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鐵鋰需求大幅回暖 產業公司將受益 五股飛

2020-12-19 證券之星

磷酸鐵鋰需求大幅回暖 產業鏈公司將受益

據報導,隨著補貼標準大幅降低以及三元鋰電池汽車事故的頻發,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及安全優勢正逐步凸顯。目前,多家整車企業已確認將在部分乘用車上開始切換磷酸鐵鋰電池。分析指出,磷酸鐵鋰市場已好轉,9月份動力電池市場對於鐵鋰的需求大幅度回暖。A股公司中,國軒高科上半年磷酸鐵鋰裝機佔比高達89%。德方納米公司納米磷酸鐵鋰等產品在客戶產業鏈中均處於第一供應商。星源材質是幹法隔膜龍頭,將受益於磷酸鐵鋰需求回暖。

國軒高科:深耕戰略客戶,國外合作走強

國軒高科 002074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鄧永康,吳用 撰寫日期:2019-08-30

事件:公司公布2019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6.06億,同比增長38.37%;歸母淨利潤3.52億元,同比降低24.49%;扣非歸母淨利潤2.92億元,同比增長10.34%。歸母淨利潤降低主要系:1.研發管理投入顯著加大。2.受補貼滑坡影響,產品價格承壓。

深耕戰略客戶,市場拓展順利:報告期內,公司大力拓展乘用車市場、穩步發展商用車市場、精心耕耘專用車市場,做大做強儲能應用領域,動力鋰業務營收同比提升48.72%。經過多年深耕,公司已擁有上汽集團、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南京金龍、安凱客車、江淮汽車、奇瑞汽車、北汽福田以及湖北新楚風等一批戰略性合作客戶。同時,公司積極開拓乘用車市場,與江淮汽車、北汽新能源、奇瑞汽車等建立了常年戰略合作模式,2019H1公司產品結構中,乘用車佔比已超過商用車。

海外合作走強,國際化布局加快:公司與德國博世籤約,將於2020年開始為其批量供應鋰電池、模組和電池包等,該合作全面開啟了公司的全球化進程,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與印度Tata合資建企,出資400萬佔有40%股權,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速,此合作有望整合印度本土資源,進軍印度市場增厚公司業績。此外,公司積極建設海外研發中心,目前,公司已形成上海、合肥、矽谷、克利夫蘭、日本筑波、新加坡等在內的全球研發和驗證平臺。

滲透產業鏈上下遊,建立先發優勢:上遊原材料方面,公司與中冶集團合作,在曹妃甸合資建立中冶瑞木,主要經營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建立了穩固的鈷鎳原料供應關係,保障公司三元材料供應。下遊應用方面,公司與上海電氣合資成立儲能公司上海電氣國軒,主營動力鋰電池儲能業務,實現公司儲能產品市場的快速拓展。目前公司已經實現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自供,為後續自身降低電池成本提供了有效路徑;南京國軒、青島國軒、國軒電池等動力電池項目亦陸續投產。

公司對產業上下遊的充分滲透有望先發制人,為公司建立領先優勢。

做強鐵鋰發力三元,產品研發卓有成效:2019H1,公司研發投入同比提高30.93%,在電解液添加劑研發、矽基負極材料等幾項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LFP電芯單體能量密度超190Wh/kg,並成功產業化應用於江淮汽車、奇瑞新能源等下遊客戶,使得LFP電池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實現了與三元電池並駕齊驅的局面。公司自主開發的三元電芯產品已完成設計驗證並實現量產,單體能量密度超過210Wh/kg,三元電芯循環壽命突破1500周。隨著公司產能逐步釋放和下遊客戶新車型陸續上市,三元電池在公司產品結構中的佔比有望逐步提升。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19-21年的收入分別為80/115.35/140.2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7.54/10.68/13.08億元,EPS分別為0.66、0.94、1.15。給予買入-A的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16元。

