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鐵鋰需求大幅回暖 產業鏈公司將受益
據報導,隨著補貼標準大幅降低以及三元鋰電池汽車事故的頻發,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及安全優勢正逐步凸顯。目前,多家整車企業已確認將在部分乘用車上開始切換磷酸鐵鋰電池。分析指出,磷酸鐵鋰市場已好轉,9月份動力電池市場對於鐵鋰的需求大幅度回暖。A股公司中,國軒高科上半年磷酸鐵鋰裝機佔比高達89%。德方納米公司納米磷酸鐵鋰等產品在客戶產業鏈中均處於第一供應商。星源材質是幹法隔膜龍頭,將受益於磷酸鐵鋰需求回暖。
國軒高科:深耕戰略客戶,國外合作走強
國軒高科 002074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鄧永康,吳用 撰寫日期:2019-08-30
事件:公司公布2019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6.06億,同比增長38.37%;歸母淨利潤3.52億元,同比降低24.49%;扣非歸母淨利潤2.92億元,同比增長10.34%。歸母淨利潤降低主要系:1.研發管理投入顯著加大。2.受補貼滑坡影響,產品價格承壓。
深耕戰略客戶,市場拓展順利:報告期內,公司大力拓展乘用車市場、穩步發展商用車市場、精心耕耘專用車市場,做大做強儲能應用領域,動力鋰業務營收同比提升48.72%。經過多年深耕,公司已擁有上汽集團、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南京金龍、安凱客車、江淮汽車、奇瑞汽車、北汽福田以及湖北新楚風等一批戰略性合作客戶。同時,公司積極開拓乘用車市場,與江淮汽車、北汽新能源、奇瑞汽車等建立了常年戰略合作模式,2019H1公司產品結構中,乘用車佔比已超過商用車。
海外合作走強,國際化布局加快:公司與德國博世籤約,將於2020年開始為其批量供應鋰電池、模組和電池包等,該合作全面開啟了公司的全球化進程,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與印度Tata合資建企,出資400萬佔有40%股權,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速,此合作有望整合印度本土資源,進軍印度市場增厚公司業績。此外,公司積極建設海外研發中心,目前,公司已形成上海、合肥、矽谷、克利夫蘭、日本筑波、新加坡等在內的全球研發和驗證平臺。
滲透產業鏈上下遊,建立先發優勢:上遊原材料方面,公司與中冶集團合作,在曹妃甸合資建立中冶瑞木,主要經營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建立了穩固的鈷鎳原料供應關係,保障公司三元材料供應。下遊應用方面,公司與上海電氣合資成立儲能公司上海電氣國軒,主營動力鋰電池儲能業務,實現公司儲能產品市場的快速拓展。目前公司已經實現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自供,為後續自身降低電池成本提供了有效路徑;南京國軒、青島國軒、國軒電池等動力電池項目亦陸續投產。
公司對產業上下遊的充分滲透有望先發制人,為公司建立領先優勢。
做強鐵鋰發力三元,產品研發卓有成效:2019H1,公司研發投入同比提高30.93%,在電解液添加劑研發、矽基負極材料等幾項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LFP電芯單體能量密度超190Wh/kg,並成功產業化應用於江淮汽車、奇瑞新能源等下遊客戶,使得LFP電池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實現了與三元電池並駕齊驅的局面。公司自主開發的三元電芯產品已完成設計驗證並實現量產,單體能量密度超過210Wh/kg,三元電芯循環壽命突破1500周。隨著公司產能逐步釋放和下遊客戶新車型陸續上市,三元電池在公司產品結構中的佔比有望逐步提升。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19-21年的收入分別為80/115.35/140.2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7.54/10.68/13.08億元,EPS分別為0.66、0.94、1.15。給予買入-A的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16元。
風險提示:下遊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速導致價格加速下行等。
科達利:涅槃浴火,結構件龍頭強勢回歸
科達利 002850
研究機構:東吳證券 分析師:曾朵紅 撰寫日期:2019-09-10
