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為曹魏陣營,被世人嚴重低估的名將,你可知是誰?

2020-12-17 百家號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英雄輩出,而當時的良才將相層出不窮,而當時分為兩個陣營,當時的蜀吳日漸衰落就只有姜維等人,而曹魏陣營就有司馬懿等人,而其中有一個出名的將才被世人所低估了他的實力,你可知是誰?讓小編告訴你,他就是曹魏第一名將,郭淮。

郭淮這個人是當時曹操回到中原而夏侯淵正在與劉備對抗,當時的郭淮也在,郭淮是當時的司馬,而夏侯淵他和劉備正打得火熱的時候,夏侯淵就由於郭淮生病沒有出來支援被殺死,而軍中頓時軍心大亂,而郭淮連忙集結這些慌亂的兵馬,推薦當時還負責掃除流寇的張郃成為新的曹操軍隊的主帥,這才使得軍心穩定。

交戰之後的第二天,劉備他從漢水渡河走水路過來突襲,而很多將領在這時都認為曹操軍隊剛剛經歷重創不適合再次硬碰硬,在這種情況下,適合利用漢水水陣來對抗劉備。郭淮卻主張正面應對,這時在逃避敵人進攻,是守勢,並不能擊退敵人的進攻,容易形成合圍之勢,導致我們更為危險的境地,並不是上策。不如先撤離遠離漢水岸邊,在距離敵軍較遠的地方,設下埋伏,並派遣小部隊引誘敵軍前來,等到敵軍輕敵,到達漢水的中心的時候就發動進攻,一定可以一舉擊敗劉備軍隊。但是在曹魏軍隊將埋伏設下之後,劉備卻心生懷疑,而郭淮則堅持不退兵,因此使得劉備只能鳴金收兵。

而這個就成為郭淮的厲害之處,以懸殊的實力,以及人數打敗了這樣的實力軍隊,真的可謂是一戰成名。還是歷史上創作出了一個成語叫做眾寡不敵,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郭淮他還有一次和劉備軍隊的戰役就是在漢中的時候,跟著曹操,不過曹操手下能人輩出,他並不出彩,而且很少有機會給他表現,也沒有什麼很大的軍功,主要是沒有機會啊。等到曹操的兒子曹丕繼位成為皇帝,郭淮就被封侯,去鎮守邊疆,而郭淮在邊疆平定了胡人的各個部落,而且還在當地很有威望,因此被當地百姓視為神明。

諸葛亮是劉備的一個靈魂人物,跟隨劉備多次北伐,到了劉備兒子繼位,他又接受臨終託孤,第五次的時候郭淮又向當時權傾朝野的司馬懿先上計策,這才使得這第五次北伐曹魏大勝。就是從這時開始郭淮才成為一代名將。

而蜀吳姜維是當時是郭淮的死對頭,二人分別是自己那個陣營最出色的將領,而姜維與郭淮的隴西戰役,郭淮又

再次勝過姜維,又過了好幾年,曹爽去討伐蜀吳,而郭淮就是作為先頭部隊的將領,不過雖然沒有勝出,但是由於戰前準備得好,所以曹魏軍隊並沒有損失慘重。

但是在隴西之戰的三年後,隴西的各個部落發生了暴動,他們聯合蜀吳共同對抗曹魏軍隊,而郭淮一早料定姜維會進攻夏侯霸,因此提前就去接應他,事實的確如此,郭淮一到,姜維就知道自己會敗,於是臨陣脫逃,而隴西各個部落因為沒有了背後的蜀吳勢力,因此甘願重新歸於曹魏統領。郭淮之後又為曹魏立下戰功,因此被封為了徵西將軍,而曹芳繼承皇位之後對郭淮更加重視,還讓郭淮的兒子也封了爵位。

在曹魏陣營之中的鄧艾雖然擅長利用戰術,但是他本人的武力在郭淮之下。而鍾會的戰術不比鄧艾好,因此在三個人裡面綜合實力就是郭淮更勝一籌,所以在曹魏的名將排名上是第一名。

