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死後封神的三國名將不少,被朝廷官方認證的卻沒有曹魏一眾名將?

2021-02-13 說三國

微信ID:shuosanguo

為何死後封神的三國名將不少,被朝廷官方認證的卻沒有曹魏一眾名將?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很多英雄人物在死後經過被人們所崇拜,經過數代的口口相傳之後便成為神話一般的人物。有些名人甚至在死後被人們封為神仙,後人為其建廟受拜。

而有些人物被民間封神,更有些人物甚至得到了官方朝廷的認可,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三國時期死後那些被封神的名人,很有趣的是,我們在蜀漢和東吳陣營中都找到了被官方認證封神的名將,可單單只有曹魏空無一人,這到底為何?讓小編我一一道來。

先來了解一下,三國時期哪些名將被後人官方認證封神。

關羽可謂是三國封神的第一人。其實,關羽在民間的最初形象,是以兇悍可畏為特徵的。至北宋初期,關羽還因為「為仇國所擒」,一度被撤出武廟陪把的位置。而到了北宋中葉,佛教、道教開始將關羽納入自身神系的影響下,朝廷才開始注意到關羽,並予以封神。

到了明清時期,由於《三國演義》的問世,關羽更是被抬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道教:封關羽為關聖帝君。

佛教:封關羽為護教伽藍菩薩。

儒家:封關羽為武聖。

明萬曆朝廷: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清道光朝廷: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

甚至到了光緒五年,關羽的封號長達26個字,可謂登峰造極。

而到了現在,關羽甚至成為了財神,我們常常在港劇中看到,港英時期的黑道和警察都會拜關羽。所以說,論起三國時期被封神的第一人,關羽當之無愧!

想必很多年輕人對甘寧的封神感到驚訝,但事實上他曾多次被後世朝廷放入武廟奉為神衹。而「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就是甘寧在南宋時期的神號。這稱號怎麼看都和我們所了解的名將甘寧天差地別啊!

還真別說,甘寧成神還是北宋時興起。而到了南宋時期,人們對甘寧的崇拜是更上一層樓,陸陸續續的甘寧廟開始修建。宋代有個詩人叫馮時行,還專門寫過一首詩,就叫《甘寧廟》。

現在想想,或許是因為南宋時期,北方大部淪陷,地處江南的漢人或許對曾經同樣割據南方的東吳感同身受。而作為東吳名將的甘寧,成為了當時人們呼喚新英雄的一個象徵吧。

除了以上兩位之外,道教一股腦兒地將三國很多名人名將給封了神位及仙位,但這些神位並未得到朝廷官方的加持。其中包括了曹操,諸葛亮,趙雲,馬超等等……甚至連嚴白虎,孟節這些並不出名的人物也一併封了神仙……這些被道教一口氣打包的神仙,我們就不在此文列舉了,小編認為這是道教這是把名人拉上,藉此宣傳修道的人死後可羽化成仙的概念……(個人意見)

這裡再另說一個也沒被朝廷官方認證的神號:三界大巡環使。你知道這個神號是誰的嗎?他就是張飛!這個封號來源於清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其實也挺有趣的。

好了,那我們再來說說,為何官方朝廷認證加持的神號中,卻沒有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曹魏將領呢?是張遼不香嗎?還是夏侯惇不夠勇猛嗎?

答案很簡單:民心所向。

我們可以看到,關羽和甘寧的封神主要是從兩宋開啟,興盛於明清兩朝,由於民間傳說及《三國演義》的流傳,蜀漢繼承漢室大統是正義的代表,而奪權篡位的反而是曹魏。

因此,在這種觀念的傳遞下,無論是民間還朝廷都站在了蜀漢陣營一方。而在流傳的演義及傳說中,劉備是愛民如子的,曹操是陰險狡詐的。曹操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給他打上了反面人物的終生標籤。這也使得曹魏勢力的正統性也遭受到了後人的質疑。

而可憐的正是那些曹魏武將,由於成為了正義蜀漢的敵對份子,那怎麼能夠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偶象呢?

