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庭園與禪的空無性,無中生有,衍生巧妙的建築感染力

2021-01-09 朕的筆

南北朝時期日本室町時代,禪的「空無」文化精神,影響著造園藝術,「石庭」、「枯山水」庭園就成為這時期的庭園基本特色。

從這時期開始,在僧侶中出現了半專職的造園家,稱做「立石僧」,以自然石裝點庭園,稱做「石組」,亦即「石庭」,它提高了當時的建造庭園的技術,大大地推動了庭園建築藝術的發展。

「枯山水」庭園

其中南北朝臨濟宗的高僧夢窗疏石,是當時最傑出的造園師。他親自設計和建築了「淨土庭園」形式的京都的天龍寺庭園、鎌倉的瑞泉寺庭園、甲斐的惠林寺庭園、美濃的永保寺庭園等。尤其是日本歷應四年他建成的京都西芳寺庭園,最為傑出,且現今相對地保存比較完好。

西芳寺背靠松尾山山麓,前臨西芳寺川。夢窗疏石利用山麓的一塊平地,建築舍利殿、佛殿、方丈等主要建築群的同時,還營造了以取名黃金池為中心的苑池,池中建兩座分別稱為「白櫻」、「翠竹」的中島,以邀月橋相連,還建築了湘南亭、湘北亭以添增景色,還利用山腹的斜面置石,構成類似「枯山水」的石組,並在苑池的一字直線上安置點景石,這是西芳寺庭園的主要特徵。

夢窗疏石試圖要創造出禪宗寺院庭園的理想境界,他在《夢中問答》一文中就他的庭園觀這樣寫道:「相信山河大地,草木瓦石,都有各自自己的本分在。像這樣以自然石為主的庭園藝術最具代表性者,還有室町時代中期的造園師善阿彌。

他受到足利義政將軍的寵愛,他造庭園是以「空寂」幽玄的審美觀作為指導思想,強調庭園建築,置小石象徵小山,引小泉象徵河流,溶入大自然的林泉幽寂環境之中。他的代表作睡隱軒、上御所庭園、奈良大乘院庭園等,就是採用寫意式的技法,具有高度的象徵性,很好地體現了禪宗的自然觀。關於善阿彌的造園技巧,有許多史料記述,比如說他是「泉石妙手」,「築山引水,妙手無與倫比」等。

其時的禪僧鐵船宗熙在《假山水譜》中就論述,這種「石庭」的造園法是寫意的,將庭園「縮三萬裡程於尺寸」,即以小見大,給人的印象,是「一種超自然的深山幽谷之趣」。因此,這種以自然石作為庭園的主要材料,選採石是關鍵。

有的日本學者說:「造園師對石的洞察力的要求是很敏銳的。所以說,作石庭要求的是石,被要求的是人。意思是造園師要根據石的要求而立之。採石,要了解石的『心』。用簡潔的話來表現的話,這是人們需要在與石的對話中才創作出『石組』的。」

這是運用禪宗的冥想和禪宗的自然觀,對於極其抽象性的「石庭」建築藝術所做出的透徹的分析。日本庭園建築藝術,在夢窗國師、善阿彌等這種造園觀的基礎上,努力強化禪宗「無中萬般有」文化精神,為進一步自力創造出禪院的「枯山水」庭園建築藝術打下了基礎。

平安時代的「枯山水」,主要是以自然風景為主的「池泉庭」為代表。到了室町時代,禪宗廣為傳播後,導入了空寂和幽玄的藝術精神,「枯山水」才形成一種在「順從自然」的前提下,以「石庭」為主,利用石頭、白砂、苔蘚構築的人工風景庭園模式流行起來,成為日本極具象徵性的庭園文化。這種「枯山水」庭園藝術,是室町時代庭園建築藝術的象徵之一。

「枯山水」賦予石、白砂、苔蘚這些靜止的東西以動的感覺,使整體的動與靜相配合,以獲得抽象化的形象,但在這種抽象化中又具象化了。

比如,在園中置石,石本來是沒有生命,沒有感情,也不會言語的,但通過置石的技巧,卻讓人感到它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有感情,會說話,甚至會唱歌似的。而且石的微妙起伏,其形與式產生無限的變化,與自然景物的絕妙的調和,可以表現出酷似真山真水來。

