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角守宮:睫毛+蜥蜴,誰說爬行動物不浪漫?

2020-12-24 張濤拉罕

睫角守宮:睫毛+蜥蜴,誰說爬行動物不浪漫?

文/張濤拉罕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在與人溝通時,我們通過瞳孔所對的方向、眼睛開合的大小、內外眼角的幅度等細微差異來表現心中的喜怒哀樂。對注重外貌和顏值的女性們來說,還有什麼能比一雙秋波流轉、顧盼生輝的大眼睛更富有魅力呢?

所以無論漂亮與否,當出席盛大社交活動的邀請函送至女性的手裡時,她們的第一個念頭往往總是「哎呀,真高興!我一定要好好畫畫眼妝,讓自己成為舞會上最閃耀迷人的女人,哈哈!」。

妝點雙眼可謂每個女人的必修課,從是否佩戴美瞳、勾畫眉毛、描摹眼線、暈染眼影到裝上假睫毛……每個過程的處理都得聚精會神、一絲不苟。

在該項作業中,上下睫毛的打理可謂重中之重,修長上翹的睫毛不僅能令女性的眼睛看上去更加嫵媚、迷人,同時也增強了雙眼的放電能力,大大提高了俘獲心儀男士的機率。

一眨一眨放電光~皮咔皮咔亮晶晶~

當然啦,什麼事情都得適可而止,要是過度注重自己睫毛的長度,可能會發生以下這種尷尬又可怕的事哦~

睫毛太長,被風吹的眼睛都閉不上
一不小心,長長的睫毛也會變成絕佳的燃料

在廣袤遼闊的大自然裡,也有一種動物特別注重自己眼睛的外觀,它們又大又圓的眼球炯炯有神,覆於其上的睫毛張揚而美麗,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

儘管在一般印象裡,睫毛和蜥蜴完全是不搭界兒的事物,但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這一位,卻將兩者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它們是什麼呢?睫角守宮,擁有美麗睫毛的蜥蜴。

滅絕之謎

睫角守宮,又名睫角壁虎或睫毛壁虎,是有鱗目下同名屬(睫角守宮屬)同名種的動物;它們分布於法國的海外屬地新喀裡多尼亞島上,那裡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方向,四面環海,從氣候上來說屬於熱帶地區。

紅色區域為睫角守宮的分布地域

1866年,法國動物學家首次發現了睫角守宮。在那之後,該物種與人類漸行漸遠,關於它們的目擊報告越來越少,學界曾認為該物種已經絕滅。但直到1994年,人們又重新發現了它們。

驚詫之餘,人們意識到:原來它們並未滅絕,在長達上百年的時光裡,它們就像一群隱秘的小精靈,在人類不可知的地方繁衍生息。

範德瓦爾斯之力

作為一種中大型蜥蜴,睫角守宮的體長在18-21cm之間徘徊;它們的體色多種多樣,主色調一般為灰、棕、紅、橙、黃的混合色,身體表面又分純色(無紋)、白色流蘇及虎紋等三種不同形態。

全身覆滿細小鱗片的它們擁有短小的四肢,帶蹼腳趾前五後五,腳掌底下長滿數不清的剛毛,每一根剛毛又由數以百計的環形凸起的纖毛組成。憑藉範德瓦爾斯之力(分子間作用力),它們能牢牢吸附住與腳掌相接的各種物體表面,即便是垂直的牆壁,抑或光滑的玻璃,也不會輕易掉下來。

睫角守宮的腳掌能牢牢攀附在物體表面

它們是雜食性動物,主要以小型昆蟲等無脊椎動物為食,偶爾也會攝食水果等物補充身體所需的其他養分;作為典型的夜行性樹棲動物,它們極擅跳躍,並有著良好的夜視能力。

白天,它們蟄伏在樹枝上聽著鳥叫、睡著懶覺,度過一段悠閒自由的時光;夜晚則出沒於熱帶雨林的高樹冠層間,跳來跳去,飲水覓食。

無瞼之眼

乍看起來,睫角守宮的雙眼就像鱷魚的眼睛,給人一種邪惡、狡猾的既視感。中間寬,兩邊窄的豎長瞳孔猶如一道漆黑裂縫,將布滿淡灰色網紋的棕綠虹膜一分兩半。

睫角守宮有一雙如鱷魚般的大眼睛

和頭部相比,睫角守宮的眼球非常巨大,大約佔據了整個頭部四分之一的大小;圓滾滾的眼球就像一顆精細打磨的寶石,在它們的眼眶中熠熠生輝。

眾所周知,眨眼不僅能保持眼睛的溼潤,而且能緩解疲勞,常常眨眼對眼睛的健康大有助益。然而,睫角守宮生來就沒有眼瞼,因此它們無法眨眼,只能靠舌頭的舔舐來清除眼睛上面的灰塵,並憑藉覆蓋眼睛的透明薄膜和口水來保持眼睛的溼潤。

