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偉人親自下令:大軍入城必須走東交民巷

2020-12-10 騰訊網

1949年1月,敵戰區司令傅作義在女兒傅冬菊和秘書長閻又文的合力勸諫下,通電全國,帶領55萬大軍起義加入我軍,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大好局面。

當時為了迎接我軍入城,傅作義麾下八個軍全部開駐北平城外,期間沒有做出任何抵抗,以示真心投效的誠意,而我軍入城則面臨兩大主觀問題。

首先是換防事宜,各機關和組織要點必須暫時剔除敵軍駐兵,換成我軍士兵。

其次北平作為千年歷史古都文化名城,又是我軍解放的全國最大、最知名的城市,是我軍拉開全國解放勝利序幕的標誌,獨具歷史象徵意義,所以在一月底偉人就提出要舉行一場盛大的入城儀式,讓我軍接受人民群眾的檢閱。

具體部署全權交由主戰部隊負責,但是偉人重點提出:「我軍入城必須走過1500多米長的東郊民巷,而且要走出氣勢、走出軍威,浩浩蕩蕩地穿過去。

這條街到底有何特殊?為何會得到高層領導如此重視?

時間追溯到晚清末年,中國貧窮積弱,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我國大門後,清政府被迫接受了移交東交民巷作為列強使館區的強制要求,這裡有太多槍炮威逼下的非正常外交機構,負責維繫在不平等條約下,各國在華的特殊利益。

而且列強還規定這裡不允許私自他用,就相當於釘入我國心臟的一顆楔子,後來隨著西方列強的進一步肆虐,舊中國國力凋敝,日漸衰微,東交民巷徹底淪為別國玩物,成為國中之國,普通中國人不小心誤入,輕則問罪,重則處死,是奇恥大辱。

1912年,腐朽至極的晚清在革新勢力的壓迫下宣布滅亡,但東交民巷依然維持原有狀態,至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有越來越多投靠敵軍,賣主求榮的敵特,在此聚集活動,手段殘忍,無惡不作,是我中華民族心中永遠的痛。

但我黨、我軍的先進愛國思想,卻與敵軍和舊軍閥反動勢力不同,對西方列強強加給我國的不平等條約一律不承認。

所以在1949年,東北大軍入關作戰,和平解放北平後,偉人就專門提出:「在入城儀式上我數十萬大軍入城必須走過東交民巷,要走的威武大氣,要走出人民軍隊的革命氣象,更要讓人民群眾和其他敵對勢力看到什麼是新中國的革命新軍!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看,東交民巷並不是入城的必經之地,但我軍從這條街上浩浩蕩蕩的經過,卻是對國內外反動勢力的一種震懾,更是我黨、我軍和我國在經歷數十年磨難後,再一次發出來的屬於華夏民族的正始之音。