所以說,從關羽,甘寧的封神開始,曹魏名將們也只能與形式正義的神仙擺擺手了。

小編在今天發布的第三篇文中

給大家帶來經典的:溫酒斬華雄

別忘了去看哦

目前1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ID:shuosanguo

合作聯繫QQ:122414540

相關焦點

  • 曹魏被忽略的一位名將:文武雙全,輔佐曹魏三位君主!
    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在三國之中,曹魏無疑是最強大的一方。在此基礎上,曹魏不僅謀臣眾多,在武將上也是人才濟濟。對於曹魏武將來說,既包含了張郃、張遼、徐晃、于禁、樂進等曹魏五子良將,也有曹仁、曹洪、曹真、曹休、曹爽、夏侯淵、夏侯惇、夏侯玄。夏侯霸等曹魏宗室武將。
  • 衛瓘早期能幹掉三國三員名將,最後為何卻死在了一個女人手裡
    衛瓘早期能夠幹掉三國三大名將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大,而是他的後臺有多硬,還有就是他的老闆司馬昭要殺人,與衛瓘無關,衛瓘不過是執行者而已,但衛瓘最後死於女人之手。則恰恰說說明了衛瓘是無能之輩,他幹的那些露臉的事情,不過是狐假虎威罷了。
  • 三國時期曹魏集團,頂尖的名將都有哪些?又有什麼能力呢?
    三國時期,曹操從一個小人物成長為一代梟雄,從一個小小的騎都尉變成了一個掌握著朝廷大權的丞相。雖然曹操是掛著丞相的名義,但是誰都知道曹操掌控著整個朝廷的生殺大權,朝廷的大事還不是曹操一個人說的算。而無論是曹操時期還是在曹丕時期,這時期雖然朝廷內部被曹氏家族掌控,中國的北方也是他們的地盤。但是在中國的西南還有劉備的勢力,在東南地區也有東吳孫氏家族,可以說在外部曹氏集團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威脅。正所謂國難思良將啊,在危難關頭怎麼可能沒有良將在手呢?曹氏集團無論是在成長初期還是在後來的鼎盛時期都有許多優秀的良將,也正是因此曹氏集團才能屹立不倒,經久不衰啊。
  • 三國中蜀漢最低調的名將,死後劉備親自弔喪,兒子是西晉名將
    歡迎大家觀看知史的百家號,今天呢,繼續給大家帶來的還是三國的故事,說的是一位低調的名將,都知道,曹魏的名將是最多的,然後就是劉備得了,最弱的就屬於東吳了,其實,劉備手下也有很多低調的名將,雖然他們名聲不顯,但是做的事情,絕對是夠名留青史了。
  • 曹魏喋血沙場的六大頂級名將:一人被斬殺,其餘五人死於箭下
    《三國演義》不僅虛構了很多情節,也虛構了不少名將的結局,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去世時間和正史有很大不同,比如正史中太史慈死於赤壁之戰前,而演義中太史慈卻死於赤壁之戰後的第一次合肥之戰;二是演義中不少名將戰死沙場或死於非命,其實正史中他們卻是病逝得以善終,比如黃忠在劉備221年稱帝前就去世了
  • 曹魏名將張遼是如何一戰斬殺太史慈的?張遼最終的結局如何?
    三國名將很多,但真正做到威震敵國的極少。著名的24名將中要說真正文武雙全的大將也就關羽,孫策,張郃,鄧艾,姜維罷了。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孫策以一個校尉的身份平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而張郃也是九死一生,成為了曹魏後期第一名將,威震天下;鄧艾與姜維這對生死冤家,在三國後期表現也是極為耀眼。
  • 三國名將為何被蠻將沙摩柯斬殺?甘寧死後,他的家人最後如何了?
    作為三國名將的甘寧,為何僅一戰就被蠻將沙摩柯斬殺?甘寧死後,他的家人最後如何了?甘寧作為三國名將的甘寧,卻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在書中描寫的很多事情都是與真實的歷史有著很大的出入的,在羅貫中的筆下,甘寧在和蜀國戰鬥的途中,死在了大名鼎鼎的滿江沙摩柯的手底下,可以說是非常悽慘的了。
  • 此人首創一成語,揭露當年事實真相,為滅蜀名將平凡昭雪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艾傳》,時間是在西晉泰始三年(公元267年),主要人物有兩個,一個是議郎段灼,一個是早已被殺的曹魏名將鄧艾。原文如下:鍾會忌艾威名,構成其事。
  • 三國後期為曹魏陣營,被世人嚴重低估的名將,你可知是誰?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英雄輩出,而當時的良才將相層出不窮,而當時分為兩個陣營,當時的蜀吳日漸衰落就只有姜維等人,而曹魏陣營就有司馬懿等人,而其中有一個出名的將才被世人所低估了他的實力,你可知是誰?讓小編告訴你,他就是曹魏第一名將,郭淮。郭淮這個人是當時曹操回到中原而夏侯淵正在與劉備對抗,當時的郭淮也在,郭淮是當時的司馬,而夏侯淵他和劉備正打得火熱的時候,夏侯淵就由於郭淮生病沒有出來支援被殺死,而軍中頓時軍心大亂,而郭淮連忙集結這些慌亂的兵馬,推薦當時還負責掃除流寇的張郃成為新的曹操軍隊的主帥,這才使得軍心穩定。
  • 三國被嚴重低估的十大名將,一位名垂赤壁,一位號稱小趙雲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猛將如雲,良將如雨的年代,我們想不記住某些虎將,確實很難。尤其是《三國演義》的廣泛影響,說起名將,蜀漢的五虎上將,東吳四英將,曹魏的五子良將,八虎騎,可以說是非常出名。然而在《三國演義》之中也存在很多人被低估,甚至被弱化,其實,他們在正史之中,是非常厲害的大將。
