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為什麼能成為千億級餐飲帝國?——《海底撈,經營的不是餐飲...

2020-12-18 人民交通網

管理是藝術,不是科學,作為藝術的管理,天分和實踐遠比知識和理論重要。

這是讀完《海底撈,經營的不是餐飲》之後,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海底撈的管理別人無法複製,海底撈的成功更是無法複製的。更確切地說,海底撈不是創始人張勇管理出來的,而是張勇創造出來的,別人能學其形,但無法學其神,因為上天造人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神,只能完善提升,而不能照搬別人成為別人。

 

好多勵志類的書籍,總是教你如何成功,一會兒告訴你細節決定成敗,一會兒可能又告訴你只要堅持才能勝利,有些時候這種書看多了,講座聽多了,反倒迷失了。記得曾經在一本小資粉絲巨多的雜誌裡,有一個欄目常年刊登一些小故事,旨在透過小故事告訴年輕人生活的哲理和成功的路徑。記得當時有期雜誌的這個欄目同時刊登了兩個故事:

1.在荒漠裡打井,有人選了一處,使勁向下打,打個50米都沒有水,最後放棄了。其實在旁邊50米處就有水,只要打下5米就行了。(似乎告訴大家要學會多找機會,不要死心眼。)

2.在荒漠裡打井,打下5米,不見水,就在旁邊50米處重新打一處,就此規則打了50處都沒有水,終於放棄了。其實他打的隨便一處井,只要打下6米,也就是多打一米都有水。(似乎在告訴大家只要堅持就會成功)

當然,有些聰明人看來兩個案例後,肯定會綜合地得出結論說,要學會靈活地面對實際情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真理,但也等於什麼也沒說。

 

「尊重員工,客人是老闆」這是海底撈的企業理念。

平常總是聽著「顧客是上帝」這樣一句話,都快聽膩了,可我還是沒很大的感想,因為我從不信上帝。

而「客人是老闆」這句話,卻觸動了我的心,讓我深切認識到我們的一切,都是客人給的,所以要感恩客人,不要和客人鬧情緒,哪怕再差的客人,也得充分地尊重他。

書中說到人生只有經歷了逆境——順境——再逆境——再順境的過程,才算完成了哲學意義上的「否定之否定」,內心才會開始變得強大起來。

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想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在人生的旅途中,跌倒一次後能爬起來這不算什麼,要做到每次跌倒後都能再爬起來,這才偉大,這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在閱讀海底撈的時候要帶著問題去仔細品味,慢慢回味,這樣我們才能學到其精髓,而不是其表面的華麗。總而言之,管理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科學,它不是數學公式。當你看到這種好的、優秀的管理模式時,不是一味的套用到自己的公司中去。一定要理解別人這種管理模式的優秀在哪,應該取哪部分用到我們公司的哪個部門。同時在執行的過程中會不會出現更多新的問題。「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所以說,海底撈經營的不是餐飲!

 

連著多日終於把《海底撈,經營的不是餐飲》讀完了,從這裡面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現在分享給大家。

首先是海底撈的——模式

任何一種商業模式,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即要有巨大的市場想像空間,也就是市場的容量要足夠大。餐飲業作為一個傳統而永恆的行業,市場容量足夠大,可持續性特點也較強,顧客吃完一次,如果感覺好,過一段時間還會繼續消費。海底撈的發展模式也很大程度上依託於他的行業特性,充分享受了餐飲行業的特點,給他提供了無限擴張的可能性。

再次是海底撈的——服務

海底撈專注於「服務」。從書中我可以很強烈的感受到他的企業氛圍,從員工的福利建設,層級管理、績效晉升最後落實到客戶的終端服務感受。海底撈的最終目的是在於通過服務品質能讓用餐者感受到家的溫暖,而海底撈抓住了捷徑就是通過給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他們感受到家的快樂,然後讓客戶最終感受到家的溫暖。

當其他餐飲企業都在搞服務標準化的時候,海底撈反其道而行之,一心一意從顧客的角度出發,用心體貼的提供個性化服務,為此甚至是偏執式的堅持:對顧客像家人一樣好,甚至服務到讓你「煩」。

海底撈為顧客創造的是一種幸福感,顧客感到幸福了,則「心」就給你了,把消費者的心智模式牢牢抓住,就成功了。一不小心,海底撈做了一個「消費服務感覺」領域的第一品牌。

差異化的服務在我們行業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差異化的服務源於我們行業的自主性。我們的家政服務,缺少一個標準化得服務流程,這個服務規範我們正在致力於制定,但是我們更重要要致力的就是將一個複雜的服務項目簡單化,明晰化,讓我們的客戶有更直接的感染。

最後是海底撈的——管理

任何管理都需要激勵與監控;不同的管理方式,源於對人性的不同假設。在現實中,每個管理者都會根據自己對人性的判斷,從而選擇一些東西。好的管理一定是以激勵為主,監控為輔,這樣才能讓大部分員工感到被信任。人被信任了,就會「士為知己者死」,管理就事半功倍。壞的管理一定是監控為主,激勵為輔,用防賊的方式監控員工。人被看低了,士氣自然就低,管理就會事倍功半。所以我們要特別學習海底撈對於來自一線農村的管理經驗,對於這些員工更重要的是以理服人,以情動心,用真誠打動員工,保證人員穩定性。管理、服務方式具有差異性,這是我們在市場競爭中有佔有唯一的先機。

