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昔日香餑餑,到今天的漂浮垃圾堆,美軍承認瀕海戰鬥艦徹底失敗

2020-12-26 科羅廖夫

作為執行瀕海作戰任務的瀕海戰鬥艦,曾被美國海軍寄予厚望,但一路走過來,叫罵聲蓋過了喝彩聲,從以前的「香餑餑」,變成了媒體今天口中的「漂浮垃圾堆」。據環球網軍事報導,美國「任務與目標」網站12月23號報導稱,美國海軍正在調查「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潛在的設計缺陷。

據悉,瀕海戰鬥艦自服役以來,其動力系統就飽受詬病,一直困擾著美國海軍,特別是在去年據「防務新聞」報導,「底特律」號瀕海戰鬥艦出海執行作戰任務時,就因動力系統故障被迫返港。

而最近幾個月內,相同的毛病也出現在了「小石城」號上,美國媒體藉機諷刺道「這就是一個漂浮垃圾堆」,忍無可忍的美國海軍終於爆發了,開始著手調查。

蘇聯解體後,美國海軍的戰略方向隨即做出相應調整,由原先的「控制海洋」朝著「近岸作戰和支援陸上作戰」「前沿存在」等方向轉變。2002年,美國海軍在一份名為「21世紀海上力量」的報告中,提出「海上打擊,海上盾牌,海上基地」等新銳概念,明確了從「遠洋」向「內陸」的發展。

2005年,美國海軍在提交的海軍發展計劃中,明確指出,一方面縮減大型艦艇的數量,一方面集中發展以瀕海戰鬥艦為代表的小型艦艇。戰略方向的調整,影響了後來美國海軍的造艦計劃,瀕海戰鬥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2001年,美國海軍發布了水面戰鬥艦艇計劃,決定日後建造兩型艦艇。首先是未來驅逐艦(DDX)項目,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另一個就是瀕海戰鬥艦(LCS)項目,以洛馬公司的「自由」級和通用動力公司的「獨立」級為代表。需要說明的是,這份19年前雄心勃勃的造艦計劃,著實拖了美國海軍的後腿。不論是「朱姆沃爾特」還是瀕海戰鬥艦都存在著一個最大的毛病,那就是華而不實,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最初的瀕海戰鬥艦項目下發到美國國內後,軍火商開始了瘋狂的競爭,最終洛馬公司,通用動力公司殺入了決賽圈,中標該項目。洛馬公司的「自由」級採用半滑行單體船的設計方案,擁有造價低廉,技術風險小,高航速,高機動性等優點。通用動力公司的「獨立」級採用穿浪三體船型的設計,具有優異的穩定性,更大的甲板面積以及航行阻力小等優點,在中標以後,兩家公司從2005年開始著手建造。

洛馬公司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長115米,寬13.16米,滿載排水量3089噸,最高航速為45節。它所採用的半滑行單體船型,外表簡潔,塗有吸附材料,雷達反射面積小,擁有良好的隱身能力。通用動力公司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長127米,寬31.6米,滿載排水量2784噸,航速最高可達50節。

「獨立」級的三體船型設計,有些科幻風格,艦艇上層的寬度與內傾角度一致,簡潔乾淨,提高了隱身性。此外,該型艦多數設備集中在艦艇中央,因而穩定性更高,同時三體船型的設計,大大增加了甲板面積,遠超於「自由」級。

瀕海戰鬥艦的武器配置,均是由作戰任務來決定,美國海軍賦予它們的任務有以下三種,即水面戰,反水雷戰,反潛作戰。艦炮選用了BAE公司生產的MK110型57毫米自動艦炮,最大射速220發每分鐘,射程最遠可達14千米。所配備的MK49發射器,可裝備21枚「海拉姆」滾轉彈體防空飛彈,發射後不用操心,但其9千米的最大射程,在攔截來襲目標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除此以外,還配備有2座MK-44型30毫米遙控艦炮,4挺12.7毫米機槍等。反潛方面採用了AN/SQR-20多功能拖曳聲吶,MH-60R/S3反潛直升機,配備有超輕型拖曳的無人水面航行器。

反水雷方面,配備的武器可是五花八門,包括有AN/WLD-1遠程遙控獵雷系統,AN/AQS-21機載拖曳式探雷聲吶系統,AN/ALQ-220機載感應掃雷系統,AN/AES-1機載雷射探雷系統,AN/ASQ-235機載滅雷系統等。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瀕海戰鬥艦上配備的無人偵察機,所搭載的MQ-8B/C「火力偵察兵」無人偵察機,在美國海軍的構想中,可以在戰時讓瀕海戰鬥艦成為了一艘無人機領艦,帶領無人機編隊發動出其不意的攻擊或者是反潛作戰。

