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報名請掃描上方微信小程序
本周活動指南
2020.9.5 (六)
VCD影促會 ✕ 九霄俱樂部
13:30-17:30
寺山修司的實驗影像世界:短片特輯欣賞
與寺山影像中的材料性討論會
嘉賓:侯斯嘉
影片及作者介紹
寺山修司的實驗影像世界:短片特輯
The Experimental Image World of Terayama Shuji: Shorts series /1970s /129min in total
70年代的寺山想要通過創作實驗短片,用無限的想像力擊敗世界。寺山修司運用底片重疊、刻刮、火燻、各種自製的特色濾鏡、多重曝光,及菲林分割重組的技巧,即使沒有電腦特效的加持,也可以將影像重新生成為任何想要的文本,產生種種匪夷所思的絢麗。寺山借著演員的肉體表現心理衝突,運用象徵的動作與畫面表達出情慾、仇恨、原罪等等母題。在他的影像裡空間被分割、被「篡改」,他嘲諷自己的電影生涯,嘲諷觀影行為本身,表達著反叛一切的野心。因此在他的影像面前,與其努力尋求答案,不如解除防備,安心感受和體驗。
*由於藝術家創作含有少量爭議性鏡頭,參與活動前請確認年齡在18歲及以上
▲《猜拳戰爭》(1971) 劇照由 Image Forum 提供
猜拳戰爭
The War of Jan-Ken Pon (Janken Sensō) /1971 /12 min /數字 Digital
導演:寺山修司 /攝影:沢渡朔 /音樂、剪輯:臼井高瀨 /副導演:川喜多清正 /製片:田中未知 /出演:Salvador Tari、橋本光史
《猜拳戰爭》創作於1971年,從中仍能看到自60年代日本社會思潮的鼓舞。不論是以猜拳對現實戰爭的比喻本身,還是粗糙的製作,都帶著一股橫衝直撞的勁道。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也被寺山修司剪輯進入長片《番茄醬皇帝》中。
▼
▲《蝶服記》(1974) 劇照由 Image Forum 提供
蝶服記
Butterfly (Chōfuku-ki) /1974 /12 min /數字 Digital
導演:寺山修司 /攝影:鈴木達夫 /音樂:田中未知 /剪輯:大島知世 /副導演:森崎偏陸 /製片:鵜飼正英 /出演:新高恵子、蘭妖子、飯田恭子、田井中浪子、佐佐田季司、齋藤正治、Salvador Tari、水無月結、大野進、青山未裡
比起寺山60年代-70年代初時期的創作所發出的質問,這部與《死者田園祭》同年創作的短片蘊含了某種蝴蝶羽化般的能量,展現出更夢幻的實驗性。《蝶服記》中,作者將鏡頭前的畫面、承載它們的膠片、投影的空間全部開發使用了起來。不論是其中的身體、聲音、還是色彩都呼之欲出地湧動。本片曾於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展映。
▼
▲《迷宮譚》(1975) 劇照由 Image Forum 提供
迷宮譚
The Labyrinth Tale (Meikyū-tan) /1975 /17 min /數字 Digital
導演:寺山修司 /攝影:福元文一 /音樂:田中未知 /剪輯:大島知世 /副導演:森崎偏陸 /製片:九條映子 /出演:新高恵子、蘭妖子、有栖川志棲子、田井中浪子、佐佐田季司、根本豐、大野進、潘喬·目黑、三村創、小竹信節
《迷宮譚》是一部純綠色調的超現實短片。屏幕和門相互轉化,門背後的光景不斷變幻,如一首對影像媒介本身之美感與自由的古典讚詞。本片獲奧巴哈烏震實驗電影節銀獎,本片曾於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展映。
▼
▲《皰瘡譚》(1975) 劇照由 Image Forum 提供
皰瘡譚
A Tale of Smallpox (Hōsō-tan) /1975 /31 min /數字 Digital
