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發公告:信用卡風險交易將被降額、鎖定帳戶、緊急止付

2021-01-20 網易

2020-07-10 20:40:22 來源: 支付百科

舉報

  

  疫情影響下,最受傷的莫過於信用卡業務,無論是股份行還是國有銀行,資產質量均出現嚴重下滑。為了進行自救,多家銀行出手整治信用卡。

  撰文 | 張浩東

  出品 | 支付百科

  今年以來,廣大信用卡持卡人遭遇了最難時刻,一輪又一輪的信用卡降額風暴,阻礙的不僅是持卡人的正常消費,更終結了持卡人以卡養卡的模式,銀行頻繁出擊,信用卡行業正經歷著調整動蕩。

  繼廣發銀行、中信銀行採取了嚴厲的風控措施後,平安銀行也加入了這場聲勢浩大的降額行動,使信用卡降額態勢持續蔓延,今日平安銀行發布公告,表示持卡人不得以套現等方式套取積分權益,信用卡透支應用於消費領域。

  降額態勢蔓延

  前不久,廣發銀行發布關於客戶信息治理及交易管控工作的公告,針對部分不規範帳戶分批實施交易限制,包括取消信用卡額度的提升、限制分期業務的辦理等,廣發銀行的舉措,是整個銀行業加強信用卡風控的一個縮影。

  

  平安銀行公告內容顯示,當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現監管規定的或平安銀行認定的風險特徵時,平安銀行有權中止或終止信用卡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包括但不限於調整授信額度、鎖定帳戶、緊急止付、對商戶交易限額、套現治理等風險管理措施,平安銀行信用卡迎來了超強監管。

  此外,近日多名讀者向「支付百科」表示,在使用平安銀行信用卡刷卡消費時,已因風險交易受到了限制,導致交易失敗,並且卡片後續無法繼續使用。

  

  根據平安銀行發送的簡訊內容來看,限制交易主要是因為平安銀行系統識別到了該筆交易存在的風險,觸發了平安風控系統的警報,取消了風險交易並提示持卡人更換其它支付方式。

  此外,還有平安信用卡持卡人透露,平安採取了非常嚴格的風控措施,一旦發現疑似套現等異常交易行為,便要求持卡人提供刷卡憑證和籤購單,倘若無法提供,就會面臨被風控。

  據「支付百科」了解,此次平安銀行的風控重點針對線下通過POS機交易的信用卡,若持卡人出現不正當用卡行為,將會被降低額度甚至封卡。

  隨著平安銀行規範信用卡用卡的公告及近期大規模的交易攔截,對於線下虛假交易行為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也釋放了鼓勵線上消費的信號。

  從民生銀行取消線下積分,廣發特定商戶交易限制,再到平安銀行限制風險交易,信用卡行業近來並不平靜,銀行接二連三的風控措施,有利於減少風險交易的發生,但對持卡人而言無疑是一場暴風驟雨。

  信用卡資產不斷承壓,且貸後催收工作收效甚微,因此各大銀行更傾向於在貸前環節把控風險,降額正是銀行一項常態化風險管理措施,幾乎每年銀行都有會兩到三次信用卡額度的調整期,但像今年一樣大面積的降額卻非常罕見。

  

  收緊風險敞口

  信用卡業務成為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市銀行中平安銀行是第一家公布2019年報的銀行,隨之也披露了信用卡業績,新增發卡量1430萬張,較2018年減少17.6%,信用卡不良率為1.66%,同比上升0.34個百分點。

  1.66%是去年平安信用卡的不良率,疫情影響下,信用卡不良率今年有不斷上揚的趨勢,形成逾期的主要原因是持卡人收入不穩定,還款能力下降,有的持卡人只能依賴以卡養卡的方式資金周轉。

  即使擁有較為優質的用卡群體,仍不能避免信用卡不良率的不斷攀升,收緊風控以求自保成為行業普遍現象,一季度造成的逾期讓各大銀行面臨壓力,由於一季度未催回的資產將納入二季度不良資產,二季度信用卡不良率預計會比一季度還要高。

  多重因素刺激下,銀行不得不對當前產生的信用卡不良進行處理,部分銀行優化風控模型,為將違約概率降低而收緊貸前授信審核,並開始加大對信用卡交易的監測力度,越來越多的用戶遭遇了銀行的無情降額。

  另一方面,薅羊毛行為的存在,誘發了大量虛假交易,許多羊毛黨藉助POS機虛假交易套取信用卡積分,兌換各種權益,有的還通過積分直接兌現。信用卡降額實現了一舉兩得,既能抑制信用卡額度泡沫,又能打擊線下羊毛黨。

  在行動支付時代,銀行更鼓勵信用卡線上渠道消費,今年2月份,平安銀行宣布自4月10日起將mcc發分全面改成行動支付發分。不囿於線上、線下場景,用戶在線下通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行動支付手段進行消費,逐漸引導持卡人通過線上交易,打擊套取積分的行為。

