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日本七個絕色庭園,以石頭和砂石呈現日本禪意美學

2020-12-12 阿莓苔藝

香港的東鐵、輕鐵等戶外行駛的交通列車路軌上,都有密密麻麻地鋪滿的小碎石,用來防止雜草叢生導致的行車故障。大家在參觀日本庭院時,可能都會發現日本人設計庭園時都會利用小碎石來裝飾,其中一種庭園「枯山水庭園」更是把小碎石在禪美學上運用得出神入化,碎花被抽象地表達成河流、小島,甚至是宇宙,令觀賞者為之驚嘆。

日本許多住宅都十分重視家居和自然的融合,因此不論家的面積大小都會在家中設置一個小庭園。園內的小碎石是用來裝飾和防止雜草生長,是打理庭院的必備法寶。但原來小碎石更有一層防盜作用:由於庭園多數是設置在住宅前,因此成為了入屋的必經之路,踏上碎石發出的聲響就像通報器,告訴住戶有人在屋外行走,現在甚至生產了專門為防盜而設、聲響較大的碎石。

日本許多地方都可以感受到枯山水庭園的禪意美學,可以感受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意境。

1、銀閣寺

銀閣寺是一座被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禪宗寺廟,坐落於東山山腳下,又稱為「東山殿」,與「西山殿」的金閣寺互相呼應。由室町幕府(1336年至1573年)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於1490年建造,不幸地是足利義政於寺院建造途中便過世,最終寺院耗時8年才完成。

雖說寺院名為「銀閣寺」,遺蹟之一的「銀閣」卻沒有貼上銀箔,有傳因足利義政的財政問題而被迫犧牲銀箔的華美,也有傳是為了配合禪宗文化而用上了原木材。

另外遺留下的還有和「銀閣」一併被列為日本國寶的「東求堂」。「東求堂」從前是足利義政的茶室和佛堂,被稱為是日本書院和草庵茶室的原型,對日本建築美學影響深遠。

銀閣寺內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它極具特色的庭園,庭園共分為山上和山下兩個部分,分別是枯山水庭園和池泉迴遊式庭園,因為運用了日本獨特審美意識的「孤寂蒼老」概念而聞名,甚具現代藝術的美態。

2、龍安寺

創建於1450年,供奉釋迦如來為本尊的龍安寺,是一座以枯山水式庭園「方丈庭園」而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也在訪問日本時到此參觀,對庭園的藝術表達讚賞連連,令龍安寺聲名大噪,同時也令「禪」的美傳揚至國際。

這裡的庭園是枯山水園林的典範,被牆包圍的長方形庭園全面鋪上了白石,石上每天也會被劃上水流紋,猶如一條白色河流,上面散落著15個大大小小的石頭,石頭放在青苔地上,就像大海上的島嶼,以極簡、抽象的方式表達了令人稱奇的世界觀。

據說無論從哪裡看也無法同時看到全部的15顆石頭,聽說這是象徵人的不完美,但真正的意思卻無從稽考。看起來處於平地的庭院其實是右高左低,令雨水疏通得較好,巧妙的安排卻令訪客絲毫沒有發覺,原本呈梯形的庭園也因計算令它看起來是個完整矩形,訪客可坐在平臺上觀賞庭園,對生命作出思考。

3、足立美術館

足立美術館由當地實業家足立全康開創,館內主要收藏近代日本畫,其中以130件日本山水畫大師橫山大觀的作品最具代表性。

除此以外,館內附設的庭園更為人津津樂道,訪客可隔著玻璃觀賞廣達50000坪的極美麗庭園,園內建有「枯山水庭」、「苔庭」、「白沙青松庭」、「壽立庵之庭」、「池庭」、「龜鶴瀑布庭園」等六個不同風格的庭園。

部分以白砂作水流之地,呈半圓的一個個小山丘像漂浮的綠島和山巒,上面置有修剪完美的渾圓草球,以及灰色的假石,部分則以水作海,以白砂作土地,猶如把整個自然世界以不同形式濃縮地展現於人前,更會隨四季變化,滲透淡淡哲學意味,可駐足這裡細味參詳,也可選擇在茶室內品茶思考。