正在用舌頭清潔眼睛的睫角守宮

說來有趣,它們的口水,就像我們的眼淚或者眼藥水,能起到相同的保護眼睛的作用;唯一不同的是物理接觸手段,它們靠舔,我們靠滴。

賦名睫毛

如前所言,睫角守宮的眼睛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但賦予它們名字的睫毛更加非同凡響——在包裹眼球的環形皮膚上,長有十數根向上挺立的皮刺,這些皮刺,就是睫角守宮的睫毛。如同古代沙場的旗幟般,帶有尖角的皮刺們迎風而立,仿佛在昭示自身的威嚴。

睫角守宮的皮刺睫毛

「ciliatus」是睫角守宮的種名,源自拉丁語單詞「cilia」,意為「邊緣」或「睫毛」;意譯的話,該種名釋意為「長著角狀睫毛的守宮」。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睫角守宮的睫毛並不局限在眼部——自雙眼開始的兩排短小皮刺,向後隆起並延伸到頭頸相接處,跨越整個背部,直至與尾巴相交的地方才告結束。就像其他蜥蜴的背冠那樣,這兩排「睫毛」貫穿了它們的全身。

睫角守宮的「睫毛」橫貫全身

如果動物界裡舉行一場「誰的睫毛更美麗」的比賽,我想,天賦異稟的睫角守宮一定能擊敗鴕鳥等擁有長長睫毛的強大對手,最終問鼎桂冠。

斷尾之痛

大家都知道,當壁虎遭遇危險的狀況或者面對比自己強大的獵食者時,大多都會採取自斷其尾的方式吸引獵食者的注意,從而創造機會逃命自保。

大多數壁虎(守宮)在逃離危險後,經過一段時間即可通過再生作用重又長出斷掉的尾巴。但睫角守宮與眾不同,它們的尾巴一旦斷裂,便無法再生。

據觀察研究,大多數生活在野外的睫角守宮都沒有尾巴,然而這並不影響個體的健康狀況。或許對它們來說,沒有尾巴的日子,不僅是身體,就連心情也會變得更加輕盈而美麗。

歡天喜地的小蜥蜴(示意圖,非睫角守宮)

備受青睞的小寵物

作為寵物,睫角守宮因其古怪但又漂亮的睫毛備受飼養者們的青睞。加上人工育種的反覆配對,如今也有諸如全紅、褚紅和琥珀色等體色、花紋異於野外種的寵物種誕生,在外形方面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

人工育種的褚紅色睫角守宮

基本上來說,睫角守宮性情溫馴,對氣溫和環境的要求較低,不容易死亡,因此比較適合初心者飼養。

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尾巴一旦脫落便不會再生,所以平日裡不要大聲驚嚇它們,抓取擺弄時也應動作輕緩,要像對待易碎品那樣小心呵護,畢竟誰也不想養一隻禿尾蜥蜴,你說對嗎?

堆堆堆~泥索嘚梅搓(對對對~你說的沒錯)

為啥最後這張圖的睫角守宮說起話來怪裡怪氣、含混不清?試試看吧,你能用舌頭一邊舔東西,一邊好好發音說話嗎?

本文原創,寫作不易;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2018 張濤拉罕,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焦點