尤其是用白砂表現海,即用耙帚將白砂梳理出種種形狀,造成洶湧的波濤。借著寺院的瓦頂泥牆圈了一塊不大不小的地,敷上白砂,將15塊大小不一的石,分為2、2、3、3、5等5組置在其上,並綴滿了苔蘚,抽象化為海、島、林,產生另一種世界,構成了一望無垠的大海、星星點點地散落的小島、島上生長著鬱鬱蔥蔥的茂密森林。

還有龍安寺的苔庭,更是在以籬笆和迴廊劃出一塊空地,全部敷上非常美麗而翠綠的青苔,恍如一片軟綿綿的大草原,使人可以從這片小空間進入自然的大空間似的。

可以說,龍安寺的「枯山水」庭園,是極度象徵化的石庭,是最典型的「枯山水」庭園藝術。

京都的南禪寺有兩個「枯山水」庭園,一個是大方丈庭園,一個是金地院庭園。

大方丈庭園也有與龍安寺方丈南庭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採用在庭園平地置石,敷設白砂以擴大餘白的手法。所不同的是,龍安寺方丈南庭是15塊分5組組成,而南禪寺庭園則是左方置巨石,右方漸次配置中石、小石,相互獨立,中間植樹相連,同時借羊角嶺為背景,擴展庭園的空間,在感覺上似比龍安寺方丈南庭寬廣。

金地院庭園是由庭園建築師小堀遠州營建的,庭園南面斜坡植樹,首先是選擇生長緩慢的樹種,並通過人工抑制樹木的生長,還經過精細的修剪,來裝飾南面,左右兩側相對置鶴島和龜島,其間鋪滿大粒砂石,其中置矩形自然石作為禮拜石,起到相連兩島的作用,故本庭園也稱「鶴龜庭」。

當時的《臥雲日件錄》就有這樣的記載:「建仁瑞巖相逐來,定水庵主攜胡餅號。唐山水者來,蓋不入水之佳餅也。」所以,這種庭園又有「唐山水」之稱。這種「枯山水」是巧妙地利用「胡餅」形狀的較小空間,不使用水,只使用石和砂,表現了有山有水的,有橋、堰、船的無限風光。

這是深受禪宗的浸染,從禪宗冥想的精神構思出來,具有禪的簡素、孤高、自然、幽玄、脫俗、靜寂和不勻整的性格特徵,它將庭園的空間單純化,以取得異常的藝術效果。

它不僅是一種表現藝術,而且是與真實自然景觀相連的幻想世界,也就是一種幻想的藝術。

枯山水大大提高了日本庭園藝術文化的內蘊和美學的內涵。日本學者吉永義信這樣解釋說:禪院造庭園的目的,不僅在於觀賞,而且是聽聞佛法的一種表現形式。

石組庭園置3塊石,表現3尊佛,並通過3塊立石相連的組合手法,象徵中央的立石是釋迦,左右的立石分別為文殊和普賢。這也許是發揮了一種另類的想像力,是一種宗教式的思考。