風險提示:下遊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速導致價格加速下行等。

科達利:涅槃浴火,結構件龍頭強勢回歸

科達利 002850

研究機構:東吳證券 分析師:曾朵紅 撰寫日期:2019-09-10

動力鋰電精密結構件全球龍頭, 19Q2出現盈利大拐點: 公司 1996年成立, 99年做消費鋰電結構件, 07年開始做動力電池結構件和汽車結構件,在寧德時代成立之時即開始合作動力電池, 14年動力鋰電結構佔比最大。 17年上市後因為產品價格明顯下降,開發新客戶和建設新基地, 17-19H1年公司營收 14.5/20.0/11.7億元,同比增長-0.3/37.8/46.7%;

歸母淨利潤為 1.66/0.82/0.80億,同比增長-28/-50/259%。 19Q2產能利用率提升出現大拐點, 毛利率 28%,環比+9pct, 淨利潤 0.57億,同增933倍,環增 154%, Q3延續,隨著產能釋放明後年利潤將持續高增長。

結構件被市場忽略,單位價值不低且差異性明顯,一超多小格局穩定:

結構件對電池安全性、一致性、循環壽命等影響較大,同時也影響電芯生產的良率,產品品質差異其實非常明顯。同時結構件價值量佔比電芯成本約 8%,接近負極和電解液。 19年鋰電結構國內、全球市場規模分別約 39/65億,預計 2025年分別達到 159/260億元,未來 5年需求複合增速 25-30%。龍頭科達利電池結構件市佔率接近 60%,全球佔比約35%, 近 5年來一直是一超多強格局,科達利上市以後在在客戶拓展和產能擴張上優勢進一步擴大,穩居結構件全球第一。

技術規模全面領先,深度綁定寧德時代, LG 和松下均有突破: 公司聯合設備商共同開發,籤訂排他協議, 和材料商開發高性能材料,自主掌握配方,在中高端市場建立起獨特的壁壘。 CATL 成立初期即開始合作,一直穩居 90%以上的份額,同時全面開拓優質潛力客戶,億緯鋰能、中航鋰電、欣旺達等均是近期開發的主供。很早就進入 LG 化學、松下等供應鏈,今年新突破 LG 南京圓柱動力項目, 供貨特斯拉上海,單車價值量約 2000元, 若 Tesla20萬輛銷售,則可貢獻 4000萬以上利潤。

基地布局貼近大客戶, 100億目標產值,產能利用率提升利潤彈性大:

公司貼近客戶建設四大基地, 節約運輸成本約 3-4%,進一步鎖定大客戶。 目前利潤主要來自惠州,產能利用率 7-8成,若滿產預計產值可達到 18億。溧陽基地目前投產初期產能利用率低, 19H1營收約 1億,滿產可達 28億, 主要配套 CATL 溧陽基地、中航鋰電、欣旺達、 LG 南京等周邊客戶,今年下半年開始周邊客戶產能逐步投放,產能利用率提升,收入和利潤彈性極大。大連基地建設中,專供松下方形動力電池。寧德基地一期產值 7億,預計 20年底開始投產。 總的來說現有產值 50億,今年收入僅 20多億,未來規劃 100億產值, 隨著動力電池需求的釋放,產能利用率提升將帶來極大收入和利潤彈性。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預計公司 19-21年淨利潤為 2.09/3.39/4.49億, 同增 154/62/33%, EPS 為 0.99/1.61/2.14元, 考慮到公司是鋰電結構件全球龍頭,寧德時代/LG/松下均是大客戶,給予 2020年 30倍PE,對應目標價 48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原材料價格波動、產品價格下降、政策變動風險

