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江之變】從「亞洲第一天坑」到國家4A景區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2021-01-20 金羊網

【看長江之變】從「亞洲第一天坑」到國家4A景區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生態轉型之路

央廣網  作者:  2019-07-17

孫權在這裡鑄兵器、楊廣在這裡鑄錢幣、嶽飛在這裡鑄刀劍......1700多年的中國古代冶金工業文明在此薪火相傳。為擺脫對...

  央廣網黃石7月17日消息(記者梁爽)孫權在這裡鑄兵器、楊廣在這裡鑄錢幣、嶽飛在這裡鑄刀劍......1700多年的中國古代冶金工業文明在此薪火相傳。湖北黃石,一個因礦而生的城市。

  「亞洲第一天坑」是黃石的標識。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的「礦冶大峽谷」留下了千百年來的採礦印記。同時,也帶來了資源枯竭、土地稀缺等一系列問題。如何應對?從黑色到綠色,黃石走出一條因地制宜的生態轉型之路。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礦冶大峽谷」(央廣網記者梁爽攝)

  滾滾長江流穿武漢,向北拐個彎折向南,浩浩湯湯地流經鄂東南,位於江南岸的這片土地就是黃石。7月的黃石,烈日炎炎。但走在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大片的樹蔭,陣陣的蟬鳴,倒讓人感到一絲涼爽。滿眼的綠樹和鮮花,讓人很難想像這裡曾是寸草不生的礦山硬巖廢石堆放場。

  礦山公園內,一個用鋼鐵鑄成的張之洞頭像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洋務運動時期。1890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上書朝廷,興建漢陽鐵廠,決定開辦大冶鐵礦作為漢陽鐵廠的原料基地。

  如今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就是過去的大冶鐵礦,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漢冶萍廠礦有限公司」中大冶鐵礦的主體。經過100多年的大規模開採,大冶鐵礦已消耗鐵礦儲量1.3億噸,到本世紀初,其鐵礦資源保有儲量已不足3000萬噸,被國家列為「危機礦山」。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內,張之洞鋼鐵頭像雕塑。(央廣網記者梁爽 攝)

  公開報導稱,自1958年投產到2005年結束露天開採,大冶鐵礦東露天採坑累計剝離巖石3.64億噸,若將這些巖石鋪成標準路基,可環繞赤道一圈多;採出的鐵1.3億噸,若將這些鐵礦石全部煉軋成鋼軌,可鋪設220多條京九線;生產的礦山銅32.5萬噸,若將這些銅全部製作成工業常用電纜,可以從地球牽到月球。

  經濟的粗放發展讓黃石積累了太多的生態欠帳。因露天採礦排放出3億多噸的廢石,形成了佔地面積達400萬平方米的廢石場;長期無節制的開採,為這座城市留下了400多個開山塘口、150多座尾礦庫;因工業廢水的直排入湖,大冶湖從一碧萬頃變成水質為劣Ⅴ類的嚴重汙染……

  「那時候廢石場地表溫度達到70°,可以直接煮雞蛋,汙染可想而知。」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管理處主任閻紅勇是「礦二代」,小時候礦山的採礦場景還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中。

  為擺脫對礦產資源的深度依賴,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大冶鐵礦於2005年建成了佔地15平方公裡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並於2010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全景沙盤。(央廣網記者梁爽攝)

