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皆入祀武廟,趙雲沒有入祀武廟,只因趙雲沒戰勝過名將

2020-12-25 王福星

武廟,史稱武成王廟,始建於唐朝時期。到了宋朝的時候,武廟以姜尚為主祀,七十二將為從祀。武廟七十二將當中,蜀漢有三人入選,分別是武侯諸葛亮、漢壽亭侯關羽、西鄉侯張飛。大名鼎鼎的常山趙子龍,沒有入選武廟七十二將。三國時期總共有12位名將入選武廟七十二將,為何渾身是膽的趙子龍沒有入選呢?筆者今天得空,給列位看官講解一下這個話題。

趙雲,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趙雲沒有入選武廟七十二將,關鍵是他沒有戰勝過名將。趙雲的一生,大多數時間都是擔任蜀軍中央衛戍部隊司令員的職位。無論是他早期擔任的牙門將軍、翊軍將軍,還是晚年擔任的中護軍,幹的都是保衛蜀漢大後方的工作,這使得趙雲沒有機會出徵,所以就沒有機會戰勝名將。

諸葛亮,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跟趙雲相比,關羽就有顏良、于禁、龐德三個名將做他進入武廟的墊腳石。曹操被袁紹圍在白馬的時候,關羽於亂軍中「刺顏良於馬下,斬其首而還。」顏良是河北名將,歷史上與文丑、高覽、張郃並稱「河北四庭柱」。僅僅是顏良這塊墊腳石,或許不足以讓關羽進入武廟七十二將的行列,再加上于禁和龐德,那就綽綽有餘了。

關羽,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于禁,本來是曹魏五子良將之首,是五子良將中唯一假節鉞的。龐德,三國著名的白馬將軍。關羽在樊城之戰中水淹七軍,活捉了于禁和龐德。這一仗讓關羽「威震華夏」,打的曹操都想遷都了。有這樣的赫赫戰功,關羽在武廟七十二中佔有一席之地,那是實至名歸的。

于禁,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張飛進入武廟的墊腳石,是嚴顏和張郃。張飛進攻四川的時候,活捉了名將嚴顏,為蜀漢集團奪取益州立了首功。在爭奪漢中的宕渠之戰中,打敗了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成為了蜀漢集團奪取漢中的主要功臣。有了這兩塊墊腳石,張飛進入武廟是實至名歸的。

張飛,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反觀趙雲,著名的長坂坡之戰,他雖然救了幼主,但是沒有發生激烈的戰鬥。所謂的長坂坡懷抱幼子,在曹操大軍中殺了幾進幾出,殺死了曹操部下五十餘員戰將的事情,是《三國演義》裡才有的。《三國演義》裡的趙雲雖然忠勇無雙,但是在評選武廟七十二將的宋朝,還沒有《三國演義》這本書,趙雲的影響力還沒有現在這麼大,所以他沒有入選武廟七十二將也就順理成章了。

曹操,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同樣的道理,在演義被趙雲殺死的高覽在正史上活得好好的。在演義裡被趙雲殺死韓氏五虎等名將,在正史上是查無此人的。這些個名將,都是明朝的羅貫中幫趙雲殺的,宋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回事,所以趙雲落選武廟七十二將,也是順理成章的。

趙雲一輩子沒有打過大仗,歷史上唯一值得一提的勝利,就是漢中之戰中大開營門,偃旗息鼓嚇退曹軍。這一仗雖然打得精彩,但是也沒有多大戰績。偉大的將軍需要偉大的對手來當墊腳石,趙雲一輩子沒有戰勝過名將,這是他的弱點,正是這個弱點導致他無法入選武廟七十二將之列。