新綸科技:可摺疊oled手機應用元年,強強聯合布局柔性pi材料

新綸科技 002341

研究機構:申萬宏源 分析師:宋濤 撰寫日期:2019-02-15

公司公告:公司與蘇州聚萃籤署項目合作協議,雙方擬共建聚醯亞胺(PI)樹脂及薄膜產線,推進黃色PI和透明PI的產品研發及產業化。蘇州聚萃將負責PI樹脂的合成及改性,組織樹脂產品的生產,並提供產業化的技術支持,新綸科技利用上市公司平臺和市場資源,為樹脂的生產/銷售/擴產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並發揮在光學膜成膜及塗布方面的優勢,負責PI樹脂材料的光學薄膜製成及塗布功能化。協議約定,樹脂項目預計總投資金額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成膜及塗布項目投資由新綸科技自行規劃確定,協議為期兩年。

可摺疊OLED手機應用元年,PI材料成新貴。OLED具備色彩豔麗、自發光、輕薄可柔性等優點,區別於LCD顯示技術,最大的不同在於可實現顯示器件的摺疊甚至卷繞。隨著三星、華為等將在近期陸續發布可摺疊OLED手機,2019年將成為可摺疊手機應用元年。可摺疊設計最大的變革在於捨棄原有剛性的玻璃材料,轉而使用柔性PI材料同時採用薄膜封裝。基材由ITO玻璃變為PI漿料,蓋板由傳統玻璃改用塗覆透明PI(CPI)膜,觸控端也有望使用CPI。隨著柔性可摺疊手機的推廣,PI材料新增市場規模超百億元,當前PI材料主要被日韓壟斷,進口替代需求迫切。

基於常州三期成膜塗布技術,打造柔性顯示材料龍頭。公司常州三期項目引進了日本平野最先進的納米級精密塗布線,同時還引進了日本經驗豐富的光學膜精密塗布團隊,該項目已於2018年11月投產並具備了全面進行光學膜精密塗布生產的能力,包括在CPI/COP/PET/TACK等光學基膜上塗布能力,已獲得國內外多家大客戶的認可。本次合作的蘇州聚萃是由美國阿克倫聚合物系統公司(APS)的技術專家及國內顯示材料領域專家依託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J-ITRI)智能液晶所(SLIC)平臺創辦,其中APS深耕顯示材料領域多年,目前已形成並擁有多項黃色PI及透明PI的智慧財產權。目前蘇州聚萃已完成黃色PI產品中試並形成了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獲得了APS等多項透明PI的智慧財產權授權,正配合客戶開發顯示領域的透明PI產品。兩大優勢企業強強聯合,有望加快PI漿料及透明PI國產化應用。公司在OLED柔性顯示領域深入布局,有望成為柔性顯示材料龍頭企業。

高端膠帶加速推進,鋁塑膜國產化順利推進。公司常州一期膠帶類產品超過30款膠帶分別寫入蘋果iPhone、MacBook、Watch及HomePod等產品的原材料BOM清單,且成為國內唯一經蘋果公司認證通過的膠帶類原材料供應商,高端應用擴展加速,預計19年料號將進一步增加,同時在OPPO、華為、LG等非蘋果客戶開拓順利。此外公司通過收購日本T&T旗下三重工廠的軟包鋰電池鋁塑膜業務,引進日本先進技術,成功打破日韓企業在鋁塑膜行業的壟斷地位,推動鋁塑膜產品國產化。公司鋁塑膜產品覆蓋國內一線軟包動力電池企業,包括孚能科技、捷威動力、多氟多新能源等,國內動力軟包電池市場份額超過70%。公司常州鋁塑膜工廠一期300萬平米/月順利投產,二期300萬平米/月產線預計2019年7月量產,公司規劃2021年總產能達到1500平方米/月,有望成為全球鋁塑膜業務新龍頭。

投資建議:維持「增持」評級,暫維持盈利預測,預計2018-20年歸母淨利潤4.53、7.09、10.11億元,對應EPS0.39、0.62、0.88元,PE33X、21X、15X。