動力鋰電精密結構件全球龍頭, 19Q2出現盈利大拐點: 公司 1996年成立, 99年做消費鋰電結構件, 07年開始做動力電池結構件和汽車結構件,在寧德時代成立之時即開始合作動力電池, 14年動力鋰電結構佔比最大。 17年上市後因為產品價格明顯下降,開發新客戶和建設新基地, 17-19H1年公司營收 14.5/20.0/11.7億元,同比增長-0.3/37.8/46.7%;
歸母淨利潤為 1.66/0.82/0.80億,同比增長-28/-50/259%。 19Q2產能利用率提升出現大拐點, 毛利率 28%,環比+9pct, 淨利潤 0.57億,同增933倍,環增 154%, Q3延續,隨著產能釋放明後年利潤將持續高增長。
結構件被市場忽略,單位價值不低且差異性明顯,一超多小格局穩定:
結構件對電池安全性、一致性、循環壽命等影響較大,同時也影響電芯生產的良率,產品品質差異其實非常明顯。同時結構件價值量佔比電芯成本約 8%,接近負極和電解液。 19年鋰電結構國內、全球市場規模分別約 39/65億,預計 2025年分別達到 159/260億元,未來 5年需求複合增速 25-30%。龍頭科達利電池結構件市佔率接近 60%,全球佔比約35%, 近 5年來一直是一超多強格局,科達利上市以後在在客戶拓展和產能擴張上優勢進一步擴大,穩居結構件全球第一。
技術規模全面領先,深度綁定寧德時代, LG 和松下均有突破: 公司聯合設備商共同開發,籤訂排他協議, 和材料商開發高性能材料,自主掌握配方,在中高端市場建立起獨特的壁壘。 CATL 成立初期即開始合作,一直穩居 90%以上的份額,同時全面開拓優質潛力客戶,億緯鋰能、中航鋰電、欣旺達等均是近期開發的主供。很早就進入 LG 化學、松下等供應鏈,今年新突破 LG 南京圓柱動力項目, 供貨特斯拉上海,單車價值量約 2000元, 若 Tesla20萬輛銷售,則可貢獻 4000萬以上利潤。
基地布局貼近大客戶, 100億目標產值,產能利用率提升利潤彈性大:
公司貼近客戶建設四大基地, 節約運輸成本約 3-4%,進一步鎖定大客戶。 目前利潤主要來自惠州,產能利用率 7-8成,若滿產預計產值可達到 18億。溧陽基地目前投產初期產能利用率低, 19H1營收約 1億,滿產可達 28億, 主要配套 CATL 溧陽基地、中航鋰電、欣旺達、 LG 南京等周邊客戶,今年下半年開始周邊客戶產能逐步投放,產能利用率提升,收入和利潤彈性極大。大連基地建設中,專供松下方形動力電池。寧德基地一期產值 7億,預計 20年底開始投產。 總的來說現有產值 50億,今年收入僅 20多億,未來規劃 100億產值, 隨著動力電池需求的釋放,產能利用率提升將帶來極大收入和利潤彈性。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預計公司 19-21年淨利潤為 2.09/3.39/4.49億, 同增 154/62/33%, EPS 為 0.99/1.61/2.14元, 考慮到公司是鋰電結構件全球龍頭,寧德時代/LG/松下均是大客戶,給予 2020年 30倍PE,對應目標價 48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原材料價格波動、產品價格下降、政策變動風險
新綸科技:可摺疊oled手機應用元年,強強聯合布局柔性pi材料
新綸科技 002341
研究機構:申萬宏源 分析師:宋濤 撰寫日期:2019-02-15
公司公告:公司與蘇州聚萃籤署項目合作協議,雙方擬共建聚醯亞胺(PI)樹脂及薄膜產線,推進黃色PI和透明PI的產品研發及產業化。蘇州聚萃將負責PI樹脂的合成及改性,組織樹脂產品的生產,並提供產業化的技術支持,新綸科技利用上市公司平臺和市場資源,為樹脂的生產/銷售/擴產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並發揮在光學膜成膜及塗布方面的優勢,負責PI樹脂材料的光學薄膜製成及塗布功能化。協議約定,樹脂項目預計總投資金額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成膜及塗布項目投資由新綸科技自行規劃確定,協議為期兩年。
可摺疊OLED手機應用元年,PI材料成新貴。OLED具備色彩豔麗、自發光、輕薄可柔性等優點,區別於LCD顯示技術,最大的不同在於可實現顯示器件的摺疊甚至卷繞。隨著三星、華為等將在近期陸續發布可摺疊OLED手機,2019年將成為可摺疊手機應用元年。可摺疊設計最大的變革在於捨棄原有剛性的玻璃材料,轉而使用柔性PI材料同時採用薄膜封裝。基材由ITO玻璃變為PI漿料,蓋板由傳統玻璃改用塗覆透明PI(CPI)膜,觸控端也有望使用CPI。隨著柔性可摺疊手機的推廣,PI材料新增市場規模超百億元,當前PI材料主要被日韓壟斷,進口替代需求迫切。