  • 曹操大將雲集,為何只有張遼入選七十二名將,張飛為何卻能入選?
    唐朝玄宗、肅宗兩位天子在位期間,唐朝朝廷設置了武廟,以祭祀姜子牙為主,附帶祭祀唐之前歷代名將七十二人——這便是著名的「武廟」七十二子。對於唐朝皇帝來說,忠於皇帝,就是大唐朝廷乃至後世歷代朝廷的核心價值觀。因此,在篩選武將的時候,需要選擇具備忠臣良將概念的武將,不能選亂臣賊子——武廟中,類似冉閔這樣在當代網絡被追捧的人物,在唐朝朝廷觀念裡,是不被認可的。在三國時代的蜀漢集團中,最為忠於蜀漢政權的將領,莫過於關羽和張飛。
  • 武廟七十二名將:蜀漢三位,東吳四位,良將千員的曹魏為何僅兩位
    宋朝的武廟十哲把武安君白起與西河郡守吳起降為六十二名將,張良從十哲拔高至姜尚的地位,管仲、郭子儀、範蠡從名將行列上升到十哲之中。這是為何?宋太祖趙匡胤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命人去之。
  • 也許你聽過「三國24名將」打油詩,但你一定沒聽過三國十大名將歌
    一呂二馬三孫策,四趙五關六龐德,第七張飛八張郃,第九還看許褚裸,三國十大名將歌,太史子義排最末——這樣一個三國武將的排序打油詩,你肯定沒聽過,因為這是老樂隨手編的,可這種排序沒有道理嗎?難道傳統的那個三國武將排名的順口溜就一定是對的?
  • 三國:三國文武雙全的名將那麼多,後人卻只承認他,不是鄧艾
    原創文/趣味講歷史47(每天垂直更新有關三國演義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點擊閱讀)三國亂世,英雄輩出,傑出的人才一位位登上歷史舞臺,其中文武雙全,既有謀略又能上陣殺敵的名將也有不少。這些人中最典型的應該就是東吳的周瑜,雖然周瑜本領,謀略都不弱,但他死後,後人只是將他供奉在武廟,卻不在文廟供奉他,難道是覺得周瑜文不夠優秀嗎?那文武雙全最優秀的名將應該是誰呢,他就是歷史上唯一的,文廟和武廟都共同供奉的名將,他的名字叫做杜預。杜預,字元凱,著名軍事將領,在三國末期憑藉其優秀的帶兵作戰能力和謀略一舉滅吳,一統江山。
  • 唐代追封名將六十四人,三位西晉名將上榜,都和滅吳之戰有關!
    在曹魏後期,羊祜出身泰山羊氏,博學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在高平陵之變前,羊祜曾拒絕了大將軍曹爽的徵辟。等到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羊祜的母親和長兄羊發相繼去世。羊祜服喪守禮十多年,其間以道素自居,篤重樸實,一如儒者。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病逝,司馬昭執掌大權。在此背景下,司馬昭開始重用羊祜這位人才。
  • 盡數曹魏名將,吳蜀有的大將,在曹營都能找到相抗衡的人
    我們說強大,不僅是國力強盛,各方面都要強才能稱得上強,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名將。在吳國有:周瑜、黃蓋、甘寧、呂蒙等等;而在蜀國,最出名的就是那幾位了:關羽、張飛、馬超、姜維、趙雲等等;我們最後說的,就是這曹魏的名將陣容了,曹魏方面有:曹仁、曹洪、夏侯淵、典韋等等。在這裡我們介紹的還是冰山一角而已。裡面的典韋也只是排名第三而已,真正的第一可以戰平呂布!
  • 西晉十大開國名將,沒有最強,只有更強,第一當之無愧
    公元280年一戰滅東吳,從此華夏大地結束了半個多世紀的三國分裂狀態,進入了短暫的大一統時期。西晉雖說存在時間短,但這其中卻誕生了不少的名將,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了十大開國名將,具體都有誰,我們接著往下看。十、石苞今河北南皮人,儒雅豁達,明智有器量,儀容很美,不計小節。西晉的開國功臣,三國時曹魏至西晉的重要將領,官至司徒。
  • 三國被封神的4位名將:第4封為菩薩,第一受「儒釋道」三教供奉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雖然三國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湧現出了無數英雄,像是呂布、關羽、張遼、許褚等,每一個英雄都有自己鮮活的一面,甚至有一些英雄死後,被封為了天上的神仙,受到世人世世代代的供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三國4位被封神的名將。
  • 曹魏宗室十大名將,其中一人防守一流,一人成就了趙雲的威名
    曹操麾下大將主要有三個來源:一個是比如樂進李典于禁等一開始就跟隨以及後面陸陸續續投奔他的眾將,一個是歷次徵戰中歸順的大將比如張遼張郃徐晃等人,除了這兩個來源,還有一個就是今天要說到的曹魏宗室眾將,這其中包括曹氏和夏侯氏。
  • 三國武力最高的10個人,除了24名將,第三位是曹操的兒子
    三國武力最高的10個人,除了24名將,第三位是曹操的兒子民間流傳的三國二十四名將的榜單是綜合諸多因素最終成型的,不光只是考慮武力,因為三國中除了這二十四名將之外,還有幾人的武力值完全不比二十四名將中的某些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