風險提示:新項目釋放進度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產品價格下跌

天齊鋰業:財務費用拖累整體業績,多渠道融資有望改善盈利水平

天齊鋰業 002466

研究機構:新時代證券 分析師:開文明,劉華峰 撰寫日期:2019-08-23

受鋰鹽價格下行及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影響,2019H1歸母淨利潤下滑85%

公司發布2019年中報:2019H1公司實現營收25.90億元(YOY-21%);實現歸母淨利潤1.93億元(YOY-85%);2019H1公司毛利率為61.07%(YOY-11.47pct);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9.45億元(YOY-48%),營業收入/銷售商品達到101%,現金回款情況良好。公司歸母淨利潤出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1)鋰化工品價格下降影響;(2)2019年1-6月因併購貸款增加帶來的利息支出為8.61億元,導致公司財務費用增長至10.10億元(YOY+666%)。考慮加回SQM併購貸款帶來的利息支出和所得稅稅率因素後,2019H1歸母淨利潤為7.2億元。公司預計2019年1-9月歸母淨利潤為2-2.5億元,同比下滑88.16%-85.20%。

受益低成本曲線/規模優勢,仍維持較高的毛利率

2019年1-6月公司鋰礦、鋰化合物板塊收入分別為10.39/15.50億元(YOY-10%/-27%),毛利率分別為73.64%/52.63%。公司鋰資源儲備量大質優,且子公司泰利森鋰精礦資源和參股公司SQM鹽湖生產營運成本處於行業較低的水平,公司鋰化工產品擁有較低的成本曲線,在鋰鹽價格低至甚至跌破鋰輝石/鋰雲母等礦石提鋰技術路線的成本線情況下,公司的低成本優勢盡顯。到2019年底,公司鋰化工產品合計產能將超過6.8萬噸,規模優勢明顯。受益於較低的成本曲線以及產能規模優勢,公司在鋰化工品價格大幅下行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較高的毛利率。

公司多渠道融資,償還SQM併購貸款

公司擬配股融資不超過70億元,擬用於償還購買SQM23.77%股權的部分併購貸款。同時公司擬通過發行可轉債、港股上市等方式融資以緩解償債壓力。我們認為,公司後續融資降本工作如取得進展,將明顯改善公司的盈利水平。

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我們認為,公司在鋰化合物生產商中具備全球最優質的滷水和鋰輝石資源,所處行業賽道前景廣闊,公司管理層優秀,對於公司的長期發展具有堅定信心。受鋰化工品價格下行影響,下調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1年歸母淨利潤為4.06/10.25/19.22(原預測為14.86/24.24/33.54億元),對應PE為68/27/14倍,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產能推進不及預期,產品價格波動,債務償付風險。

久吾高科:國內陶瓷膜行業龍頭,看點不止鹽湖提鋰

久吾高科 300631

研究機構:國海證券 分析師:譚倩,任春陽 撰寫日期:2019-02-19

國內陶瓷膜行業龍頭企業。公司是南京工業大學校辦企業出身,創始人是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院士。成立二十多年來始終專注於從事以陶瓷膜為核心的膜分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並以此為基礎面向過程分離與特種水處理領域提供系統化的膜集成技術整體解決方案,公司陶瓷膜國內市佔率超過40%,是行業的龍頭企業。歷經多次控股權變更,目前控股股東為民企上海德匯集團,高校技術+民企管理結合,助力公司業績穩步增長。2018年業績預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308-5960萬元,同比增長17.86%-32.33%。

陶瓷膜應用領域廣泛,市場發展前景廣闊。陶瓷膜作為新材料的一種,是當前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是陶瓷膜的新興市場,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1.16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2.11億元,年均複合增速為16.13%。但目前我國陶瓷膜市場佔整個膜市場比例不足1%,遠低於國際10%-20%的比例,未來陶瓷膜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陶瓷膜行業成長邏輯有:1)縱向維度:在某個細分行業替代傳統的工藝方法,起到提質增效、降低成本等作用,然後在這個行業滲透率不斷提升;2)橫向維度:同時為進入下一個行業進行技術研發,等市場時機成熟時再進入該行業。由於陶瓷膜具有分離效率高、耐酸鹼、耐有機溶劑、耐高溫等優勢,廣泛應用於生物醫藥、化工、食品飲料、特種水處理等行業。我們認為未來有望爆發的領域有鹽湖提鋰、船舶煙氣脫硫領域等。

