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粥叔,在古都西安已經旅居10年了!今天要跟大家討論的一個有趣的話題是:在西安,為什麼鐘樓比鼓樓名氣更大?更受大家喜愛?
簡單介紹一下,鼓樓始建於明太祖洪武13年(公元1380年),鐘樓始建於明太祖洪武17年(公元1384年),從建成時間上來講,鼓樓比鐘樓還早4年建成!鐘鼓樓直線距離僅有200米!兩座古樓遙相呼應,古色古香,久經風雨的洗禮,彰顯古城的悠久!
從地理位置上來講,鐘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中國現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據史料記載,鐘樓初建於今明城牆西大街廣濟街口的迎祥觀,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整體遷移於今址。這一位置正處在唐長安城的中軸線上,也是五代、宋、元時長安城的中心。 現如今,從鐘樓向東南西北引出的四條大街,是西安城內最繁華的街道!以鐘樓為中心輻射出的四條大街分別與明城牆東、南、西、北四大城門相接。使鐘樓成為一座連貫東西,呼應南北的軸心建築!目前,西安鐘鼓樓均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立碑公示!
縱觀古今,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西安鐘樓一直佔據著古城內最好的地理位置!地段最佳,沒有之一!
從建築形制和藝術價值上來講,鐘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簷,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佔地面積1377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 鐘樓分兩層,每層四角均有明柱迴廊、彩枋細窗及雕花門扇,尤其是各層均飾有鬥拱、藻井、木刻、彩繪等古典優美的圖案,是一座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宏偉建築!屋簷四角飛翹,如鳥展翅,由各種中國古典動物走獸圖案組層的獸紋在琉璃瓦屋面的襯託下,給人以形式古樸、藝術典雅、色彩華麗、層次分明之美感。
再來說鼓樓,具體位於古城西安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的西安鐘樓西北方約200米處。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樓之一。鼓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頂部為重簷形式,總高36米,佔地面積1377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在簷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頂部有鎏金寶頂,在建築彩繪方面,鼓樓上分別使用了和璽彩繪和旋子彩繪,並繪有瀝粉金龍,成為古建築彩繪的精品之作!鼓樓屋頂是中國古代建築之冠冕。在君主專制社會裡,屋頂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重簷即是統治階級為提高其權威而獨佔的一種形式:重簷廡殿為最尊,如故宮太和殿;重簷山次之,如天安門。鼓樓的屋頂形式即「歇山頂」式,與天安門等同,但比其還高出一米。可見其級別之高!
鐘樓和鼓樓作為明朝同時期的同類型古建築,從建築形制和歷史地位,藝術價值等方面來講,兩座古建築都不相上下,各有千秋!都屬於同類建築中的桂冠!都名列中國十大名樓之列!
從觀光遊覽性上來講,西安鐘鼓樓目前均可直接購票參觀,從地下通道登鐘樓可以觀看編鐘表演,俯瞰古城的城市風貌和四條大街的車水馬龍和鼓樓方向的下城廣場和街邊熙攘的人群!也可以敲擊景雲鍾,感受古時晨鐘報時古韻,登鼓樓可近距離觀賞南匾「文武盛地」和北匾「聞聲於天」兩大古牌匾,參觀中國鼓文化展和鼓樓陳列館,館內珍藏有齊白石等國畫大師的真跡畫作,還可觀賞晨鐘暮鼓仿古演出!
西安鐘樓作為古城東西南北交匯的軸心建築,以鐘樓為中心方圓1公裡內聚集了近400家中高端酒店,商場,劇院,美食城,數碼潮流,步行街等各種商業業態!其中不乏德髮長,同盛祥等老字號和各類打卡網紅店!這直接帶動鐘樓附近的人流聚集,20世紀初更是形成了以商貿零售,餐飲住宿,旅遊觀光為主的鐘樓商圈!
鐘樓做為西安城內的地標性建築!大量的旅遊觀光和商業零售帶來的人口流動,促使政府在城市規劃,市政交通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已開通運營的地鐵2號線和在建的6號線均在此設站,經過並停靠鐘樓的公交線路多達30多條,通往市區的各個方向!最大程度的豐富了鐘樓附近人群的出行多樣性和換乘需求!
鐘樓便是在這人流量極大的聚集地佔據有利位置!通過每天來來往往的車流人群,一傳十十傳百,口碑相傳,成為了享譽國內外的網紅流量景點!目前,每天從全國各地和國外前來參觀遊覽的遊客絡繹不絕,每到傍晚或周末節假日,前來鐘鼓樓拍照打卡的遊客更是多到數不清,鐘樓一時風頭兩無!已經成為西安旅遊的最佳目的地和必來之地!
綜上所述,小粥叔認為,西安鐘樓之所以比鼓樓名氣更大,曝光度更高,並且更受遊客喜愛!很重要的一點是勝在地理位置上!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地段!地段!地段!就是這個理兒!
西安鐘鼓樓,大家更喜歡哪個?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