雖然郭淮在歷史裡不如張飛啊這些人出彩,但是打仗他追求的是穩定的發揮,勝不驕敗不餒,失敗的時候又給自己留有餘地,不至於輸的難看,是個縱觀大局的人才。除此之外,郭淮的任憑也很好,郭淮的夫人王氏,她是揚州提督的妹妹,不過因為她哥哥謀反,導致她也被牽連,而郭淮見子女苦苦求自己救母親一命,並挽留母親不要離開並重重叩頭以致流血的時候。郭淮還是放棄了自己的原則,去求司馬懿開恩放過自己的妻子,終於在一番感人涕零之後司馬懿思考良久終究同意免除王氏的罪。

這樣一個有才能的名將,忠肝義膽,又人品出眾卻被世人小看了,真是可惜了!

相關焦點

  • 三國被嚴重低估的十大名將,一位名垂赤壁,一位號稱小趙雲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猛將如雲,良將如雨的年代,我們想不記住某些虎將,確實很難。尤其是《三國演義》的廣泛影響,說起名將,蜀漢的五虎上將,東吳四英將,曹魏的五子良將,八虎騎,可以說是非常出名。然而在《三國演義》之中也存在很多人被低估,甚至被弱化,其實,他們在正史之中,是非常厲害的大將。
  • 為何死後封神的三國名將不少,被朝廷官方認證的卻沒有曹魏一眾名將?
    微信ID:shuosanguo為何死後封神的三國名將不少,被朝廷官方認證的卻沒有曹魏一眾名將?有些名人甚至在死後被人們封為神仙,後人為其建廟受拜。而有些人物被民間封神,更有些人物甚至得到了官方朝廷的認可,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三國時期死後那些被封神的名人,很有趣的是,我們在蜀漢和東吳陣營中都找到了被官方認證封神的名將,可單單只有曹魏空無一人,這到底為何?讓小編我一一道來。先來了解一下,三國時期哪些名將被後人官方認證封神。
  • 三國時期曹魏集團,頂尖的名將都有哪些?又有什麼能力呢?
    三國時期,曹操從一個小人物成長為一代梟雄,從一個小小的騎都尉變成了一個掌握著朝廷大權的丞相。雖然曹操是掛著丞相的名義,但是誰都知道曹操掌控著整個朝廷的生殺大權,朝廷的大事還不是曹操一個人說的算。曹操要是想去奪取皇位,那是誰也無法阻止的,後來的曹丕繼承了曹操的霸業,就是在曹操基業的基礎上逼迫皇帝退位的。而無論是曹操時期還是在曹丕時期,這時期雖然朝廷內部被曹氏家族掌控,中國的北方也是他們的地盤。但是在中國的西南還有劉備的勢力,在東南地區也有東吳孫氏家族,可以說在外部曹氏集團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威脅。正所謂國難思良將啊,在危難關頭怎麼可能沒有良將在手呢?
  • 曹魏名將張遼是如何一戰斬殺太史慈的?張遼最終的結局如何?
    三國名將很多,但真正做到威震敵國的極少。著名的24名將中要說真正文武雙全的大將也就關羽,孫策,張郃,鄧艾,姜維罷了。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孫策以一個校尉的身份平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而張郃也是九死一生,成為了曹魏後期第一名將,威震天下;鄧艾與姜維這對生死冤家,在三國後期表現也是極為耀眼。
  • 為什麼張郃在赤壁之戰之前不出名,在三國後期突然成為名將
    張郃最早是追隨韓馥,在鎮壓張角起義的過程中表現極為出色,為韓馥屢建奇功。隨著各個地方招兵買馬,黃巾很快就被鎮壓下去,黃巾軍的起義雖然失敗,都是從根本上動搖了東漢的統治地位。由於地方的大量招兵買馬,地方實力大增,中央很難控制到地方。189年董卓入京,霍亂朝綱,搞得首都洛陽民不聊生,隨後各地便紛紛聲討董卓,不久後,各地諸侯共同結盟,史稱「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 也許你聽過「三國24名將」打油詩,但你一定沒聽過三國十大名將歌
