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李春設計建造趙州橋,梁思成茅以升大力推崇,如今卻成假古橋

2020-12-25 騰訊網

導語:

逢山修路,遇水架橋是中國自古便有的旋律,在當代更是展現的淋漓盡致。中國是橋的故鄉,被稱為「橋的國度」,無數名橋屹立於東方,成為標誌性參照物。洛陽橋、趙州橋、盧溝橋和廣濟橋是中國四大古橋,至今依然挺立在中國的版圖上,它們是中國古橋的見證,代表著民族的文化與智慧。

早在原始社會,就有相關記載,到了秦漢時期,我國古代橋梁開始初步發展,唐宋時期,我國橋梁發展步入輝煌,鴉片戰爭時期,我國橋梁發展停滯,近十年間我國橋梁飛速發展,許多橋梁的規模以及跨度已位於世界前列。如今,我們在不斷建造新橋時,也在維修古橋。我國著名石拱橋——趙州橋於1955年開始修繕,修建後的趙州橋煥然一新,但隋代流傳的原本的神橋趙州橋卻自此消失了。

古代石拱橋傑出代表——趙州橋

趙州橋是我國石拱橋的傑出代表,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又名安濟橋,由李春主持建造。趙州橋是一座空腹式的圓弧形石拱橋,它的精巧之處在於副拱的設計,趙州橋拱圈兩肩各有二個跨度不等的副拱,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省材料,又能方便排洪、保護橋身,與其說是設計別出心裁,倒不如說是一項了不起的發明。

趙州橋結構勻稱,四周景色秀麗,古樸美觀的石拱橋與周邊景色融合的十分愜意。橋與自然結合一體,渾然沒有拼接感,像是它本就屬於這裡,沒有才會奇怪。趙州橋有許多細節化的設計,在修建時選用附近生產的質地堅硬的青灰色沙石作為石料、石拱的側面鑿有細密斜紋、每一拱券上寬下窄、在兩側外券相鄰拱石之間都穿有起連接作用的「鐵腰」,無一不體現古人的智慧與心思之巧妙。

談到石拱橋,不禁讓人想到魯班壯志感動上天,揮灑神力助魯班造橋,後被張果老仙人和柴王爺戲弄,隻身託橋的故事。中國石拱橋具有中華民族的風骨,從古代延續至今,在歲月的更替中,趙州橋抵抗次洪水衝擊,接受風雨洗禮,忍受寒霜摧殘,依然挺立在長河之上。

修繕一新的趙州橋

趙州橋距今已有上千歷史,從唐貞元八年七月,開始第一次修繕,到1995年修繕數次,1953年到1958年進行了全面徹底的修整,是近一千多年來最大的一次修復工程。

為更好地修繕趙州橋,更大程度的保留橋的本色,國家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等單位,先後派多名專家進行發掘、勘測。經過不斷勘測分析,修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為日後的修繕工作奠定基礎。趙州橋修復過程中,整個工程堅持保留原來的護拱石、收分等五種做法,由於部分損壞比較嚴重,很難採用簡單的方式修繕,因此除了情況完好的部分主拱和兩端小拱的一部分金剛牆之外,其餘部分被全部拆除,重新設計修建。

為維持趙州橋原本的外貌,橋面所有的欄板按之前的樣子重新設計,外側顯露的地方依舊使用拱券石,剩餘的部分使用鋼筋混凝土蓋板。此次修繕採用「壓力灌漿」工藝,並且在橋面上下加設了二層防水亞麻布和三層瀝青,以便保護石拱橋不受腐蝕,同時也可防止漏水現象發生。

趙州橋修繕完成後,有學者表示十分痛惜,認為趙州橋煥然一新的修建使它原本的歷史大部分流失,損害了到它的藝術價值,十分遺憾。也有人認為,分析當時的情況,中國正處於百廢待興的年代,許多事情都不能盡如人意,投入大量資金修繕趙州橋的難度非常大,隨著時代不斷進步,技術不斷革新,事物都有存在的意義,應該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大多數的建設往往不是簡單的專業技術問題,還要考慮政治因素、經濟等因素。

趙州橋的影響

趙州橋是我國石拱橋的傑出代表,是我國第一石拱橋,被稱為「中國工程界一絕」。獨特的「副拱」設計,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省材料,又能方便排洪、保護橋身,滿足技術和工程雙方面的要求,創建了新奇思路,供後代研發者借鑑鑽研。敞肩拱、跨度大、弧形平、兩端寬中間窄、縱向並列砌築法是趙州橋的結構特點,「敞肩拱」結構歐洲出現比中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展現中華民族特有的智慧,「敞肩拱」的結構形式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為我國現代橋梁建築提供思路。

