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殺關羽的名將,死後與關羽一起入祀武廟,成為中國人崇拜的英雄

2020-12-13 騰訊網

三國時期,名將輩出,有12位三國名將入選武廟七十二將的行列。這些入選武廟的三國名將,有一對生死冤家,他們就是關羽和呂蒙。

關羽,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關羽和呂蒙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勇武非凡,都在血氣方剛之時犯了殺人死罪。關羽是在老家被豪強欺負忍無可忍,殺了豪強後亡命天涯。呂蒙則是在孫策的部隊當兵的時候,被軍官嘲笑,一怒之下殺了軍官。呂蒙一個小兵殺了軍官,只得向孫策自首。孫策見呂蒙有幾合勇戰,非但不治罪呂蒙,還開始提拔呂蒙。

呂蒙,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孫策死後,孫權接管東吳,呂蒙的地位日益提高。呂蒙15歲就隨姐夫鄧當參軍,所以他沒讀什麼書。孫權勸呂蒙要多學習文化知識。呂蒙聽了孫權的話,認真讀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因此還產生了兩個成語「吳下阿蒙」和「刮目相看」。

孫策,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起兵攻打襄樊,同曹魏軍隊打得不可開交。呂蒙趁機派出部隊,裝扮成商人模樣,悄悄的活捉了關羽守江的士兵。呂蒙的軍隊突然出現在關羽控制的公安,公安守將傅士仁接受了呂蒙的勸降,呂蒙兵不血刃得到公安。

傅士仁投降之後,呂蒙又去勸降南郡太守糜芳。糜芳一直記恨關羽輕視自己,也選擇了投降呂蒙。東吳軍隊輕輕鬆鬆得到南郡之後,呂蒙下令部隊不得侵擾百姓。有一個呂蒙的同鄉拿了百姓一個鬥笠,呂蒙將他斬首示眾。由於呂蒙的部隊軍紀嚴明,使得南郡的百姓士紳紛紛心歸東吳。

糜芳,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關羽聽到公安和南郡失守的消息之後,趕緊派使者和呂蒙交涉。呂蒙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他們在南郡自由活動。使者在南郡四處走動,發現呂蒙對於關羽部將的家屬秋毫無犯。使者回到關羽身邊後,關羽部將紛紛打聽家人消息。他們得到家屬安全的消息後,都不願意為關羽賣命了。

關羽,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關羽自知無法反攻南郡,只得敗走麥城。關羽在麥城被包圍 ,帶領部隊企圖突圍,結果部隊實在沒有鬥志,剛出麥城就四散而逃。關羽被呂蒙的部隊活捉,斬首於臨沮。

呂蒙殺關羽的時候,已經是身患重病了。孫權派人醫治呂蒙,呂蒙的病稍微有點好轉,孫權就赦免罪犯為呂蒙祈福。孫權的大赦終究沒有挽救回呂蒙的性命,呂蒙在四十二歲的時候,走完了人生旅途。

孫權,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關羽和呂蒙這對冤家一前一後走完了人生旅途,他們活著的時候各為其主,生死相搏。死後共同入祀武廟,一起成為中華男兒崇拜的英雄人物。