4、重森三玲庭園美術館

重森三玲庭園美術館的前身是日本現代庭園大師重森三玲的故居,後來改建為美術館,紀念重森先生對日本庭園的貢獻。

重森先生畢生致力推廣日本藝術,他發現日本許多珍貴藝術和文化都在天災中毀壞,因此便萌生了紀錄日本庭園規範的想法,重森先生花了3年時間走遍各個庭園,並編寫了《日本庭園史圖鑑》,希望把日本庭園的美麗和圖樣流傳下去。

重森先生同時也是著名的庭園設計師,他的作品極具現代感,以枯山水石庭為主,著重幾何圖形和線條,還把苔蘚的角色推到極致,而在美術館便可以透過重森先生設計的庭園了解他的靈感和想法。

5、光明禪寺

光明禪寺於1273年由日本聖僧「鉄牛円心」建造,而寺內最著名的便是九州地區唯一的枯山水庭園。園內的日本庭園「一滴海庭」以綠苔代表陸地、白沙代表海洋,抽象地表達了「廣闊海洋由滴水而起」的藝術意念。

地上更有種上楓樹,秋季時便會變得豔紅金黃,茂密的楓葉互相交疊形成了一個大型的天然屏幕,陽光灑進時更是美麗,優雅地點綴著這個藝術庭園,訪客可以坐在平臺上細味欣賞。

6、建仁寺

建仁寺在「京都五寺」中排第三,於1202年創立。第一位住持是名為榮西的僧侶,他曾前往中國修行,最後把中國的禪文化、茶文化和水墨畫都帶回來,並創建了這個京都最古老的禪院,也是日本禪學發展的根源,由於他在中國帶來了許多不同類型的茶葉,因此可以看到有一個寫著「茶碑」的石碑。

寺院貫徹著禪的宗旨,整座古老的建築沒有多餘的裝飾,木造的外牆呈現出久歷風霜、非常純粹的模樣,清楚看到複雜的木結構和簡單俐落的線條,白牆和深褐色對比看起來莊嚴亮眼。

附設的日式庭園「大雄苑」屬於枯山水式庭園,以佈滿流線紋理的白紗為河,就像一片無盡的大海,上面還有擺放石頭的青苔地,就像小島,訪客坐在平臺上可細味這裡瀰漫的禪氣氛。

境內除了建築和庭園,還可以欣賞畫在紙門上的水墨畫,單單以深淺濃淡的墨便表現出極具意境的畫作,當中的金色屏風「風神雷神圖」被列為日本國寶,活靈活現的把風神雷神的力量呈現出來,屏風摺疊的形式亦令作品更為立體,沿木廊前往法堂更會看到位於天花上於2002年繪製的巨型《雙龍圖》。

7、賴久寺庭園

賴久寺庭園是位於賴久寺內的古老日本庭園,與別的庭園不同,採用了以石頭和砂礫等代替水來呈現大自然風景的「枯山水」形式的珍貴庭園,即使建造到現在已有400多年歷史,但神奇地庭園的面貌並沒有太大改變,具有哲學意味的庭園設計得到了米芝蓮1星級評價,周邊還保留了300多年前武士住過的宅邸,可以進去參觀當時的生活風貌。

