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自由號瀕海戰艦動力故障 出港不久即返航

2020-12-25 騰訊網

資料圖:美軍瀕海戰鬥艦抵達新加坡開始部署任務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5月22日報導,美國海軍的第一艘瀕海戰鬥艦「自由」號日前因遭遇「引擎故障」而被迫返回新加坡港口。

「自由號」近日亮相新加坡大型防務展,並引起廣泛關注。但在幾天之後,該艦就遭遇被迫返港事件。母港位於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發言人達林·詹姆斯介紹說,「自由」號離開新加坡幾小時後便發現了問題。

「5月21日(夏威夷時間5月20日)起航後,『自由號』在船員發現潤滑系統存在沉積物大約8小時後返回樟宜海軍基地,」詹姆斯介紹道,該艦僅憑「自身動力」返回港口,全體船員在全程中都未遇到危險。

「船員正在與新加坡維修技術人員確定問題的根源,並完成所有所需的修理工作。」詹姆斯補充道,「雖然我無法詳述具體維修時間表或操作計劃,但技術人員正努力儘早解決問題。」

「自由號」今年3月1日離開聖地牙哥開始其首次重要海外部署任務,並於4月18日抵達新加坡。這艘瀕海戰鬥艦今年的大多數任務都是從樟宜起航,包括參加西太平洋一系列海軍演習,並將於12月下旬返回聖地牙哥。(張尚君 仲偉東)