    一呂二馬三孫策,四趙五關六龐德,第七張飛八張郃,第九還看許褚裸,三國十大名將歌,太史子義排最末——這樣一個三國武將的排序打油詩,你肯定沒聽過,因為這是老樂隨手編的,可這種排序沒有道理嗎?難道傳統的那個三國武將排名的順口溜就一定是對的?
  • 曹魏被忽略的一位名將:文武雙全,輔佐曹魏三位君主!
    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在三國之中,曹魏無疑是最強大的一方。在此基礎上,曹魏不僅謀臣眾多,在武將上也是人才濟濟。對於曹魏武將來說,既包含了張郃、張遼、徐晃、于禁、樂進等曹魏五子良將,也有曹仁、曹洪、曹真、曹休、曹爽、夏侯淵、夏侯惇、夏侯玄。夏侯霸等曹魏宗室武將。
  • 盡數曹魏名將,吳蜀有的大將,在曹營都能找到相抗衡的人
    我們說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就是一個這樣的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各種能人志士都出來了,他們尋求志同道合之人,亦或者是有能力的人,想要幹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從此飛黃騰達。而這其中,就有三個勢力主,他們籠絡天下有才之人為自己所用,希望以他們為基礎,贏得天下。
  • 曹魏喋血沙場的六大頂級名將:一人被斬殺,其餘五人死於箭下
    《三國演義》不僅虛構了很多情節,也虛構了不少名將的結局,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去世時間和正史有很大不同,比如正史中太史慈死於赤壁之戰前,而演義中太史慈卻死於赤壁之戰後的第一次合肥之戰;二是演義中不少名將戰死沙場或死於非命,其實正史中他們卻是病逝得以善終,比如黃忠在劉備221年稱帝前就去世了
  • 三國名將誰為首?左右權衡之後,常山趙子龍當之無愧
    第一個理由:排名 三國二十四名將,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是世人公認的三國演義武將排名,而且是經由偉人親自認定的,三人在書裡的表現也和這個排名一致,比方說我們以張郃為例,張飛打張郃三五十合不分勝負,馬超懷著報仇之勇二十多回合打敗了張郃,趙雲則是拖著疲憊之軀三十回合打敗張郃,後來漢水之戰完全體的時候
  • 三國中姓鄧的將軍很少,但都是人中龍鳳!
    什麼「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基本上很多姓氏都是名將輩出,今天咱們就看下三國中姓「鄧」的名將都有誰?但是三國中姓鄧的人很少,幾乎寥寥無幾,而可以稱為名將的更是不多。但三國中還是湧現兩位鄧氏大將,並且都是人中龍鳳!這二人是誰呢?第一位,魏國鄧艾。
  • 三國六大文武全才:蜀漢得其一,東吳得其二,曹魏得其三
    三國時期名將和謀臣眾多,但是文能出謀劃策,武能領軍作戰文韜武略樣樣具備的全能之才卻也並不多見,今天就說一說三國六大文武全才:蜀漢得其一,東吳得其二,曹魏得其三。
  • 赤壁之戰:三國名將雲集的一場巔峰對決,該來的都來了
    之所以說這三大戰役影響最大是有原因的:官渡之戰是決定北方歸屬的大決戰,曹操和袁紹誰贏了基本上誰就能統一北方;赤壁之戰是南北統一與否的關鍵之戰,曹操勝了,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曹操輸了統一遙遙無期;夷陵之戰則是吳蜀兩國的一場對決,之前勢頭強勁的蜀漢被東吳敲了一悶棍再也緩不過氣來。