  • 蜥蜴——古老的爬行動物
    爬行動物 爬行動物是脊椎動物演化史上首次真正適應陸地環境的動物類群, 中國是少數幾個同時跨越古北界與東洋界兩大動物區系的國家。第三紀晚期以來發生的地質事件, 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區域氣候地理環境極其複雜, 孕育了眾多的爬行動物。
  • 睫角守宮飼養入門指南(上)
    睫角守宮花大部分的時間在小樹木和低矮的灌木中逗留。他們通常會尋找能夠藏匿,靠近地面的地方,並在白天睡覺。他們喜歡吃昆蟲、水果和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夠在室溫下保存的東西。睫角守宮那易於護理,不尋常的外觀的特點和無限制的繁殖潛力促使他們迅速走紅。毫無疑問,睫角守宮在現在看來確實是最好的寵物蜥蜴之一。
  • 長著睫毛的爬寵?入圈先看:如何照顧好睫角守宮
    睫角守宮大部分的時間在矮的樹木和低矮的灌木中逗留。它們通常會尋找能夠藏匿、靠近地面的地方,並在白天睡覺。睫角守宮易於打理,不尋常的外觀的特點促使它們迅速走紅。毫無疑問,睫角守宮在現在看來確實是最好的爬寵之一。
  • 從微小史前蜥蜴看爬行動物演化
    作為現代蜥蜴、蛇和爬行動物楔齒蜥屬的祖先,鱗龍形下綱的樣本只在一些三疊紀遺址發現過,而對它們早期演化的大部分認知尚處於空白。Gabriela Sobral和同事在德國費爾貝格(Vellberg)的中三疊紀(2.47億-2.37億年歷史)沉積中發現了這個小化石。分析顯示,該化石樣本是一種此前未知的早期鱗龍形下綱物種。
  • 不養貓狗只愛蜥蜴和蛇 濟南有個「爬寵圈子」 講述背後故事
    老姚拿出自己養的睫角守宮,說:「它們其實挺安靜。」「13歲男孩兩個月被毒蛇咬傷兩次」,這條新聞將記者拉入「另類寵物」的圈子,蛇、蜥蜴、蜈蚣、蟒……但是在圈兒內,玩家不管這些動物叫「另類寵物」或者「異寵」,他們稱作「爬寵」。
  • 臉上始終掛著神秘微笑的豹紋守宮,可以說是爬寵中的一股清流了
    有許多動物也會擺出笑臉,貓咪和狗狗都會,特別是狗狗,兩邊嘴角往上一揚,說不出的可愛,甚至還有薩摩耶這樣專注笑容一百年的微笑天使。在寵物界有一種爬行動物,也是以甜美的微笑出名,它笑起來是這樣的。相信大家都曾經在網上見過這種小動物了,它叫豹紋守宮,是一種小巧玲瓏的蜥蜴,也是寵物界炙手可熱的新明星。
  • 地球10大長得最奇特的爬行動物,似蜘蛛俠的蜥蜴,以蛋為食的蛇
    10、紅頭巖蜥:這種紅頭巖石鬣蜥是地球上最奇特爬行動物之一,其外型非常像「蜘蛛俠」,因此也被命名為「蜘蛛俠蜥蜴」,其體長約35-38釐米,生活在非洲地區,在棲息區域覓食體型較小的獵物
  • 爬行動物之「最」
    世界最小爬行動物這張由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提供的照片,在一比索硬幣上顯示多米尼加共和國的雌性雅拉瓜蜥蜴。據美國生物學家說,這種成年後僅長1.6釐米的蜥蜴,是世界上最小的爬蟲類。這種蜥蜴是在多米尼加的雅拉瓜國家公園發現的。
  • 白化豬鼻蛇、藍舌石龍子,女子攜帶這些爬行動物入境被截
    近日,一名旅客攜帶白化豬鼻蛇、藍舌石龍子、睫角守宮等多個品種合計 15 只爬行綱動物,自羅湖口岸入境,準備在內地市場銷售,被深圳海關所屬羅湖海關當場截獲。當日中午,正值旅客入境高峰期,羅湖口岸入境大廳一名女性旅客被羅湖海關關員依法截停檢查。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周潤邦說,當時他一眼就看出這隻瞼虎的不同,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後,最終確定為瞼虎屬新種。  這意味著,繼霸王嶺瞼虎、海南瞼虎、周氏瞼虎後,海南再添一個瞼虎屬海南特有種,一躍成為我國瞼虎種類第二多的省份,僅次於廣西壯族自治區(5種)。  瞼虎,隸屬爬行綱有鱗目蜥蜴亞目瞼虎科,因擁有可活動的眼瞼而得名。
  • 科學家發現爬行動物靠「第三隻眼」預測地震
    作為最古老動物種群的代表,蜥蜴對地磁和電磁場的反應都很敏感。這是因為蜥蜴的神經系統有別於其他動物。 據謝爾蓋·沙雷金說,爬行動物有一種所謂的腔壁器官,稱為「第三隻眼」。這個器官位於間腦的末端,在負責調節神經系統的骨骺旁邊。有趣的是,蜥蜴的這個器官通過一個專門的小孔伸到了體外。和蜥蜴不同的是,蛇的「第三隻眼」藏在顱骨裡面。動物真有第三隻眼嗎?