瀕海戰鬥艦儘管擁有高航速,高機動性,陌生水域適應性強,採用模塊化設計可快速更換等優點,但在實際使用中,美國海軍發現,這型艦「瑕大過於瑜」。首先是武器系統配置單一,沒有配備垂髮系統的瀕海戰鬥艦,火力非常單薄,其次是任務模塊化更換耗時費力,按照設計方案,96小時內就可以完成,但美國海軍在實際操作中,往往要花費兩周的時間才能完成。

「自由」級和「獨立」級兩型艦自持力均為21天,原因是噸位太小,攜帶不了更多的燃料彈藥和生活物資。而究其根本,是所採用的MT30燃氣輪機體積太大,佔用了艦艇內部大量空間。儘管美軍一向以財大氣粗的形象被世人所熟知,但如果一款武器裝備既費錢又不好用,他們也會心疼,而瀕海戰鬥艦正是如此。單艘艦高達6-7億美元的造價,換來的卻是蹩腳的作戰效果,美國人自然不樂意,所以,美國海軍從原先的52艘採購計劃縮水到現如今的32艘。

從2013年到2019年(除去2014年外),每年都有瀕海戰鬥艦因為動力系統發生故障。而在2018年,根據五角大樓作戰測評辦公室的審查結果顯示,「在高強度的戰鬥中,兩型艦(自由級與獨立級)都無法生存」。在今年1月,由美國海軍最新發布的評估報告中,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瀕海戰鬥艦極易成為反艦飛彈的攻擊目標,嚴重缺乏防禦能力。

從寄予厚望到遭受唾棄,瀕海戰鬥艦的失敗到底誰來買單呢?答案自然是美國海軍。他們錯誤的估計了未來海上作戰的模式,更低估了對手的海上力量發展,從而進行愚蠢的戰略調整,導致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成為了他們的試驗品和犧牲品。

美國人還是很嘴硬,稱其退役的瀕海戰鬥艦為研究作戰概念,部署方式發揮了關鍵作用,但事實卻不容反駁,正如同美國媒體的評價一樣,「它們除了是「小破船」以外,還有一個嶄新的綽號,那就是「漂浮垃圾堆」」。

