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晉中訊 (記者 李宏 邊玲玉)8月17日,和順縣第十屆中國·和順牛郎織女愛情文化節暨「全民休閒避暑旅遊月」新聞發布會及啟動儀式在和順縣政府廣場舉辦。
新聞發布會上,和順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袁瑞軍介紹了本屆活動的具體內容。和順文化厚重,民風淳樸,滋養孕育了流傳千年的「牛郎織女」神話愛情傳說。牛郎峪村和南天池村至今還留存著牛郎廟、織女廟、南天門、喜鵲山、天河樑等與「牛郎織女」故事相關的遺蹟。
本屆牛郎織女愛情文化節包括8月17日上午政府廣場的啟動儀式,8月24日—25日在松煙鎮南天池村舉行的首屆全國鄉旅生態文化創意節啟動暨「情定七夕、緣定和順」漢式集體婚禮,8月20日、21日晚舉辦的和順縣縣長+山西廣電主持人+帶貨主播活動,8月24日—9月2日在松煙鎮南天池村舉辦的牛郎故裡民俗文化展示,8月17日上午在政府廣場舉辦的七巧繡娘作品秀,8月19日—21日在縣體育館舉辦的「太行山水入畫來」書畫展,8月份在和順縣城舉辦的第五屆太行山森林旅遊健身步道徒步大賽,8月17日—22日在縣體育館舉辦的職工籃球賽,8月中旬至七夕節在和順縣開展的媒體採風活動,8月19日—24日的群眾廣場文化活動,以及8月25日(七夕節)晚在縣體育館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和順牛郎織女愛情文化節暨「全民休閒避暑旅遊月」「唱響愛情和順,七夕和順相會」主題晚會,共11項內容。其中「唱響愛情和順,七夕和順相會」主題晚會,以「詩詞誦讀演唱會」為主題,整體節目設置將以愛情詩歌為主,匯聚眾多作家、朗誦藝術家、一線演員,在七夕之際感受和順七夕愛情文化,用中國傳統詩詞劃分出三個篇章,最深層、最根本地體現和傳播和順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歷史文化內涵,唱響不同凡響的「和順愛情新篇章」。
啟動儀式現場,欣賞傳統非遺項目、品嘗舌尖上的非遺美味,通過文藝節目表演和非遺項目展演,進一步展示和順特色文化,為傳統七夕節活動助力。夫子嶺弦腔、鳳臺小戲、音鑼鼓、迓鼓、跑蓮燈、黃煙炮、打落、響馬轉等非遺項目一一展演,令人目不暇接;根雕、剪紙、刺繡、五穀畫等民間工藝大師現場製作,盡顯傳統文化魅力,觀眾紛紛駐足觀賞,體驗非遺文化的樂趣。
北關小學五年級學生藥梓馨告訴記者,特別喜歡看和順的傳統民間文藝表演,每年一到正月,就會看到這些文藝表演,但是表演的形式和展示的故事不太了解,希望能走進學校,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並在學校得以傳承。
在郭彥棟月餅展示臺前,大家紛紛品嘗寒湖月餅。寒湖月餅以其皮薄餡多、香甜可口、營養豐富被列為晉中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民間繡藝展示臺前,牽繡世家第八代傳人白巧英分針走線給大家進行展示。據記者了解,白巧英在總結祖輩留下來的刺繡技藝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從實踐中摸索,並博採眾長。截至目前,已研發採用了割繡、露邊繡、彩繡、組合立體繡、布藝五大系列30多個品種。
和順縣城東大街居民杜林風高興地說,白巧英大姐製作的工藝品非常棒,希望有機會自己也去學學牽繡技藝。
和順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袁瑞軍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和順縣共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6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項。共有非遺傳承人49人,其中省級非遺傳承人4名,市級非遺傳承人13名,縣級非遺傳承人32名。
盛夏的太行,是鋪錦疊翠的人間仙境;八月的和順,是消夏避暑的聖地。精彩的文化活動將與和順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和牛郎織女美麗景觀融為一體,為各方賓客提供賞心悅目的全新體驗、閒適優雅的精神享受和投資合作的絕好機會。和順這塊美麗神奇的土地,期盼各方朋友來播種希望,收穫成功;和順這塊鍾靈毓秀的寶地,期盼各方朋友盡情享受自然,品味民俗文化,領略風土人情,感受清涼神韻。激情八月,讓我們相約七夕、相遇和順!
黃河新聞網晉中頻道對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