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高原開出「致富花」_涉藏動態_中國西藏網

2020-12-21 中國西藏網


10月18日,俯瞰白玉縣蓋玉鎮山巖村易地扶貧搬遷點。 四川日報全媒體 楊樹 攝

  一縣一策

  熱水衝泡下,一朵菊花在杯中緩慢舒展,逐漸綻放。幾分鐘後,亮黃色的茶湯飄出陣陣清香……「這種金絲皇菊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營養價值更高。」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農發公司總經理李衛東說,著力高端養生產品路線,當地已打造出金頂皇菊、林尖胎菊、雲巔雪菊等特有高原藏菊品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作為成都市武侯區對口支援工作隊的重點幫扶產業之一,菊花種植已成為白玉縣的重要種植業,面積約800畝,2019年給老百姓分紅約217萬元。

  「公司+合作社」,種菊能致富

  24歲的曲珍是白玉縣贈科鄉定布村村民,她目前的工作是在村裡的農業大棚種植基地,負責為棚裡的各種菊花除草和澆水。她的丈夫也在基地打工。

  基地離家不遠,夫妻倆每天步行便可往返,十分方便。「全家有18畝地,11畝土地流轉了。」曲珍說,土地流轉費加上務工費,每年收入5萬多元,相比以前單純種糧食和放牧,收入可觀許多。目前該村已有140畝流轉土地都種植了雪菊。

  10月下旬,距離定布村100公裡的章都鄉戈德村,53歲的嘎絨也在滿心歡喜地採摘著雪菊。40餘畝的雪菊基地由戈德村的7戶村民土地組成,試種的第一年已產出高原雪菊200餘斤,為貧困村集體經濟增收至少1.5萬元。

  「這些基地的雪菊品種極為獨特,是我們精心培育出來,適宜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白玉縣農發公司工作人員說,菊花的適應性很強,為短日照植物。作為「南派藏醫藥」發源地,白玉縣雖海拔高,但氣候較溫暖,同時還有著蟲害、病害的天然剋星——強烈的紫外線,這都為種植菊花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白玉縣其他的鄉村,還有金絲皇菊等多個品種的茶菊,都採取「公司+合作社」的種植模式,通過提供前期徵地、免費統一提供種苗、栽植技術、收購加工、產品銷售等方式,鼓勵貧困戶種植菊花。到了摘花季,農發公司就聘請村民摘採新鮮菊花,然後再統一進行加工、包裝和銷售。

  4斤鮮菊花大約能製作1斤乾花,適合泡水飲用,具有多種功效,市場前景好,附加值較高。以金絲皇菊為例,小花1兩一罐,市場價約88元,大花一朵要賣八九元。

  「公司一邊聯繫市場一邊聯繫老百姓,通過建立產業鏈來盤活老百姓的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李衛東說,公司已和13個合作社籤訂菊花種植產業幫扶協議,帶動105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菊花種植產業,今年預計將向老百姓兌現分紅270萬元。

  大數據助力,產業邁上新臺階

  10月18日,在白玉縣智慧農業物聯網溯源大數據指揮平臺中心,記者看到3架無人機在進行施肥、噴藥等無人操作。令李衛東自豪的是,農業農村部給甘孜州頒發的兩張無人機「飛手證」,「都集中在我們公司」。

  指揮平臺上,閃動、變化著17組大數據:農場作物信息、溫溼度分析、農產品批次和溯源、蟲情預警等,將白玉縣當下農業產業的宏觀和微觀信息「一網打盡」、一網呈現。無人機採集、作業的相關數據也將傳輸到平臺。

  其中,一組「農產品溯源」數據令人關注:本月追溯批次為6次,其中花卉佔比為74%;本月出貨數量為8.3噸,其中花卉佔比為80%。以菊花為主力的花卉業,如今在白玉縣農業中的分量可見一斑。

  智慧農業如何在白玉形成閉環?李衛東說,在鄉鎮種植基地,都布有氣象、墒情、病蟲監測儀等,數據最終匯集到指揮平臺,實現全程安全管理,完成企業及農產品信息庫的組建、管理、查詢、分配,並設置防偽條碼、二維碼追溯等功能。

  「特別是蟲情監測,可以在發生早期就及時介入,避免造成大面積蟲害,影響產量和品質。」李衛東透露,目前平臺硬體和系統框架已建設到位,今後將進一步完善數據採集埠和數據分析,不斷提升農業智慧度。

  指揮平臺位於建設鎮扎盤村,是一個集農業觀光旅遊、基地建設品種培育、技術研發等為一體的現代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園,總投資2425萬元,由成都市武侯區對口支援白玉縣建設,今年底全部建成投用,將惠及周邊4個鄉鎮18個村。「希望通過菊花產業項目的實施,帶動引領白玉縣農特產品產業向綠色、高端方向發展。」成都市武侯區對口支援工作隊領隊葉明榮說。