  • 三國誰斬殺名將最多?不是馬超,他斬殺的都是名將
    三國亂世,戰爭頻繁,可以說諸多勢力為了爭奪一片領土隔一段時間就會開展大規模的戰爭,據史料記載的戰役就有上千場,而經典的戰役諸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潼關之戰,漢中之戰,夷陵之戰等等。戰爭的頻繁也代表著各方陣營也會湧現出來統帥一方的將才,例如蜀國的「五虎上將」,魏國的「五子良將」,「荊南五勇士」,「河北四庭柱」等。那麼,在那個亂世中,哪位武將斬殺的名將最多呢?說到這個問題,很多人的第一想法便是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為什麼首當其衝的是他呢?
  • 三國時,曹魏只有半壁江山,靠什麼降服烏桓、鮮卑?
    外患曹魏擊敗袁紹後,基本統一北方。但是馬超、劉表、劉備、孫權等勢力依然強勁,曹魏在與他們的交戰中互有勝負,消耗頗大。三國鼎立形成後,蜀國和吳國不斷北伐,成為魏國大患。這種條件下,曹魏政權在處理長城以北的烏桓、鮮卑等遊牧民族帶來的威脅時,卻顯得有些輕描淡寫,之前的周、秦、漢,後來的隋、唐、宋、明,無法做到。
  • 如今的甘肅省天水市,在漢末三國時期屬於哪個郡,出過哪些名人
    東漢時期,天水郡更名為漢陽郡,其轄境為十三縣,分別為:冀縣、望恆縣、阿陽縣、略陽縣、勇士縣、成紀縣、隴縣、獂道縣、蘭幹縣、平襄縣、顯親縣、上邽縣、西縣,治所為上邽縣,隸屬於涼州刺史部。三國時期的魏黃初初年,魏文帝曹丕對境內的州、郡、縣進行了一次調整、改革,將漢陽郡改回了天水郡,隸屬於雍州刺史部。
  • 荀彧和郭嘉,曹魏兩大謀士,究竟誰是曹魏第一謀臣?
    荀彧和郭嘉,曹魏兩大謀士,究竟誰是曹魏第一謀臣?文|夢裡一晌貪歡在三國中,曹魏有兩大謀臣,那就是荀彧和郭嘉,這兩個都是曹魏陣營中最為厲害的兩個謀士,而在這其中,後人對於他們兩個誰才是曹魏第一謀臣的爭論就沒有斷過。那麼誰才是曹魏的第一大謀臣?其實這個並不很難得出一個勝負,具體分析兩個人之後就能夠發想現出來。
  • 三國殺未來最可能出現武將,西晉王朝奠基人之一,司馬懿之子
    三國殺桌遊中有許多武將都讓玩家們耳目一新,甚至有的玩家還表示在三國殺中學到一些三國歷史,而且許多人物角色的出現都是不為人所知的。可是這幾個出名的武將怎麼還沒有出現在三國殺中呢?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三國殺中未來最有可能出現的武將們吧!
  • 三國誰是正統?劉姓的蜀漢?篡漢的曹魏?1000多年爭論花落誰家?
    東漢末年分三國,英雄輩出競雌雄,一部三國史,討論了1000多年,仍然是津津樂道的談資,那麼問題來了,三國究竟誰是正統?東吳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都談不上正統;劉姓的蜀漢以漢室後裔自居,贏得不少粉絲;篡漢的曹魏,卻因漢獻帝的禪讓,自稱繼承大統,也有不少鐵桿粉絲。
  • 曹操大將雲集,為何只有張遼入選七十二名將,張飛為何卻能入選?
    唐朝玄宗、肅宗兩位天子在位期間,唐朝朝廷設置了武廟,以祭祀姜子牙為主,附帶祭祀唐之前歷代名將七十二人——這便是著名的「武廟」七十二子。其中,在三國階段,曹操陣營中,只有張遼一個人入選,而劉備陣營中,關羽和張飛都得以入選——三國時代,曹操集團武將方面人才濟濟,但是卻只入選張遼一人;而張飛很少有獨當一面的戰績,卻得以入選,這背後隱情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