趙州橋的設計符合力學施工原理,說明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十分先進,是我國古代建築史的巨大成就。趙州橋除了科學技術成就斐然,在文化藝術上也頗有成就,雕刻刀法蒼勁有力,設計新穎豪放,橋體精細巧妙,體現我國橋梁豐厚的文化底蘊。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趙州橋選定為世界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史古蹟」,並建造銅牌紀念碑,是我國橋梁技術在世界上產生深遠影響,提高我國形象,並為國外橋梁建設提供參考。

趙州橋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水從碧玉環中去,人在蒼龍背上行」是對趙州橋的描繪,充滿詩意和生活氣息。歷史是無形的文化,無蹤跡可尋,卻又是許多事情的憑證。

趙州橋經過一次又一次維修,便變成如今的面貌,有人說趙州橋的煥然一新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它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你是否了解過趙州橋的歷史,如今的趙州橋還是你記憶中的樣子嗎?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歷史的變革和時代發展,我將與你同在!喜歡的話請您點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讓人嚮往而又略感失落的趙州橋
    趙州橋西方直到19末葉才開始建造這種拱形橋,而在中國的隋代,建造這種拱形的橋梁技術已臻成熟。不過,據說現在趙州橋的內容已經從學生課本中撤了下來,其中的原因無非兩條,一是課本知識點太多,新知識畢竟要擠掉舊知識,二是過去關於趙州橋的說法是不是需要一點反思。8月10日,我們自駕進入趙州橋景區,首先參觀遊覽的是古橋展覽館和科技館。古橋展覽館都是古橋知識,表現形式主要是圖片、模型和說明文字。科技館也是關於架橋的科學知識。
  • 「節目」天下第一橋——趙州橋究竟是何人建造?
    直到1953年,重型卡車才繞道旁邊的附橋穿行於洨河兩岸,甚至在1984年,營建趙州橋公園以前,趙州橋也仍然作為一個正常的交通運輸橋梁,繼續發揮著作用。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據史料記載,公元793年,即竣工後的200多年的唐代,一次洪峰沒過橋頂,橋上欄杆石衝落河中,橋臺被水衝毀一角,但橋主體並未損壞。
  • 在河北趙縣古橋展覽館感受趙州橋給世界橋梁建築帶來的影響
    趙州橋我們在小學課本裡就了解了,這裡不做過多的講述。先說說為什麼要建造趙州橋呢?參觀完趙州橋在古橋展覽館我找到了答案。這裡展出的是一些與趙州橋發生過重要聯繫的人物,前兩位是隋代的兩位皇帝,隋文帝楊堅及隋煬帝楊廣。
  • 趙州橋的悲劇:1300年歷史的古橋,卻在60多年前徹底「消失」了
    畢竟這座橋的造型極為漂亮,還有著1300多年歷史,更難得的是它還出自隋朝名匠李春之手,某種意義上說,它已經不是一座古橋那麼簡單了。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又名安濟橋,橫跨於洨河上,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老的石橋。它修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 中國四大古橋趙州橋的奇蹟
    中國歷史上四大古橋:潮州廣濟橋(也稱湘子橋), 河北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和福建的洛陽橋。小編此文就來介紹一下趙州橋的奇蹟吧。趙州橋座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安濟橋),又叫趙州橋。
  • 國人記憶中的趙州橋,承載了1300年的歷史,如今已「消失」了
    國人記憶中的趙州橋,承載了1300年的歷史,如今已「消失」了前言:提及到橋,我們想到的就是道路。尤其是那些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橋,更是讓人們敬佩與欣賞著,就好比千年的趙州橋。趙州橋在上學時期的課本之中就有出現過,從文章之中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趙州橋的別樣的魅力所在。在這1300年的歷史之中,趙州橋經歷過了多次的損壞,經歷了好多次的修建,最終才形成了如今的模樣。在62年前的修繕之中,趙州橋就徹底消失了,這是為何呢?
  • 河北趙州橋遊覽攻略:久聞天下第一橋,特地到此瞧一瞧
    半路老婆提議去趙州橋看看,自駕遊嘛,想停就停當然沒問題。當晚,我們就在石家莊趙縣縣城住下,準備第二天遊覽趙州橋。趙州橋,是一座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橋,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當地人稱之為大石橋。趙州橋始建於隋代,由匠師李春設計建造,後由宋哲宗趙煦賜名安濟橋,並以之為正名。趙州橋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曾歷經8次修繕。
  • 羅哲文曾多次勘察趙州橋 建議修建橋梁博物館
    梁思成把羅哲文引入了廣闊的建築藝術殿堂,他和羅哲文談線條的藝術性、圖紙的藝術性,羅哲文領會著建築藝術的美,開始著迷於古建築研究。  羅哲文曾回憶,20世紀40年代初,自己跟著老師梁思成學習古建築的時候,就被辦公室牆上的趙州橋的圖片所吸引。當年,梁思成正把這一獨特結構的古橋寫成一個很長的報告,在1934年《中國營造學社彙刊》上刊發了,梁思成還曾親手教羅哲文為趙州橋描繪圖紙。
  • 原來,現在的趙州橋已經不在是那座屹立千年的古橋了!