基於常州三期成膜塗布技術,打造柔性顯示材料龍頭。公司常州三期項目引進了日本平野最先進的納米級精密塗布線,同時還引進了日本經驗豐富的光學膜精密塗布團隊,該項目已於2018年11月投產並具備了全面進行光學膜精密塗布生產的能力,包括在CPI/COP/PET/TACK等光學基膜上塗布能力,已獲得國內外多家大客戶的認可。本次合作的蘇州聚萃是由美國阿克倫聚合物系統公司(APS)的技術專家及國內顯示材料領域專家依託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J-ITRI)智能液晶所(SLIC)平臺創辦,其中APS深耕顯示材料領域多年,目前已形成並擁有多項黃色PI及透明PI的智慧財產權。目前蘇州聚萃已完成黃色PI產品中試並形成了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獲得了APS等多項透明PI的智慧財產權授權,正配合客戶開發顯示領域的透明PI產品。兩大優勢企業強強聯合,有望加快PI漿料及透明PI國產化應用。公司在OLED柔性顯示領域深入布局,有望成為柔性顯示材料龍頭企業。
高端膠帶加速推進,鋁塑膜國產化順利推進。公司常州一期膠帶類產品超過30款膠帶分別寫入蘋果iPhone、MacBook、Watch及HomePod等產品的原材料BOM清單,且成為國內唯一經蘋果公司認證通過的膠帶類原材料供應商,高端應用擴展加速,預計19年料號將進一步增加,同時在OPPO、華為、LG等非蘋果客戶開拓順利。此外公司通過收購日本T&T旗下三重工廠的軟包鋰電池鋁塑膜業務,引進日本先進技術,成功打破日韓企業在鋁塑膜行業的壟斷地位,推動鋁塑膜產品國產化。公司鋁塑膜產品覆蓋國內一線軟包動力電池企業,包括孚能科技、捷威動力、多氟多新能源等,國內動力軟包電池市場份額超過70%。公司常州鋁塑膜工廠一期300萬平米/月順利投產,二期300萬平米/月產線預計2019年7月量產,公司規劃2021年總產能達到1500平方米/月,有望成為全球鋁塑膜業務新龍頭。
投資建議:維持「增持」評級,暫維持盈利預測,預計2018-20年歸母淨利潤4.53、7.09、10.11億元,對應EPS0.39、0.62、0.88元,PE33X、21X、15X。
風險提示:新項目釋放進度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產品價格下跌
天齊鋰業:財務費用拖累整體業績,多渠道融資有望改善盈利水平
天齊鋰業 002466
研究機構:新時代證券 分析師:開文明,劉華峰 撰寫日期:2019-08-23
受鋰鹽價格下行及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影響,2019H1歸母淨利潤下滑85%
公司發布2019年中報:2019H1公司實現營收25.90億元(YOY-21%);實現歸母淨利潤1.93億元(YOY-85%);2019H1公司毛利率為61.07%(YOY-11.47pct);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9.45億元(YOY-48%),營業收入/銷售商品達到101%,現金回款情況良好。公司歸母淨利潤出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1)鋰化工品價格下降影響;(2)2019年1-6月因併購貸款增加帶來的利息支出為8.61億元,導致公司財務費用增長至10.10億元(YOY+666%)。考慮加回SQM併購貸款帶來的利息支出和所得稅稅率因素後,2019H1歸母淨利潤為7.2億元。公司預計2019年1-9月歸母淨利潤為2-2.5億元,同比下滑88.16%-85.20%。
受益低成本曲線/規模優勢,仍維持較高的毛利率
2019年1-6月公司鋰礦、鋰化合物板塊收入分別為10.39/15.50億元(YOY-10%/-27%),毛利率分別為73.64%/52.63%。公司鋰資源儲備量大質優,且子公司泰利森鋰精礦資源和參股公司SQM鹽湖生產營運成本處於行業較低的水平,公司鋰化工產品擁有較低的成本曲線,在鋰鹽價格低至甚至跌破鋰輝石/鋰雲母等礦石提鋰技術路線的成本線情況下,公司的低成本優勢盡顯。到2019年底,公司鋰化工產品合計產能將超過6.8萬噸,規模優勢明顯。受益於較低的成本曲線以及產能規模優勢,公司在鋰化工品價格大幅下行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較高的毛利率。
公司多渠道融資,償還SQM併購貸款
公司擬配股融資不超過70億元,擬用於償還購買SQM23.77%股權的部分併購貸款。同時公司擬通過發行可轉債、港股上市等方式融資以緩解償債壓力。我們認為,公司後續融資降本工作如取得進展,將明顯改善公司的盈利水平。
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我們認為,公司在鋰化合物生產商中具備全球最優質的滷水和鋰輝石資源,所處行業賽道前景廣闊,公司管理層優秀,對於公司的長期發展具有堅定信心。受鋰化工品價格下行影響,下調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1年歸母淨利潤為4.06/10.25/19.22(原預測為14.86/24.24/33.54億元),對應PE為68/27/14倍,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產能推進不及預期,產品價格波動,債務償付風險。