本文參考書目:《宋武廟七十二將》《裴松之注三國志》《三國演義》

版權聲明:本人已和版權公司籤約,未經授權轉載者,本人將委託版權公司投訴維權。

相關焦點

  • 武廟七十二將,有張飛和張遼卻沒有趙雲,只因趙雲戰績不如二張
    她問我說:「武廟七十二將,有關羽和張飛,為什麼沒有趙雲?」我說:「現在的趙雲地位這麼高,是因為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面把他拔高了。李世民家族的皇帝,沒有讀過《三國演義》,所以不認為趙雲很厲害,武廟七十二將自然就沒有趙雲。」唐玄宗當朝的時候,民眾久不聞兵戈之聲。
  • 武廟七十二將,有張飛和張遼卻沒有趙雲,只因趙雲戰績不如二張
    她問我說:「武廟七十二將,有關羽和張飛,為什麼沒有趙雲?」我說:「現在的趙雲地位這麼高,是因為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面把他拔高了。李世民家族的皇帝,沒有讀過《三國演義》,所以不認為趙雲很厲害,武廟七十二將自然就沒有趙雲。」唐玄宗當朝的時候,民眾久不聞兵戈之聲。
  • 斬殺關羽的名將,死後與關羽一起入祀武廟,成為中國人崇拜的英雄
    三國時期,名將輩出,有12位三國名將入選武廟七十二將的行列。這些入選武廟的三國名將,有一對生死冤家,他們就是關羽和呂蒙。 呂蒙15歲就隨姐夫鄧當參軍,所以他沒讀什麼書。孫權勸呂蒙要多學習文化知識。呂蒙聽了孫權的話,認真讀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因此還產生了兩個成語「吳下阿蒙」和「刮目相看」。
  • 武廟供奉72位名將,三國有9位上榜,卻沒有司馬懿和趙雲
    武廟中72位名將,有62位都是唐朝以前的將領,而三國就佔了9位。魏國是三國中地盤最大,實力最強的國家,但是在武廟72位名將中,卻是上榜最少的國家,只有僅僅兩位——鄧艾和張遼。鄧艾沒有華麗的出生,也就是說沒有後臺,是靠自己的個人能力拼殺出來的名將。
  • 斬殺關羽的名將,死後與關羽一起入祀武廟,成為中國人崇拜的英雄
    三國時期,名將輩出,有12位三國名將入選武廟七十二將的行列。這些入選武廟的三國名將,有一對生死冤家,他們就是關羽和呂蒙。 呂蒙15歲就隨姐夫鄧當參軍,所以他沒讀什麼書。孫權勸呂蒙要多學習文化知識。呂蒙聽了孫權的話,認真讀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因此還產生了兩個成語「吳下阿蒙」和「刮目相看」。
  • 武廟供奉72位名將,三國有9位上榜,卻沒有司馬懿和趙雲
    武廟中72位名將,有62位都是唐朝以前的將領,而三國就佔了9位。魏國是三國中地盤最大,實力最強的國家,但是在武廟72位名將中,卻是上榜最少的國家,只有僅僅兩位——鄧艾和張遼。鄧艾沒有華麗的出生,也就是說沒有後臺,是靠自己的個人能力拼殺出來的名將。
  • 蜀國五虎上將關羽、張飛入選武廟72名將,其餘三將為何沒有入選?
    在中國古代存在文廟與武廟之分,文廟祭祀的是「至聖先師」孔子,然後是其72門徒陪享。武廟祭祀的是姜太公呂尚(明清時期——關羽),陪享的是自春秋到唐時期由官方遴選出來的72名將。第三等共61人,他們是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李光弼,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
  • 趙雲是三國名將,可為何唐宋武廟都沒有他?說出理由讓人不得不服
    在唐代之後的宋代,依然延續著祭祀歷史上的名將的傳統。唐朝的的武廟裡面供奉著武廟十哲,還有六十四將,到了宋代之後,宋代的武廟做了一些改變,供奉的武將從六十四位變成了七十二位。趙雲,作為三國時期的名將,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日本等很多的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裡,他們甚至認為,趙雲是三國第一猛將,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 孫武韓信位列十哲,關羽張飛是武廟七十二弟子,武聖武成王是誰?
    供奉文聖人的文廟,供奉武聖人的武廟,是歷朝歷代君王都要前去叩拜的。文廟可能一直叫文廟,武廟卻不是總叫武廟,其中供奉的也不總是關羽。武廟一開始叫武成王廟,在武成王廟裡,孫武吳起韓信張良諸葛亮等「十哲陪祀」,關羽張飛這樣的名將充當七十二弟子,這是按照文廟祭祀孔子的規矩來的——只是後來關羽火箭上升,擠掉了武成王,自己當了武聖人。
  • 秦叔寶、程咬金、薛仁貴,為何被李世民家族排除在武廟之外?
    兒子問我:「為什麼關羽和張飛入祀武廟,秦叔寶和程咬金沒有入祀武廟?秦叔寶和程咬金的武功,不如關羽和張飛嗎?」我覺得孩子的問題,非常有趣,就寫了今天的貼文,回答孩子的問題,順便傳上網絡,與列位看官分享。首先說一下《唐會要.卷第二十三.武成王廟》的大致內容。