 

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將簡單的事情細節化,這樣就會慢慢成就未來的成功。

(新媒體編輯:hz)

相關焦點

  • 海底撈工作法《海底撈 經營的不是餐飲》
    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一本新書《海底撈 經營的不是餐飲》就深入解析了海底撈如何從一個小縣城的路邊小店成為全國性餐飲龍頭企業的過程。由參與,到總結,再到學習,蹇桂生以一個「親歷者」的視角寫成了這本《海底撈 經營的不是餐飲》,他得出的答案是:海底撈經營的不是餐飲,而是人,創始人張勇為企業帶來的,不是美食,而是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豐富才能。
  • 海底撈的資本帝國:又坐擁一家千億公司
    來源:投資界海底撈已不單純是一家餐飲企業,而是餐飲業加製造業,完備的供應鏈條讓它具備孵化餐飲新品牌、新品類所需要的幾乎一切基礎設施。作者 | 鄒雅媚來源 | 有味財經(ID:uvfinance)張勇執掌的「海底撈系」再添千億市值上市公司!
  • 海底撈增長進入瓶頸,新加坡首富還能打造萬億餐飲帝國嗎?
    「核心提示」 報復性吃吃吃沒來,海底撈上半年淨虧損近十個億,市值卻一路走高。而這並不是新加坡首富四川人張勇的餐飲帝國全貌。 這並不是張勇餐飲帝國的全部,海底撈餐飲門店火鍋調味料的供應商頤海國際,市值也創下了新高,超過1300億元。 手握兩家千億級別上市公司的張勇,布局在餐飲生態鏈上的還有一長串公司。 4萬億市場的餐飲江湖,似乎出現了一個具有超凡統治力的霸主。
  • 海底撈食安事件背後:餐飲帝國的十字路口
    作為一家全國知名的餐飲品牌,海底撈能否順利渡過這次輿論危機?為什麼這樣一個明星企業會發生後廚出現老鼠,用湯勺掏下水道這樣的惡劣事件?以曲線方式謀劃上市的海底撈能否更好地謀劃未來,仍需時間檢驗。    《中國經營報》記者聯繫海底撈公司,就相關問題進行採訪,但該公司表示正集中精力梳理問題和制定整改措施,暫時無法接受採訪。
  • 中國餐飲為什麼,只有海底撈,脫穎而出,家喻戶曉
    9月26日上午,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營運長楊利娟敲響了港交所的銅鑼。從1994年創立到今天,歷時24年,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海底撈作為一家餐飲企業,它卻常以變態級服務在朋友圈刷屏,比如為顧客美甲、給顧客慶生,還會擔心顧客一個人吃火鍋太悲慘……「服務好」讓海底撈贏得了餐飲界最響亮的口碑。每一個海底撈員工都用心為客人服務,為什麼?
  • 以海底撈為例看餐飲行業單店經營特性
    擴張方式:直營,連鎖加盟還是特許經營?所有餐飲企業的擴張不外乎以下三種模式:直營店模式,連鎖加盟模式,特許經營模式。直營店模式是一個公司自己管理旗下所有的分店,而連鎖加盟和特許經營模式都是初創公司負責出技術管理辦法,加盟方付出資金和進行實踐。加盟模式具有快速複製、擴張成本低、旱澇保收的優勢。
  • 海底撈上市,市值開盤破千億,2017年營收全球中式餐飲第一名
    商悟社9月26日今日,號稱「中華火鍋老大」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開盤即大漲超10%,市值一度突破千億,目前已回落到944.46億港元。據商悟社了解,海底撈2017年營收102億,淨利潤12億,在中國和全球的中式餐飲市場中均排名第一,海底撈品牌也被稱為是增長最快的中式餐飲品牌。據海底撈最新招股書披露,2018年上半年海底撈營收73.4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4.4%,淨利潤6.47億。海底撈是唯一一家營收超百億的中餐企業。
  • 海底撈(06862)憑什麼成為中國火鍋餐飲霸主?
    公司 海底撈(06862)憑什麼成為中國火鍋餐飲霸主? 2020年4月1日 21:55:47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東方旅遊家」,作者:王克宇、椰香、莊瑩。我們認為火鍋是餐飲行業的優質賽道,而從品牌力、規模、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等維度來看,海底撈(06862)都是火鍋產業鏈下遊最為優質的公司。
  • 餐飲行業領跑者——海底撈的關鍵成功要素
    其中海底撈依舊位居榜首,而且遙遙領先。即使在疫情期間,海底撈也保持著沉著應對,並沒有像西貝等企業一樣開始比慘。除了自我防疫、堅持外賣在經營新舉措層面也在做一些事。  2.人力資源體系  眾所周知,海底撈公司一向以極致服務為品牌特色,注重消費者各環節就餐體驗。甚至海底撈的各種「奇葩」服務頻頻成為網絡熱點。而這樣高服務品質的背後離不開海底撈優質的人力資源體系。  1)「阿米巴+ABC+連坐制」以及「計件工資制」  2011年,張勇引入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啟動分店裂變。
  • 由海底撈成功案例分析餐飲行業發展之道
    說到餐飲行業,在外國最成功的企業是肯德基麥當勞,在中國就要屬海底撈了。為什麼餐飲行業走出來的全國性企業是海底撈而不是其他企業,海底撈到底做了什麼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事情才能走到今天的地步?今天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餐飲行業的發展之道。