  「見縫插綠、破牆透綠、回填植綠,從把山挖成了坑,再把坑堆成山,用了40年的時間。」閻紅勇說,就是這種愚公移山的精神,實現了在石頭上種樹的奇蹟。

  「上世紀80年代,大冶鐵礦聯合相關科研院所經過反覆嘗試,最終發現了成活率較高的刺槐。」閻紅勇介紹到,槐樹的根系橫向生長,對土壤的深度要求低,正適宜山地生存。

  昔日的荒山變成花海。經過幾十年努力,礦山人在廢石場上種出了面積達366萬平方米的刺槐,一躍成為亞洲最大的硬巖復墾林。每年槐花綻放時節,遊客絡繹不絕。

  千年礦業文明,百年採礦歷史,如今的黃石走出了工業遊與生態遊雙輪驅動的轉型之路。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看長江之變」從「亞洲第一天坑」到國家4A景區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湖北黃石,一個因礦而生的城市。  「亞洲第一天坑」是黃石的標識。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的「礦冶大峽谷」留下了千百年來的採礦印記。同時,也帶來了資源枯竭、土地稀缺等一系列問題。如何應對?從黑色到綠色,黃石走出一條因地制宜的生態轉型之路。
  • 從「亞洲第一天坑」到國家4A景區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生態轉型之路
    央廣網黃石7月17日消息(記者 梁爽)孫權在這裡鑄兵器、楊廣在這裡鑄錢幣、嶽飛在這裡鑄刀劍......1700多年的中國古代冶金工業文明在此薪火相傳。湖北黃石,一個因礦而生的城市。「亞洲第一天坑」是黃石的標識。
  •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亞洲第一天坑」的綠色轉變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核心景區「礦冶大峽谷」曾是「亞洲第一採坑」。僅從1890年至2000年的百餘年間,累計採出1.3億多噸鐵礦,生產出32萬多噸礦山銅,最終形成了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的「亞洲第一天坑」。
  • 從天坑到4A景區,湖北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藏著怎樣的秘密
    亞洲第一天坑」是黃石的標識。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的「礦冶大峽谷」留下了千百年來的採礦印記。 礦山公園內,一個用鋼鐵鑄成的張之洞頭像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洋務運動時期。
  • 被忽視的湖北,內有公園被稱為亞洲第一天坑景觀,是一個4A景區
    湖北公園被稱為「亞洲第一天坑」景觀,是一個4a級風景區。湖北內有許多景點,在大多數景觀中,他們具有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是極具旅遊潛力的地方性風景名勝區。然而在不同區域的表現景點中,公園內的景點很容易被低估。
  • 「看長江之變」黃石礦山公園:舊礦坑搖身一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新華網黃石7月17日電(遊蘇杭)綠蔭環繞,鮮花簇擁,若非親眼所見,很難將眼前之景與寸草不生的礦山採礦場和廢石場聯繫起來。16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長江之變」網絡主題活動來到了湖北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共同見證了這裡曾經因多年採礦而遺留下的地表「傷疤」是如何一步步蝶變成為網紅打卡地的奇蹟。作為公園核心景區的大冶鐵礦東露天採坑,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
  •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丨從礦山到文化公園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核心景區「礦冶大峽谷」曾是「亞洲第一採坑」。僅從1890年至2000年的百餘年間,累計採出1.3億多噸鐵礦,生產出32萬多噸礦山銅,最終形成了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的「亞洲第一天坑」。為修復受損的生態,黃石人選擇了將工業遺址改造為文化公園的深度開發之路,在露天採礦廢棄的巖石堆上種植生態復墾林,改善了礦坑周邊的植被環境和地質條件。
  • 「天坑」變「網紅」——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生態轉型之路
    在湖北省黃石市境內,有一處景觀,形如一隻碩大的倒葫蘆,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這就是位於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礦冶大峽谷,被當地人稱為「天坑」。儘管被稱為「天坑」,但它並非天然形成,而是人工所挖。這裡曾是中國近代第一座用機器開採的大型露天鐵礦,還是中國第一家真正的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的一部分。
  • 天坑「變「網紅「——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生態轉型之路!
    在湖北省黃石市境內,有一處景觀,形如一隻碩大的倒葫蘆,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這就是位於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礦冶大峽谷,被當地人稱為「天坑」。在礦山公園內,不同類型的大型機械在此陳列,以無聲的形式向參觀者們「講述」著千載挖掘、百年風雲的大冶鐵礦在這裡,礦山人堪稱「當代愚公」,他們曾把山上開採出的鐵礦石源源不斷地送進武鋼高爐,又把採礦產生的巖石運到周圍窪地,把窪地填成山的同時創造出一個「天坑」。
  •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亞洲第一坑)
    公園的大門與眾不同,用兩輛大型吊鏟車合肘而成,使人不免想起變,使人不免想起「變形金剛」。進入大門後,露天陳列有各種用廢棄的鐵砂、鐵桶和廢鐵打造出的藝術品,可以拍出各種好玩的照片。然而,真正令人震撼的景象,在他身後落差444米的是世界第一高陡邊坡。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是中國首座國家礦山公園。亞洲第一坑,東露天採場叢1958年開採,2005年結束,公園的另一側有亞洲最大的一片硬巖復墾森林,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會舉辦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槐花旅遊節。
  •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鋼鐵糧倉」的轉型之路