攜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看點不止鹽湖提鋰。公司是國內陶瓷膜行業全面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少數企業之一,技術優勢明顯引領著行業發展。公司在鞏固傳統優勢領域的同時也在不斷推陳出新:1)鹽湖提鋰:中標五礦鹽湖1萬噸碳酸鋰項目鎂鋰分離成套裝置項目,該項目投資金額2.6556億元,公司有望憑藉項目經驗優勢獲取後續訂單;2)船舶煙氣脫硫:2015年,加拿大公司IonadaInc.首次採購公司的陶瓷膜煙氣脫硫產品,是我國第一套採用陶瓷膜技術進行尾氣脫硫裝置實船安裝的項目。隨著國際海事組織「限硫令」的來臨,預計船舶尾氣脫硫的需求會加速釋放。3)生物燃料制乙醇:公司與美國LanzaTech共同合作,開發了「生物燃料乙醇陶瓷膜耦合連續發酵技術」,2016年公司與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了該領域的項目合同,合同金額2288萬元,目前公司在該領域進行推廣中。此外公司也在不斷進行技術研發:如在小孔徑陶瓷膜、農藥脫鹽脫色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領域,為公司後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技術,公司的看點不止鹽湖提鋰。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維持「增持」評級。由於五礦鹽湖提鋰項目2018年未能全部確認收入,因此我們調減2018年營收,相應調增2019年營收,同時考慮限制性股票對公司業績和股本的影響,我們下調公司的盈利預測(暫不考慮新增鹽湖提鋰訂單的影響),預計公司2018-2020EPS分別為0.52、0.59、0.74元,對應當前股價PE為30、26、21倍,但我們看好陶瓷膜的未來發展前景以及公司在行業中的龍頭地位,維持公司「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下遊應用領域拓展及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鹽湖提鋰業務推進緩慢的風險、新增訂單及執行不及預期的風險、股東減持的風險、宏觀經濟下行風險。