  • 蜀國五虎上將關羽、張飛入選武廟72名將,其餘三將為何沒有入選?
    在中國古代存在文廟與武廟之分,文廟祭祀的是「至聖先師」孔子,然後是其72門徒陪享。武廟祭祀的是姜太公呂尚(明清時期——關羽),陪享的是自春秋到唐時期由官方遴選出來的72名將。第三等共61人,他們是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李光弼,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
  • 三國最猛的武將,不說呂布,趙雲,張飛關羽是他
    三國演義來看,張飛,呂布,典韋,這類人作為先鋒攻城略地還行,威震華夏的關羽過於自傲,為將來說肯定不行,因此失荊州,敗走麥城,身首異處, 如果 八百將士對十萬大軍 關羽,張飛,呂布,趙雲 ,誰能做到戰必勝的結果
  • 孫武韓信位列十哲,關羽張飛是武廟七十二弟子,武聖武成王是誰?
    供奉文聖人的文廟,供奉武聖人的武廟,是歷朝歷代君王都要前去叩拜的。文廟可能一直叫文廟,武廟卻不是總叫武廟,其中供奉的也不總是關羽。武廟一開始叫武成王廟,在武成王廟裡,孫武吳起韓信張良諸葛亮等「十哲陪祀」,關羽張飛這樣的名將充當七十二弟子,這是按照文廟祭祀孔子的規矩來的——只是後來關羽火箭上升,擠掉了武成王,自己當了武聖人。
  • 福建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武廟,千年至今依然旺盛,應驗準確度的驚人
    我國的關帝崇拜文化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儒、釋、道都希冀將在民間有廣泛信仰的關羽納入自己的體系,儒家尊其為五文昌之一,佛教列為伽藍護法神,而在推動關帝信仰興盛中最有成效的要數道家,明朝中期,封建統治思想支柱是儒家理學,並以理學思想改造道教,大批理學家成為著名的道教學者,在此背景下
  • 趙雲或者關羽在長坂橋之戰中,能否取代張飛,嚇退曹軍?
    長坂坡之戰是劉備最狼狽之戰,數十萬百姓與文武眾將被曹操大軍一衝而散,自己帶著張飛,趙雲等慌忙而逃。數十萬百姓哭聲遍野,連妻子兒女都不知下落。幸好有常山趙子龍七進七出,救出了後主阿鬥,才是劉備保住了僅存的一點骨血。
  • 曹營諸將不怕呂布關羽,卻怕張飛趙雲,張飛趙雲比呂布關羽還強?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江表十二虎臣,武廟七十二將中至少有十二位可以算後漢三國人物,這還不包括屬於梟雄級別的將帥孫堅、孫策、呂布。在一般人看來,既然可以號稱名將,那就應該是天不怕地不怕敢摸閻王爺鼻子的英雄好漢。
  • 享譽古今的武廟十哲去哪兒了
    【武廟由來】唐朝開元年間,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那會兒,玄宗尋思只有文廟沒有武廟,不可呀!始置亞聖十哲配祀,以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的廟宇。它以周朝開國太師、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 按單挑能力排名,蜀漢五虎上將最強的是張飛趙雲,還是關羽馬超?
    我們細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關羽有時候是很「謙虛」的,比如他曾評價說張遼的武功不在自己和張飛之下,比如虎牢關之戰,呂布追殺白馬將軍公孫瓚,關羽也很謙虛地沒有第一時間出手,是張飛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起丈八蛇矛攔住了呂布。關羽的謙虛,給人的感覺好像不如張飛霸氣,或者我們似乎可以說他有時候缺少一些亮劍精神。
  • 三國時期有十三人入選武廟,僅諸葛亮一人入「武廟十哲」
    三國時期也不例外,出現很多名將。   中國有文廟,裡面供奉聖人孔子、亞聖孟子、十哲、七十二子。這些都是儒家的先賢。相應的還有武廟,裡面供奉姜子牙、張良、武廟十哲、七十二子。而在七十二子中,有十三位都是三國時期的人物。那麼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
  • 典韋不戰死的話:與關羽、張飛和趙雲單挑,能否打敗這蜀漢三大高手
    為保護尋歡的曹操逃命,力戰而死,死得比較慘,也死得比較早,事實上蜀漢陣營的這三大名將關羽、張飛和趙雲,都沒有與典韋的交戰經歷。 但這並不妨礙通過其他相關將領之間的打鬥,來推測典韋的功夫,在單打獨鬥時,能否打敗關羽、張飛和趙雲,似乎許褚是最佳的中間人,畢竟和關羽、張飛和趙雲這蜀漢三大名將,都曾經有過打鬥的實戰紀錄、 張飛,曾經有過和許褚的多場對決,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兩大高手之間,其實並未真正暢酣淋漓的大戰,不免有點不盡興,戰鬥就草草地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