相關焦點

  • 北京和平解放時,解放軍為何要從東交民巷入城?
    1949年1月22日,北平傅作義起義後將所部25萬守軍陸續撤出市區,接受解放軍改編。31日,解放軍和平入城,北京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結束。 北京正式交接場面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解放軍一定要搞一個入城儀式,而且一定要從東交民巷入城。
  • 毛澤東要求北平入城儀式必過東交民巷
    接管 和平解放北平 幹部入城接管62年前,馬句和其他2000多幹部在和平解放北平入城儀式前不久進入北京城開展工作。「我在1949年1月上旬,從市委組織部分派到中共北平市第八區工作委員會,職務是工委委員,分管宣傳。」馬老回憶。「1月31日晚上,軍管會派了軍用卡車,把我們這批中共北平第八區工作委員會的20多名幹部送進城。」
  •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解放軍入城式為何推遲了三天?
    公元27年,羅馬帝國建立2. 公元881年,黃巢稱帝3. 公元1605年,《堂吉訶德》首次出版4. 公元1906年,無線電哲學家波波夫逝世5. 公元1916年,蔡鍔率護國軍討伐袁世凱6. 公元1923年,孫中山奪回廣州,發表和平統一宣言7. 公元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8. 公元1970年,卡扎菲成為利比亞總理9.
  • 漫步在東交民巷,找尋歷史的痕跡
    在近代,這裡曾是著名的使館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先後有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並將東交民巷更名為使館街。1949年以後東交民巷仍被作為使館區,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館都遷往朝陽門外三裡屯一帶的館區。東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護街區,道路兩旁的西洋建築還在向過往的人訴說著曾經的歷史。
  • 《新世界》鐵林為何說發達了就帶關寶慧住東交民巷?歷史上的東交民...
    《新世界》鐵林為何說發達了就帶關寶慧住東交民巷?歷史上的東交民巷太高端 熱播劇《新世界》臨近大結局,金海死了、徐允諾死了。刀美蘭與大纓子相依為命,田丹與徐天都在找鐵林,而鐵林則在坐上少將位置後,帶著關寶慧逃離了。解放軍已經入城了,很多人都在找鐵林。
  • 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裡的紅色故事之一:1949年,北平在這裡被和平接管
    解放軍改攻頤和園西北的紅山口,取得勝利後,頤和園的守敵倉皇逃跑,人民解放軍第41、48軍抵達頤和園,頤和園獲得解放。1949年1月19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1月20日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接收頤和園,北平市長、市軍管會主任葉劍英在園內南湖島上設指揮部,並住進萬壽山半山坡上的益壽堂。益壽堂始建於清光緒年間,與萬壽山東麓制高點處的景福閣相毗鄰,是一座傳統四合院住宅式建築。
  • 《新世界》鐵林為何說發達了就帶關寶慧住東交民巷?很高端的地方
    解放軍已經入城了,很多人都在找鐵林。鐵林這角色真的被張魯一演繹的淋漓盡致,從一個懦弱需要大哥幫襯的男人,變成了一個被野心和欲望吞噬的反派。鐵林為了爭權力、爭官職,做了太多的錯事。但有一點確實還是沒變,那就是對關寶慧好。他希望自己出息了能讓關寶慧滿意,還說發達了就要帶著她住在東交民巷。他再怎麼渾,對關寶慧還是很好。
  • 行走北京—東交民巷
    在近代,這裡曾是著名的使館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先後有英、法、俄、日、美、德、比在此設立使館,並更名為使館街。元朝時候,東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連在一起的一條胡同,名字叫江米巷。由於當時這條胡同有元代控制的漕運米糧進京稅務所和海關,因而成為南糧北運咽喉要地,所以稱江米巷。明朝時修建棋盤界,將原來的江米巷截成為東江米巷和西江米巷。
  • 東交民巷 | 隱匿於京城中的西洋樓展
    ——————————————————(位置)北京東城區東交民巷(金錢)無門票,街道自由通行(鬧鐘)全天開放,建議早晨或午後適合地鐵2號線或5號線崇文門站下車E口‍♂️——————————————————這裡有太多的故事,背靠皇城根,曾經多國使館進駐於此,成為外國勢力攪亂舊中國的一個據點。