導演:寺山修司 /攝影:鈴木達夫 /音樂:田中未知 /剪輯:大島知世 /副導演:森崎偏陸 /製片:九條映子 /出演:新高恵子、若松武、蘭妖子、植田紀美江、小竹信節、德野鴉仁、有栖川志棲子
熟悉寺山修司作品的人對於《皰瘡譚》中用到的影像表現手法應該並不陌生。而這部作品最有意思的看點大概是畫面與配樂之間的微妙關係,從法國香頌,中國傳統彈撥樂,越南民歌,鋼琴曲,流行歌曲,尺八,佛經,到刀具,電臺,呼吸……甚至摺紙形成的噪音,田中未知與寺山完美搭檔,共同營造了一段奇妙的影像之旅。至於如何觀看這部作品,寺山曾經的合作機構Image Forum的一句話短評頗有參考意義:「圖像如瘟疫般傳播」。
▼
▲《橡皮》(1977) 劇照 由 Image Forum 提供
橡皮
The Eraser (Keshigomu) /1977 /20 min /數字 Digital
導演:寺山修司 /攝影:鈴木達夫 /音樂:J・A・凱撒 /視頻控制:堀池冬樹、村越元 /副導演:森崎偏陸 /攝影助手:慄田豊通、伊藤昭裕 /剪輯:淺井弘 /化妝:蘭妖子 /製片:九條映子、小西昭典 /出演:藤野節子、若松武、蘭妖子、渡邊直美
寺山在這部作品中以慣用的手法將對影像材料的處理變成了影像的一部分。在這個與記憶相關的創作中,一切行動都是具有破壞性的:擦膠,撕毀,腐蝕……猶如被不斷纂改和侵蝕的記憶。小提琴重奏將背景填滿,每個觀眾都必須進入作者的情緒。
▼
▲《雙頭女-影之電影》(1977) 劇照 由 Image Forum 提供
雙頭女 – 影之電影
A Woman with Two Heads - Shadow Film (Nitō-onna – Kage no Eiga) /1977 /15 min/1971 /12 min /數字 Digital
導演:寺山修司 /攝影:鈴木達夫 /音樂:J・A・凱撒 /照明:秦野和人 /攝影助手:慄田節通、伊藤昭裕 /化妝:蘭妖子 /副導演:森崎偏陸 /剪輯:淺井弘 /製片:九條映子 /美術:田村真一、關井一夫、梶谷彰一、田代敦子 /出演:新高恵子、岡部優裡、中山考子、Salvador Tari、潘喬·目黑
《雙頭女》似乎是寺山修司實驗影像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一個,究其原因大概是這部作品出奇的平淡。從用色到手法都比較單一,甚至立意上也較為直白。縱觀1977年,寺山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對各類手法都有大膽的嘗試,這部被標上「乾淨」標籤的作品應該也是一種語言的嘗試。本片曾獲得貝納爾馬德納電影節特別獎;並於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
▼
▲《讀書機器》(1977) 劇照 由 Image Forum 提供
讀書機器
The Reading Machine (Shokenki) /1977 /22 min /數字 Digital
導演:寺山修司 /攝影:福元文一 /音樂:J・A・凱撒 /美術:小竹信節 /照明:前田基男 /出演:新高恵子、Salvador Tari、大野進、矢口桃、日野利彥
「眼睛與書本之間的那30公分,就是時間的迴路。-Image Forum」《讀書機器》中身體的張力和演繹都趨於內斂。這部作品的音樂有極強的存在感,旋律分明的聽覺敘事與眼睛前的畫面共同搭建出都市建築、理性的條理、知識與文明的增生。
*所有影片皆為官方授權正版
關於影人
寺山修司
Terayama Shuji
1935年12月10日出生於日本青森縣,日本著名詩人、評論家、電影導演,前衛戲劇的代表人物。其戲劇代表作包括《草迷宮》、《狂人教育》等。寺山修司的身份和義大利電影奇才帕索裡尼相仿,既是詩人、評論家又是電影導演,前衛戲劇的代表人物。寺山修司熱愛戲劇之餘,將主要的激情投在電影上,創作了《死者田園祭》、《再見箱舟》等異色電影。其藝術表現手法,在當時保守的亞洲藝術界開啟了前衛創作先端,也率先導航了日本視覺系藝術形成。
嘉賓介紹
侯斯嘉(Scarlett)