  目前隨著銀行降額措施的實施,資產質量有所回暖,信用卡回歸更多的消費屬性,而銀行的政策調整,也使部分信用卡持卡人失去了資金周轉渠道,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境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多家銀行發文嚴控信用卡資金用途 銀行將對違規交易採取降額、止付...
    有部分銀行稱,持卡人若開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資金用途之外的交易,該行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降額、止付、凍結、鎖卡等管控措施。銀行加強加強信用卡規範使用近期,各大銀行對信用卡資金用於房地產類商戶的交易的管控措施密集出臺。
  • 華夏銀行信用卡在非消費領域交易失敗 且可能被降額、止付、凍結
    近日,華夏銀行信用卡中心官方網站9月9日發布關於進一步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的公告,公告顯示 為營造良好的信用卡使用環境,根據國家相關法規和監管要求以及《華夏信用卡(個人卡)領用合約》、《華夏信用卡易達金領用合約》規定,華夏銀行對信用卡資金用途進一步明確。
  • 信用卡顯示「止付」是什麼?怎麼解除?
    來源:支付曝光臺App支付曝光臺(ZFBGT.COM)訊:「止付」是銀行停止你的信用卡對外發生止付業務了信用卡止付是銀行為加強信用卡管理,防止其遺失、被盜用等風險而採取的一種防範措施。或者是為減少持卡人損失,應持卡人要求而止付主卡和附屬卡。可以看出,信用卡止付既可以是銀行自主操作,也可以是持卡人自己申請。一般,信用卡止付種類包括:掛失卡、逾期未還款的信用卡、主卡要求止付附屬卡、本期內緊急支付卡等。對於持卡人主動要求止付的信用卡,和持卡人去銀行「掛失」比較類似,屆時持卡人可要求銀行解除止付狀態。
  • 多家銀行警示:若個人信用卡出現這幾種行為,將被降額、凍結或鎖卡
    過去拿著信用卡去買房、投資會出現無法刷卡、交易失敗的情況,以後,信用卡用途不正確或被鎖卡。近日,記者發現中行、農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等相繼發出公告,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並提醒持卡人如未規範用卡,或出現信用卡被降額,甚至是被凍結、鎖卡的情況發生。
  • 多家銀行警示:嚴禁信用卡資金炒股、買房,否則將凍結、鎖卡
    該行信用卡中心稱,持卡用戶開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資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導致交易失敗,我行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降額、止付、凍結、鎖卡等管控措施。為保證用卡正常,請您妥善保管與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憑證,以便配合我行核實。」
  • 封卡、降額、限用途,多家銀行要斷「套現」後路
    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表示,如持卡人開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資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導致交易失敗。對此類情況,光大銀行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降額、止付、凍結、鎖卡等管控措施。 今年6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0年第四號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應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樹立科學消費觀念,理性消費、適度透支。
  • 多家銀行出新規,信用卡用途被「限制」,違規將被降額或止付
    銀行作為掌握我國經濟命脈的金融機構,它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國專門成立了銀保監,對銀行的各個業務以及運行進行監管。人們常說現在掙錢比以前更難了,再加上物價的上漲,人們的經濟壓力是很重的。為了緩解人們的經濟壓力,各個銀行相繼推出了信用卡。
  • 多家銀行提醒:信用卡不得套現、惡意刷單 否則上報風險黑名單
    中行稱,信用卡透支資金開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資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則可能導致交易失敗。請妥善保管與信用卡交易用途相關的交易憑證,以便配合核實。股份制銀行中,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的信用卡中心已於7月以來發布加強信用卡規範使用的公告。9月14日,興業銀行也發布規範用卡、合理消費的提醒。
  • 疫情期浦發中信平安被訴信用卡降額,合理嗎
    記者統計了前200條信息,發現投訴集中在浦發、中信、平安三家銀行。對此,三家銀行均對記者表示,降額與疫情期無關,是持卡人自身用卡問題導致的,比如在他行有逾期或頻繁在房地產等商戶交易,會有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嫌疑。多行亦表示,額度調整由系統實時判定。業內人士認為,信用卡被降額大概率是持卡人用卡不規範所致,不排除被「誤傷」的可能。
  • 招行、交行、平安信用卡逾期大增 降額風控仍將繼續
    從不良率轉化周期來看,第一季度出現的部分逾期將逐漸在第二季度轉化為不良,這就意味著銀行的嚴風控措施很可能會持續到第二季度。事實上,部分持卡人在四月份和五月初已陸續察覺到銀行的風控降額行動,大幅降額甚至封卡現象比比皆是。
  • 信用卡顯示「止付」是什麼意思?
    信用卡止付是銀行為加強管理,保證安全,防止偽卡及遺失卡被冒用造成損失和不良影響而採取的一種防範措施。問時,也是應持卡人要求止付主卡或附屬卡,減少持卡人損失和風險的重要環節。信用卡被停用(止付)後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激活的,請致電信用卡客服中心處理。一、什麼情況下個人信用卡帳戶會止付?
