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俄羅斯是目前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有一千七百多平方公裡,而我們是960,排在第三。
不過,熟悉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我們的領土曾經一直是世界最大,遙遙領先俄羅斯的。那麼,究竟為什麼變成了現在這樣呢?
現代俄羅斯以一個國家形態出現的時候,大約是在公元9世紀,是建立在基輔(現烏克蘭)的一個東歐小國。至於西伯利亞的大部分地區,那都是唐朝及其藩屬的勢力範圍。
此後隨著蒙古帝國的崛起,早期的俄國也和其他眾多小國一樣,淪為了蒙古帝國的附庸。只不過蒙古帝國崛起的快,衰落的更快,差不多就在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時,莫斯科公國推翻了金帳汗國的統治,並逐步統一了各公國。
脫胎於蒙古統治的俄國,顯然也從遊牧民族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包括對領土的無限渴望。
到了明朝的時候,俄羅斯逐漸強大,有280萬平方公裡,儼然成了歐洲的老大。
不過,在進攻波蘭和瑞典時,沙皇覺得很吃力,於是轉而東進,開始攻打西伯利亞。
前文已經提到,西伯利亞雖然一直都是一塊未開發之地,但早在唐朝時中國人就開始了對這裡的探索。據《新唐書》記載:「(西伯利亞)直突厥之北,距京師萬四千……北極於海。」
元明兩朝對西伯利亞的管轄範圍更大,元朝疆域直達北冰洋,明朝則設立奴兒幹都司。要知道在古代,國與國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國界線劃分,只要是本國人活動的區域,都可以劃入本國的勢力範圍。
從1581年至1648年,俄國從烏拉爾山一直推進到了太平洋,完成了對西向東的橫跨。而這個時候的中國在做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這段時間,正式後金興起、明朝衰敗、農民起義的時期。當清朝入關、打敗了南明、穩定了國內局勢時,恰好俄國也完成了崛起。
於是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國家在雅克薩爆發了一場戰爭。實力更強的清朝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與俄國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就是這樣一紙條約,承認了俄國對整個西伯利亞的統轄權(當時俄國只不過佔據了幾個據點)。
清朝通過條約給自己畫了一個圈,但俄國的擴張顯然並未停下。19世紀,隨著清朝和俄國實力的此消彼長,俄國又制定了「黃俄羅斯」計劃:即從新疆崑崙山的K2到東北的海參崴畫一條線,以北全部納入俄國版圖。
這個計劃最終只成功了一半,但依然從中國割走了588萬平方公裡國土,是列強中割土最多的國家。
很多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我們管理了那麼久的西伯利亞,最終還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佔領呢?
1.氣候限制了農耕文明。中國自古就是典型的農耕文明,而西伯利亞寒冷的氣候限制了中國人向北拓展。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秦始皇對北採取守勢,卻全力向南方擴土的做法。
2.受儒家文化制約。「以和為貴」的思想,擯棄了秦朝那種擴張性做法,所以歷朝歷代都把秦始皇、隋煬帝的開疆拓土的做法看做是窮兵黷武的勞民行為,逐漸喪失了野心,這與「戰鬥民族」的俄羅斯恰恰相反。
就這樣,清朝對俄國的發展坐視不理,任由他們發展和崛起。後來,清朝越來越沒落,腐敗無能,連蒙古也丟了。唉,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