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有的餐館可以做的很大,有的餐館卻開幾年就關門大吉。
有這樣一個餐館,面積60平米,加上老闆6個人,和全中國成千上萬家餐館沒什麼兩樣,甚至默默無聞。
如果你去吃一次,味道不一定有多麼難忘,你永遠不會知道他將來能讓成為中國排名第三的中式快時尚餐廳,並且成功上市。
這就是創立於1995年的九毛九,最先叫「山西面王」,主打傳統山西麵食。
經過25年的運管現在的九毛九目前旗下有五個品牌,分別是以西北菜為主的「九毛九」、酸菜魚品牌「太二」、煎餅品牌「2顆雞蛋煎餅」、四川冷鍋串串品牌「慫」以及精品粵菜品牌「那未大叔是大廚」。
最終在2020年1月15日成功上市香港主板。
為什么九毛九可以做大?抱著這樣的問題,我翻閱了很多資料,並且和他們內部工作人員的深度溝通,總結了下面幾點,供大家參考
誠信為本、口味為王
所有的偉大最開始都是那麼平庸
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想到自己能獲得多麼成功,不是所有付出都能得到最大的回報
九毛九,這個和全國成千上萬家餐館一樣,就是為了能養家餬口,那年26歲的山西人管毅宏南下,渡過瓊州海峽,和妻子來到海口開了家「山西面王」麵館。6個人、60平米、6元一碗麵,這就是全部家當。
在南方開麵館,他不是第一個,如果不是那年刮颱風,海口大範圍停水停電。很多餐廳老闆坐地起價,如果不是管毅宏還是賣6塊錢一碗麵,平時不怎麼吃麵食的海南人不會發現原來山西面那麼好吃。
那場颱風過後山西面王生意越來越好,管毅宏的生意有了很大起色,規模也得以擴大。
生意之道貴在誠信,打鐵還需自身硬,山西面王對得起他的名字,味道好,讓他上了起飛的賽道。
把握趨勢、抓住紅利
任何大事業的成功都必須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九毛九的發展正好處於餐飲行業發展中兩個重要的趨勢和紅利。
一是餐飲由個體化走向品牌化的趨勢,管毅宏把握了這個時機,創立「九毛九」品牌;
二是抓住了商業綜合體早期紅利,最初入駐商業綜合體,只是九毛九小步試水,管毅宏也拿不準,擔心巨虧。日後他將成功原因總結為,購物中心興起為有品牌意識的餐飲企業提供了成長土壤。
好的品牌名字是成功的一半
說起品牌,不得不說九毛九對品牌名字的利用非常符合品牌特質。
毛九集團旗下的5個餐飲品牌,主打山西面、西北菜的「九毛九」,酸菜魚品牌「太二」,煎餅品牌「2顆雞蛋煎餅」,四川冷鍋串串品牌「慫」以及精品粵菜品牌「大叔是大廚」,命名都極具網紅特質,便於記憶和傳播。
聚焦菜品 建立標準 規模複製
中國傳統餐飲永遠無法像麥當勞、肯德基那樣形成標準, 規模化複製。原因是菜品太多,往往一個餐館有20多個,甚至五六十個菜品,如果菜品很長、很細,那麼就是用特色化來定義商業模式,而這就非常考驗廚師的水平和能力。
這樣困難就來了, 要擴大大100家店,怎麼找到100位好廚師,而且要保證做的才是一樣的,如果菜譜上只有3-4個,要100位廚師把這三四樣做成一樣的,還是可以的。
在餐館分店擴張的時候,如果沒有辦法保證各分店的菜基本一致,那麼最後就會毀掉公司的品牌。
實際上在中式餐飲中,標準化程度越高的領域,往往容易誕生比較大的公司,比如呷哺呷哺、海底撈、西北莜麵村。
九毛九找到屬於自己的增長引擎也是在創立太二酸菜魚之後,酸菜魚由於供應鏈相對簡單,前端餐品比較標準,便於複製,才具備了大規模擴張性。
多品牌矩陣式的激勵體系
餐飲行業實際就是服務行業,服務做的最極致的是海底撈
而極致服務則是靠員工的賣力,如何讓員工賣力,這就是需要建立一套激勵機制,給員工持續的驅動力。
另外一個激勵機製做的非常好的是西北莜麵村,真的把人才作為餐飲企業核心地位的公司。
2018年,九毛九對公司的構架進行了調整,把原本的金字塔構架變為多品牌的平行式構架。
這樣九毛九和太二、慫等成為兄弟品牌。集團向品牌經理及其各自團隊授予其管理品牌若干比例的股權。比如,太二、2顆雞蛋煎餅、慫及大叔是大廚的品牌團隊分別持有其所管理品牌的15%、20%、20%及25%的股權。
通過這種組織結構激勵之下,能夠大大激勵團隊幹事創業的決心和毅力。
此外,九毛九也非常重人才,公司創始人引入了很多來自於頂級餐飲企業的人才。
總結
拋開運氣成分之外,他每一步都符合時代趨勢,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
先是品牌化的建設,再是緊跟商場紅利
然後是建立標準化,進行規模複製擴大
在網際網路時代下口碑和網紅營銷,更是品牌推廣的利器,而九毛九恰恰走對了這步。
然後也願意把人才戰略作為公司最高戰略,並建立了自己的激勵機制。
所以九毛九的成功非常有查考意義,九毛九的發展集合了所有成功餐館的特質。
以上是我的總結和分析,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