相關焦點

  • 汽車市場整體回暖 磷酸鐵鋰電池反轉行情或將持續
    華安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2016年和2017年,三元鋰電池上遊原材料鈷鋰價格大幅上漲,帶動了三元材料和鈷酸鋰價格隨之劇烈波動。相比之下,磷酸鐵鋰能量密度雖低於三元,但結構穩定,循環及安全性能好,是極具性價比的正極材料。在當前補貼方案下,磷酸鐵鋰重獲經濟優勢,考慮補貼後仍可實現顯著降本,磷酸鐵鋰有望憑性價比強勢回歸動力市場。
  • 鋰電池正極材料上市公司名單(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三元)
    覆蓋三元正極(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2、鋰精礦... 256(1)提鋰工藝... 256(2)精礦產量... 2563、鋰產品... 256(1)業務簡介... 256(2)碳酸鋰產能... 256(3)碳酸鋰產銷... 257(4)企業客戶... 257(五)非上市公司4(碳酸鋰)(參股)... 257
  • 比三元鋰便宜兩成!磷酸鐵鋰電池被瘋搶
    當前,隨著磷酸鐵鋰電池重新被車企積極擁抱,產能供需形勢發生變化,其價格也將會迎來新一波的增長。日前,據媒體報導,磷酸鐵鋰迎來年內的首次漲價。江西智鋰科技於11月19日發布《價格調整說明函》,該公司決定自11月19日起將磷酸鐵鋰訂單價格每噸上漲1000元。
  • 報告丨2025年三元和磷酸鐵鋰模組價格將下降到0.5元/Wh
    1)價格:據與會嘉賓統計與預測,2025年三元和磷酸鐵鋰電芯價格將趨於一致,模組價格將從目前的0.7~0.8元/Wh下降到0.5元/Wh,電芯價格將從目前的0.5元/Wh下降到0.3元/Wh。2)動力需求:平價+智能化+電動化催化需求多點開花,全球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超1300萬輛、對應裝機需求超過1160GWh。
  • 天能叫板比亞迪 磷酸鐵錳鋰PK石墨烯錳基鋰電池
    面對誘惑多多、「高大上」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天能此舉是否意味著放棄傳統產業,轉投新產業?張天任解釋說,以前鉛酸電池佔天能產能90%,且需求穩定,但隨著天能鋰電池項目的投產,鉛酸電池份額將逐步下降。集團在主動淘汰低端的、老式的、傳統的鉛酸電池,但不會放棄鉛酸電池業務,而是一直在升級,要生產高性能環保鉛酸電池,這種電池可以全利用,是可持續的產業。
  • 公司聚焦│專注發展高鎳三元?貝特瑞擬向龍蟠科技出售磷酸鐵鋰資產...
    龍蟠科技表示,公司擬通過自身或其下屬公司收購貝特瑞合併報表範圍內的磷酸鐵鋰相關資產和業務,主要是為了藉助貝特瑞方擁有的技術優勢與市場優勢,進一步拓展公司業務體系。據悉,龍蟠科技成立於2003年,201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主要業務包括潤滑油液脂、車用環保尿素、氫能源、鋰電材料四大業務。
  • 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誰才是未來?
    自三季度以來,國內車市消費情緒上升,新能源車市回暖,亦帶動了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大幅增長。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0年11月,磷酸鐵鋰電池的裝車量在全材料類型佔比已達到44.4%;1-11月累計,磷酸鐵鋰電池的裝車量在全材料類型佔比已達到34.5%。
  • 布局新能源領域勢頭正盛 合縱科技募集項目夯實產業戰略啟程
    12月22日,合縱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復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湖南雅城磷酸鐵產能已經達到3萬噸,寧鄉新基地二期3萬噸擴產建設已經開始,宜賓新基地建設也開始推進,預計2021年上半年公司將擁有6萬噸磷酸鐵產能,立志成為國內磷酸鐵行業龍頭企業」。
  • 磷酸鐵鋰和三元哪個好,磷酸鐵鋰和三元鋰區別
    打開APP 磷酸鐵鋰和三元哪個好,磷酸鐵鋰和三元鋰區別 發表於 2017-11-04 10:15:00   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各有千秋   磷酸鐵鋰單體典型電壓3.2V, 鋰離子3.7V   磷酸鐵鋰耐過充過放,短時過放到0都能恢復80%以上。
  • 鋰電池陷多種技術路徑之爭 磷酸鐵鋰危機四伏
    目前,主流的正極材料包括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以及三元材料(主要包括鎳鈷錳酸鋰和鎳鈷鋁酸鋰兩種)等。就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熱穩定性和循環壽命來看,它們各有千秋,這也導致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技術路線出現分化。2002年,磷酸鐵鋰(LFP)首次被美國Valance公司產業化,隨即引起了中國市場的廣泛關注。
