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的一型護衛艦。令美軍崩潰的是,這型瀕海戰鬥艦服役以來,故障頻發,其綽號已從「小破船」變成「漂浮垃圾堆」。
據環球網12月18日報導,美國海軍近日開始對屢屢發生動力故障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進行審查,這型戰艦一直因動力問題、生存力問題、設計缺陷等問題而飽受詬病。美媒甚至直接叫它「漂浮垃圾堆」。據悉,在去年10月,「底特律」號瀕海戰鬥艦的聯合傳動裝置出現問題,使得該艦被迫返港。在最近幾個月,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小石城」號瀕海戰鬥艦。目前,美國海軍艦隊中有10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在役,另有7艘正在建造中。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機構的一份報告,每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成本約為5.2億美元。
據了解,「自由」級瀕海戰鬥艦能搭載無人飛機、無人水面和水下載具,具有吃水淺、航速高的特點。該級艦艇自2002年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始設計,其最多能夠搭建220噸的武器及任務模塊系統,艦首裝備一門博福斯Mk110型57毫米艦炮,能夠發射Mk295型炮彈,射速220枚/分,射程為14千米。艦船兩側共裝有4挺12.7毫米機槍,並預留了兩個武器模組安裝空間,可用來裝填其他武器,根據不同戰鬥任務靈活調整戰鬥模塊。
毋庸置疑,從「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設計裝備看,這無疑是一個集各種高科技武器和探測系統的艦艇。但從被交付美國海軍使用後,「自由」級瀕海戰鬥艦便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故障。「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採用的發動機過於複雜,可靠性差,多數故障都由此造成,並且炮火控制系統和雷達防禦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
今年1月,五角大樓在發布的最新評估報告中確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嚴重缺乏關鍵的防禦能力,在高強度的戰鬥中,該款艦艇無法生存。根據美國海軍2021財年的預算文件顯示,考慮到瀕海戰鬥艦持續存在的戰場生存能力問題,美國海軍要在本財政年度「不顧一切」地將前4艘「能力較弱」的瀕海戰鬥艦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