  • 一張圖讀懂「海底撈」
    在過去的10年中,海底撈已經在戰略上布局了一個千億級的產業價值鏈企業群。張勇也不是一個簡單的餐飲老闆。一張圖的背後 我們再看看海底撈的千億級戰略布局1.2017年,海底撈成為第一家百億級中國餐飲企業,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火鍋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做到產品標準化的中餐品類。
  • 飯店起名「海底撈珍」撞餐飲名牌「海底撈」
    近日,江蘇省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上訴人孫國慶與被上訴人四川海底撈餐飲服務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上訴案。經過審理和評議,法院當庭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掘金餐飲行業: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深度對比
    我國餐飲行業連鎖化率遠低於發達國家,近年來連鎖化率逐漸提升。我國餐飲行業的連鎖化率低於 10%,相比美國、日本 50%左右的連鎖化率,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近年來我國餐飲企業連鎖化率不斷提升,主要因為連鎖品牌擁有更強大的資本平臺、更高的品牌認知、更好的食品安全控制能力,能提供優質食品和服務。
  • 《海底撈店長日記》:為什麼一個火鍋店可以做成全球餐飲品牌?
    海底撈火鍋店給我的感覺,主要就是貼心的服務,切切實實如「上帝般」的服務,用我們湖南話來說,就是非常「講客氣」,這種「客氣」讓人記憶猶深。會做人的人,人緣不會差;同理,會服務的餐飲公司,生意也不會差!現在只要談到火鍋,全球性的企業,非海底撈莫屬,為什麼一個火鍋店能做到這麼大呢?
  • 海底撈張勇:四張桌子、一口鍋締造千億火鍋帝國
    沸騰的鍋爐與喧鬧的氣氛之中升騰起一個千億的火鍋帝國,而服務鑄就了海底撈在日漸焦灼的火鍋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顧客的滿意度與員工努力程度則形成了海底撈獨特的員工考核機制。不考核利潤,只考核顧客滿意度與員工努力程度,正是這樣的文化機制訓練出了一批批忠誠的「羅文」。
  • 解碼海底撈首家智慧餐廳 阿里雲如何重構餐飲IT架構
    第一,低附加值,餐飲行業創造的附加值是比較低的;第二,勞動密集,任何一家餐飲都需要大量的服務員;第三,碎片化,顧客不可能天天吃同一家餐廳。很少有人會把餐飲行業作為自己終身服務的一個工作對象,海底撈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整個行業發生一些改變:從生產、運營和服務三方面走向智慧化。
  • 海底撈涉嫌抄襲巴奴 4萬億餐飲行業什麼才是核心競爭力?
    事後,內地蘭芳園奶茶店母公司表示,其經營是獲得了香港蘭芳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授權。但香港蘭芳園的負責人林俊業則表示,從未授權任何公司或個人在內地經營蘭芳園,亦未曾聽說過「香港蘭芳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後有記者發現,這家所謂的餐飲管理公司成立不足一年,唯一自然人董事登記住址竟是安徽省某村莊。
  • 海底撈、呷哺們威風背後痛點不少,餐飲新零售怎麼玩轉?
    海底撈、呷哺們威風背後痛點不少,餐飲新零售怎麼玩轉?除了業態嘗鮮,海底撈也想整合數據說起火鍋巨頭海底撈,給人首先聯想到的便是它排隊用餐前的服務——免費擦鞋、修指甲、免費果盤小吃等等。據消息稱,2018年5月17日海底撈國際控股公司在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並於9月26日成功赴港上市,且上市當天市值就破千億港幣。其實海底撈要上市的消息在火鍋行業裡頭是意料之中的事。
  • 疫情下的海底撈,是整個餐飲行業的真實寫照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後疫情時代的「報復性消費」,或許能在2020年為海底撈貢獻更多營收,而海底撈卻悄悄採用部分菜品漲價的策略,試圖扭轉局面。  無論是報復性消費,還是菜品漲價,基礎還是要有足夠的客流。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有必要先看看經營場所的開放情況。
  • 獨佔餐飲大盤1/3,團餐業能出幾個海底撈?
    英國康帕斯、法國索迪斯和美國愛瑪客都是跨國經營的團餐品牌,其員工數量多達數十萬,並在90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愛瑪客甚至拿下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團餐競標資格。 而我國團餐市場目前的集中度還很低,團餐百強只佔整個團餐市場的6%,中烹協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餐飲企業百強》中,團餐品牌僅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