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裡臭氣燻天,蚊蟲蒼蠅成群結隊,房間常年不能開窗通風,半夜垃圾車作業噪音大、生活在此的居民苦不堪言.........在湖北武漢一小區,因一建築垃圾臨時投放點搖身一變,成為小區生活垃圾中轉站,眾業主深受其苦,投訴長達三年,至今無人管。這到底怎麼回事?
家住武漢市漢陽區金地瀾菲溪岸小區二期18棟的李女士,2017年入住時,樓下的這個垃圾中轉站僅是一個建築垃圾臨時投放點。
沒想到,在三年的時間裡,臨時的建築垃圾投放點,慢慢地變成了整個小區4000多戶業主的生活垃圾中轉站。
李女士氣憤地說,如今,這個中轉站包括建築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小區商業街區的廚餘垃圾,日均中轉垃圾達到160餘桶,整日臭氣燻天:
李女士:我們家兩個孩子,一個九歲一個五個月,每天蚊蟲叮咬情況實在是太嚴重了,咬的毒性特別大。基本上不敢開窗,每天凌晨有時候四點、五點、六點不等來拖垃圾,首先是第一個那個氣味實在難聞,另外拖垃圾那個噪音也是非常難忍。
記者跟隨李女士來到金地瀾菲溪岸小區二期,看到了18棟旁邊用活動板房搭建的這個垃圾中轉站。只見中轉站設立在小區行車道中間,左右共佔據近20個停車位。
由於垃圾要進行壓縮轉運等作業,中轉站門前空地上臭水漫延,業主停車也是避而遠之。好好的行車道和停車位,為何要搭建成垃圾中轉站呢?
為弄清原因,記者又來到小區物業中心。物業客服經理萬先生答覆說,由於前期規劃問題,目前小區內沒有合適的垃圾中轉站選址,現在能做的就是垃圾日清:
萬經理:確實,通過規劃這裡不是垃圾中轉站,他是公共地面停車位。這個已經不是我們物業能解決的問題,現在我們就是配合環衛做到日產日清,保證不過夜。也強調不能凌晨過來託運,如果環衛忙得過來,儘量過來拖兩次。
明明是臨時的建築垃圾點,為何突然變成了生活垃圾中轉站?金地瀾菲溪岸小區二期的業主,三年時間裡,不止一次向相關部門投訴,期待早日迎來一個乾淨衛生舒心的生活環境。
為解決業主訴求,今年5月26號,瀾菲溪岸社區組織該社區18棟居民代表、街道公共管理辦、城管、環衛等部門開展協調會。
協調會上,業主代表提出垃圾中轉站的設立是否存在違建,對此武漢市漢陽區城管大隊四新中隊隊長李元開表示,按照相關條例,這個臨時的建築垃圾中轉站屬於便民服務設施,不屬於違建範疇:
李隊長:當時的情況,這裡屬於臨時垃圾轉運點,這個地方,相較來說對小區整體影響較小。所以這裡是一個便民服務公共設施垃圾轉運站,我們查了相關的條例,根據規劃的136號文,屬於這一類是免於規劃許可的,通俗來說,它是一個臨時的便民公共服務設施,並不屬於違法建設。
便民的公共服務設施,最終為何成了擾民、惱民的生活垃圾中轉站呢?對此,瀾菲溪岸社區的張書記也表示非常無奈。
她說,在金地小區樓盤建設規劃之時,並沒有設置地埋式垃圾站和生活垃圾中轉站,從2017年以後,政府明文規定,凡是列入新建設的樓盤必須規劃地埋式垃圾站和生活垃圾中轉站等配套設施。而金地小區2017年以前已建成交付使用:
張書記:我們小區的車道是環形的,要是到小區門口去運送垃圾,車子進不去。另外,2017年之前的房子在配套設施上,是沒有明文規定要建設垃圾中轉站,所以這是一個歷史問題。
日常生活必然產生垃圾,垃圾中轉站也是生活必需。但到底在哪兒建、怎麼建,首先要合法合規,其次應該充分考慮廣大業主的生活需求和居住環境。
且不說金地瀾菲溪岸的垃圾中轉站在規劃上仍存在爭議,即便合法合規,相關部門也應該充分作為,讓生活在此的居民充分知情、出謀劃策,共同解決困擾大家已久的垃圾站擾民問題,還廣大居民一個乾淨、整潔的居住環境。中國交通廣播FM94.8將持續關注。
記者:飛飛
編輯:小語
編審:康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