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渙老茶館:延續600多年最後的鄉村茶館

2021-02-19 臨渙老茶館

『臨渙老茶館』

安徽臨渙是淮北大地上一個具有三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鎮,是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臨渙位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的西南面,臨渙茶館是最具有特色的當地的茶文化,當地人喝茶的歷史始於明代,至今依然傳承著這一習慣,這裡的茶館也是全國唯一一處延續600多年的鄉村茶館。別具一格的茶文化,展示出獨特的魅力和悠久的生命力。

我第一次去臨渙鎮是2007年2月22日農曆正月初四,那時候臨渙鎮上比較形成氣候的是「江淮茶館」,如今「江淮茶館」也只是回憶了。近十多年來臨渙鎮的發展是人們有目共睹的。鎮上的茶館也是今非昔比了,為了繼承弘揚延續皖北歷史上的茶館文化如今臨渙鎮的茶館已是享譽省內外的一道靚麗的風景了。

每天早晨四、五點鐘,茶館的夥計們就開始生火燒水,天亮之後就要上客了。

具了解臨渙鎮上幾個知名的南閣茶樓、怡心茶樓,還有新建不久的城隍廟茶樓每天接待客人達2000人,少的也有800人,來到這裡你能看到一派欣欣向榮紅紅火火的生氣景象,這使我想到了我十一年前即2007年春節期間在「江淮茶館」看到的門聯「生意春前草 財源雨後泉」橫幅:「福臨萬家」!

8月10號至12號我再次和朋友們去了臨渙茶館,再次記錄了幾家茶樓的茶客風採和一些精彩瞬間!

                                             顏立平

註:圖片分別拍攝於臨渙鎮的城隍廟茶樓、怡心茶樓、南閣茶樓等,排序不分前後僅是展現皖北地區的茶館文化,也是我的回訪記錄。(攝影:顏立平)

微信公眾號:linhuan10000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投 稿

以圖片的形式整理作品

以文檔的形式編輯個人資料或者文章

打包發至郵箱

903382019@qq.com

溫馨提示:《臨渙老茶館》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臨渙老茶館   微信:linhuan10000)

