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貴陽(修文)第五屆國際陽明文化節29日在修文縣啟幕 劉鵬 攝
修文中國陽明文化園一隅 劉鵬 攝
中新網修文10月29日電 (劉鵬 周燕玲)2016中國·貴陽(修文)第五屆國際陽明文化節29日在貴陽修文縣啟幕。來自中國、美國、德國、韓國、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名陽明學專家學者參會,共同探討「陽明心學」,挖掘陽明思想的時代價值。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他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學命題,成為明朝中晚期重要的學術和思想流派,既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陽明文化在修文發端發展、傳播弘揚,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1508年,被貶謫為龍場驛丞的大明王朝兵部主事王守仁(陽明先生)抵達貴州修文龍場,謫居龍場期間,創立了「心學」體系,影響深遠,遠及海外,修文也因此而被譽為「王學聖地」。
自1999年以來,修文縣立足陽明文化特色,成功舉辦了四屆國際陽明文化節,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升了社會文明素養和道德水平,也為海內外專家學者搭建了很好的文化交流平臺,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陽明思想的精髓,本屆陽明文化節的主題定位為陽明心學與道德建設,旨在更好的傳承陽明文化,深入挖掘了陽明學、心學在提升的道德的境界,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做出貢獻。
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成中英認為,陽明心學最後凝聚成為「致良知」的良知之學,結合現代的解讀就是看重人類治理、人類管理、人類持續發展的基本道德,所以「致良知」系統在當今的進一步的發展就成為「可持續人類理性發展」。
中國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亦認為,陽明學中的平等性、實踐性、開放性等理念對當今全球治理的發展有著重要推動作用。
中國強調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陽明文化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文新表示,王陽明的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貴州將在這方面繼續深入探索。
據了解,本屆國際陽明文化節中共貴陽市委、貴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國學中心、國際儒聯聯合舉辦。文化節為期兩天,期間還將舉行「陽明心學·龍場論壇」主旨論壇和「良知重建與行為養成」、「知行合一與職業操守」和「致良知與誠信建設」等分論壇,以及丙申年祭祀王陽明典禮等系列活動。(完)