  • 北京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在近代,東交民巷曾是著名使館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美、俄、日、德、比、西、意、奧、荷等國先後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繼而形成了集使館、教堂、銀行、郵局、醫院、官邸、俱樂部於一體的歐式風格街區。
  • 東交民巷:最長的胡同,最洋的景
    彌撒結束後,信徒們也不著急離開,三三兩兩地站在那裡輕聲交談。孩子們在院子裡追逐嬉戲,身著灰袍的修女對每個人微笑。如今安詳靜謐的背後是中國慘遭列強侵略的屈辱歷史。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英、法、美、俄等國就開始在這裡自設使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東交民巷已經入駐了11個國家的公使館。1900年,義和團在這裡與列強展開殊死搏鬥,屍鴻遍野。
  • 東交民巷,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北京旅遊好去處,北京地鐵五號線崇文門站的東交民巷,東交民巷使館區,東交民巷雖以長度只有1.5公裡,卻為北京胡同之最,像從西頭到東頭一顆接著一棵的法國梧桐,都是當時的外國人所種,雖然是殖民統治的罪證,卻給後來的居民留下了一片難得的陰涼,東交民巷東段曾是德國人的地價,挨著當年德國人開的北京醫院。
  • 北京東交民巷之旅:初次來到這裡的人們的無不被它吸引
    1949年之後這裡仍被作為使館區,與中華人民 共和 國建交民主 德國 、 匈牙利 、 緬甸 等國的使館沿用這裡舊有的建築,直到1959年遷往 朝陽 門外三裡屯第一使館區。東交民巷穿越百年榮辱的腳步由崇文門內大街開始,由 同仁 醫院南側向西進入東交民巷。
  • 一到東交民巷,北京就成了北平!濃鬱的異國風情,是說不完的故事
    一走到東交民巷,北京就變成了「北平」,這裡曾經是歷史風雲中的不可忽視部分,東交民巷作為北京城裡最長的一條胡同,有著規模較大、數量眾多的西洋建築群,現已經成為北京最有異域風情的街區,旅人源源不斷,一年四季都非常適合遊玩~東交民巷是北京市內眾多人文歷史古蹟和商業旺市的黃金連線,是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臺,因為它還背負了著沉甸甸的歷史
  • 東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最初並非東西貫通,西交民巷明初還有河水
    較具代表性的觀點大致如下:東交民巷和西交民巷元大都時期即已形成,它本是一條東西貫通的街巷,因為通惠河在距此不遠設立停靠碼頭,有御糧在此售賣,統稱「江米巷」。明初永樂皇帝營建北京城,在大明門以南至正陽門之間建有棋盤街,將江米巷截成東西兩部分,形成了日後的東、西江米巷。
  • 【胡同遊】1.3穿越列強租界東郊民巷與八大胡同,找尋《邪不壓正》
    《邪不壓正》裡的東交民巷    《邪不壓正》裡的東交民巷,是個有生活氣息、藏龍臥虎的地方。也是個有歷史、有故事的地方。東交民巷,原名東江米巷,胡同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 西哈努克:從東交民巷15號回家
    北京東交民巷深處,約4米高的灰色圍牆,院牆南邊一扇朱紅色的大門——這裡是柬埔寨太皇諾羅敦·西哈努克一生結緣的地方。上世紀70年代,朗諾—施裡瑪達集團發動軍事政變,西哈努克流亡北京,這裡是他的元首府;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後,這裡又是他的主席官邸。
  • 解放軍入北平時,為啥要特意經過東交民巷?鐵腕行動曾震懾西方
    解放軍入北平時,為何要特意經過東交民巷?鐵腕行動曾震懾西方! 東交民巷曾經是中華民族屈辱的象徵,在北洋政府時代,東交民巷的各個使館照樣享受各種特權,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各國駐華使館隨即南遷,東交民巷的使館大多改為領事館,但其中的美國兵營,英國兵營,比利時兵,義大利兵營,法國兵營和德國兵營、日本兵營等依舊用種種藉口和方式保留了下來,有的兵營雖然不在駐兵,但卻將土地非法出租牟取利益。
  • 1949:葉劍英與北平
    原標題:1949:葉劍英與北平 1948年底,古都北平即將解放。毛澤東親自挑選,任命葉劍英為新北平第一任市長兼軍管會主任。葉劍英是如何完成毛澤東交給的重任的呢?
  • 邱華棟: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這一片分布有禮部和鴻臚寺,這是當時專門分管外交和民族事務的國家機構。 後來,在公元1840年,清朝設立會同館,用來專門接待外國使節和來訪的賓客,隸屬禮部管轄。會同館的位置就在東交民巷北面的御河橋西一側,會同館是清代進行外交活動的機構,這是東交民巷演變為使館區的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