  • 禁令頻發下信用卡風險管控該如何落實?
    開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資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導致交易失敗,銀行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降額、止付、凍結、鎖卡等管控措施。為保證用卡正常,要求持卡人妥善保管與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憑證,以便配合銀行可能要求的核實。信用卡調額屬正常現象信用卡通過多種手段對用戶信用卡的使用進行風險防範與控制,本就是信用卡業務中正常的流程。
  • 錯用信用卡或將被鎖卡
    今後,信用卡用途不正確或被鎖卡。近日,記者發現中行、農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等相繼發出公告,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並提醒持卡人,如未規範用卡,或出現信用卡被降額,甚至被凍結、鎖卡的情況發生。日前,中國銀行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的公告》中說明,個人信用卡透支資金應當用於消費領域,不得用於生產經營、投資等非消費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房地產、證券投資、理財、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其他禁止性領域等,更不得違規用於套現。若涉及違規用卡,銀行有權採取風險控制措施,請注意規範用卡。
  • 多銀行發布信用卡禁令!四大違規行為將被封卡
    近日,光大、中信等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劍指信用卡資金不得用於購房、投資、理財、股票等禁止性領域。信用卡的主要用途是緩解客戶的資金壓力,主要用於消費領域。但總有人會鑽空子,套現、惡意刷卡賺積分都是小事,很多投資者看準了信用卡的高額度,用來投資理財。從風險上考慮,這樣的行為不僅有不能及時還款的風險,還可能會影響徵信。如果出現上述的違規行為,不僅會出現交易失敗的情況,還可能會被降額,甚至會被鎖卡。
  • 854億信用卡不良貸款「壓頂」,銀行花式自救:啟動最嚴風控,「甩鍋...
    交通銀行首席風險官張輝在中報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不良貸款增加主要是由信用卡新增不良衝高與存量客戶風險暴露雙重因素導致。其中,信用卡業務上半年新增不良佔比達26%。隨著新發卡政策和策略模型進一步優化,信用卡業務不良從6月開始出現回落,預計下半年信用卡新發生不良額將會落到以前水平。
  • 多銀行發布信用卡禁令
    業內人士表示,針對信用卡客戶違規行為,銀行將採取降額、鎖卡等管控措施。專家認為,銀行信用卡業務過去幾年爆發式增長,目前資產質量風險逐步暴露,業務發展面臨拐點。  將採取管控措施  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8月11日發布公告稱,個人信用卡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費使用,信用卡資金不能用於生產經營、固定資產投資、股權投資、套現等非消費領域,包括購房、投資、理財、股票、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其他禁止性領域等。
  • 金融風險防禦戰:微眾、招聯等大幅提額營銷,銀行信用卡針對性降額
    為了緩解業務規模和資產質量的矛盾,前者需要維繫平穩,但後者已出現下降,部分信用卡中心和互金機構普遍採取了「兩手抓」的策略,挖掘優質客戶空間,阻斷次級用戶風險,以對衝外部負面環境作用。「調降小戶、營銷大戶」,信用卡餘額結構面臨調整「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裡,部分銀行已經在調整信用卡餘額結構了。」
  • 個人信用卡不得用於炒股等非消費領域
    昨日,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在多家銀行官網上看到,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嚴禁資金用於炒股、買房等用途,進一步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將對違規交易採取降額、止付、凍結、鎖卡等管控措施。多家銀行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記者發現,從上個月開始,多家銀行先後發出公告,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7月10日,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曾發布公告稱,信用卡透支應用於消費領域,不得用於證券市場、生產經營、房地產開發、投資等非消費領域。
  • 信用卡迎來「降額潮」?多家銀行警示:這樣做不僅降額還會被凍結
    每個人信用卡的額度都不一樣,而有不少人就會用自己信用卡的高額度「為所欲為」。很多家庭一直將買房當作人生大事,但一下子拿出幾十萬湊首付也是比較困難的,更別說之後的房貸了。於是有不少卡民,動了信用卡的心思,而在未來,這一行為將會受到禁止,刷信用卡買房,不僅降額還可能會被凍結。
  • 平安銀行信用卡因風險交易,被系統攔截!一招輕鬆解決!
    近期,有不少平安卡友表示,自己收到了限制消費,甚至降額、封卡的風控簡訊通知。大量卡友反映,現在自己刷卡時老是被提示風險交易被系統攔截。有卡友稱,家裡兩張卡刷卡都被系統攔截了,現在幾十塊都刷不過了。看到大量卡友都遭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對此,有卡友大喊,平安關閉了線下刷卡通道,難道從這個月開始,平安都刷不了?我們都知道,早在2020年2月份,平安就做了一件大事。也就是取消線下交易積分,你用POS消費,全部不再給予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