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的報導,美國的4艘瀕海戰鬥艦:"自由"號、"獨立"號、"沃斯堡"號和"科羅納多"號將會在明年的3月退役,這批退役下來的瀕海戰鬥艦將會被封存。其中科羅納多號在2014年4月才剛剛服役,剛剛服役6年。俄羅斯專家伊利亞·克拉姆尼克當天表示,美國人可能會考慮把這四艘艦船轉賣給美國在東南亞的盟友,例如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家。這四艘軍艦在服役期間並沒有遭受過重創,基本處於生命周期的中前期,為何就早早退役了呢?
(美國的瀕海戰鬥艦進行編隊訓練)
美國提出瀕海戰鬥艦的設想源於上個世紀90年代,由於蘇聯解體,冷戰格局瓦解,美國海軍獨霸大洋,但是依舊有些國家不服美國的管,而美國引以為豪的航母戰鬥群卻無法在近海或駛入內河進行作戰。因此美國就想開發出一種在海空軍完全掌握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情形下擁有在戰區周邊快速遊弋,提供火力支援、反潛、反水雷、反水面艦艇的近岸戰鬥船隻,功能類似於武裝巡邏艇。
(獨立號濱海戰鬥艦)
一開始瀕海戰鬥艦為500噸的小型戰艦,造價並不高。但是隨著軍方不斷增加要求,讓這種小船的體積層層加碼,最終設計出來了一型噸位和中型護衛艦噸位相當的戰艦。
由於要在近海作戰,瀕海戰鬥艦皆使用了吃水很淺的設計,船身大量使用鋁合金等輕量化材料。也導致了該艦船的抗海況能力差,抗打擊能力弱。以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為例,其武器的配備為一門MK-110 57mm艦炮,四挺M2重機槍,11枚RIM-116對空飛彈,一門方陣近迫武器系統,兩具AGM-84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和若干的AGM-114地獄火飛彈。可以搭載兩架SH-60直升機和MQ-8火力偵察兵無人機。其使用多體船體設計,最快可以在海上跑到44節(81公裡/小時)。
(在各種反艦飛彈面前,瀕海戰鬥艦跑得再快也沒用)
從其配置和作戰性能配置來看,瀕海戰鬥艦擁有對於近岸軟硬目標很強的壓制能力,同時用來清理各種小型艦船例如近岸巡邏艇、摩託艇等目標的能力較強。但是由於該艦的設計過於極端也導致了這種每一艘耗資5億美元、約3000噸級的艦船也只能用來當"巨型巡邏艇",其貧弱的防空能力沒法像同噸位的護衛艦那樣為美軍艦隊提供防空、反艦火力。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相比於獨立級的船體設計,看上去正常多了)
更要命的是瀕海戰鬥艦要在海軍完全掌握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條件下才能發揮作戰效用,而美國海軍目前已經很難保證這個前提的成立。一旦瀕海戰鬥艦暴露在敵方大型艦艇和反艦戰機的面前,這些瀕海戰鬥艦幾乎不堪一擊。
(在美國盡力實現355計劃的當下,也要把瀕海戰鬥艦退役)
目前為了開發瀕海戰鬥艦美國花費了20年,投入資金約300億美元,並且每年還要花費大量的經費來維護這些"雞肋"的戰艦。美媒也普遍認為它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失敗的項目",即使美國海軍正在進行建設355艘艦船的大海軍計劃,也仍然堅持瀕海戰鬥艦的提前退役,由此可見,這些瀕海艦有多不受美國海軍歡迎。
(瀕海戰鬥艦下水畫面)
那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是否會接盤呢?答案顯而易見,連美國都玩不轉的戰艦,東南亞諸國更沒法用。更何況,瀕海戰鬥艦那高昂的價格,東南亞國家買得起嗎?就算美國跳樓大甩賣,將它們打折出售,這些效果買回來意義也不大呀,有那些錢買幾艘多用途的護衛艦它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