相關焦點

  • 探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渙古鎮,棒棒茶、馬蹄燒餅最有名
    在安徽臨渙古鎮上,老字號「江淮茶館」的女服務員周培培,端著茶壺為茶客送「棒棒茶」。臨渙當地不產茶,就是借著六安市一種叫做紅茶棒的茶葉,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臨渙鎮南閣茶館的「茶博士」張相信在為茶客燒水,沏茶。臨渙的茶品味獨特,配以古鎮獨有的龍鬚泉水,泡出甘甜可口,芬芳清冽的茶水。
  • 千年的古鎮、百年的茶館——安徽臨渙。
    安徽臨渙是淮北大地上一個具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美術攝影基地,古茶館更是全國有名。慕名了很久,今天騎行去古鎮臨渙一看究竟。臨渙古鎮位於淮北市濉溪縣西南35公裡處。進入古鎮就看見許多掛著茶字招牌的茶館。
  • 古老的茶館街上到處都是煙火,讓我們看看
    臨渙古鎮,位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西南35公裡處。據記載,臨渙茶館始建於明代,臨渙人們的飲茶習慣至少延續了。在中國最著名的古茶館,四川成都有一個觀音亭老茶館,另一個是北部的臨渙茶館街。如今臨渙鎮的茶館裡還有明清時期的老舊木桌、黃色的粗砂碗和生鏽的銅茶壺。沿著南大展館遺址到北有20多個大大小小的老茶館。
  • 《鄉村老茶館 茶濃寄鄉情》著名攝影家張渝光紀實作品賞析
    沈劍鋒報導張渝光攝影《 鄉 村 老 茶 館 》張渝光攝影這是著名攝影家張渝光老師攝於安徽臨渙鄉村老茶館的一組佳作。這裡是一個地道的鄉村聚人氣的地方,天蒙蒙亮,就有三個一夥五個一群的老人、鄉民、遊客……等。各種茶館來到茶館相聚。說是茶館,其實就是幾個老舊式的房子裡面幾張大小、高低等的破舊桌子,茶客擠聚在這些大小不一的桌子上,泡上只有幾分錢的當地鄉村的特色「杆茶",僅管這"茶」只有五分錢,但很耐泡,且香味十足。
  • 正在消失的老茶館,位於安徽能源城市淮北,本地消費僅1元
    淮北是一處國家重要能源城市,有著豐厚的煤炭儲量,即便沒有把重心放在旅遊上,但我覺得這裡依然有許多值得周邊遊客打卡的地方,轄區濉溪縣的臨渙古城老茶館就是其中之一。的老茶館文化距今已經傳承了約600多年,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依然保持著原汁原味,且賓客爆棚。
  • 中國攝影網籤約攝影師陸士德作品賞析——《臨渙茶飲》
    臨渙古稱銍城,位於皖北濉溪縣城西南,因毗鄰渙水而得名。古鎮邊有眾多名泉,又兼水陸交通之便,商賈雲集,飲茶之風漸趨形成。並不產茶的臨渙,卻保持著千年不變的喝茶習俗,成為深受鄉村老人所喜愛的休閒娛樂方式。2017年11月,臨渙茶飲習俗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重慶老茶館——交通茶館
    交通茶館位於重慶九龍坡區黃桷坪正街20號,始於1987年,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了。交通茶館每天早上6點半就開張營業了。茶館不大,老式木架結構,房梁參差不齊,破敗中透露著其獨特的年代感,如同許多老式房屋一樣,茶館整個的採光條件不好,氛圍顯得陰暗慵懶,加上老式條凳,方形老木桌,頓時把我們拉回到爺字輩兒的那些年代。除了下棋打牌,聊天當然是茶館主要的活動,上至世界大事、天文地理,下至鄰居家裡那條小汪,話題無所不包。
  • 市中心老茶館蹤跡漸稀 上海的茶館文化如何才能傳承下去
    據統計,在上海老城廂,1950年以前就有169家茶館。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上海的老茶館逐漸沒落。如今,或許只有在城隍廟、朱家角古鎮、新場古鎮等地才能找到百年茶樓的蹤跡。茶館是「世界的小客廳」老上海茶館原本在方浜中路385號的二樓,門面不起眼,不知道的人很容易錯過。
  • 在雙流,有一家歷史最悠久的成都老茶館——觀音閣老茶館
    在成都,有這麼一個茶館,裡面一半是喝茶的人,一半是攝影愛好者。這個茶館究竟有何不同之處?為了解開這個謎底,我們來到了這家赫赫有名的茶館——彭鎮觀音閣老茶館。茶館門口有兩塊牌子,一塊是簡介,一塊是「成都市歷史建築」的身份證明。掃描這上面的二維碼後,它會告訴你關於這個茶館的一些官方資料,諸如「300多年歷史」、「面積300多平方米」、「成都地區最著名的老茶館之一」等字眼你都能在這裡看到。我們去茶館時,是一個陰天的下午,可能是天氣原因,走進茶館,你會覺得眼前一下子暗了下來。
  • 淮北市濉溪縣臨渙老街
    臨渙老街茶館內有「淮北大鼓」、「評書」、「琴書」等地方曲藝,茶客以中老年人和遊客為主  臨渙因水源優勢,明清時茶館有二十餘家,臨渙人的飲茶習慣自此沿襲(2016年攝)  茶館是居民休憩、閒聊的佳地 聲明: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
  • 皖北臨渙鎮百年老茶館
