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一個月前只搜得到「人和街道人興路199號、二甲醫院」等信息,然而現在你再搜索這家醫院,就會多出一條紅色字體的溫馨提示:本院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定點救治醫院,同時開設發熱門診。
這就意味著,兩江新區範圍內,所有的發熱患者都將被集中到這所醫院進行檢查、隔離和治療。而無論這些患者從哪裡來,首先都要經過醫院的預檢分診,發熱病人和有武漢接觸往來史的病人將由專門的引導人員從專用通道送至發熱門診。
「焦慮、不安、惶恐」,這是病人來到發熱門診後的常態。「安撫、檢查、隔離」,則是醫護人員應對的辦法。
醫護人員正在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
2月24日上午10點多,一對年輕人來到發熱門診看病。由於對疫情過於敏感,其中發燒的女孩表現出了焦慮和惶恐。她不理解為什麼做咽拭子的採集室,每做完一個人就要消毒15分鐘。
「我們也是防止交叉感染,病人不理解,但是我理解她的心情。」護士張路平看到女孩情緒有些激動,一邊安撫她的情緒,一邊加緊對採集室進行消毒工作。突然女孩哭了,朝張路平吼著:「你們不怕死,可是我怕呀。」
聽了這就話,張路平哆嗦了一下,護目鏡裡的眼睛緊接著就紅了。她吸了一口氣,笑著和女孩說:「你放心,有我們在,就會讓你身體好好的。」
醫護人員正在發熱門診詢問病人情況
「病人的不理解,我們理解」
趁著換崗吃午飯的功夫,忙碌了一上午的護士們總算可以休息一會兒了。脫去防護服,很多人的臉上都留著壓痕,而這樣的壓痕會保持兩個多小時不會恢復,讓人看起來心酸而又殘酷。
「今天(2月24日)上午做得很好,讓你受委屈了。」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醫療護理組組長許國梅聽說了張路平的事,趕緊找她談談心。
「組長,沒什麼的,我能理解他們的心情。」「工作還要繼續,你趕緊吃完飯休息一會兒吧。」張路平給女孩做完檢測後,又把她送到了隔離病房。吃午飯前,她換完衣服,哭了好一會兒。
「心裡堵得慌,那會兒我就和我自己說,不能哭不能哭,哭了護目鏡就花了,千萬不能哭。」張路平當時咬著嘴唇,喘著粗氣讓自己平復下來。其實委屈的不得了,因為30歲不到的她,已經有半個多月沒回家了。「疫情時期,病人再遇上發熱,情緒都會有波動,我真的特別能夠理解。可為什麼聽了那句話很難受,不是說我們不怕死,而是因為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這時候的我不能怕。」
下午1點10分,剛剛吃過午飯的張路平準備回到工作崗位上。另外一邊的辦公室裡,許國梅正在給劉建和王小紅做思想工作,她們不想離開發熱門診,她們說:護士長就讓我們繼續留在發熱門診,我們要戰鬥到最後。
1月23日,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和重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有關要求,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確定了42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
醫護人員正在為病人抽血
之前,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發熱門診位於醫院內的一棟獨立兩層小樓內,被設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定點醫院後,這棟樓就被迅速改建,一部分作為一般病人的發熱門診,另一部分作為「有武漢來往史或接觸史」的發熱病人的發熱門診。
劉建和王小紅都是最早一批參與改建工作的醫護人員,聽說自己要強制休息,兩個人還有些不情願。「我們倆身體狀況都很好,前幾天醫院還組織了檢查。只是擔心我們忙碌太久了,身體會遭不住。接下來,我們要去隔離病房內休息。休息好了就早點出來,繼續回一線崗位上工作。」
醫護人員正在為病人取樣做核酸檢測
24小時三班倒,這裡就是前線
