徵服歐洲,佔領中國幾十年,稱霸世界一世紀
    他們住在風車之下,腳踩著著木鞋,嘴裡啃著奶酪,整日沐浴在鬱金花香味的芬芳中,非常浪漫的一個國度,就是這樣看似一個溫婉地方的國家,以前卻是徵服整個歐洲,稱霸世界的一個海上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