相關焦點

  • 美媒:5億美元打造「漂浮垃圾堆」?美海軍承認瀕海戰鬥艦存在設計缺陷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任務與目標」網站12月16日報導,近日,美國海軍承認,目前相關職能部門正在對現役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設計缺陷進行調查。他們表示,為了解決該型軍艦飽受詬病的種種問題,美海軍需要「大刀闊斧」進行修復。據悉,每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造價在5億美元左右,卻被美媒稱為「漂浮垃圾堆」。
  • 美軍瀕海戰鬥艦故障頻發,美媒直接叫它「漂浮垃圾堆」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的一型護衛艦。令美軍崩潰的是,這型瀕海戰鬥艦服役以來,故障頻發,其綽號已從「小破船」變成「漂浮垃圾堆」。據環球網12月18日報導,美國海軍近日開始對屢屢發生動力故障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進行審查,這型戰艦一直因動力問題、生存力問題、設計缺陷等問題而飽受詬病。美媒甚至直接叫它「漂浮垃圾堆」。據悉,在去年10月,「底特律」號瀕海戰鬥艦的聯合傳動裝置出現問題,使得該艦被迫返港。在最近幾個月,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小石城」號瀕海戰鬥艦。
  • 美軍瀕海戰鬥艦怎麼呢
    美國海軍的瀕海戰鬥艦有兩種艦型。其中一種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美國馬裡內特海事公司在威斯康星州聯合建造的。另一種艦型的船體設計完全不同,是三體船,由奧斯達(美國)公司在阿拉巴馬州莫比爾建造。奧斯達公司6月29日向美國海軍交付了第十二艘三體船瀕海戰鬥艦。
  • 漂浮垃圾堆!造價5.2億美元的瀕海戰鬥艦,頻頻陷入癱瘓狀態
    近日據媒體報導稱,美國海軍開始展開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相關審查。今年11月份,4號艦「底特律」號因故障失去動力則被直接拖回了美國本土。而這並非是該級戰艦首次出現此類問題了。在這之前,已有數艘曾因機械故障致使其陷入癱瘓狀態。現如今,每艘造價高達約5.2億美元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更是被美媒稱作是「漂浮垃圾堆」。
  • 新型科幻戰艦,顏值逆天的瀕海戰鬥艦,當真是美軍的失敗之物?
    (航行中的瀕海戰鬥艦)由於近來國際形勢的轉變,美國海軍逐漸將海上縱深的軍事戰略力量轉變為近海,於是,美軍計劃發展了DD(X)計劃、CG(X)計劃與LCS計劃,其中,DD(X)計劃發展出了我們之前曾說到過的
  • 美海軍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動力故障根源 美媒送新綽號:漂浮垃圾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美國海軍近日開始對屢屢發生動力故障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進行審查,這款戰艦一直因動力問題、生存力問題、設計缺陷等問題而飽受詬病。美媒甚至用「漂浮垃圾堆」來形容這款戰艦目前尷尬的處境。
  • 頂著「破船」罵名,美軍瀕海戰鬥艦年內要加裝高能雷射武器!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據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網站1月15日報導,美國海軍已經宣布,計劃在2020年年底前在「小石城」號自由級瀕海戰鬥艦(LCS)上安裝功率達150千瓦的高能雷射武器。
  • 美海軍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故障根源,造價5億的戰艦怎麼了?
    圖為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最近美國海軍戰艦又出大問題了,造價5億的戰艦竟然成為垃圾堆?,所以許多人認為瀕海戰鬥艦就是美國海軍新一代的護衛艦,實際上兩款戰艦還是存在明顯區別的,瀕海戰鬥艦主張在近海水域執行任務,它主要被用於巡邏警戒,具備高航速,耐波浪性能,而護衛艦依然以海戰作為主要設計思路。
  • 美海軍接收第12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那什麼是瀕海戰鬥艦?
    近日網上消息稱,在當地時間的6月26日,美國海軍正式接受了「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奧克蘭」號,這也是美國第12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那麼有些小夥伴可能對瀕海戰鬥艦不是太了解。今天小編就簡單講講瀕海戰鬥艦。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為取代佩裡級護衛艦在90年代初期進行的SC-21水面戰鬥艇計劃的一部分。瀕海戰鬥艦的核心就是一個「瀕」字,是冷戰後美國海軍可能面對的戰術情景而研製的。瀕海戰鬥艦與傳統的護衛艦相比,它的打擊火力減弱了很少,並且在艦體的構建上也是用一種能兼顧高速、耐波能力與隱身性能和輕量化的高科技材料建造。
  • 美海軍「查爾斯頓」號瀕海戰鬥艦服役
    新華社華盛頓3月2日電(記者劉陽 徐劍梅)美國海軍2日在東部南卡羅來納州為瀕海戰鬥艦「查爾斯頓」號舉行服役儀式,至此美軍共有16艘瀕海戰鬥艦服役。美國海軍部長斯潘塞在此前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查爾斯頓」號可以幫助美軍維護航道並應對不穩定局勢。
  • 美國瀕海戰鬥艦50節,國產瀕海任務艦22節,差距這麼大?