相關焦點

  • 美軍瀕海戰鬥艦故障頻發,美媒直接叫它「漂浮垃圾堆」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的一型護衛艦。令美軍崩潰的是,這型瀕海戰鬥艦服役以來,故障頻發,其綽號已從「小破船」變成「漂浮垃圾堆」。據環球網12月18日報導,美國海軍近日開始對屢屢發生動力故障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進行審查,這型戰艦一直因動力問題、生存力問題、設計缺陷等問題而飽受詬病。美媒甚至直接叫它「漂浮垃圾堆」。據悉,在去年10月,「底特律」號瀕海戰鬥艦的聯合傳動裝置出現問題,使得該艦被迫返港。在最近幾個月,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小石城」號瀕海戰鬥艦。
  • 故障頻發,美海軍展開聯合調查,瀕海戰鬥艦項目不容樂觀
    「底特律」號和「小石城」號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反覆出現的推進器故障展開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可能存在設計缺陷,這對本就進展不順的瀕海戰鬥艦項目來說,無疑於雪上加霜,其前景實在不容樂觀。 美國瀕海戰鬥艦有兩種構型,分別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的自由級和通用動力公司設計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 自由號瀕海戰鬥艦,被譽為海上卡車,也免不了一大堆毛病
    他們採用了先進的半滑性單體船設計這就使得戰艦可以有很高的機動性,也非常適宜居住給每一個在戰艦上的軍人們,以更加舒適更加有利的作業環境。在自由號瀕海戰鬥艦的設計製造過程當中,製造商將戰鬥艦的控制人員控制在50到70人之間,這就使得戰鬥艦上的人員不會過多。
  • 美海軍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故障根源,造價5億的戰艦怎麼了?
    圖為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最近美國海軍戰艦又出大問題了,造價5億的戰艦竟然成為垃圾堆?對此美國海軍已經追悔莫及,原來美國海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故障頻發,嚴重影響了這款戰艦的任務能力,這個慘痛的教訓也讓軍方震怒,要求徹查到底,目前美國海軍已經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故障的根源,那麼這款造價高達5億的戰艦到底是怎麼了?
  • 瀕海戰艦使用曝高風險,美國海軍官員幾近絕望
    美國海軍近日開始對屢屢發生動力故障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進行審查,這款戰艦一直因動力問題、生存力問題、設計缺陷等問題而飽受詬病。美媒甚至用「漂浮垃圾堆」來形容這款戰艦目前尷尬的處境。眾所周知,美國一直以來就比較重視美國的國防以及軍事力量。
  • 美海軍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動力故障根源 美媒送新綽號:漂浮垃圾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美國海軍近日開始對屢屢發生動力故障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進行審查,這款戰艦一直因動力問題、生存力問題、設計缺陷等問題而飽受詬病。美媒甚至用「漂浮垃圾堆」來形容這款戰艦目前尷尬的處境。
  • 美軍瀕海戰鬥艦動力癱瘓被拖回港口,服役僅4年故障不斷,如今地位不保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海軍學院(USNI)新聞網11月6日報導,美海軍「底特律」(LCS-7)號瀕海戰鬥艦,在前往南美厄瓜多海岸參加演習訓練時,因出現工程故障需返回佛羅裡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維修,但在返回途中,再次因電力系統故障而徹底失去動力,被迫由拖船將其拖至佛州的卡納維拉爾港。
  • 詳解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美軍21世紀艦艇計劃的產物,又一科幻戰艦
    其中通用動力設計的以英國「海神」號為原型的三體穿浪設計大甲板高速艦型通用動力多用途艦艇和洛克西德·馬丁公司設計的先進半滑航船體「海刃」的設計方案同時獲選,當時美國海軍的計劃是這兩家公司的方案都有優勢和劣勢,很難完全割捨任何一方,因此就乾脆全部選擇,然後由雙方各自建造原型艦進行測試,最終再根據測試結果選擇其一。
  • 新型科幻戰艦,顏值逆天的瀕海戰鬥艦,當真是美軍的失敗之物?
    (航行中的瀕海戰鬥艦)由於近來國際形勢的轉變,美國海軍逐漸將海上縱深的軍事戰略力量轉變為近海,於是,美軍計劃發展了DD(X)計劃、CG(X)計劃與LCS計劃,其中,DD(X)計劃發展出了我們之前曾說到過的
  • 美不顧軍費緊張向新加坡增派「自由號」戰艦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朔葦】據美國《華盛頓郵報》3月12日報導,美國軍方在面臨軍費不足的情況下,為保護馬六甲海峽,以及適應當地多島嶼、淺灘的地理情況,決定本月增派「自由號」瀕海戰艦駐守新加坡。《華盛頓郵報》指出,「自由號」瀕海戰艦由於體型小,可以適應當地多島嶼、淺灘的地理情況。
  • 「先進」的瀕海戰鬥艦要草草謝幕了
    美國海軍決定要將最早的四艘瀕海戰鬥艦(LCS)退役了,分別是「自由」級的一號艦「自由」號、二號艦「沃斯堡」號,「獨立」級的一號艦「獨立」號、二號艦「科羅拉多」號,艦齡最長的「自由」號12年,「科羅拉多」號僅6年。
  • 美軍瀕海戰鬥艦怎麼呢
    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2019年12月份的備忘錄稱,美國海軍計劃提前10多年淘汰「自由」號,「獨立」號,「沃思堡」號和「科羅納多」號等四艘瀕海戰鬥艦。目前這些戰艦平均還有「12至17年的艦體計劃壽命」。
  • 從「自由」級到「獨立」級,一文了解美國瀕海戰鬥艦
    瀕海戰鬥艦是美國進入新世紀之後建造的一種全新水面戰艦,和「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一樣,瀕海戰鬥艦和以往的傳統艦艇有很多不同之處。瀕海戰鬥艦共有兩種型號,分別是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的「自由」級和由通用動力公司設計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誕生,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在服役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 美海軍為第二艘星座級護衛艦命名「國會」號 將取代瀕海戰艦
    美國奧斯特公司以獨立級瀕海戰艦為基礎研發的FFG(X)護衛艦設想圖。(美國雅虎新聞網)此次進行實戰攻擊測試的「底特律」號(LCS-7),為自由級「瀕海戰鬥艦」(LCS)的4號艦。自由級是美海軍兩級LCS的其中之一,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建造(另一「獨立級」LCS則由通用動力公司研發建造),最大特點是採用了高速半滑行單船體設計,具有較強的海上高速航行性能(3級海況下,最大航速可達47節)和雷達隱身性能。
  • 造價5.2億美元的瀕海戰鬥艦,頻頻陷入癱瘓狀態
    近日據媒體報導稱,美國海軍開始展開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相關審查。今年11月份,4號艦「底特律」號因故障失去動力則被直接拖回了美國本土。而這並非是該級戰艦首次出現此類問題了。在這之前,已有數艘曾因機械故障致使其陷入癱瘓狀態。現如今,每艘造價高達約5.2億美元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更是被美媒稱作是「漂浮垃圾堆」。
  • 頂著「破船」罵名,美軍瀕海戰鬥艦年內要加裝高能雷射武器!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據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網站1月15日報導,美國海軍已經宣布,計劃在2020年年底前在「小石城」號自由級瀕海戰鬥艦(LCS)上安裝功率達150千瓦的高能雷射武器。
  • 美海軍承認瀕海戰鬥艦存在設計缺陷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任務與目標」網站12月16日報導,近日,美國海軍承認,目前相關職能部門正在對現役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設計缺陷進行調查。他們表示,為了解決該型軍艦飽受詬病的種種問題,美海軍需要「大刀闊斧」進行修復。據悉,每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造價在5億美元左右,卻被美媒稱為「漂浮垃圾堆」。
  • 從昔日香餑餑,到今天的漂浮垃圾堆,美軍承認瀕海戰鬥艦徹底失敗
    作為執行瀕海作戰任務的瀕海戰鬥艦,曾被美國海軍寄予厚望,但一路走過來,叫罵聲蓋過了喝彩聲,從以前的「香餑餑」,變成了媒體今天口中的「漂浮垃圾堆」。據環球網軍事報導,美國「任務與目標」網站12月23號報導稱,美國海軍正在調查「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潛在的設計缺陷。
  • 「面子工程」倒塌,造價持平052D的瀕海戰鬥艦,因故障被拖回
    據觀察者網11月9日報導,美國海軍一艘服役僅4年的LCS-1"瀕海戰鬥艦"因動力系統技術故障的原因,在回到港口之後,不得不提前"退役"。隨著這艘艦的"提前退役",它也就正式成為美國海軍戰後"最短命"的戰艦。
  • 美「自由號」戰艦被曝一年3次出故障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30日報導,美國瀕海戰鬥艦「自由號」今年第三次出現了機械故障問題。「自由號」戰鬥艇的設計價值3.6億美元(約24億人民幣),美國海軍方面稱其「大膽脫離傳統海洋軍艦的造船設計」,「證明了未來就是現在」。但可能他們又要再次「回歸傳統」了,因為「自由號」在今年已經第三次遭遇了機械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