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安:讓絲路春晚融通世界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
1月28日晚,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夜,由西安廣播電視臺和白燕升工作室聯手打造的「西安年·最中國2019絲路城市春晚」在西安高新國際會議中心華彩綻放。這是西安市「西安年·最中國」春節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絲路元素激活絲路精神
「『西安年·最中國——2019絲路城市春晚』突出中國年『祈福、喜慶、迎新、團圓、康壽』五大內涵,弘揚傳統文化,傳揚絲路精神,展現西安特色,講述絲路故事,展現西安現代時尚、開放包容、創業創新的城市形象,讓『絲綢之路』和『西安故事』之間的跨文化表達發生連接,立體呈現西安的歷史文化風貌,以及新時期奮力追趕超越、加速奔跑、全面建設絲路文化高地和國家中心城市的生動畫面。」西安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惠毅坦言。
當晚8點10分,晚會拉開帷幕。10對「絲路夫妻」、20名「西安好人」榮譽獲得者,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的西安市民、絲路留學生和遊客等近2000名嘉賓現場觀看了晚會。
整場晚會時長120分鐘,18個節目分為語言類、歌舞類和戲曲類三個類別,共邀請到40多位表演藝術家,參演人數達到三百多人。整臺晚會圍繞西安故事、展示西安文化展開,採用多種藝術形式,展示了絲路情深,彰顯了城市風骨,體現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晚會緊緊圍繞絲路精神,節目設置上充分體現絲路元素和西安元素。華陰老腔一聲吼,唱響絲綢之路上的淳樸豪邁;「天竺少女」則唱出絲綢之路上的曼妙風情;語言類節目,既有講述絲路洋妞愛上西安男的原創小品《幸福的面具》,也有根據西安好人創作的情景劇《手術之前》,還有西安本土詩人創作的詩朗誦,以及唐詩名篇的深情朗誦、德雲社相聲新生代的幽默演繹等。
晚會在技術層面也大膽創新。舞臺方面打破通常的舞臺構造,以文字「之」為基礎結構搭建,增加層次感和空間感,一條宛如絲帶的地屏走道延伸出舞臺臺口,與晚會主題「絲路」相互呼應。LED大屏和沉浸式互動升降球點綴整個舞臺,在濃厚的古代文化中不失現代科技手段的新鮮感和科技感。
傾情演繹絲路情西安風中國味
匠心獨具的節目安排、實力超強的演員陣容、美輪美奐的視覺享受以及臺上臺下的真情互動,晚會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雷動。
「絲路夫妻」代表、西安創業青年元朝輝和妻子阿妮塔,從事電子商務的相關工作,在西安各項優惠政策的扶持下,他們架起絲路橋梁,促進中國和絲路國家的貿易往來。
元朝輝說:「『一帶一路』倡議成就了我和哈薩克斯坦妻子的愛情事業雙豐收。西安的整個營商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對企業家的尊重也達到了一個空前的程度。我要搭上『長安號』中歐班列這趟順風車,加快『絲路驛站』的海外布局。」
「國際面孔」是本次絲路春晚的突出亮點,很多外國朋友與西安市民歡聚一堂共度小年夜,來自英國的嘉賓大牛和俄羅斯嘉賓虹韻共同參與晚會的舞臺互動。
「很榮幸來參加這次絲路城市春晚,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她即古老莊重又年輕時尚。在這裡過年特別能體會到國際範兒、中國風和西安味。」大牛說。
閻維文一曲《我們的新時代》將晚會推向高潮。「晚會非常精彩,這些節目像一顆顆珍珠把我們西安和外國人緊緊地串在了一起。」西安市民王磊說。
媒體融合聯動傳遞中國態度和中國擔當
「此次晚會播出範圍基本實現全國省會城市全覆蓋,也是城市臺春節晚會節目首次實現全國覆蓋,成為西安廣播電視臺自製節目在城市聯播範圍上的一次歷史性突破。」西安廣播電視臺副臺長趙和平說。
此次晚會全國融媒體立體式覆蓋前所未有,由西安廣播電視臺引進的中國移動5G試驗網絡,現場三臺推流設備輸送3兆到5兆的碼率,實現了晚會高清信號的推流直播,保證了十多個網絡平臺的直播質量。「這是5G設備首次在西北地區運用到直播過程中,達到了速率高、延時低的高質量效果。」西安廣播電視臺技術部總監侯曉軍說。
(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責編:韋衍行、湯詩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