相關焦點

  • 走進最美的十個日式庭園,了解日本造園文化的精髓
    接下來小編先帶你走入這10個最美的日式庭園,看看什麼是日式庭院的禪意之美。什麼是日式庭院的最重要構成要素,及其營造的注意事項。10個最經典的日式庭園NO.1 足立美術館-豐根如果想領略最圓滿的日本庭園,就一定要走進有連續14年被《日本園藝雜誌》評為「最美日本庭園」的足立美術館。
  • 日本寺院「枯山水」體現禪意,原是由我國傳入
    日本缺水嗎?怎麼會!那營造園林,不用一滴水一朵花的枯山水,是何用意?那是禪意,用以冥想。枯山水,只是輔助一下,給個意境而已。枯山水並沒有「水」也沒有「山」,「水景」用砂石表現,而「山景」用石塊表現。古城京都的枯山水庭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哩!
  • 微觀宇宙與美學千年丨日本庭園的藝術
    而今,我們也可以透過千百年時光,從字裡行間看見細渺幽深的日本庭園之美。 書中記載了在一座庭園中將四季景觀特色全部呈現出來的方法——六條御息所的庭園根據中國風水學被劃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對應一個季節。春園和秋園,遍植繁花與紅楓,美不勝收。日本的庭園藝術由來已久,不僅能夠將變換的四季裝進小小的庭園之中,還能夠自如地用狹窄的方寸之地呈現出森林和幽谷的自然之美。
  • 第三集:禪意美學和工匠精神 淺談日本的造型樹
    上兩集,主要和大家分享了造型樹的發展前景、高價原因、種植注意事項、市場空間、培育造型手法、成型類型等方面的信息。本文將從日本禪意審美、日本造型樹發展、造型松樹欣賞等方面和大家進一步學習造型樹方面的知識,感謝您的持續關注!
  • 上帝創造自然的美,日本人創造了庭園的美
    有作家寫道:「上帝創造了自然的美,而日本人卻創造了庭園的美。」足可見日本庭園的美學價值之高。庭園造型或風流雅致,或飽含禪意,一步一景,是遊人來到日本一定要安排的行程。  現任奈良文化遺產研究所副所長的小野健吉先生是日本庭園界的權威,致力於保護傳統庭園和傳播庭園知識。
  • 淺談日本庭園文化
    關於日本庭園的分類方式眾說紛紜,一般可分成三大樣式:池庭、枯山水庭、茶庭,一起跟著「樂吃購!日本」來看看日本庭園的特色吧!▋日本庭園的三大樣式池庭「池庭」或稱「池泉庭」,以庭園中有池塘、流水或是小川為最大的特色,並且多有土丘、石頭等模擬山景,以及許多的植樹、花卉、小橋來營造出自然景觀,也有人將這一類的庭園稱為「築山庭」。
  • 京都古寺禪韻,禪宗美學下的日本園林!
    禪宗美學對日本園林的影響非常深刻,無論是舟遊、回遊的動觀園林,還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觀庭園,都或多或少地營造了枯與寂的意境。而將禪宗美學的各種理念發揮到極致的,當屬枯山水和茶庭。大仙院地方不大,主體建築方丈正殿的三個方向都圍繞著枯山水庭園。庭園主石為水流之源,根據高低大小一層層形成了三疊瀑布。靜觀大仙院庭園,雖然狹小,卻包含了枯山水中白砂、青苔、奇石乃至石上青松等各種元素,模擬自然界的高山、流水、船隻、島嶼等景象,看似簡單的景觀,卻悟出不同的禪意。
  • 隨筆:感受日本「枯山水」庭園
    新華網東京8月21日電(記者倪紅梅)對冥想和參禪感興趣的遊客到日本京都往往不會錯過感受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庭園的機會。據稱,這種以白砂、石塊和苔蘚等簡樸元素構造的精神化庭園正是禪宗思想在造園領域的體現。  坐落在古城京都西北的龍安寺石庭被公認為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作。
  • 案例賞析|「禪意小院」讓民宿撐起康養!
    [案例一] 日本庭院深受禪宗和中國園林師法自然的精神影響,逐漸形成的完整的精神體系,庭院中從植物到山石、沙礫,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日式庭院一般由樹木、植被、水缽、竹籬笆、燈籠、石子和砂石等構成,是日式美學的精髓,其所傳達的禪意與侘寂,用身體力行的生活方式,通過長期的磨礪與探索,獲得的一種洗鍊而氣場強大的美學風格。 日本園林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較為單純、凝練,細節上的處理是其最精彩的地方,它結合水、石、沙、植物等簡單的自然元素,創建一個靜謐的禪宗花園。
  • 日本禪意庭院的秘密。
    日本庭院設計基於三個理念:縮減規模、象徵化、借鑑思想。通過細分,我們可以揭開日本庭院的核心秘密所在。 日本有個喝茶、品茶的習慣,客人從外庭到內庭喝茶,首先要取之水洗手,洗去晦氣,然後與主人喝茶,喝茶引用的水一般取之它。
  • 日本15個最美枯山水庭院
    這樣的龍安寺石庭代表著日本人探索世界的一種傳統,追求平淡、含蓄、單純、空靈,體現出外部世界與內在心靈相通的禪宗美學。一座二條城但是庭園就有三個,包括最出名的二之丸庭園、本丸庭園、清流園。庭園的設計是中國式的設計,可見明朝時代中國文化依然深重地影響著日本中央政權。