畢業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空間演出專業,師從寺山修司電影/戲劇中後期作品美術監督小竹信節。曾參與萬有引力劇團《身毒丸》、《旅鼠》等劇作再演。
活動流程
9月5日
13:15-13:30 入場
13:30-13:55《猜拳戰爭》12'《蝶服記》12'
13:55-14:00 休息
14:00-14:50《迷宮譚》17'《皰瘡譚》31'
14:50-15:00 休息
15:00-16:00《橡皮》20'《雙頭女-影之電影》15'《讀書機器》22'
16:00-16:05 休息
16:05-17:30 討論:寺山影像中的材料性 115'
活動須知
出於防疫考慮,本場活動將限量對外開放名額(含VCD會員及九霄VIP);
活動將於九霄俱樂部進行,參與者可自由出入,建議全程佩戴口罩,消毒用品將會在進入空間時提供;
現場不對號入座。
VCD會員預約
請諮詢微信客服VCD娘
九霄渠道報名
請掃描下方小程序二維碼
活動地點
九霄俱樂部
地址:朝陽區望京麒麟新天地
地下一層 有待咖啡內
感謝九霄俱樂部
對本周活動的場地支持
本季特別合作夥伴
來自東京澀谷的Image Forum(IF)前身是1971年開始的「地下電影中心」,致力於實驗/獨立/另類電影與視頻的放映和發行。1977年,IF正式成立。1987年Image Forum Festival啟動,成為日本最大、最重要的前衛、實驗影像節,直到今年已是第33屆。IF擁有一個可容納35個座位的放映室並運作著自己的實驗影像電影院,主要呈現國內外獨立影視作品,包括實驗短片/長片、紀錄片、動畫等。此外,IF還開辦了Image Forum影像學院,提供為期一年的課程和暑期工作坊,培養年輕的電影導演和影像藝術家。IF收藏了1000餘部電影和視頻(大部分作品在電影院放映),並在全國各地發行給各個研究所、博物館和電影俱樂部。這些藏品也向國際學者、藝術節和電影節開放。
「離群的焦點」 季度指南
▽音頻節目:影像操場▽
▽VCDxImage Forum機構交流記錄▽
▽更多資料▽
▽點擊查看往期四季影展精彩內容▽
2019夏:「水邊的納西索斯」片單
| | | 楊·史雲梅耶 | | 德裡克·賈曼的藍
碧浪達,是裁縫的輓歌 | 《亨利-喬治·克魯佐的地獄》導演專訪
國際影像文化促進會
World Organization Of Video Culture Development
國際影像文化促進會(以下簡稱:VCD 影促會)於 2017 年夏天在北京正式成立。作為一個非營利機構,它致力於搭建一個觀影、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向公眾普及和推廣藝術影像。一方面,VCD 影促會以舉辦影像資料展、文獻展、講座和學術研討會等方式為更多人提供影像藝術教育;另一方面,它也通過自身平臺挖掘更多優秀的影像藝術作品,在為其提供放映機會的同時助力青年影像藝術家持續創作。
四季影展
Lumen Quarterly
四季影展是VCD影促會的主要落地項目之一,它立足於長期穩定地為觀眾展映高質量的藝術影像作品,並通過主題論壇,講座,文獻梳理等方式優化觀眾的觀影體驗。此影展更加看重個人經驗在文化有機體中的作用,並試圖由此出發,以最開放的態度,將藝術電影、實驗影片、短片、動畫、影像藝術等多種類的影像作品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為此,影展以我們所熟悉的春、夏、秋、冬為時間軸展開,每三個月邀請一位藝術家或文化人擔任策展,按主題挑選影片,長期不間斷地進行展映。通過這種穿插,比照式的放映方式,VCD影促會希望能夠開放性地引起話題,使觀眾從更豐富的層面和更平易近人的角度對影片以及動態影像本身產生更多的認識。
原標題:《寺山修司70年代實驗短片特輯與寺山影像中的材料性討論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