歸納來說,「枯山水」庭園,以龍安寺方丈南庭和大德寺大仙院為代表,可以分為兩大類,以前者為代表,是極具象徵的石庭;以後者為代表,是自然風景式的庭園。

到室町時代後期,「枯山水」庭園發生了一些變化,池庭的小山丘上或通路的地形上立石,並以此為主軸。

一些寺院,比如常榮寺、萬福寺,或武士館所屬的,比如畠田國司館等遺蹟,就採用了這種「枯山水」的新的造園法。

相關焦點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國寶級建築銀閣寺的浪漫月色
    銀閣寺的原名慈照寺,是日本室町時代遺留下來的國寶級建築。銀閣寺內的銀沙灘和向月臺為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式庭園,是江戶中期之後建造而成的。圓錐形的礫石置於鋪滿白砂的空地上,白砂象徵著大海,而礫石上砂礫製造出的紋理則代表著萬頃波濤,構成一幅極為抽象的風景畫。
  • 枯山水 庭園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真正的枯山水起源於鎌倉時代,並在室町時代達到了極致,著名的京都龍安寺庭園就誕生於這一時期。13世紀時,源自中國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禪宗在日本流行,為反映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園林開始擯棄以往的池泉庭園,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綠樹、苔蘚、沙、礫石等靜止、不變的元素,營造枯山水庭園,園內幾乎不使用任何開花植物,以期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四面環繞式的東福寺方丈庭園
    寺內共有25座分院,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東福寺方丈庭園,它由日本造園大師重森三玲於1938 年建造(東福寺於明治時代初期遭火災,其方丈庭園於1939年重建)是在東福寺自鎌倉時代建立起來的庭園的基礎上,引入現代抽象藝術的結構而營造成的一個枯山水式禪院庭園。與其他禪寺庭園不同之處在於,東福寺方丈庭園是四面環繞式的。
  • 枯山水庭園100圖詳解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真正的枯山水還是起源於鎌倉時代,並在室町時代達到了極至,著名的京都龍安寺庭園就誕生於這一時期。禪宗美學對於日本古典園林的影響非常深刻,幾乎各種園林類型都有所體現,無論是舟遊、回遊的動觀園林,還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觀庭園,都或多或少的反應了禪宗美學枯與寂的意境。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修剪式枯山水」賴久寺
    除砂石枯山水這種大家所熟知的庭園類型外,還有一種以常綠低矮灌木植物為主、以砂石為輔的特殊類型的庭園,即所謂的「修剪式枯山水」。此類枯山水庭園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位於岡山縣的賴久寺庭園,該庭園誕生於桃山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由當時最著名的造園家小堀遠州設計。
  • 日本的旅遊景點之一,枯山水庭園!
    今天,筆者想為大家介紹下日本的旅遊景點之一,枯山水庭園。穿過開聞山麓,再往裡走,就來到了有名的知覽庭園。知覽庭園是一組日本式枯山水庭園,相傳建於2百多年前。當時的德川幕府時代(1603一1867年),是「一國一城」制度。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1200年歷史的金剛峰寺
    金剛峰寺為真言宗全日本三千多寺院的總本山,由弘法大師(空海)開創,位於和歌山縣伊都郡高野山,距今已有1200年歷史。寺中有日本最大的枯山水庭園蟠龍庭,面積2340平方米。蟠龍所用石塊是弘法大師出生地四國之花崗巖,雲海則是京城著名的白川砂。
  • 日本十大最美的枯山水庭院
    其中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園手法,系日本園林的精華。其本質意義是無水之庭,即在庭園內敷白砂,綴以石組或適量樹木,因無山無水而得名。枯山水其庭園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平地的池泉迴遊式庭園,而過了「向上關」和「通宵路」,則是上部依山而建的以指東庵為中心的枯山水庭園。西芳寺枯山水庭園是日本枯山水庭園的開山之作,由日本枯山水鼻祖、禪學國師夢窗疎石設計建造而成,融合了禪宗中幽玄、素樸、自然、清靜等理念。
  • 日本 | 枯山水100圖
    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見於平安時代的造園專著《作庭記》,不過這時所言的枯山水並非現在通常所指的那種以砂代水,以石代島的枯山水,而僅僅指無水之庭。不過那時的「枯山水」已經具有了後世枯山水的雛形,開始通過置於空地的石塊來表達山島之意象。真正的枯山水還是起源於鎌倉時代,並在室町時代達到了極至,著名的京都龍安寺庭園就誕生於這一時期。
  • 禪與古代日本園林建築