  • 行業巨頭入局,電動車電池「狼」來了:磷酸鐵鋰電池首入特斯拉產業...
    特斯拉具有成為未來電動汽車主要電池供應商的潛力,促使特斯拉大「空頭」摩根史坦利分析師亞當·喬納斯將該股的目標價提高了近一倍。磷酸鐵鋰電池首次進入特斯拉產業鏈2月18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特斯拉正在就中國工廠生產的汽車中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進入深入談判,這些電池將不含鈷成分。
  • 特斯拉上海工廠或將啟用磷酸鐵鋰電池
    隨後,特斯拉相關人士表示,特斯拉將自主研發新電池,預計會在4月份的電池投資人會議上宣布電池成分等具體信息。同時,特斯拉相關人士稱與寧德時代有合作協議屬實,寧德時代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本身就不含鈷,但該合作是否會最終落地並未評論。實際上,特斯拉自主研發電池的想法早已有之。
  • 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明年將超三元鋰?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上個月,國內動力電池產量共計12.7GWh,同比增長40.7%。其中三元電池產量7.3GWh,佔總產量57.3%,同比增長35.6%;磷酸鐵鋰電池產量5.4GWh,佔總產量42.5%,同比增長49.3%。
  • 解密比亞迪最新磷酸鐵錳鋰電池:類似化肥
    8月初,媒體報導了在湖南韶山舉辦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三基工程工作會議上專訪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談磷酸鐵錳鋰正極材料的新聞後,引起各大證券類報紙、網站和券商、行業熱議,同時在資本市場也引起極大關注。是不是鋰電池能量密度真的提高了?到底是磷酸鐵鋰還是磷酸鐵錳鋰路線?三元材料會改變嗎?
  • 競爭對手補貼少了,低成本的磷酸鐵鋰電池能否重振雄風?
    在客車市場,磷酸鐵鋰則一直保持著絕對的主導,2016-2019年市場佔比均在90%以上;在專用車市場,磷酸鐵鋰市場佔比更是在2019年實現大幅增長,由2018年的42.0%提升至2019年的76.9%。
  • 磷酸鐵鋰 VS 三元鋰!究竟哪種更好
    市面上最早有六類電池材料分別是鈦酸鋰、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鎳鈷錳和鎳鈷鋁。鈦酸鋰是作為負極材料使用的鋰電池,它的能量密度很低,應用在電動車上顯然不吃香。磷酸鐵鋰電池(LFP)是用磷酸鐵鋰作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三元鋰電池則是一種以鎳鈷元素作為正極材料,以錳鹽或鋁鹽來穩定化學架構的鋰電池,主要有NCM(鎳鈷錳)和NCA(鎳鈷鋁)。受制於化學特性,磷酸鐵鋰電池的電壓平臺低,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大概在140Wh/kg左右。
  • 磷酸鐵鋰並不會「回潮」,因為它一直存在
    乘用車全面奔向三元鋰2018年補貼新政裡,續航裡程、能量密度和百公裡電耗這三個因素決定了純電動汽車的補貼額度,而磷酸鐵鋰電池的特點跟補貼要求可以說是背道而馳:能量密度低,同樣的電池質量所含電量低,造成續航裡程不盡人意;如果一味的增加電池量,整備質量也會大幅提升,過大的整備質量會造成百公裡電耗不達標。
  • 三元鋰「霸佔」逾七成動力電池市場 磷酸鐵鋰被逼到牆角?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稱,今年以來,磷酸鐵鋰電池的電芯每瓦時六七毛錢,三元鋰電池的電芯在七八毛錢左右,而有的公司給戰略客戶供應的三元電芯甚至也就六毛多的。未來,誰將在新能源汽車之爭中勝出,作為新能源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將是關鍵因素之一,而動力電池的競爭力又與成本密不可分。
  • 三元鋰「霸佔」逾七成動力電池市場,磷酸鐵鋰被逼到牆角?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稱,今年以來,磷酸鐵鋰電池的電芯每瓦時六七毛錢,三元鋰電池的電芯在七八毛錢左右,而有的公司給戰略客戶供應的三元電芯甚至也就六毛多的。未來,誰將在新能源汽車之爭中勝出,作為新能源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將是關鍵因素之一,而動力電池的競爭力又與成本密不可分。
  • 天津斯特蘭苑永:磷酸鐵錳鋰和磷酸釩鋰正極材料的開發進展
    中國電池雜誌-月17日訊(武月楊陽成都報導)在11月3日至14日成都召開的2014年第二屆中國(成都)鋰電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天津斯特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苑永做了《磷酸鹽正極材料的開發進展》的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