  • 枯山水庭園100圖詳解
    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真正的枯山水還是起源於鎌倉時代,並在室町時代達到了極至,著名的京都龍安寺庭園就誕生於這一時期。禪宗美學對於日本古典園林的影響非常深刻,幾乎各種園林類型都有所體現,無論是舟遊、回遊的動觀園林,還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觀庭園,都或多或少的反應了禪宗美學枯與寂的意境。
  • 日本獨有的世界遺產「枯山水」其實也是我國傳入
    日本缺水嗎?怎麼會!那營造園林,不用一滴水一朵花的枯山水,是何用意?那是禪意,用以冥想。枯山水,只是輔助一下,給個意境而已。枯山水並沒有「水」也沒有「山」,「水景」用砂石表現,而「山景」用石塊表現。古城京都的枯山水庭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哩!
  • 這兩座千年庭園,每個視角都是一場展覽丨日本小眾旅行指南
    今天就來聊一聊日本庭園的故事吧。在日本庭園設計中,「侘寂」這一概念相對來說更富於表現力,也更難解釋。這種美學和哲學理念所要表現的是事物最本真的美,即不完美和無常。石頭分布於這座庭園各處,它們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儘可能以最天然的形態呈現出來。外形參差嶙峋的大石頭位於小山之頂,而相對柔和圓潤的石頭則被安置於庭園低處水畔。
  • 「建築界」日本最美枯山水庭院,龍安寺石庭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枯山水庭園,有著很高的美學研究價值,即便不是參禪者,眺望枯山水庭園,也能獲得片刻的平靜。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很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我們一起來感受安寺石庭美景帶給我們的龍安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創建於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聞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龍安寺的石庭是以油土矮牆圍成的長方形庭院,長25m,寬10m。地面鋪著一層細白砂石,表面梳著極整齊的波紋。
  • 枯山水 庭園
    公元538年的時候,日本開始接受佛教,並派一些學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國學習。你可以將這樣一個庭園理解為河流中的巖石,或傳說中的神秘小島,但若僅從美學角度考慮亦堪稱絕作;它對組群、平衡、運動和韻律等充分權衡,其總體布局相對協調,以至於稍微移動某一塊石便會破壞該庭園的整體效果。
  • 日本庭院裡的乾坤
    去日本旅遊,不可錯過的景觀之一就是日式庭院景觀——枯山水枯山水,從字面上看就是乾枯的山水景致。沒錯,這就是日式庭院的一種藝術形式。沒有水,由沙石鋪就,細沙展現水的形態,或平靜或蕩漾。石頭來展現山景,或起伏或嶙峋。方丈間展現無限的禪意。
  • 日本茶庭的美學境界
    茶庭或露地,在日本各地皆有,最多的當然在日本禪宗和茶道發源地京都及奈良那樣有著很多寺廟和庭園的古都。比如京都的松花堂庭園和奈良的依水園裡面的茶庭。松花堂庭園在京都府八幡市,它分為內園和外園兩部分。內園前方有一座戰國武將小早川秀秋於1560年寄贈的一座書院,內園後方的松花堂本是江戶時代初期精於繪畫、書道、茶道的僧侶松花堂昭,於1637年修築的兼做方丈的草庵茶室。
  • 【景觀療愈】日式禪意庭院的秘密|庭園|枯山水|燈籠|籬笆_網易訂閱
    日本庭院設計基於三個理念:  縮減規模、象徵化、借鑑思想。  通過細分,  我們可以揭開日本庭院的核心秘密所在。    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  日本枯山水庭園的主要構成要素,  而這種枯山水庭園  對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驚人的。
  • 日本 | 枯山水100圖
    禪宗美學對於日本古典園林的影響非常深刻,幾乎各種園林類型都有所體現,無論是舟遊、回遊的動觀園林,還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觀庭園,都或多或少的反應了禪宗美學枯與寂的意境。不過這些庭園形式當中將禪宗美學的各種理念發揮到極至的,還是當屬枯山水。公元538年的時候,日本開始接受佛教,並派一些學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國,學習內陸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