久吾高科:國內陶瓷膜行業龍頭,看點不止鹽湖提鋰
久吾高科 300631
研究機構:國海證券 分析師:譚倩,任春陽 撰寫日期:2019-02-19
國內陶瓷膜行業龍頭企業。公司是南京工業大學校辦企業出身,創始人是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院士。成立二十多年來始終專注於從事以陶瓷膜為核心的膜分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並以此為基礎面向過程分離與特種水處理領域提供系統化的膜集成技術整體解決方案,公司陶瓷膜國內市佔率超過40%,是行業的龍頭企業。歷經多次控股權變更,目前控股股東為民企上海德匯集團,高校技術+民企管理結合,助力公司業績穩步增長。2018年業績預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308-5960萬元,同比增長17.86%-32.33%。
陶瓷膜應用領域廣泛,市場發展前景廣闊。陶瓷膜作為新材料的一種,是當前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是陶瓷膜的新興市場,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1.16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2.11億元,年均複合增速為16.13%。但目前我國陶瓷膜市場佔整個膜市場比例不足1%,遠低於國際10%-20%的比例,未來陶瓷膜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陶瓷膜行業成長邏輯有:1)縱向維度:在某個細分行業替代傳統的工藝方法,起到提質增效、降低成本等作用,然後在這個行業滲透率不斷提升;2)橫向維度:同時為進入下一個行業進行技術研發,等市場時機成熟時再進入該行業。由於陶瓷膜具有分離效率高、耐酸鹼、耐有機溶劑、耐高溫等優勢,廣泛應用於生物醫藥、化工、食品飲料、特種水處理等行業。我們認為未來有望爆發的領域有鹽湖提鋰、船舶煙氣脫硫領域等。
攜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看點不止鹽湖提鋰。公司是國內陶瓷膜行業全面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少數企業之一,技術優勢明顯引領著行業發展。公司在鞏固傳統優勢領域的同時也在不斷推陳出新:1)鹽湖提鋰:中標五礦鹽湖1萬噸碳酸鋰項目鎂鋰分離成套裝置項目,該項目投資金額2.6556億元,公司有望憑藉項目經驗優勢獲取後續訂單;2)船舶煙氣脫硫:2015年,加拿大公司IonadaInc.首次採購公司的陶瓷膜煙氣脫硫產品,是我國第一套採用陶瓷膜技術進行尾氣脫硫裝置實船安裝的項目。隨著國際海事組織「限硫令」的來臨,預計船舶尾氣脫硫的需求會加速釋放。3)生物燃料制乙醇:公司與美國LanzaTech共同合作,開發了「生物燃料乙醇陶瓷膜耦合連續發酵技術」,2016年公司與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了該領域的項目合同,合同金額2288萬元,目前公司在該領域進行推廣中。此外公司也在不斷進行技術研發:如在小孔徑陶瓷膜、農藥脫鹽脫色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領域,為公司後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技術,公司的看點不止鹽湖提鋰。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維持「增持」評級。由於五礦鹽湖提鋰項目2018年未能全部確認收入,因此我們調減2018年營收,相應調增2019年營收,同時考慮限制性股票對公司業績和股本的影響,我們下調公司的盈利預測(暫不考慮新增鹽湖提鋰訂單的影響),預計公司2018-2020EPS分別為0.52、0.59、0.74元,對應當前股價PE為30、26、21倍,但我們看好陶瓷膜的未來發展前景以及公司在行業中的龍頭地位,維持公司「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下遊應用領域拓展及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鹽湖提鋰業務推進緩慢的風險、新增訂單及執行不及預期的風險、股東減持的風險、宏觀經濟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