    如今,這裡已是一個草木蔥蘢、遊人如織的國家4A級景區,成了黃石工業歷史的一個縮影和見證。圖⑥在原址上造景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位於湖北省黃石市鐵山區。走進公園,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數「亞洲第一天坑」(圖⑥,資料圖片)——坑口面積108萬平方米、最大垂直落差444米的巨型礦坑。實際上,這是一座人工形成的礦坑。
  •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招人了!今起報名
    黃石文旅礦山公園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位於黃石市鐵山區礦山公園景區,是黃石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於2018年10月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屬國有企業,註冊資本1000萬元。主要業務有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景區開發、建設、經營和管理,旅遊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文化演藝活動的組織與策劃。
  • 暢玩黃石:第六章 亞洲第一天坑
    第六章亞洲第一天坑6.1 礦山公園簡介「亞洲第一天坑」,即為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公園位於湖北省黃石市鐵山區境內,「礦冶大峽谷」為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核心景觀,形如一隻碩大的倒葫蘆,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2010年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擁有亞洲最大的硬巖復墾基地。
  • 國慶假期: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節目單來了
    偷偷的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國慶期間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要下雪啦為喜迎中秋&國慶雙節的到來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將在這個小長假中秋國慶八天樂,歡樂不打烊科技館奇幻之旅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新遊客中心給大家送上小禮物傳遞節日的快樂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位於
  • 它是我國首座國家礦山公園,和美國黃石公園兩字之差,創多項第一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簡稱黃石公園。這個公園在多部好萊塢災難大片中出現過,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口之一,被美國人自豪地稱為「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神奇樂園」。在我國也有一個地方和它相比只是少了兩個字,就是湖北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 湖北被忽略的公園,內有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景觀,是4A景區
    湖北被忽略的公園,內有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景觀,是4A景區湖北境內所擁有的旅遊美景非常多,而且在多數景觀中,它們所具有的旅遊欣賞價值也很高,更是當地一處極具旅遊潛力的風景區,只是在對不同區域的景區表現中看來,公園內的風景區都容易被低估,即便是一些規模很大的景點,它們依然屬於當地比較容易被忽視的景區,這也顯示出很尷尬的一面。
  •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時光印記
    閱讀提要近半個世紀,黃石礦山人接力種樹,在硬巖廢礦山上栽活刺槐樹120多萬株,形成萬畝槐花林。每年4月的鐵山槐花遊,列入了中國賞花遊路線圖。昔日的礦山露天採石「天坑」,如今已建國家級礦山公園,推出了「天坑飛索」「井下探幽」「激情滑草」等項目,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
  •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時光印記
    昔日的礦山露天採石「天坑」,如今已建國家級礦山公園,推出了「天坑飛索」「井下探幽」「激情滑草」等項目,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礦山車、挖礦機、火車頭、鐵軌……8月24日,走進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濃濃的工業設計風撲面而來。
  • 石海變綠洲——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時光印記
    ▲8月24日,無人機鏡頭下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鬱鬱蔥蔥、綠樹成蔭。▲遊客在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遊玩。昔日的礦山露天採石「天坑」,如今已建國家級礦山公園,推出了「天坑飛索」「井下探幽」「激情滑草」等項目,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礦山車、挖礦機、火車頭、鐵軌……8月24日,走進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濃濃的工業設計風撲面而來。「壯觀!」
  •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探尋鋼鐵源頭 追尋先賢足跡
    山水園林市 最美工業城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探尋鋼鐵源頭 追尋先賢足跡 本網訊(記者 唐崖巖)「探尋鋼鐵源頭,追尋先賢足跡「。假期來臨,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成為省內外遊客頻繁光顧的熱點景區。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位於開發區.鐵山區境內,作為公園核心景區的大冶鐵礦東露天採坑,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南北跨度900米,東西跨度2200米,最大垂直落差達444米,可容下一幢148層高的大樓,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相當於150個標準足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