  自2018年底起,白玉縣在6個鎮小規模連片種植、發展菊花產業,總面積已達800餘畝。在白玉縣「十四五」農業規劃中,菊花產業將發展到萬畝種植規模,其中核心區2000畝。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百縣千村行|新村「新」人 科技賦能 高原開出「致富花」
    百縣千村行|新村「新」人 科技賦能 高原開出「致富花」 新聞來源:四川日報
  • 四川省甘孜州:4A級景區與129個「房東」_涉藏動態_中國西藏網
    全村60戶村民每戶能分1300多元,其中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還能再多分200餘元。  拉尼村離格薩爾王城有相當遠的路程,村民之所以能當上景區「房東」,還要歸功於甘孜縣當初走了一條「景區發展與產業扶貧相結合,創新培育集體經濟發展『飛地』模式」的路子。如今,依靠格薩爾王城,甘孜縣共有包括拉尼村在內的129個村成了「房東」,3300多戶村民過上了「收租」生活。
  • 發展全域旅遊 在金沙江畔一日遊三省_涉藏動態_中國西藏網
    今年5月,奔達鄉利用縣委組織部黨建促脫貧的項目資金100萬元,修了一處藏家樂以及石渠縣唯一一個高海拔遊泳池。  承包藏家樂的村民個個都有「絕活」:達瓦包的牛肉餃子很好吃,根呷曲珍做的血腸是一絕,扎西翁姆有在外打工經歷。藏家樂8月底開業後,兩個月就收入2.45萬元,客人也多為青海遊客。  「為了更好吸引青海遊客,我們在沿途為過往車輛修了休息區。」
  • 在京涉藏單位舉辦「松贊杯」籃球賽 冠軍究竟花落哪家?
    中國西藏網訊 5月1日下午,第26屆「松贊杯」籃球聯賽決賽和閉幕式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行。民族出版社藏文室主任達多、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藏文室主任達哇才讓、中央民族大學藏學院副院長周拉以及在京涉藏單位及各大院校的五百餘名藏族同胞參加了閉幕式。
  • 《中國西藏》雜誌創刊30周年 中國西藏網創辦2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作為中央重要涉藏宣傳力量,多年來,《中國西藏》雜誌和中國西藏網緊緊圍繞黨和國家民族、宗教工作大局,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優勢,準確詮釋黨和國家涉藏方針政策,全面報導西藏發展變化,與國外分裂勢力進行輿論鬥爭,成為了解真實西藏的重要平臺和窗口。
  • 雪後四川茂縣疊溪鎮如同一幅山水畫_涉藏動態_中國西藏網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
  • 甘肅省天祝縣:雪落梯田景色美_涉藏動態_中國西藏網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
  • 中國臺灣學者:西藏隨處可見漢藏雙語共存 體現了對藏語文的尊重
    在西藏自治區的醫院、機場、政務窗口等各種場所,甚至是路邊的小店,到處都能看到漢藏雙語招牌、路標、海報等的應用,與此同時,西藏自治區的各級學校也設置有專門的藏語課程。中國臺灣獨立學者羅中展認為:「這體現了對藏語文的尊重,可以讓更多人增強對藏語文現狀的認識,消解誤會和隔閡。
  • 遊冰雪秘境,享2021「冬遊西藏」新體驗_西藏新聞_中國西藏網
    據悉,此次活動將以冰雪、溫泉、藏醫藥浴等旅遊新業態賦能產品體驗;以新增地面交通補助及包價團折扣、發放消費券賦能政策優惠。  據介紹,第四輪「冬遊西藏」活動政策分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5日和2021年10月15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兩個階段,執行期間獎勵(補助)對象為區內旅遊團隊的旅行社、旅遊景區(寺廟景區除外)、旅遊企業和執飛進出藏航線的航空公司。
  • 冬日黃河溼地美|千姿湖溼地公園風景如畫_涉藏動態_中國西藏網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
  • 涉藏地區有沒有深化改革「伸手黨」
    原標題:涉藏地區有沒有深化改革「伸手黨」 西藏農民「沙中取金」年入360萬。目前,涉藏地區中有的還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有的還有數百萬貧困人口,如何通過深改推進目標實現,令人關注。
  • 高原好物乘直播快車出藏
    「這款青稞爆米花是用現代化設備生產的,沒有皮渣,沒有添加別的調味劑,就是青稞本身的味道,有淡淡的穀物香在裡面……」隨著某網絡名人聲情並茂的介紹,這款青稞爆米花被網友迅速下單,銷量蹭蹭直漲。近日,西藏自治區商務廳、西藏自治區工商聯、上海報業集團共同發起為西藏農副產品「帶貨」的網絡名人直播西藏公益專場。在直播中,拉薩林周天域青稞食品科技公司生產的「稞爽口」青稞爆米花等三種西藏特色農副產品,介紹給全國各地的消費者,直播累計觀看人數2200多萬人次,數萬份西藏特產在短短20分鐘內被搶購一空,銷售額達300多萬元。
