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美國海軍「加布裡埃爾·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LCS 10)離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軍港。
按計劃,該艦將前往西太平洋接替「蒙哥馬利」號(LCS8),預計以新加坡為部署基地。該艦屬於「獨立」級,由通用動力集團研製,採用非常科幻的三體結構。
從美國海軍官方發布的照片來看,這艘軍艦在艦橋前方配備了兩對共四個NSM反艦飛彈發射箱。「加布裡埃爾·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因此成為第一艘配備這種瑞典研製的飛彈系統的美國海軍艦船。
7月10日,美國海軍首次發布了「加布裡埃爾·吉福茲」號安裝NSM反艦飛彈發射架的照片,在9月3日的訓練中,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的MQ-8C「火力偵察兵」無人機也登上了這艘戰艦。特寫照片顯示,右舷的發射架只安放了一個發射箱。
「獨立」級濱海戰鬥艦長127.6米,排水量2784噸,配備兩臺羅爾斯·羅伊斯MT30型36兆瓦燃氣輪機,驅動四部羅爾斯·羅伊斯卡梅瓦153SII噴水推進器,最高航速達45~50節。
「獨立」級艦炮與艦橋之間部署的是SUW垂直發射系統,專門發射「地獄火」多用途飛彈,最大射程22千米。在反艦飛彈方面一直存在短板,因此最初「獨立」級在服役後,是不具備什麼反艦能力的。
為了彌補這個短板,通用動力又推出了「獨立」級的升級方案,就是在艦橋與SUW垂直發射系統之間增設兩組四聯裝「魚叉」飛彈。
2016年6月30日至8月4日,在夏威夷附近舉行的「環太平洋」多國聯合演習中,「科羅拉多」號瀕海戰鬥艦發射了一枚「魚叉」反艦飛彈。這也是「獨立」級首次發射反艦飛彈測試,遺憾的是飛彈並沒有命中目標。
美國海軍對「獨立」級安裝「魚叉」飛彈一直有顧慮,因為會破壞隱形結構,而且「魚叉」是亞音速反艦飛彈,其戰鬥力在今天是否還夠用,實在是一個疑問。但美國海軍還是認可這樣為「獨立」級增設反艦飛彈的方案,只不過在飛彈型號方面並不滿意。
2018年5月,美國海軍與雷神公司籤署了一份價值1800萬美元的合同,為一艘瀕海戰鬥艦採購第一批NSM反艦飛彈,儘管官方並沒有公開數量,但數量應該是8枚。根據這份合同,這些飛彈和發射系統都部署在「加布裡埃爾·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上。美國海軍希望能夠在2020~2022年,每年採購20枚NSM飛彈。為每艘瀕海戰鬥艦(共有35艘)都配備四個NSM反艦飛彈發射箱,預計總支出為8.47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