在發熱門診辦公室的牆壁上,貼著醫療廢物處置流程、發熱門診工作人員穿戴防護用品流程和發熱門診檢查流程圖,他們時刻提醒著醫護人員,這裡就是抗疫的前線。
「我們早上7點半就從定點的休息點一起出發到醫院來,然後馬上換防護服,趕在8點鐘之前將前一個晚上守夜的護士替換下來。」許國梅介紹稱,發熱門診是24小時在崗,所以護士輪崗採取三班倒,8個小時換一次。「穿著防護服工作很累,聽不清說話,喘不過氣,而且穿上就不能脫,只能是少喝水,穿著紙尿褲應急。」
廖蓮梅是護理部副主任,在發熱門診連續工作10天了。2月24日上午,她在換崗前,又接診了4名發熱患者,「患者中有個老年人,他不但發燒,而且下腹劇痛。我們趕緊聯繫了急診檢查,完善腹部超聲波檢測。」
這邊電話才接通不到2分鐘,超聲科的醫生陳姝君推著儀器趕到了。顧不了太多,她換上防護服就衝進了發熱門診。
「謝謝醫生和護士們的幫助,老人家痛得不行,給你們添麻煩了。」患者家屬拿著檢測的結果,連聲向醫護人員致謝。
「我們現在都要按照新冠肺炎第六版診斷標準來做,抽血、CT、核酸檢測標本這些,每天都是幾百份。」稍早前,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核酸檢測實驗室投入了使用,核酸檢測前的咽拭子採集就更多了。許國梅在每次咽拭子採集前,都要提醒護士們要注意防護和標本採集的正確率。
「這個採集確實很難受,患者會覺得喉嚨不舒服。」盛堂芳在進行咽拭子採集時就遇到過患者感到不適而嘔吐的情況,「為了能提取到符合檢測標準的標本,我們採集時儘量動作輕柔,讓他們舒服一點。我們也知道這個很難受,只能是克服現在的困難,把一切做得更好。」
醫護人員正在完成檢測取樣工作
看不見的臉,有著抗疫的苦辣酸甜
清晨6點半,鬧鈴還沒響,金丹丹就起床了。從2月10日到發熱門診工作以來,她就沒回過家。不過,早起的第一件事她一直沒忘,就是提醒家裡人給11個月大的孩子做按摩。
「每個科室都要有人付出,確實會想孩子和家人,但是特殊時期,我們的工作就更特殊了。」金丹丹的眼睛特別好看,特別是在護目鏡和口罩將臉全部遮完的情況下笑起來,那一瞬間患者所有的擔憂似乎都能在笑容裡消失,選擇相信她就是唯一的答案。
和金丹丹同為90後的張歡是2月13日來到的發熱門診工作,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兩個人是默契的搭檔。
「因為要採集核酸檢測標本,要近距離接觸病毒,所以我們每天要戴7-8個小時的護目鏡和N95口罩,我們臉上都會留下深深地壓痕。」張歡有點不好意思,不想被陌生人靠近看清她的臉。上午給患者做完咽拭子測試,又送病人去了隔離病房後,兩個人開始給門診的採集室進行清潔衛生工作。裡裡外外換了三大垃圾袋的醫療廢物出來後,她們又提著噴壺開始消毒。
醫護人員正在給病區消毒
下午4點,晚飯開始前,金丹丹和張歡提前回到了休息室。為了提高一線醫護人員的免疫力,醫院安排所有人靜脈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藥品,同時每個人還要按時服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藥。
「醫院對我們很關愛,禦寒的統一服裝、牛奶、水果都會給我們配備。」許國梅非常感謝發熱門診的每一位同事,因為有她們配合,才有了現在發熱門診按部就班工作的順暢,「每個人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著酸甜苦辣的故事,這就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抗擊疫情的工作。」
晚上8點多,一位患者被120救護車送到了發熱門診來。
「這是轉運過來的患者,歲數不大,趕緊安排抽血、檢測和CT。」許國梅接過病人遞過來的病歷,一邊安排患者到發熱門診裡面休息,一邊指揮工作。
寒夜裡,空氣降到了9℃左右,而所有醫護人員的防護服內只有一件單衣。「本來防護服就不好工作,裡面穿多了就更難受。」許國梅說。
「謝謝你們了,這麼晚都還在。作為患者家屬我也不知道說什麼,我看不見你們的臉,給你們點讚。」這位患者的家屬說道。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曲鴻瑞 攝影 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