  • 西藏拉薩市慈覺林村——「家門口」就業「金飯碗」致富
    2012年7月,隨著《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詩劇場的開工,坐落於慈覺林的「中國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建設正式拉開了帷幕。  來自慈覺林村的村民次仁是該劇的一名群眾演員,他告訴記者,白天在劇場附近開農家樂、開客棧,晚上在劇中飾演角色,一個月能多不少收入。如今,他牽上自家的犛牛一起演出,讓這一特殊「演員」也拿上了「工資」。「現在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買了貨車或小汽車,而且不止一輛,生活水平提升了不少。」次仁說。
  • 【藏北故事】深愛藏北高原這片熱土_原創_中國西藏網
    從青海的玉珠峰到西藏的安多縣,是550公裡凍土地帶。列車經過的唐古拉山,在藏語中的意思是「老鷹飛不過的高山」。  「上了藏北高原經常感到肩上像扛著一袋面一樣沉重,很容易忘事,經常出現耳鳴、耳脹。」乘務員賀磊告訴我。  雖然常年在高原上跑,但列車員們仍會或多或少有高原反應。有時掃地就會覺得胸悶氣喘,有時不知不覺鼻血就流了下來。
  • 西藏嘉黎縣藏比鄉民族手工藝服裝廠 傳統藏裝裡的致富經
    近幾年,藏比鄉為擺脫深度貧困現狀,通過對接嘉黎縣「六個強縣戰略目標」,並結合本鄉實際,逐漸形成1、2村經濟發展片區,3、4村生態文化開發區,5、6、7村牧業開發片區的發展格局。目前,各片區發展情況良好,效益明顯。群眾喜獲收益的同時,紛紛表示,多虧了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還創造各種條件提供技能培訓機會,讓我們通過培訓吃上了「技能飯」。
  • 藏譯通軟體用戶突破百萬 拉近藏漢交流距離_西藏新聞_中國西藏網
    西藏高馳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供圖  記者18日從西藏高馳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獲悉,藏漢互譯軟體手機APP藏譯通突破百萬用戶下載量,這也意味著藏漢語言間的距離逐步縮短,尤其在旅遊、服務基層西藏偏遠農牧民方面得到廣泛利用。  藏譯通軟體自2019年7月正式推出,獲得了2019年中國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
  • 藏語翻譯軟體讓內地遊客暢享在藏旅遊生活_西藏新聞_中國西藏網
    據了解,「藏譯通」在利用語音識別合成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一款AI翻譯軟體,基於交通、醫療、文化等領域的日常生活用語,通過人工智慧翻譯、語音識別合成等技術的應用,用戶可在線進行藏漢雙語互譯,文字識別準確率可達85%,語音識別轉化文字準確率約在70%至80%。   「藏譯通」能進行藏漢雙向翻譯,不少不懂漢語的藏族群眾可通過該軟體與內地朋友進行交流。
  • 致富思源回報家鄉 西藏優秀民營企業家扎塔
    圖為西藏金塔集團董事長扎塔 攝影:王淑  中國西藏網訊 從農牧民建築施工隊帶頭人,到實力雄厚的企業董事長,勇於探索的創業者扎塔用二十多年的奮鬥經歷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詮釋了憧憬夢想、永不言棄的信念,演繹了致富思源、
  • 西藏的月光_I 文學_中國西藏網
    題  目:西藏的月光作  者:白瑪娜珍(作者) 出 版 社: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4月1日)平  裝:240頁語  種:簡體中文開  本:32ISBN:7229046343同時,優美的文字和獨具特色的敘述方式,也體現了藏民族的唯美境界,使讀者在感受西藏心靈的同時,得以充分的文學審美享受。這是一本真實的書,書中每個人物、每個故事都是真實的。與那些關於西藏的小說不同,《西藏的月光》中沒有想像,只有事實;與一些關於西藏的紀實作品不同,作者以及書中的主角都是藏族人。透過這些不同層面的藏族人,真實的西藏撲面而來。堪稱為中國第一部藏族女性書寫藏族生命文化基調隨筆集。
  • 阿來:西藏的「張大人花」
    就在家裡讀讀書,看看城裡的花,從花開花落中體驗成都這個城市季節的流轉。 但身體康複比預計要快,稍有精力,心就野,忍不住要去四處走動。從去南非錯過了梔子的花期,便把成都入夏以來好多花期都一一錯過。手邊寫著的《成都物候記》也就耽擱下來,也許明年能克制自己,呆在一座城裡不動,細細觀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