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軍方消息人士說,臺軍向美採購岸置魚叉飛彈軍售案,美方可望於11月總統大選前宣布。為配合成軍,海軍的海鋒大隊將擴編為指揮部,指揮官定編為少將,海鋒大隊現有7個中隊,大隊長為上校;據悉,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對擴編非常支持,全案已被列為海軍最優先的軍事投資項目。
據了解,海鋒大隊現部署岸置雄風飛彈,為海軍機敏單位,部隊營區建物蓋得像學校,營區內有溜滑梯等掩護偽裝設施,各中隊因有可機動發射的雄風巡航飛彈,部署位置均為機密。
臺軍方官員說,以後岸置魚叉飛彈成軍,中隊數量勢必增加,大隊編制也要改成指揮部,如同空軍採購F-16V新戰機,也擴編1個戰鬥機聯隊一樣。
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日前向華府智庫透露,臺灣正與美國磋商,採購「岸防巡航飛彈系統」(CDCM),防範大陸可能發動的攻擊。所謂CDCM,即一般通稱的岸置魚叉飛彈。
據透露,軍方規劃以「殲敵」70%為目標採購CDCM,預算500億元(新臺幣,下同),但案子上報蔡英文後,蔡問為何只有70%?她要求須再提高,於是軍方又加購數量至10餘套系統,總價達到800億元,但每枚售價有降低。
至於先前外傳臺軍方是以「殲敵」50%當做標準,軍方消息人士說,沒這回事,蔡英文連70%都不滿意,怎可能接受?
據了解,臺海軍雖尚未籤發價書,但明年度軍費預算已開始編列。臺當局稍早曾在「立法院」說2023年成軍,現爭取提前到2022年。
至於臺軍採購岸置魚叉飛彈後,臺「中科院」研製的岸置雄二、雄三反艦飛彈何去何從?臺軍方官員說,雄風會照做,不會停產,外購與自造並行,同時擁有兩種飛彈,增添對岸反制的困難。
另據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大選前陸續對臺釋出重大軍售案,但若無法趕上臺軍2021年度預算編列,透過特別預算處理將是選項之一。
但中國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表示,美國即將大選,而結果會影響周邊情勢及與臺方的互動,因此現階段「立法院」應會選擇拖延時間,把一些軍購款項的付款時間延後,並把期程拉長;另外,對於部分美國已同意出售的品項也可能會減量採購,而非採取馬上編特別預算的方式因應。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