    古城臨渙,位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西南。臨渙茶館歷史悠久,起源於東晉、南北朝,在中國最有名氣的古茶館,四川成都有一個觀音閣老茶館,另一個就是北方的臨渙茶館一條街。臨渙茶館仍保留著明清時期老舊的木桌,房舍內的地面凹凸不平,鄉土氣很濃。茶館以營業為目的,供客人飲茶,下棋、聊天,休息。茶館不僅用於招待茶客飲茶,還向街坊鄰居供應開水,是當地百姓娛樂休閒的好去處,也是臨渙地區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和一大景觀。具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城臨渙,將中華民族的茶文化演變發展演變成其獨具特色的皖北茶文化。臨渙茶館印證著古鎮的歷史。
  • 騎行臨渙、永城
    8月29號2人安成鋪出發,經大興集、蒙城、韓村騎行臨渙,進入濉溪縣境內到韓村都在修路,下午1點半到達臨渙古城,騎遊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行程155公裡。找好住宿,去茶樓喝下午茶,千年古鎮,百年茶館,臨渙的茶品味獨特,六安產的紅茶棒(後名「棒棒茶」)茶葉,配以古鎮獨有的龍鬚泉水,用老虎灶一次燒許多壺開水,泡出甘甜可口、芬芳清冽的茶水。
  • 成都旅行不能錯過適合人文拍攝的茶館,彭鎮老茶館如今變了新貌
    老茶館的地面還是依舊帶有歲月的凹凸成都的悠閒體現在喝茶上,因此也隨機誕生了許多茶館,自古至今一直沒有改變的城市風貌。能堪稱為老茶館的成都,不泛深藏在大癮鬧市之中,也有深藏在古鎮古村之列。能堪稱為老的一定有自己久遠的歷史,成都的彭鎮老茶館,那可真是叫做老。當地人也冠之老茶館。
  • 老成都的慢時光,從這個老茶館的一杯早茶開始
    成都嚮導小宇說:想了解這個休閒之都,要從成都人的老茶館開始。據說,中國最早的茶館就起源於四川,清末成都街巷有500多條,而茶館就有400多家。到了30年代,成都共有茶館近600家,每天茶客達12萬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萬大軍」。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館恐怕也是四川之最,中國之最吧。
  • 中國最後一個保存完整的老茶館,遊客喝茶10元一杯,當地老人免費
    都說成都最多的兩個場所,一個是麻將館,另外一個就是茶館。觀音閣老茶館建築歷史現無從考證,通過當地老人敘述並綜合各種回憶版本,茶館原址為觀音廟,民國初期被用作茶鋪,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當地人都叫它「觀音閣」。
  • 磁器口300多年的院子裡,喝盞「蓋碗茶」體味老茶館那厚重的歷史
    重慶老茶館自古重慶城就有「城門多、寺廟鄉、茶館多」之說,對於重慶人,愛好喝茶是傳統,他們早晨喝、晚上也喝,談生意喝、調解糾紛也喝,而且都愛「坐茶館」。舊時的磁器口,是重慶有名的水碼頭和貨物集散地,勞動人民多,因此茶文化也沒那麼多休閒雅趣,而是一派市井風範:喝的是沱茶、老蔭茶,茶具用的是蓋碗,坐的是木製方桌、高腳椅,人們下了工,滿頭大汗地到茶館裡泡杯茶解渴,邊往嘴裡灌,這就是老重慶人喝茶的常態。然而,隨著舊城改造和新城的日新月異,很多老茶館已經漸行漸遠。
  • 皖北這座古鎮,延續了600年的民俗文化,人們的一天從一碗茶開始
    古鎮如今已成為許多遊客的選擇,平日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假日尋找幽靜的古鎮,不僅能一掃心中的陰霾,還能融入一方文化之中,說起安徽的古鎮,很多人想到的是黃山的西遞村、宏村,宣城的查濟古村、龍川古鎮等,與南部的安徽省相比,北部的安徽省古鎮資源確實屬於下風,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這個古鎮的北部,安徽省淮北市的臨渙古鎮
  • 臨渙城隍廟
    古鎮臨渙有個頑疾,集鎮氣息太重。大車小車亂停亂放,有看頭、玩頭的地方沒有停車場,光是交通、城管整治這一塊,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你先得讓遊客能很方便的能進得來。即便不從春秋時臨渙作為宋國面向楚國的軍事城堡算,秦統一六國後,劃全國為四十郡,設臨渙為銍城縣,自此正式開啟它的縣級城市的旅程。直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臨渙併入宿州,臨渙縣廢,降為鄉,取名渙陽鄉,臨渙此前都是縣城。所以它有城隍廟保留下來也是理所應當。奇的是,它的存立百折不撓。
  • 回味老茶館——河西民俗博覽園老茶館小記
    有人說,一杯茶就是一段人生,老茶館承載著一段記憶的切片,細細咀嚼,歷史就在杯盞間悄悄流走……「杯開,茶來!」,隨著一聲吆喝,把思緒帶過時光的縫隙,那一段段蓋碗裡的故事,就這樣清晰地浮現在我們眼前…… 在那個年代,老茶館裡人來人往,人們都把茶館當做交友聚會或是休息的好去處。
  • 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走,洛帶老茶館吃茶去
    在外省人眼中可能最能代表成都慢生活的場景就是老茶館了:好天氣,陽光壩子裡坐滿了人,藤椅、蓋碗、茉莉花茶再捧一把瓜子,工作的事放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