    被無數國人所熟知的趙州橋,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其設計建造精妙讓它屹立了千年而不倒,著實讓人們為古人的智慧感到讚嘆。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中國第一座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衝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也是實至名歸的。然而,現如今人們所能看見的「趙州橋」已經不是那座千年古橋了,而是經過了現代技術大修的鋼筋水泥版的「趙州橋」。早在1930年,梁思成前往考察,發現該橋情況堪憂。
  • 中國最著名的古橋:1400多年,巋然不倒
    旅遊隨筆(文/江湖三十年)在美麗的燕趙大地,有一座古橋,矗立在洨河之上,已經有1400多年了。它,就是中國最著名的古橋——趙州橋。今天,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將通過一組圖文,帶你一起來領略這座世界知名古橋的魅力!提及趙州橋,相信許多人都有印象,因為在過去,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曾有一篇課文,就叫《趙州橋》。
  • 趙州橋:心中的神橋,在60年前就已經徹底消失了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建於隋朝開皇十一年至開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 河北趙州橋 模型設計及拼裝說明
    趙州橋模型設計及拼裝說明 一、簡介 趙州橋,是一座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橋,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當地人稱之為大石橋,以區別於城西門外的永通橋(小石橋)。
  • 註冊建築師複習資料:李春與趙州橋
    李春是隋朝一位普通工匠,安濟橋(又稱趙州橋)的設計監造者。聞名中外的安濟橋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大石橋。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裡的洨河上,氣勢宏偉,造型優美,結構奇特。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但是仍巍然屹立,雄姿煥發。
  • 尋覓李春的足跡,李亙山
    尋覓李春的足跡李亙山一、初步考察趙州橋其實早在一九八三年,也就是趙州橋公園建園的前一年,我就參觀過2017年在李春廟附近,由翠微生態園打造了一尊李春塑像,供後人瞻仰。古郡趙州,就是現在的河北省趙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一直都是州治所。趙州城古址與現趙縣縣城址基本一致。現在能看到的比較完整的古建築有「趙州橋」、「柏林禪寺」等均在趙縣。搜集和研究李春文化,尋訪古蹟成為重要的線索。
  • 屹立1400年不倒的趙州橋,這些建造工藝不得不服!
    【摘要】趙州橋是中國第一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衝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在趙縣的洨河上,有一座石拱橋,名為趙州橋,古稱大石橋、石橋,據記載是隋朝李春建造,迄今已有1400年,仍屹立在洨河上。趙州橋的功能性、穩定性、耐久性、結構合理性、過水能力、建築美、文化性,足以說明其建造的成功,是活生生的千年大計的典範。
  • 趙州橋_2020年趙州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石拱橋是用石塊拼砌成彎曲的拱作為橋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橋面,以行車走人。而趙州橋的特點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兩肩上再闢小拱,是石拱橋結構中最先進的一種。她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單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型石拱橋,被世人公認為「天下第一橋」。
  • 古橋設計施工圖服務為先
    古橋設計施工圖服務為先,堅持「誠信、敬業、開拓、創新」的宗旨,竭誠為社會各界客戶服務,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優秀的設計成果和滿意的服務,建立創新、嚴謹、務實的設計理念。古橋設計施工圖服務為先, 郝久古(Khaju Bridge)郝久古橋是伊朗,也是世界聞名的橋梁,由伊朗王世於1660年在一座古橋的基礎上建造的。
  • 享有「華北四寶」之譽的趙州橋
    位於河北趙縣河上的趙州橋,別名安濟橋,它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趙州橋。由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於隋大業年間(公元58168年),是至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
  • 中國古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是被譽為「中國第一橋」的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南五裡的洨河上。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2014年12月9日攝)。中國的古橋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許多現存的古橋,無論是樣式還是力學原理、美學理念,仍然對當代世界橋梁建築產生著影響,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中國歷史上歷代文人騷客們對橋充滿讚美之情,將橋比作蒼龍騰駕、新月出雲、長虹飲澗、玉環半沉,一派美的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