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李春的足跡
李亙山
一、初步考察趙州橋
其實早在一九八三年,也就是趙州橋公園建園的前一年,我就參觀過趙州橋。從檀峪村長輩們的口述:「李家祖宗造趙州橋」,到親眼看到石橋的真實存在,看到石橋的雄偉、精緻、完美,對祖先的敬仰之情油然而升,作為李春後人的自豪之情充盈內心,感慨良多。
同行的是工作單位的同事,帶著幾輛卡車,我們就是開著解放牌大卡車從橋上開過去的。那時的趙州橋還是一個在用的大橋,並沒有採取任何限制通行的措施。
由於時間的關係,並沒有仔細考察,也就是走馬觀花的看了一下。
自二0一六年我從邯鄲回到臨城老家,創辦臨城翠微生態園以後,對白檀峪村李氏先祖李春的生平事跡進行考證與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極高的熱情。我覺得,作為檀峪李氏的後人,有責任挖掘整理先祖的事跡,弘揚李春「科技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傳承和保護好這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整理李春故事,尋找李春的生平足跡,成為一項急迫的文化搶救工作任務。
白檀峪村曾經有座李春廟,抗戰期間被日本人徹底破壞,現已蕩然無存。2017年在李春廟附近,由翠微生態園打造了一尊李春塑像,供後人瞻仰。古郡趙州,就是現在的河北省趙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一直都是州治所。趙州城古址與現趙縣縣城址基本一致。現在能看到的比較完整的古建築有「趙州橋」、「柏林禪寺」等均在趙縣。搜集和研究李春文化,尋訪古蹟成為重要的線索。
二0一七年五月十八日和二0一八年五
月二十日,我兩次造訪趙州橋。通過對趙州橋的考察得兩個重要推論。
(一)關於趙州橋的建橋人。
趙州橋的修建者李春,是否白檀峪村李氏先祖李春?
檀峪村李氏先祖李春,有李氏祖案記錄,李春以下至今已經五十五代。按照檀峪李氏長輩口傳「享年八十八」,以及按祖譜推算,李春生卒年應在公元500~600年間。趙州橋建造時間為公元591~599年(一說趙州橋建於隋開皇十五年至隋大業元年,即公元595年—605年),不管哪種說法,都與檀峪先祖李春生活年代吻合。趙州橋橋銘中,唐中書令張嘉貞說:「趙郡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臨城縣隋為房子縣,屬趙郡所轄,故,趙郡李春即「趙郡房子縣李春」,即檀峪先祖李春。檀峪口傳、檀峪祖譜、趙州橋銘,三者相佐,確認趙州橋修建者李春為臨城縣檀峪村人。
作者 李亙山 責編 常小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