參考書目:《三國志》《資治通鑑》《宋武廟七十二將》

版權聲明:本人已和版權公司籤約,未經授權轉載者,本人將委託版權公司投訴維權。

相關焦點

  • 斬殺關羽的名將,死後與關羽一起入祀武廟,成為中國人崇拜的英雄
    三國時期,名將輩出,有12位三國名將入選武廟七十二將的行列。這些入選武廟的三國名將,有一對生死冤家,他們就是關羽和呂蒙。 呂蒙,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孫策死後,孫權接管東吳,呂蒙的地位日益提高。呂蒙15歲就隨姐夫鄧當參軍,所以他沒讀什麼書。
  • 關羽張飛皆入祀武廟,趙雲沒有入祀武廟,只因趙雲沒戰勝過名將
    武廟,史稱武成王廟,始建於唐朝時期。到了宋朝的時候,武廟以姜尚為主祀,七十二將為從祀。武廟七十二將當中,蜀漢有三人入選,分別是武侯諸葛亮、漢壽亭侯關羽、西鄉侯張飛。大名鼎鼎的常山趙子龍,沒有入選武廟七十二將。
  • 古代名將不勝枚舉,由人變「神」受到千年崇拜的,為什麼只有關羽
    前言人物崇拜是中國古代社會廣泛存在的一種文化現象;一些英雄人物死後升天化為「神」,因而這些「神」都有自己的生平;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大多數中國老百姓信奉佛教與道教,而且神佛一家,見神就拜,泛神論是一大特點;名聞遐邇的「關帝爺」便是神仙中典型的一個。
  •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如果按照歷史的一般規律發展,關羽效忠的蜀國在其死後幾十年就滅亡了,歷史進入西晉王朝,西晉是依據曹魏政權而建立的,就算是不褒獎曹魏集團,也不應該對敵對勢力陣營的關羽被褒獎。恰在此時,道教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借關公名義斬殺了鹽池中的大蛇,於是宋徽宗順利成章的封關羽為崇寧真君。鹽稅,佔據宋朝一半財政收入的項目,是宋朝的經濟命脈,關羽既然斬殺了鹽池大蛇,也就保護宋朝的經濟命脈,因此他成為了財神。
  • 孫武韓信位列十哲,關羽張飛是武廟七十二弟子,武聖武成王是誰?
    供奉文聖人的文廟,供奉武聖人的武廟,是歷朝歷代君王都要前去叩拜的。文廟可能一直叫文廟,武廟卻不是總叫武廟,其中供奉的也不總是關羽。武廟一開始叫武成王廟,在武成王廟裡,孫武吳起韓信張良諸葛亮等「十哲陪祀」,關羽張飛這樣的名將充當七十二弟子,這是按照文廟祭祀孔子的規矩來的——只是後來關羽火箭上升,擠掉了武成王,自己當了武聖人。
  • 為何死後封神的三國名將不少,被朝廷官方認證的卻沒有曹魏一眾名將?
    微信ID:shuosanguo為何死後封神的三國名將不少,被朝廷官方認證的卻沒有曹魏一眾名將?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很多英雄人物在死後經過被人們所崇拜,經過數代的口口相傳之後便成為神話一般的人物。有些名人甚至在死後被人們封為神仙,後人為其建廟受拜。
  • 中國歷史上其實有三個武聖人,除了關羽還有誰?
    這起源於唐朝時期玄宗皇帝設置「武成王廟」,用於祭祀歷代名將。「武成王廟」又簡稱「武廟」,它以周朝開國太師、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兩側另列名將十人從之(武廟十哲)。唐肅宗時,朝廷尊姜子牙為武成王,並且決定祭祀武廟的祭典與祭孔子的文宣王廟禮儀等級相同。
  • 中國人為何這麼崇拜關羽,關公廟比孔子廟還多?
    關公是「忠」「信」「義」「勇」的文化內涵,著名教授田海就做了了一場關於關羽的講演,教授介紹了他的新作《關羽:失敗英雄的宗教後代》,也就是這場講演的題目。那麼中國人為何這麼崇拜關羽呢?人們普遍認為,「關羽崇拜」是書寫文學傳播的產物。
  • 關羽崇拜與北京關帝廟
    歷史與文學作品中的關羽  老百姓心目中的關羽形象主要來自《三國演義》,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五綹長髯、赤兔馬、青龍刀,所有的中國人,不管是哪個民族,都知道這是關雲長。人們幾乎都能說上幾件關羽忠義無二、神勇無敵的故事,但那大都是文學創造的產物,歷史上的關羽和三國演義中的關羽,並不是一個人。
  • 關羽是如何成為「關帝君」的?
    關羽,死後為帝君,又名武財神。關羽這樣一位傳奇武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帝君的位置。而在關羽死後的數百年,關羽並未得到與其生平戰績不符的待遇,甚至有一些低落。唐宋時期,官方版本的武帝為姜尚,亞聖為張良,諸葛亮和韓信,孫武,白起等一代統帥同列,位於第二等的武廟十哲,也就是三國時期帝位最高的軍事人物。而關羽當時只是與張遼,鄧艾,張飛,周瑜等名將平起平坐,並沒有什麼突出。到了南北朝時期,關羽這位武將更是在他的葬身之地成為了一個怨靈「關三郎」。
  • 孫武韓信位列十哲,關羽張飛是武廟七十二弟子,武聖武成王是誰?
    供奉文聖人的文廟,供奉武聖人的武廟,是歷朝歷代君王都要前去叩拜的。文廟可能一直叫文廟,武廟卻不是總叫武廟,其中供奉的也不總是關羽。武廟一開始叫武成王廟,在武成王廟裡,孫武吳起韓信張良諸葛亮等「十哲陪祀」,關羽張飛這樣的名將充當七十二弟子,這是按照文廟祭祀孔子的規矩來的——只是後來關羽火箭上升,擠掉了武成王,自己當了武聖人。