    差距對比:國產瀕海任務艦22節,美國瀕海戰鬥艦50節此次交付的國產馬來短劍級瀕海任務艦,是該級艦的第一艘,馬來西亞皇家海軍訂購了4艘,該級艦主要武器是一門30毫米遙控艦炮,還有12.7毫米機槍,滿載排水量也只有700噸,續航裡程可達2000海裡,最大航速僅有22節,這樣的數據加上「瀕海」這個名字
  • 「先進」的瀕海戰鬥艦要草草謝幕了
    這種美軍計劃建造60艘的21世紀開創新銳艦種的戰艦,為何剛服役沒多久就退役?顯然用這四艘是最初的試驗艦來解釋是很勉強的。瀕海戰鬥艦開創了模塊化新潮,以隱身、高速、吃水淺、航程遠、多功能為特徵,瀕海意指在敵方近海島嶼之間甚至內河行動,通過更換模塊,執行掃雷、反潛、低烈度攻擊等常規任務,還可以搭載無人直升機、無人艇、特種部隊完成多樣化任務。
  • 美軍瀕海戰鬥艦又來南海 還帶著新加坡隱形護衛艦一起演練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美國海軍的一艘瀕海戰鬥艦於5月25日現身南海,還與新加坡軍艦開展了聯合演練。美國太平洋艦隊5月27日發布消息稱,美國海軍「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於5月25日,與新加坡海軍的「堅信」號隱形護衛艦在南海海域開展聯合訓練。美國海軍的「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近期在南海相當活躍,5月12日,「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在南海航行,並在馬來西亞租用的「西卡佩拉」號鑽井平臺附近開展活動。
  • 詳解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美軍21世紀艦艇計劃的產物,又一科幻戰艦
    ,這個計劃是這三個計劃中完成程度最好的,其產物就是本期武器大講堂的主角-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唯一大量量產服役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當年美軍提出瀕海戰鬥艦LCS計劃主要是為了研發一種低成本的小型多功能水面作戰艦艇用來滿足21世紀初期的各類瀕海作戰,同時用於取代佩裡級護衛艦用於近海的反潛作戰、保護兩棲部隊登陸、護送艦隊和美國本土海岸線的防衛需求。
  • 美軍將在LCS上裝備雷射武器,瀕海戰鬥艦防禦不再裸奔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獲得了海軍研究辦公室的一份合同,將一架分層雷射防禦武器系統(LLD)原型集成到美國海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LCS)上。這份合同價值2240萬美元,要求在瀕海戰鬥艦上進行「分層雷射防禦武器系統」原型的集成、演示、測試和操作。
  • 少將:美瀕海戰鬥艦戰力比054A型護衛艦差個檔次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資料圖:美國「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據央視報導,近日,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科羅納多號」將橫穿太平洋前往西太平洋執行任務,並把暫時的部署地點轉移到新加坡。這是美國提出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以後第三次向南海周邊部署同型號艦艇,也是第一次部署獨立級的瀕海戰鬥艦。軍事專家尹卓在接受央視《今日亞洲》採訪時表示,美國在新加坡部署瀕海戰鬥艦,意在必要時封鎖馬六甲海峽。必要時可能會封鎖馬六甲海峽針對中國報導稱,美軍的瀕海戰鬥艦可以細分兩大艦,即自由級和獨立級,分別由兩家不同的公司生產。
  • 瀕海戰鬥艦連054A都不如,為啥美國還瘋狂建造?
    而在地球另一端,美國時間2017年12月16日,美國海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小石城」號也迎來了正式服役。這兩則消息爆出後,很多人將054A級護衛艦和美國瀕海戰鬥艦放在一起比較。 「小石頭」號瀕海戰鬥艦是美軍第五艘服役的自由級級瀕海戰鬥艦,可以搭載無人水面和水下載具、無人機,甚至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戰鬥任務調整戰鬥的模塊。該戰鬥艦具有航速快和靈活性好的特點,甚美軍形容駕駛瀕海戰鬥艦的感覺就像開法拉利跑車。另外瀕海戰鬥艦還具有隱身的性能,但是經常會發生故障,所以在航率不高。鋁製的上甲板和船體鋼製接合部容易產生腐蝕,所以維修起來費用比較昂貴。
  • 美國海軍終於敲定FFG(X)護衛艦,瀕海戰鬥艦恐被淘汰
    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海軍對戰略進行了調整,一度打出了由海到陸戰略的口號,可惜隨著形勢的變化,美國人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戰略出了問題,如今美國海軍的戰略還得回歸傳統了!瀕海權無用如今終於敲定FFG(X)護衛艦設計方案,那麼瀕海戰鬥艦恐被淘汰,瀕海戰鬥艦實際上是點錯了科技樹,雖然在技術上它有了許多突破之處,可惜綜合成果不是美國所追求的,已經不是能不能再發展下去
  • 瀕海戰艦使用曝高風險,美國海軍官員幾近絕望
    美國海軍近日開始對屢屢發生動力故障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進行審查,這款戰艦一直因動力問題、生存力問題、設計缺陷等問題而飽受詬病。美媒甚至用「漂浮垃圾堆」來形容這款戰艦目前尷尬的處境。眾所周知,美國一直以來就比較重視美國的國防以及軍事力量。
  • 美瀕海戰鬥艦測試遇到突發情況,被「嚇得」不敢動彈
    今年以來,美國不斷加強在南海地區的「自由航行」的頻率,除了派出航母、巡洋艦和驅逐艦外,還有一個新成員就是美國最新型的瀕海戰鬥艦。美國研發的瀕海戰鬥艦共有兩個款,分別是「自由級」和「獨立級」,其中後者已經被派往新加坡進行常駐,成為來南海搗亂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