  • 科學家在阿爾卑斯山找到了「所有蜥蜴的祖母」
    研究人員在研究義大利阿爾卑斯山脈的化石時,發現了一具真正的古代遺蹟,今天的蜥蜴、蛇等和我們哺乳動物的遠祖可能至少在2.4億年前就已分道揚鑣,成為陌路了。這項新發現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進行了詳細闡述,這種微小的蜥蜴最初被科學家們歸類為蜥蜴族譜的一個分支,但是新的掃描技術讓科學家們重新地檢查了這個化石。在對化石及其嵌入的巖石進行了CT掃描後,研究人員發現了被化石的巖石外殼掩蓋的骨骼結構的微小特徵,特別是在大臂下顎的一根小骨揭示了它是鱗狀動物的一部分,而且非常的古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爬行動物科研痴
    我們來訪時,這位37歲的生物學院副教授、爬行動物研究學術帶頭人,身形清癯,穿著一件普通的黃色T恤,黑色長褲染了些塵灰。  一兩畝寬的實驗室,分為兩大部分。一邊是模擬自然場景的人工養殖池子,一隻只蜥蜴不時爬竄;一邊是工作室,放著一個個恆溫孵育箱。整個實驗室,共有22種蜥蜴。  為了研究這群四腳爬行生物,杜宇沒有給自己和學生放暑假。
  • 科學家揭秘蜥蜴如何在水下呼吸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日報導,近日,一段拍攝於哥斯大黎加科託布魯斯的視頻捕捉到了爬行動物蜥蜴是如何利用鼻子上的氣泡在水下呼吸的。據報導,此前人們認為,這些爬行動物在潛入水中時屏住呼吸長達16分鐘。
  • 誰才是第一個下海的爬行動物?
    誰是第一隻下海的爬行動物呢?一起來看看。爬行動物下海大猜想距今約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生物大滅絕。這個時期,大陸漂移過程正好處於「拼合」狀態。世界正在形成一塊巨型完整的「泛大陸」。
  • 氣候變暖 紐西蘭珍稀活化石大蜥蜴瀕臨滅絕
    紐西蘭大蜥蜴2億多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是當今倖存為數不多的遠古爬行動物物種之一。然而,素有「活化石」之稱的紐西蘭大蜥正瀕臨滅絕。英國《泰晤士報》2日援引科學家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的文章報導,由於紐西蘭大蜥蜴的性別由孵化溫度決定,氣候變暖使得孵出蜥蜴的雄性比例上升。長此以往,最終將導致大蜥蜴滅亡。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 海南周刊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霸王嶺瞼虎。
  • 蜥蜴和蛇的區別,你知道多少?你見過雙頭蜥蜴嗎?
    蜥蜴,屬於冷血爬蟲類,和它出現在三疊紀時期的早期爬蟲類祖先很相似。大部分是靠產卵繁衍,但有些種類已進化成可直接生出幼小的蜥蜴。蜥蜴通常有四隻腳,所以又稱為「四腳蛇」。蜥蜴是爬行動物綱中最龐大的家族,有記錄的品種超過4700種,棲息環境也廣布各地,有生活於水中、棲息於沙漠、潛藏於地下、攀爬於樹林、甚至是飛翔在空中的,而且會為了環境的差異而演化出各種不同形態。蜥蜴與蛇的區別是:1.蜥蜴下頜骨的左右兩半以骨縫結合,不能活動,口不能張大。蛇的下頜骨左右兩半以韌帶相連,彼此間可拉開,這是蛇的口可以張得很大的原因之一。
  • 蜥蜴有沒有毒,當寵物養到底安不安全?
    現在很多人都會養一些寵物來解悶兒,比如小貓小狗等等,當然還有一些人口味比較獨特,可能會養一些平常人不太會養的生物,比如蜥蜴!蜥蜴是爬行類(爬蟲類)中種類最多的族群,為有鱗目蜥蜴亞目內爬行動物的總稱,全世界已知超過400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體型差異很大,從數釐米大的加勒比壁虎到近3~5米長的科莫多龍都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蜥蜴是不是兩棲動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