  • 蜀國五虎上將關羽、張飛入選武廟72名將,其餘三將為何沒有入選?
    在中國古代存在文廟與武廟之分,文廟祭祀的是「至聖先師」孔子,然後是其72門徒陪享。武廟祭祀的是姜太公呂尚(明清時期——關羽),陪享的是自春秋到唐時期由官方遴選出來的72名將。第三等共61人,他們是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李光弼,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
  • 南京市政府內武廟:明朝「十廟」之一 供奉武聖人關羽
    南京的武廟由於深處市府機關大院而知之者甚少,其實早在明代,它是當時的「十廟之一」,名聲盛極一時。600年滄桑話武廟武廟是與文廟相對應的中國古代禮制建築,供奉武聖人關羽。據民俗記載,關羽是封建社會民間信仰頗為廣泛的神明,向來就有「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之說。在靈魂崇拜中,關羽是「結義之神」、「勇武之神」、「伏魔之神」。
  • 關羽的實力真的被高估了嗎?
    導讀上元初年,唐肅宗比照文廟的祭祀體系,追封姜尚(姜子牙)為武成王,設太公廟,並配享張良、諸葛亮等武廟十哲。至建中三年,武廟又增加祭祀關羽、張遼等六十四位歷朝歷代名將、名臣,也就是「武廟六十四將」。雖然事實勝於雄辯,但是,還是有人質疑關羽不夠資格稱為「武聖」。他們認為關羽的實力被嚴重高估了,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武將而已。那麼問題來了,關羽的實力真的被高估了嗎?關羽真的具備碾壓武廟中其他七十三位名臣名將的實力嗎?
  • 關羽為何會受到古往今來國人的普遍崇拜呢?
    嘉慶初年,洪亮吉流放伊犁時,就見到當地凡有人家集居的地方必有廟,廟必祀關羽。第五階段是民國時期。雖然帝制被推翻,但關羽崇拜依然繼續。民國三年,袁世凱下令將關羽和嶽飛合祀武廟,凡軍人宣誓大典都要在武廟舉行。
  • 關羽的諡號是如何演變的?如何從人走向神並尊王稱帝的?
    關公崇拜在民間非常普遍,被譽為「關聖」,和聖人孔子並列,是文廟武廟祭祀的兩大聖人,如今已經成為忠義的化身,只要是華人都能說出關公二三事,比如「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單刀赴會」、「夜讀春秋」、「水淹七軍」等等,可以說婦孺皆知。然而,在早期武廟主祭祀的並非是公關,而是姜太公。
  •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如果按照歷史的一般規律發展,關羽效忠的蜀國在其死後幾十年就滅亡了,歷史進入西晉王朝,西晉是依據曹魏政權而建立的,就算是不褒獎曹魏集團,也不應該對敵對勢力陣營的關羽被褒獎。恰在此時,道教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借關公名義斬殺了鹽池中的大蛇,於是宋徽宗順利成章的封關羽為崇寧真君。鹽稅,佔據宋朝一半財政收入的項目,是宋朝的經濟命脈,關羽既然斬殺了鹽池大蛇,也就保護宋朝的經濟命脈,因此他成為了財神。
  • 關羽死後他的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都去哪了?
    關羽死後他的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都去哪了?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應該知道:吳將潘璋得到了青龍偃月刀,後來他被關興斬殺,青龍偃月刀重新回到關家。吳將馬忠則得到了赤兔馬,但是赤兔馬不吃也不喝,幾天後就死了。作為小說家言,顯然只是一種演義後的說辭。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什麼說法嗎?
  • 宋代追封古代名將72人,九位三國名將上榜,除了關羽還有誰?
    武廟,全稱武成王廟,又稱武成廟、太公廟、太公尚父廟,祭祀姜太公以及歷代良將。唐朝時期,唐朝皇帝追尊姜太公為武成王,並設立武成王廟,歷代簡稱為武廟,以張良為的配祀。宋朝時期,追諡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並增設古今七十二名將為從祀。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三國無疑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期。
  • 為何在明代會興起崇拜關羽的狂潮
    在這種注重虛擬血緣關係的時代背景之下,興起了崇拜關羽的狂潮。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名將,生得「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史稱「萬人之敵」。他在漢末天下大亂之際,跟隨漢室的後裔劉備起兵南徵北戰,為建立蜀國的事業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