    枯山水  日本的園林藝術也深受禪宗影響。入宋、入元的日本禪僧以禪宗崇尚自然,喜愛山水的靈性,對園林濃縮天地的藝術形式有著特殊的情感。回國後,在禪寺庭院模仿杭州、蘇州名園,陶冶性情,體會「物我一如」的禪境。夢窗疏石著《夢中的問答》中說「把庭院和修道分開的人不能稱為真正的修道者。」
  • 日本15個最美枯山水庭院
    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很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我們一起來感受枯山水庭院帶給我們的風採與魅力。...,也是京都著名的枯山水庭園之一。東福寺方丈庭園是造園天才重森三玲的第一部傑作,用精緻巧妙的設計表現出了博大精深的禪法境界,對其今後的創作生涯及日本枯山水庭園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枯山水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 京都龍安寺枯山水庭園在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日本庭園時,庭園水準極高的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在2001年5月,舉辦了一場為期4個月的日本庭園展——「運用日本傳統庭園技術的現代庭園展」2001年,他參與了邱園的日本庭園展,在中國、德國、瑞士等地也留下了自己設計、建造、修復的枯山水庭園。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是如何看待枯山水的吧。   Interview . 關西剛康   「枯山水是人們開悟的一個手段。」
  • 遊日本七個絕色庭園,以石頭和砂石呈現日本禪意美學
    大家在參觀日本庭院時,可能都會發現日本人設計庭園時都會利用小碎石來裝飾,其中一種庭園「枯山水庭園」更是把小碎石在禪美學上運用得出神入化,碎花被抽象地表達成河流、小島,甚至是宇宙,令觀賞者為之驚嘆。日本許多住宅都十分重視家居和自然的融合,因此不論家的面積大小都會在家中設置一個小庭園。
  • 枯山水詳解 · 100圖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見於平安時代的造園專著《作庭記》,不過這時所言的枯山水並非現在通常所指的那種以砂代水,以石代島的枯山水,而僅僅指無水之庭。
  • 十大最美日式枯山水庭院
    銀閣寺的原名慈照寺,是日本室町時代遺留下來的國寶級建築。銀閣寺內的銀沙灘和向月臺為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式庭園,是江戶中期之後建造而成的。這些沙礫造景是銀閣寺最為特別之處,也是日本庭園枯山水藝術的經典景觀,雅致而又巧妙。
  • 日本最新線路 | 大師輕建築與枯山水庭院設計啟示【環球觀築】
    日本大師建築與枯山水庭院考察  行程日期:2019.9.14-9.20
  • 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上海首展
    2014年12月4日下午,枡野俊明首度造訪中國開展枯山水交流活動,並從日本帶來了親自製作的三組雕塑作品亮相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活動當天現場製作枯山水作品,令現場來賓讚嘆不已,現場觀摩來賓數量一度超過預估,更有大量枯山水愛好者從全國各地飛來一睹大師作品,在申城造成現象級熱度。
  • 日本最美「枯山水」庭院指南,庭院深深深幾許?
    枯山水庭院,不僅有很高的美學研究價值,更是具有吸引著普羅大眾一覽其風採的魅力。即便不是參禪者,眺望枯山水庭園,也能獲得片刻的平靜。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之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該寺以庭園而聞名,滿園生長有100多種苔蘚植物,因此又稱為「苔寺」。其庭園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平地的池泉迴遊式庭園,而過了「向上關」和「通宵路」,則是上部依山而建的以指東庵為中心的枯山水庭院。西芳寺枯山水庭園是日本枯山水庭院的開山之作,由日本枯山水鼻祖、禪學國師夢窗疎石設計建造而成,融合了禪宗中幽玄、素樸、自然、清靜等理念。
  • 枯山水的禪境
    ,早些多在禪寺庭院,它強調一種寂靜,幽玄的氛圍,以巨石、白砂等構成人工景觀,抽象寫意的造園手法,以景藏禪,形成了特有的日本庭院美學。他在著作《夢中問答》一書中分析了三類山水庭院愛好者,第一類人把山水庭院作為裝飾。第二類人模仿白樂天詩中的庭院,寄情山水庭石養心性。第三類人視山河大地草木瓦石為心中之物,以此作為自己求佛之心。白樂天的詩以禪著名,也日本也頗有影響,「行立與坐臥,中懷澹無營。」「雲有過去師,坐得無生禪。號為定心石,長老世相傳。」「看山盡日坐,枕帙移時睡。
  • 京都龍安寺,枯山水的極致禪意
    文 | 於伊人編輯 | 美齡奈良時代(710-794年),中國的禪宗開始傳入日本,禪宗也漸漸進入到日本人的生活中,並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人將禪的精神運用到了園林、茶道、武士道、文學、繪畫等諸多領域。日本的建築深受禪宗影響,尤其表現在園林藝術上。日本園林多是禪意式園林,善用沙、石、青苔等造枯山水樣式的園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